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十大企业
武陟县十大企业:
1,焦作市江河制动器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制动器、电液推杆、电机起重电器...
地址: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南虹桥口...
成立时间:2002-09-07
2,焦作市华豫塑胶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塑胶制品、机械模具的加工、销售**
地址: 河南武陟县武陟县工业区工业南...
成立时间:2005-06-06
3,武陟县久顺洪轮胎破碎厂
主营产品: 未提供
地址: 武陟县西陶镇陶村...
成立时间:2013-08-19
4 焦作市虹起制动器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制动器、起重电器的制造销售**
地址: 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虹桥工业区...
成立时间:2003-05-26
5,河南省武陟县塑光化工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塑料助剂、塑料原料的加工销售;...
地址: 武陟县大虹桥乡南关村...
成立时间:2003-11-18
6,河南建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及销售;钢材...
地址: 武陟县詹店工贸区泰安路东...
成立时间:2014-09-12
7 ,武陟县英涛化妆品销售部
主营产品: 日用化妆品销售及售后服务*
地址: 武陟县尚德路懿品阁小区楼下...
成立时间:2016-07-25
8 ,河南皇曼实业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熟五谷杂粮...
地址: 武陟县产业集聚区一期6号标准...
成立时间:2015-11-30
9,焦作市明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电脑及零配件、耗材、办公桌椅的...
地址: 武陟县朝阳一路亿鑫2巷6号...
成立时间:2015-10-27
10,河南诚邦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批发兼零售:建筑材料、钢材、金...
地址: 武陟县红旗路(龙凤金街)3号...
成立时间:2015-05-28
原阳县的建筑,最著名的是玲珑塔、夏家院和古博浪沙。他们的特色是:
1、玲珑塔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该塔平面呈六角形,全高47米。古塔层级均为奇数,唯此塔是十二层,成偶数。
2、夏家大院是一处黄河流域保存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其建筑风格是北方标准式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且布局严谨,装饰典雅,做工精细,深厚庄重。尤其是各种木雕,更是刀法娴熟,精致细腻。木雕隔扇上有“金玉其相”“追琢其章”“桂森举立”等字释,偏门上砖雕有“善宜”、“施吉”、“戬合”等字样。这些对研究黄河流域的民风、民俗及建筑风格均有较高价值,是一处黄河中下游为数不多的民居建筑群。
3、博浪沙处仅清康熙年间谢包京镌刻的《古博浪沙》石碑1通,碑高2.35米,宽0.75米。
原阳县属河南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南临黄河,北面是余河通道,地势西南偏高,东北偏低,地貌属黄河冲积平原,其地理坐标东经自113.36~114.15度,北纬34.55~35.11度,其四邻,东接封丘,西邻武陟、获嘉,背靠新乡、延津,南于中牟和郑州郊区隔河相望,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全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其中原武镇、桥北乡、祝楼乡和龙源街道办事处委托新乡市平原新区管委会管辖),总人口67万(2013年),区域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
武陟一中的前身河朔书院创建于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曾“集三郡秀士于一堂”,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著名学堂。该校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者夷为平地,解放后得以重建。百年老校,历经沧桑,数易其名。1956年,政府正式为其定名武陟县第一中学。
1978年,刚从噩梦中醒来的武陟一中,满目疮痍。教室、寝室、伙房、学校大门、行政办公小院,一切都显得陈旧与破烂,师生在破旧的教室上课,在“火车皮”式的大寝室就寝。当时学校教职工只有90余人,18个教学班,学生不足1000名。然而,在这所古老的校园里,师生的精神面貌正悄然发生变化。广大教职工以忘我的精神投身教育事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迎接祖国教育春天的到来。
1986年,学校盖起了第一座教学楼,容纳24个教学班,学生发展到1600名。
1981~1984年,学校高考成绩连年居原新乡地区各县一中之首,连年受到省、地、县表彰。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武陟一中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20世纪90年代,是武陟一中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张学甫,是武陟一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人物。1990年5月,他从原武陟县教委教育科科长岗位上调到武陟一中主持工作。他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认识到落后的校舍、陈旧的设施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他以一个改革家的胆识和气魄,坚持“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办学思想,紧紧抓住依托社会力量集资办学的大好时机,从改变学校面貌、优化办学环境入手,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他大刀阔斧,打破了学校多年不变的建筑格局,重新绘制学校发展蓝图,加快了学校向现代化、园林化发展的进程。
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家属区布局合理,办公楼、科技楼、4栋学生宿舍楼、6栋家属楼、临街楼、可供3000余名学生同时就餐的餐厅礼堂等一座座高大建筑拔地而起。
学生服务区,卫生室、洗衣房、理发室、洗浴房一应俱全。
1998年,武陟一中建成拥有全省中小学第一个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承办河南省第十六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向全省打开了一个开放的窗口。
假山、雕塑、碑亭、壁画、路牌、标志牌,各种人文景观相映生辉;红花、碧草、苍松、翠竹、绿柳、黄杨,多种自然景色宜人,园林化校园初显规模。
武陟一中在改革的大潮中,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实现了一次大的跨越。
