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地板表面为什么也会起棱
1木材的早、晚材变形不一样引起
在一个年轮中,春季生长的部分我们称为早材,夏季或秋季生长的部分我们称为晚材,在同一个年轮中,个别一些树种的早材和晚材干缩及膨胀系数不同,当木材的含水率变化时,早、晚材的变形量不同,就会在 地板 的板面上出现起棱的现象。对于生长速度比较快,年轮比较宽的木材,这种情况就会比较明显。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木材有非洲楝、卡雅楝、蟠龙眼等木种。但有一点应当指出的是,如果用户的环境湿度变化比较小,地板的含水率与用户的平衡含水率相近,地板的含水率变化比较小,木材的早、晚材的变形差异较小,就不会产生起棱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用户用同样的地板没有出现起棱的原因。实际检测李先生小区的供暖非常好,环境比较干燥,环境湿度为30%(时值3月份供暖期),房间里的温度27℃,在这样的环境下,地板的含水率变化比较大,就会产生明显的起棱现象。从图2的地板缝隙也能证实这一点。
同样对于实木地板的起棱现象,地板表面油漆的亮度越高,光的折射和散射比较明显,地板板面起棱的感觉就越明显。如果是亚光的实木地板,轻微的起棱现象几乎不会发现。
2木材的螺旋纹理和斜纹理
木材的膨胀与干缩是垂直的纤维方向,木材生长过程中,由于木材生长的地理条件差异,个别木材会出现螺旋纹理或斜纹理的木材。虽然地板加工过程中,板面非常平整,地板在使用过程中,纹理的方向不同,地板含水率变化时,这些螺旋纹理或斜纹理会产生不同方向的膨胀,导致板面出现的波纹现象。例如甘巴豆的根部心材、个别的香二翅豆、带有旋转纹的柞木等。
3木材的交错纹理
我们经常见到的木材开裂都是沿着木材的纹理方向,因为大多数的木材的纹理都是沿着地板的长度排列,所以多数的实木地板的裂纹都是沿着木材的长度方向。但是有些木材存在着交错的纹理,例如北方产的花曲柳(水曲柳的一种)、色木包(树瘤)、个别的亚马逊豆等,在地板的板面都会有横向排列的纤维,当使用环境湿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干裂的情况,由于个别的纤维沿着地板的宽度方向排列,就会出现横向的裂纹
这应该不是地板本身的问题,因为如果是实木地板,几面都是用漆封过的,不会有絮状物产生。如果是复合地板,那是经过高温热压形成的复合层,更是不会有絮状物产生,所以,你说的絮状物一定是房间内其他的物品,在搬动中产生的,再加上灰尘,就形成了这样的絮状物。
像你所反映的,不排除是地板质量的可能,实木做的地板本身有一种缺陷,就是受潮后容易变形,而“皱纹”正是地板受潮后变形的开始,建议在打扫地板时,拖把或抹布的水分要尽量减少,而且,在打扫完地板后,尽量打开窗户或开启风扇或空调,使地板上水分尽快蒸发掉,(最简单的,就是洗完后用一条干抹布或没有沾过水的拖把再拖一遍)
附属信息:实木多层地板有着较高的性价比,既有实木地板的自然纹理、质感与弹性,又有强化地板的抗变形、易铺装、易清理等特点。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要求、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实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实木多层地板的天然特性就成为体现消费者生活理念的最好产品。随着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和国际环保组织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响亮,实木多层地板替代实木地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所以啊,以后要是有再装修,如果还是喜欢实木的地板,那么可以考虑使用这种实木多层地板,它的抗水性就比较好咯!
