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伊古胶合板什么意思
绍伊古胶合板,是当代世界上最著名的硬质合金生产厂商美国肖特兄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首先研制成功用于硬质合金的粉末烧结技术。该技术是将易熔金属粉末与粘结金属粉末经过球磨混合、成型和烧结,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合金熔合成一相的烧结方法。其典型应用是制造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主要部件—轴承。由于轴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轴承材料有着特殊的要求,轴承合金材料除了应具有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热性外,还应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尺寸稳定性,并有良好的抗蚀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而肖特合金是当时可以满足这些要求的唯一合金材料。
栲胶的主要成分是单宁(见植物单宁)。单宁属于多酚类化合物。所有的单宁都含有酚羟基,是利用的有效基团。在工业中栲胶主要用作鞣皮剂。少量用于单宁胶粘剂,锅炉除垢、防垢剂,钻井泥浆稀释剂,矿石浮选抑制剂和金属防锈涂料等。
制革用鞣皮剂
栲胶主要用于鞣制重革,如底革、工业革、装具革等占栲胶总消费量80%左右。整个鞣制过程是栲胶中单宁微粒向生皮胶原纤维扩散、渗透、吸附、聚沉的过程。单宁的多官能团(酚羟基)与胶原相邻分子链间的肽基多点氢键结合是单宁鞣皮成革的重要机理。重革鞣制方法有池鞣法、池鼓结合鞣法和少浴速鞣法。池鞣法劳动强度大,鞣期长(2个月左右)、效率低,已被其他两种方法取代。池鼓结合鞣法利用转鼓的机械作用,缩短鞣制周期(10天左右),提高生产效率。少浴速鞣法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工艺,鞣期缩短到3天左右,成革质量符合要求。栲胶鞣革具有得革率高、成革坚实丰满、延伸性小、不易变形、抗水性强等优点。
木工单宁胶
在碱或酸性催化下,缩合类栲胶(如155125木栲胶、黑荆树栲胶)中单宁分子的A环6位和8位碳原子与甲醛产生亚甲基桥交联而成胶粘剂。单宁胶能代替酚醛胶用于人造板生产,代替苯酚量高达80%。缩合类或水解类栲胶也可用作酚醛胶的固化加速剂,用以缩短固化时间。
1960年单宁胶开始在胶合板生产中使用,使用单宁胶的国家有南非联邦、澳大利亚、印度、芬兰、美国、苏联和马来西亚。制取单宁胶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栲胶与甲醛直接缩合;②栲胶、苯酚和甲醛共同缩合;③苯酚和甲醛缩合后再加栲胶。单宁胶按品种分有黑荆树单宁胶、155125木单宁胶、松树单宁胶等胶种。按固化的方式分有热固性单宁胶和冷固性单宁胶。这类胶都用于人造板生产。此外还可制成单宁淀粉胶,作瓦楞纸板的胶粘剂。(见单宁胶粘剂)
钻井用泥浆稀释剂
栲胶加定量的烧碱(1∶1)制成,又称碱性栲胶,主要成分是酚羧酸的钠盐。酚羧酸钠能削弱泥浆中粘土颗粒间的网状结构,对泥浆有良好的稀释作用,20世纪40年代已大量用作浅井(1000米以内)泥浆的稀释剂。钻井时栲胶用量约占泥浆体积的1~3%,主要使用155125木栲胶、黑荆树栲胶、栗木栲胶和橡碗栲胶。碱性栲胶只用于井温100℃以下的浅井,经过改性,如加亚硫酸盐、甲醛、金属离子(如锌、铁、铬等)处理,能提高栲胶的抗温性能和抗污染能力,可用于较高井温(120~150℃)的中深井。