上世纪90年代末,学校已发展到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000人,有教职工180余人。
整个校园旧貌变新颜,只有那棵饱经沧桑的百年古槐,依然铁干虬枝,绿叶扶疏,在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新的世纪,是武陟一中实现崛起和跨越的世纪。
上任校长李维乐,更是一个勇立教育改革潮头的弄潮儿。他1999年7月被调入武陟一中,就给武陟一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他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目光前瞻,思维深邃。“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使他对素质教育理解深刻,他的目标是率先在武陟一中实现教育现代化,带领全校教职工走实现更大跨越的发展之路。
2001年,该校新建2座多媒体教学楼,建立校园网,装备4个微机室和14个多媒体教室,建立电子备课室,为每个教师配备电脑,为每个教室配备电视、空调、录音机及多媒体设备,实现了信息教育和远程教育。
2003年8月,着手扶持薄弱学校原武陟大封高中。2004年8月,武陟一中建立了分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设施建设逐步达标。到2005年10月,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各种报刊300多种,教职工人数达280人,有54个教学班,在校生不含分校生已达4300人。
从2002年到2005年,学校新建综合教学楼,改造办公楼和临街楼,建起4栋家属楼、1栋教职工宿舍楼、1栋学生服务楼、1个文体中心。文体中心集室内篮球场、乒乓球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于一体,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档次和水平。
2005年年底,学校通过河南省专家评审团的审核验收,被定为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在武陟教育发展史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成绩面前不停步,困难面前不退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卓越是永恒的追求。任何困难和险阻都挡不住武陟一中人前进的步伐。一个酝酿已久、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2005~2010年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在2004年年底问世,筹建一个新校区的发展规划提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上。让全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分享一中的优质资源,已不是天方夜谭。
当武陟一中乔迁新校区的庆典礼炮和全国人民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动地锣鼓还在我们耳边回荡之时,伟大的2009年已阔步向我们走来!
2010年,马东升上任后,学校整改计划开始。到2011年5月,学校拥有了自己的校徽,校服,学生证等。马校长等人去河北衡水一中二中考察一周,回来后开展学习衡水的计划,学习衡水同学们的课间操精神。严惩谈恋爱,拿手机,践踏草坪等现象。2010届的两个理科特班一个文科特班成绩日益突出。马校长上任后让学生们和家长们一起听感恩讲座,09届三月末开了一次家长会,10届五月初开了一次家长会。细微见著,马校长着力改变校园环境,加大绿化力度,增添校园美丽的景色。马校长已经在所有的教室里按上投影仪,且承诺,五月底之前在班里给同学们安上空调。在寝室楼之间的空地,我们美丽的人工湖即将竣工。而新校区建校至今尚未完全竣工的科技楼也要完成了。
武陟一中,作为拥有171年历史的传统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风学风。进入21世纪初,学校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成绩稳步提高。2008年高考,上本科线总人数1359人,再创历史新高。武陟一中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是济南军区国防生生源基地,也是中科大、浙大、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的生源基地。
新时期新跨越,新校区新起点。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武陟一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肩负着时代赋予的更加重大的使命,肩负着全县人民更大的期望,将继续发扬百年老校“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努力探索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努力把学校办成让所有学生都能放飞理想和希望、都能体验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名牌优质学校,为武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阳烙花南阳烙花为河南南阳地区传统工艺品,主要原料是小果卫矛木材。
南阳烙花工艺,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原有品种为烙花筷子、尺子、掸子把等,后来发展到烙花大型山水画、人物画、台灯、人像等;原料亦发展为小果卫矛、胶合板、宣纸等混合使用。南阳烙花的题材内容多为古典小说、神话故事,以及山水风景,具有图案请新,不褪色,木质细白,美观大方等特点。产品不仅畅销国内,且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河南泡桐河南地处中原,黄河流域的沙质土壤为泡桐的大面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到目前为止,泡桐已成为河南省平原绿化、发展农林间作的最优树种。全省共有泡桐树5-6亿株,年生长量1000多万立方米,其株数、栽培面积、立木积蓄量、桐木出口量、平原森林覆盖率等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现代植物学家把泡桐分为11个种和两个变种,在这些泡桐之中,无论是树种,还是材质及用途,兰考泡桐都是土上之选,较其它品种有很多优势。除了生长快、成材早之外,兰考泡桐还有两大特征。一是耐沙荒、耐盐碱、耐瘠薄、抗旱能力强。二是生态价值高,适宜农桐间作。兰考泡桐与农作物矛盾较小,对光、温、水、气、养分的争夺不明显,是理想的农田林网树种。此外,北京乐器研究所曾对全国十几个地区的泡桐树板材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认为,唯有兰考泡桐为制做古筝、琵琶面板的最佳原料。他们用兰考泡桐加工制做了一大批琵琶、古筝等乐器,远销到日本、欧美和东南亚地区,深受客户们的好评。
1984年,国家在河南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泡桐试验基地,共种植泡桐树6万余株。这个试验基地不仅集国内泡桐品种之大成,还引种了其它国家一些新品种。试验基地成了国内外泡桐研究、交流和技术培训的中心,并因此而令世界各国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