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粉工艺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1、静电喷涂工艺原理
用静电喷粉设备把粉末涂料喷涂到工件的表面,在静电作用下,粉末会均匀的吸附于工件表面,形成粉状的涂层;粉状涂层经过高温烘烤流平固化,变成效果各异的最终涂层;喷涂效果在机械强度、附着力、耐腐蚀、耐老化等方面优于喷漆工艺。
2、预处理
前处理工艺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粉末涂膜质量,前处理不好,造成涂膜易脱落,鼓泡等现象。因此,前处理工作必须予以重视。
对于板金冲压件可采用化学前处理法。即:去油→去锈→清洗→磷化(或纯化)等。大部份锈蚀或者表面较厚的工件,采用喷砂,抛丸等机械方法去锈,但机械除锈后应确保工件表面清洁,无法垢。
刮腻子。根据工件缺陷程度涂刮导电腻子,干燥后用砂纸磨平滑,即可进行下道工序。
保护(也称蔽覆)。工件上若某些部位不要求有涂层,在预热前可采用保护胶等掩盖起来,以避免喷上涂料。
预热。一般可不需预热。如果要求涂层较厚,可将工件预热至100~160℃,这样可以增加涂层厚度。
3、喷涂
工件通过输送链进入喷粉房的喷枪位置准备喷涂作业。静电发生器通过喷枪枪口的电极针向工件方向的空间释放高压静电(负极),该高压静电使从。
喷枪口喷出的粉末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以及电极周围空气电离(带负电荷)。工件经过挂具通过输送链接地(接地极),这样就在喷枪和工件之间形成一个电场粉末在电场力和压缩空气压力的双重推动下到达工件表面,依靠静电吸引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
4、烘烤固化
喷涂后的工件通过输送链送入180~200℃的烘房内加热,并保温相应的时间,(15-20分钟)使之熔化、流平、固化,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工件表面效果。(不同的粉末在烘烤温度和时间上是各不相同的) 。这是在固化工序上应注意的。
5、清理
涂层固化后,取下保护物,修平毛刺。
6、检查
固化后的工件,日常主要检查外观(是否平整光亮、有无颗粒、缩孔等缺陷)和厚度(控制在55~90μm)。对被检出的有漏喷、针孔、碰伤、气泡等缺陷的工件,进行返修或重喷。
7、包装
检查后的成品分类摆放在运输车、周转箱内,相互之间用发泡纸,气泡膜等软包装缓冲材料隔离,以防止划伤磨损(可根据客户要求包装)
扩展资料
喷粉工艺突出优点
1、一次涂装可以得到较厚的涂层,例如涂覆100~300μm的涂层,用一般普通的溶剂涂料,约需涂覆4~6次,而用粉末涂料则一次就可以达到该厚度。涂层的耐腐性能很好。
2、粉末涂料不含溶剂,无三废公害,改善了劳动卫生条件。
3、采用粉末静电喷涂等新工艺,效率高,适用于自动流水线涂装;粉末利用率高,可回收使用。
4、除热固性的环氧、聚酯、丙烯酸外,尚有大量的热塑性耐脂可作为粉末涂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氟化聚醚、尼龙、聚碳酸脂以及各类含氟树脂等。
粉末涂料开始用于防护和电气缘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已广泛使用于汽车工业、电气绝缘、耐腐蚀化学泵、阀门、汽缸、管道、屋外钢制构件、钢制家具、铸件等表面的涂装。
我国自六十年代开始粉末涂装的实验研究,并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发展到目前已广泛得到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喷粉工艺
密度板喷油漆的工序:
1、先刷透明底漆;
2、原子灰补钉眼、打磨;
3、喷白色油漆的底漆、打磨找补;
4、喷白色油漆的面漆。
如果是做黑胡桃的话、工序一样只是把白色的油漆改成清漆;如果是小面积的画可以考虑用自喷漆。
密度板的用途非常广泛,但也有不少缺点,由于密度板吸收性强,在喷漆施工中造成很多油漆浪费。
一遍油漆喷于密度板上基本上无漆膜效果。很多密度板加工厂家为节省油漆成本纷纷出招。常见方法有刮猪血灰打底,或自己调配腻子打底,或直接喷封闭底漆,但效果依然差强人意。
扩展资料:
喷漆危害
危害: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长期接触苯会引起慢性中毒,造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等疾病产生。油漆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可以通过肺部吸入而发生,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
