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板)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浅池理论原理
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 u0。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身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少到原来的1/3。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正加的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除去,也即处理能力提高倍。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的浅池理论。
通俗点讲就是改变污水的水利条件,通过斜板增加了水的停留时间,沉积的污泥在斜板上靠重力滑落到沉淀池底部,清水在斜板沉淀池上部流出。如果需要专业的理论原理,网上到处都是。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1)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20ram,斜管孑L径一般为50~80mm。斜板(管)长度一般为1.0~1.2m,倾角一般为60,斜板(管)上部水深和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都是0.5~1.0m。
(2)斜板上端应向沉淀池进水端方向倾斜安装。为防止水流短路,在池壁与斜板的间隙处应装设阻流挡板。
(3)进水方式一般设置配水整流布水装置,常用的有穿孔配水板和缝隙配水板等,整流配水孔流速一般低于0.15m/s。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在池面上没置多条集水槽的方式,集水槽的集水方式为孔眼式或三角堰式。
(4)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集泥斗收集污泥后靠重力排泥,每日排泥l~2次,或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排泥的频率,甚至连续排泥。
(5)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问一般不超过30rain,二沉池一般不超过60min。
(6)斜板(管)沉淀池必须设置冲洗斜板(管)的设施,冲洗可以在检修或临时停运时放空沉淀池,用高压水对斜板(管)内积存的污泥彻底冲刷和清洗,防止污泥堵塞斜板(管)、影响沉淀效果。
(7)升流式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一般为3~6m3/(m2·h),比普通沉淀池的设计表面负荷高约一倍,池内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30~60min。
根据浅水池原理,在沉淀池有效容积恒定的条件下。沉淀池面积越大,沉淀池的沉降效率越高,与沉降时间无关,沉淀池越浅,沉淀时间越短。倾斜管填充沉淀池的沉积区由一系列平行的斜板或斜管分为薄层,体现了浅池原理。斜板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是:
1)、采用层流原理,水流在板或管之间流动,水力半径小,因此雷诺数低。在正常情况下,雷诺数Re约为200,水流为层流,有利于沉积。管内水流量的弗劳德数在1*10^-3~1*10^-4之间,水流稳定。
2)、增加沉淀池面积,提高沉淀效率。当然,由于旋转斜盘的特定布置,水进出的影响,以及板或管中流动状态的影响,处理能力不能达到理论倍数。实际增加的降水效率与理论降水效率之比称为有效系数。
3)、缩短了颗粒析出距离,大大缩短了沉淀时间。
4)、倾斜板或倾中絮凝颗粒的再凝聚促进了颗粒的进一步生长,提高了沉降效率。
而水流的弗罗德数较大,Fr=1.3乘以10的负4次方,水流的稳定性较好,有利于提高沉淀效率
⑵斜板上端应向沉淀池进水端方向倾斜安装。为防止水流短路在池壁与斜板的间隙处应装设阻流挡板。
⑶进水方式一般设置配水整流布水装置常用的有穿孔配水板和缝隙配水板等整流配水孔流速一般低于0.15m/s。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在池面上设置多条集水槽的方式集水槽的集水方式为孔眼式或三角堰式。
⑷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集泥斗收集污泥后靠重力排泥每日排泥12次或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排泥的频率甚至连续排泥。
⑸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二沉池一般不超过60min。
⑹斜板管沉淀池必须设置冲洗斜板管的设施冲洗可以在检修或临时停运时放空沉淀池用高压水对斜板管内积存的污泥彻底冲刷和清洗高浓度有机废水防止污泥堵塞斜板管、影响沉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