矿石浮选用抑制剂
栲胶中单宁的羟基和羧基能吸附于矿物表面,形成亲水膜后可以降低矿物的可浮性,在浮选时起到抑制作用。如在浮选萤石、白钨矿、锰矿、氧化锌矿时,作为脉石的抑制剂;在浮选富集铁矿时,作为氧化铁矿的抑制剂。
锅炉除垢、防垢剂在碱性条件下,栲胶中的单宁及其分解产物,渗到水垢内部,使坚硬水垢的晶体结构变松,在锅炉内热力作用下,促使水垢龟裂,逐渐脱落。同时渗入水垢与炉体钢板之间,溶解钢板表面上的氧化铁,使水垢脱离。剥落的水垢随污垢一起排出炉体,达到除垢的目的。
除垢时,将栲胶和纯碱一次或分次投入炉内,栲胶用量为每吨水5~10千克,纯碱用量根据水垢性质决定,碳酸盐水垢,用量为栲胶量的1/3~1/2,控制在pH10;硫酸盐水垢,用量为栲胶量的1/2~2/3,控制在pH11。运行煮炉72小时以上时停火、降温、排水、清除水垢。栲胶适用于中小型锅炉的除垢,对除碳酸盐水垢效果较好,对除硫酸盐和硅酸盐水垢效果较差。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以下各点达到防垢目的:①单宁同炉水中所含钙、镁等离子生成沉淀;②单宁和炉壁的铁离子作用形成新的保护膜,抑制钙、镁盐沉积在钢板的表面,阻止水垢的形成。此外,单宁吸附炉水中的氧,可防止氧腐蚀。
防垢时,将栲胶和纯碱加入炉内,栲胶用量为每吨进水量·每德度5~10克;纯碱用量,总碱度大于总硬度的高碱性水,可以不加纯碱;总碱度大于总硬度的碳酸盐硬度的水,纯碱用量为栲胶用量的1/3~1/2;总碱度小于总硬度的永久硬度的水,纯碱用量为栲胶用量的1/2~1。防垢过程中应加强排污,排污量为炉水的5~10%。注意定期检查,以防堵管,造成事故。栲胶只适用于中小型锅炉防垢。永久硬度很高的水,不宜用栲胶防垢。
金属防锈涂料
单宁能与三价铁离子作用,生成不溶性稳定的单宁酸铁络合物。利用这一特性,将栲胶作为转化剂,加上成膜剂、颜料、催化剂、网化剂和稳定剂等可制成转化型带锈涂料,作保护金属的底漆。直接涂刷在有残余锈蚀的钢铁表面,使锈蚀钝化,把有害的铁锈转化为稳定的有保护作用的物质。使用带锈涂料,可以减轻除锈工作量,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栲胶处理铜、锌、铝、铅等金属也有抑制腐蚀作用。
此外,栲胶中的单宁与乙醇胺、甲醛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单宁仲胺盐(即絮凝剂),用来净化饮用水、工业水和废水。
1、层压板是层压制品中的一种。层压制品是由两层或多层浸有树脂的纤维或织物经叠合、热压结合成的整体。
2、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
扩展资料:
1、层压制品的性能取决于基材和粘合剂以及成型工艺。按其组成、特性和耐热性,层压制品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有机基材层压制品——以木浆绝缘纸、棉纤维纸、棉布等为增强材料。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还发展了合成纤维制品为增强材料。
(2) 无机基材层压制品——以无机玻璃纤维布、无碱玻璃纤维毡等为增强材料。长期使用温度为130~180℃,甚至可达更高温度,随粘合树脂而异。
2、层压塑料制品按形状和用途分为层压板、层压管、层压棒和模制层压制品。印刷电路用覆铜箔层压板和作为高电压电器用电容式套管的胶纸电容套管芯,是两类特殊的层压塑料制品。
3、胶合板种类根据胶合强度又分为:
(1)I类(NQF)——耐气候、耐沸水胶合板。这类胶合板具有耐久、耐煮沸或蒸汽处理等性能,能在室外使用.