人体皮肤直接与油漆接触,能溶去皮肤中的脂肪,造成皮肤干裂,发炎的同时还进入人体。工人在工作中难免会接触到苯,一定要做好防护,而且工作持续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人体如果摄入苯过多,轻则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则会患上白血病。因此喷漆时必须备好防护配置,同时限制工作时间,而且工作地点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喷漆
喷涂枪将粉末喷洒在密度板表面,粉末粒子带负电荷。当被喷涂的密度板靠近带正电荷的喷涂枪时,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粉末粒子就会自动静电吸附到密度板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涂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整静电参数,可以控制喷涂的质量和涂层的均匀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粉末涂料涂装过程中,静电需要保持稳定,否则会影响喷涂效果。此外,喷涂房间和设备也需要保持清洁和松散,以确保粉末喷涂质量。
流化床
它是由多孔隔板和容器组成,多孔隔板将容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向隔板以下的容器部分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多孔隔板使上面粉末未受空气流的作用悬浮起来,并在上部容器内滚翻,呈现“沸腾”状态。经预热的工件通过“沸腾”的粉末区达到涂覆的效果。工件的预热温度可稍高于粉末的熔融温度。
近几年来流化床工艺得到了一些改进,并与静电粉结合起来形成静电流化床粉末喷涂,已得到大范围的使用。
要使涂层获得较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流化床的结构形式要求简单,内部光滑避免死角,最好设有震动装置;流化床中的多孔隔板,应有一定的孔径和空密度分布;粉末粒子的大小以通过50~150目/网筛孔为好,形状接近球形较为理想;粉末涂料的含水量要求尽量低,以避免流化不良和涂层气泡;压缩空气的流速和流量必须调整至粉末涂料稳定地流化,不致溢出,同时压缩空气应净化、干燥。 这是粉末涂装中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重要施工工艺。
基本原理 :
在喷枪与工件之间形成一个高压电晕放电电场,当粉末粒子由喷枪口喷出经过放电区时,便补集了大量的电子,成为带负电的微粒,在静电吸引的作用下,被吸附到带正电荷的工件上去。当粉末附着到一定厚度时,则会发生“同性相斥”的作用,不能再吸附粉末,从而使各部分的粉层厚度均匀,然后经加温烘烤固化后粉层流平成为均匀的膜层;粉末静电喷涂工艺流程 ,典型的粉末静电喷涂工艺流程如下:上件→脱脂→清洗→去锈→清洗→磷化→清洗→钝化→粉末静电喷涂→固化→冷却→下件 ;影响粉末静电喷涂质量的主要因素。
末静电喷涂中,影响喷涂质量因素除了工件表面前处理质量的好坏以外,还有喷涂时间、喷枪的形式、喷涂电压、喷粉量、粉末导电率、粉末粒度、粉末粒度、粉末和空气混合物的速度梯度等。
粉末的电阻率:
粉末的电阻率在1010~1016欧姆/厘米较为理想,电阻率过低易产生粉末在分散,电阻率过高会影响涂层厚度。
喷粉量 :
在喷涂开始阶段,喷粉量的大小对膜厚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喷粉量小,沉积率高。喷粉量一般控制在50克/分到1000克/分范围内。
粉末和空气混合物的速度和梯度:
速度梯度是喷枪出口处的粉末空气混合物的速度与喷涂距离之比,在一定喷涂时间内,随着喷涂梯度的增大膜厚将减小。
喷涂距离:
喷涂距离是拒制膜层厚的一个主要参数.一般控制在距工件10~25厘米,多由喷枪形式来决定.
喷涂时间 :
喷涂时间与喷涂电压、喷涂距离、喷涂量等几项参数是相互影响当喷涂时间增加及喷涂距离很大时,喷涂电压对膜厚极限值的影响减小。随着喷粉时间的增加,喷粉量对膜厚的增长率的影响显著减小。
水分散粉末涂装 :
水分散粉末涂料是将粉末涂料稳定的分散与水介质中,它兼具水性涂料与粉末涂料的优点,在工艺上可以使用包括浸、刷、喷、静电涂装在内的一切常规手段。
粉末电泳涂装:
它是综和粉末涂装与电流涂装的产物,兼具二者特点。其基本原理是将粉末粒子(一般要求40μm以下),分散与含电泳树脂的水溶液之中,以水性电泳树脂为载体,以粉末粒子为成膜物质,使粉末粒子带上电荷,在直流电场中电泳沉积成膜。它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