环境能源交易所 是什么意思?
给你举个例子,下面的CDM也是一种商品,只不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这个碳基金的卖方,环境能源交易所是为了让国内的这些商品利益最大化的机构
CDM,是清洁发展机制的英文缩写,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三种机制之一,CDM方法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实施CDM项目,在帮助缔约方以较低成本实现其减排温室气体承诺的同时,可以通过先进和适用技术的引进促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比如,如果发展中国家减少或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可以向发达国家出售而获得的补贴(所谓碳基金交易).有关的能源类项目包括:风电场,垃圾热点等.这些项目可以通过国内发改委清洁办认证和联合国有关部门认证,就可以根据该企业每年减少二氧化碳的数量,向有关碳基金交易成员出售自己的碳基金指标(该指标由上述认证机构确认)给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因为发达国家要想改变目前的能源供给系统花费成本巨大,所以拥有京都议定书减排放指标的国家,不得不通过购买碳基金方式获得排放指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精神,促进吉林省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形成节能管理工作量化体系,科学实现吉林省节能工作的目标,制定了《吉林省工业企业节能达标量化评价管理办法。
附件:
吉林省工业企业节能达标量化评价管理办法
工业企业耗能是能源消耗的主体。加强工业企业耗能的量化评价和管理对实现我省“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节能指标的量化,是企业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量化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企业节能工作目标,推动企业能源消耗的科学管理和能源统计的规范化,保证能源数据链和统计结果准确无误、真实反映节能效果。为此,为科学合理评价企业的节能量化水平和节能效果,促进企业完成节能指标,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工业企业节能达标量化评价管理办法:
一、评价范围
省内年耗能5千吨(含5千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
二、评价依据
1、政府根据本地节能目标,分解下达给企业的节能指标;
2、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2、DB22/T435-2006《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量化管理及节能评价》。
三、评价主要内容
(一)企业能源消耗量化评价
1、企业能源量化管理;
2、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3、企业能源消耗量值的计量与测试;
4、企业能源消耗量值的采集、数据分析和统计台帐及报表。
(二)企业节能效果的量化评价
1、企业节能管理水平;
2、企业节能技术利用情况;
3、企业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4、企业节能水平及节能量达标情况。
四、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分工
(一)评价工作的组织
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发改委、经委、统计局根据节能工作需要,制定评价工作计划,确定被评价的企业名单,提前通知被评价企业。在企业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由计量测试学会、节能协会组织3-5名计量、节能、统计等方面具备资质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按照工作计划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工作的分工
1、年耗能万吨(含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由吉林省计量测试学会、吉林省节能协会组织评价,评价结果分别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改委、经委、统计局;
2、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下企业由市州计量测试学(协)会、节能协会组织评价,评价结果分别报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改委、经委、统计局。
五、评价工作程序
(一) 按DB22/T435-2006地方标准规定,企业进行自我评价。
(二) 由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发改委、经委、统计局制定评价工作计划,拟定被评价企业名单,提出工作要求。
(三)按照工作计划和要求,企业向组织评价的计量测试学(协)会、节能协会呈报自我评价报告。
(四)由吉林省计量测试学会、吉林省节能协会组织节能评价专家评审组。
(五)评审组在审查企业自我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制定评审计划,按评审计划到企业进行现场评审。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由评审组按整改要求跟踪整改情况。
(六)由评价组形成评价报告,报发改委、经委、质监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作为节能、计量、统计等政策兑现和奖惩的依据。
六、评价的时间安排
省和市州按照评价的分工两年之内完成工业企业的节能达标量化的首次评价工作,并按此总体时间安排做好年度评价计划。
七、评价结果的作用
通过评价的企业,将根据节能量化达标情况及节能水平,按照有关节能奖励规定进行奖励。未通过评价的企业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评价标准的,按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教育并实施处罚,同时根据情况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八、评价的周期
工业企业节能达标量化自我评价工作每一年进行一次,省内年耗能五千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节能达标量化政府评价工作每三年进行一次。
二00六年十月九日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
2021年6月底前将上线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交易中心将落地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12]
中文名
碳交易
外文名
Carbon trading
化学式
CO2
快速
导航
机制产生根源法律依据机制减排三步走碳市场总体架构发展状况中国碳行业状况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的方式企业参与碳交易邯钢好中介链接产业竞争强制自愿低碳经济
原理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Carbon Market)。引在碳市场的构成要素中,规则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如《议定书》便是碳市场的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议定书》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他规则从《议定书》中衍生,如《议定书》规定欧盟的集体减排目标为到2012年,比1990 年排放水平降低8%,欧盟从中再分配给各成员国,并于2005年设立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确立交易规则。当然也有的规则是自愿性的,没有国际、国家政策或法律强制约束,由区域、企业或个人自愿发起,以履行环保责任。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上升68.75%。成交额的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1]
碳交易:中国的机会
机制
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直接导致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从而产生了碳交易市场。
深圳市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全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拉开了序幕。同时,深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个人投资者开放,为全国人民打开了新的投资渠道。为方便全国各地关注碳排放交易的机构和个人,开设了“足不出户,异地开户”的服务
产生根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碳交易遵循了科斯定理,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由此,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最有效率方式。这样,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需要指出,碳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 在环境合理容量的前提下,政治家们人为规定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要受到限制,由此导致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开始稀缺,并成为一种有价产品,称为碳资产。碳资产的推动者,是《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100个成员国及《京都议定书》签署国。这种逐渐稀缺的资产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前提下,出现了流动的可能。由于发达国家有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因此产生了碳资产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另一方面,减排的实质是能源问题,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本国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高价差。发达国家需求很大,发展中国家供应能力也很大,国际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2]
中国碳交易短期受挫
国际上成熟的碳交易市场,
欧洲的UK-ETS,EU-ETS,北欧电力交易所,澳洲的碳交易等,都不涉及合同能源管理。
但中国国内的交易所,有人打算把“节能量”纳入交易。
有关“节能量”的交易规则,请查找和参考一些专业文献。
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1997-12-31在山东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1号。
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0000267183010A,企业法人孙红,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节能量交易、能源环境技术及设备(装备)转让服务;能源环境信息服务;能源环境资源利用综合性服务;自愿减排生态补偿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