一、实木地板边缘起翘
实木地板横向两边向上翘起成“凹”状,俗称地板起翘。
实木地板起翘的主要原因是板材受潮,致使实木地板受潮起翘的直接原因包括:
(1) 建筑墙体和楼面含水率较高。
(2) 铺装过程中地面未干燥彻底。
(3) 防潮隔离措施不到位,未完全阻断水分对地板的侵袭。
(4) 包括地下管道、地热管道在内,因室内温差造成的冷凝水。
(5) 栊骨本身是未干燥彻底的木料。
(6) 在地板清洁过程中的人为用水。
因此,在铺装前,应尽量保证地面和其他辅助基材的干燥,特别是防潮隔离措施要做到位,防潮隔离层应保证整体的密封。
解决措施:发现实木地板受潮后,应立即掀开房间周围的地板起到散潮作用,这样做可以缓解变形程度。如果受潮面积大,变形程度大,建议还是重整基层,干燥处理过后再重新铺装地板。
二、实木地板浸水起拱
地板表面向上拱起。
实木地板起拱与实木地板受潮有相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就在于受潮是先兆而起拱是受潮延续和发展。
(1) 连续的阴雨天气以及回潮现象,致使空气中相对湿度较高,这些水分被地板吸收后膨胀。
(2) 地板之下积水,地板被水浸。
(3) 新装修的房屋没有开窗通风,涂料和水泥等蒸发出大量的湿气无法扩散。
(4) 铺装时预留的地板间缝隙过小,无法满足正常的膨胀幅度需要。
遭遇回潮天气,一般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是相当高的。因此不能开窗通风,而是应该紧闭门窗,必要的时候还应开启空调或其他的除湿设备来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安装了地热系统的家庭,还应时刻注意下面的管道是否存在破裂的现象,如发现地板边缘翘起的受潮现象应立即处理,以免发展到地板起拱。遇到大面积的起拱现象,还应起开地板及时查漏。另外在铺装的时候,应把握好地板的伸缩幅度,控制好邻近地板间的空隙。
实木地板在铺完后,局部有时会出现瓦片状变形,主要是因为地面潮湿,而地面潮湿往往是地面返潮或局部渗水等原因造成的。采用龙骨架铺设法时,由于木材的湿胀干缩因木质的不同而不同,且纵横向伸缩性差异很大,所以,龙骨架遇潮后也会出现变形、开裂、起拱,这样地板就会出现瓦片状。采用铺垫宝铺垫法能有效地防止上述情况发生。该办法由于省去了龙骨架,也就谈不上变形的问题了。这种悬浮式铺设法,经测试透湿系数很小,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湿防潮性能。铺垫宝能很好地把水泥地面上的湿气与木地板隔离开,这样木地板出现瓦片状的现象也就可避免了。
地板不宜铺得太紧,四周应留足够的伸缩缝(0.5~1.2厘米),且不宜超宽铺设,如遇较宽的场合应分隔切断,再压铜条过渡
使用中忌用水冲洗,避免长时间的日晒、空调连续直吹,窗口处防止雨林、避免硬物撞摩擦。为保护地板,在漆面上可以打蜡(从保护地板的角度看,打蜡比涂漆效果更好)
木地板到底会不会长虫?
答:其实,地板本身一般不会有虫子的,在制作实木地板的过程中,高温烘烤(干燥窑)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如果我们使用劣质产品的话:实木地板生虫主要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烘干工艺不过关,没有杀死藏在木材中的虫卵。一般情况下,在这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进行的工序,在使木材充分干燥和保持一定含水率的同时木材里可能存在的虫子虫卵是不会继续生存下去的。另外,成品的实木地板外要进行油漆工程,即使没有杀死虫子,也会因为没有空气窒息而亡。因此,合格的实木地板是不会长虫的。
木地板长虫就都是木地板的错吗?
答:错,并不是所有虫子都来源于木地板。由于家庭装修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木工板、刨花板等材料,还有许多木质结构的家具,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再加上加工之前没有经过专业的除虫处理,都很容易长虫子。铺装实木地板需要使用龙骨,木龙骨通常没有经过高温加工,很可能留下虫子或虫卵的隐患,潮湿和温度适宜的时候就可能遭到虫子的侵蚀,并殃及到地板。而虫子最容易破坏的就是木材,那么木地板就会成为虫子首要侵害的对象。所以我们应该在地板出现虫子时,首先要弄清楚虫子到底是从哪来,只有弄清楚了原因,才能有效除虫。还有一种现象是,虫子确实是从地板下钻出来的,但也不一定是木地板惹的祸。很多消费者在铺装木地板时都很注意木地板本身的质量,却往往忽视了木龙骨的质量,如果木龙骨含水量过高或者木材本身没有做除虫处理,有可能从此埋下隐患。
木地板生虫后我们该怎么除虫?
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如果木地板已经发现虫蚀现象,抓紧时间及时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如果出现小面积的虫蚀,可以用注射器注射煤油或者农药,(使用要谨慎)但这种方法会有煤油(农药)的残留气味,并且只能小面积使用。消费者最好及时到专业的木板销售商那里寻求解决办法,让专业的人员上门除虫。另外,有的消费者自己使用除虫剂进行除虫,如果方法或药剂不对,不仅起不到除虫的目的,还有可能延误除虫的最佳时机,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