(2)Ⅱ类(Ns)——耐水胶合板。它能经受冷水或短期热水浸渍,但不耐煮沸。
(3)Ⅲ类(Nc)——不耐潮胶合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层压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胶合板
(fore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施昆山)
美国森林面积约为3亿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近2亿公顷),林木蓄积量20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2.7%。森林主要分布在东、西两部,中部为大草原地区,林木稀少。西部太平洋地区成过熟林多,树木径级大,是美国的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主要树种有花旗松、西部黄松、扭叶松、云杉和冷杉等。东部则以阔叶树为主,主要树种有栎树、山毛榉等。南部的主要树种是南方松,如火炬松、湿地松、长叶松和短叶松等。由于南部地形平坦,气候适中,树木生长快,美国的木材和林产品生产基地正向这里转移。
森林经营管理
林业是美国的重要经济部门。在林业部门从业的人数占全国劳力总数的4%,林产品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4%以上。60年代以来,美国人以森林作为游憩胜地的兴趣逐渐增长,对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游憩场所方面的作用日益关注。1960年国会通过了《森林的多种利用与永续收获》法案,明确规定国有林的经营目标是游憩、放牧、生产木材、保护集水区及栖息野生动物,从而标志着美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多种利用阶段。截至1978年,美国已经从林地中划出联邦自然保护区175处,面积600多万公顷;建立国家公园38个,面积约600万公顷。加上为数众多的州立公园,每年都吸引着数亿人次的游客。建于1872年的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其面积近90万公顷。
美国的森林72%为私人及公司所有,28%为国有和公有。设在农业部的林业局是联邦政府中主管林业工作的机构。林务局的任务主要是:经营管理国有林;协调州有林和私有林;开展林业研究工作。美国的国有林是指林务局所管辖的森林。除国有林外,联邦政府内务部、国防部等部门拥有一些森林,州、县、市等地方部门也有自己的森林,统称为公有林。
美国森林经自欧洲移民开始200多年的破坏后,于19世纪末逐渐得到恢复。1881年联邦政府农业部设立了林业处,林业开始走向正轨。1891年全国建立了保留林(即现今国有林的前身),从而正式开始了国有林的科学经营活动。1901年林业处扩大为林业局,1905年改名为林务局。1933年,美国为了缓和当时十分严重的失业问题,经国会批准曾建立一支“民间资源保护队”,征召17~23岁的男性青年从事造林等活动。这支保护队在高潮时人数曾达30万,分1500个营地,遍布于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当时总统罗斯福命名的一支造林大军,在它存在的7年中共造林100万公顷,在解决部分青年的失业问题和发展林业事业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1977年国会又重新通过法令成立类似的保护队。从1930年到1980年,美国累计造林1300多万公顷,其中640万公顷为森林工业公司所营造。造林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有火炬松、湿地松和花旗松等。造林以植苗为主,直播造林只占5%以下。70年代中期以来,容器育苗发展很快,1980年已占全部苗木的17%。全国有20%以上的造林用种采自林木种子园和母树林。
几十年来,美国的林业发展很快。从1952年至1976年的25年间,由亍工业和城市建设侵占了一些林地,美国的用材林地面积大约减少了1%(约200万公顷),但由于加强了森林的集约经营程度,这期间的林木蓄积量和净生长量分别增加了22%和56%。森林火灾面积从60年代平均每年180万公顷下降到70年代的102万公顷。近年来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美国的森林经营水平以公司林为最高。很多纸、木公司为了确保木材原料的充足供应,多拥有自己的原料基地(森林),并对其实行高度的集约经营。公司林的平均年生长量达4.12立方米/公顷,比全国森林的平均生长量高31%。因而,公司林的面积虽只占全国用材林的14%,但生产的木材却占全国木材产量的30%以上。惠好公司拥有林地240万公顷,它所需要原料的88%是在自己的林地上生产的。其他20家大型公司木材原料的自给率平均为43%,不足部分主要从小私有林主和国有林中购买。许多公司与小私有林主签订合同,以便获得永久性的木材供应。其代价是给小林主以财政和技术援助。1942年开始的“集约经营林场”运动就是美国森林工业协会为加强小私有林的集约经营而采取的一项卓有成效的措施。截至1981年,这种集约经营的林场总数已达4万个,林地面积有3200万公顷,占小私有林总面积的26%。
森林工业与贸易
美国是世界主要林业国家之一,也是林产品主要贸易国之一。其木材和林产品进出口额1982年达138亿美元(其中进口81亿美元,出口57亿美元),占世界木材和林产品贸易总额的13.3%。原木、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以及纸浆制品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见表)。但由于美国的林产品消费量大,每年仍有约10%的消费量须从加拿大等国进口。美国每年采伐木材4亿立方米左右,森林采伐面积约320万公顷。以天然更新为主。
林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美国的高等林业教育始于1898年,这一年全国成立了两所林学院。目前全国在综合性大学内,设有50多个林学院、系,在校学生总数约1万人,每年毕业生约4000人。70年代以来,有些林学院已改名为森林资源学院或林业与环境学院。绝大多数林学院设有研究生教育,可授硕士和博士学位。
美国的林业科研工作分别由公、私两个系统进行。公有系统以林务局为主要领导机构。林务局下设科研处,并在全国各地按地区设立8个林业试验站和1个林产品研究所,在全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林业科研体系。这8个林业试验站还在基层成立81个研究中心和40多个实验室及93个试验林场,遍布在全国各地。林务局的科研经费每年大约为1亿美元,约占林务局全部预算的6%。一些较大的纸、木公司多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如惠好公司的研究中心拥有800多名科研人员和助手,每年研究经费近5000万美元,约占该公司商品销售额的1.4%。
见北美洲林业。
1982年美国原木和林产品产量及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他的作品崇尚人性和自然主义,很好的融合了人—建筑—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在进行建筑创作时,他首先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其次才是他个人的想法。作为一个建筑师,他的宗旨就是为人们谋取舒适的环境,不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不放弃这一人道主义思想。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作品
年份 建筑作品
1929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1937 Kuatya 联排住宅
1938 玛利亚别墅
1947 MIT贝克楼
1952 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
1954 Muuratsalo 实验大楼
1966 赫尔辛基科技大学
1971 赫尔辛基芬兰大厦
1981 德国埃森歌剧院
阿尔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阿尔托的创作范围广泛,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到市政中心设计,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和灯具以及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无所不包。简洁、实用是芬兰设计的特点,构思奇巧是芬兰设计的精髓。芬兰人特别擅长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设计目的。Alvar Aalto开辟了家具设计的新道路,在30年代创立了"可弯曲木材"技术,将桦树巧妙地模压成流畅的曲线。阿尔托将多层单板胶合起来,然后模压成胶合板,这些实验创造了当时最具创新的椅子。
以木材为主要原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中,降低各种消耗、增加产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等一切活动的总称。内容包括制材(锯材)、人造板、木材防腐、木材干燥及各种木制品生产。
中国木材工业的发展简况
中国木材手工作坊的历史悠久,作为使用机器加工的近代工业,是20世纪初由外国资本家首先建立的。为夺取东北森林资源,1905年日本财团在辽宁省安东(现丹东)大沙河子、俄国人在横道河子先后建立大型制材厂。同时,英国等西方的资本家在上海、广州等口岸建立制材厂。中国民族资本家也相继仿效在沿海城镇建立一些小厂,福州1919年由民族资本家办的制材厂共6个。到1945年,华东沿海地区有制材厂100多个,东北地区有164个(表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国家在林区或靠近林区的城镇有计划地新建和扩建一些大型制材厂,同时对原有私营小制材厂实行关、停、并、转、迁的方针,使制材工厂的面貌一新。据国家统计局普查资料和林业部11省(直辖市)调查资料计算,1956年全国有制材厂550个,生产能力850万立方米,其中东北地区138个,生产能力425万立方米。到80年代末全国制材厂(包括木材综合加工厂的制材车间)约有2000个,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立方米。
表1胶合板生产技术也是20世纪初由英、日、俄等国商人在上海、天津、哈尔滨、长春等办厂的方式传入中国。到1949年,年产量不足2万立方米。1949年后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全国有180多个胶合板厂(车间),实际产量77.60万立方米。纤维板、刨花板是1958年开始,通过中国科技人员研制与引进国外技术相结合迅速发展起来的(详见表2)。
表2木材干燥、木材防腐及木材干馏在1949年前,只小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较大规模的现代工业生产,则是1958年后,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得到较快发展。80年代末期中国木材加工企业人工干燥窑的生产能力已达全国锯材产量的15%。使用的枕木、电杆已做到全部防腐处理,建筑材、坑木、木制品也开始进行防腐处理,但全国木材防腐的数量只占木材总产量的3~5%。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腐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扩大。
经40年的建设,到80年代,中国木材工业从资源利用、设备制造、生产工艺,到产品的应用技术等,已基本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木材工业经济的特点
①木材加工工业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森林采伐的原木。而原木树种多样,长度、径级不一,质量差异很大。因此,合理利用木材资源,提高木材利用率和单位木材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在木材加工工业经济中占突出的地位。②木材体积大、笨重,每立方米针叶树原木一般为700~800千克,阔叶树原木为700~900千克,少数树种在900千克以上,不便装卸和运输。减少运输和装卸次数,对降低木材加工企业成本具有重要作用。③木材用途极为广泛,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必需的基本原材料之一。估计木材产品有3万种以上,林业、物资、轻工、交通、建筑、建材等许多部门都有木材加工企业。就林业、物资部门的木材加工企业来说,除少数最终产品如家具、包装箱等以外,大部分是适合各部门通用的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如各种板材、方材、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纸板等,能够组织大批量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④木材的锯割比较容易,而木材的深加工则需要较多的投资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造成许多地区以原木为原料的制材、胶合板生产能力过剩,而木材干燥、防腐及人造板饰面加工能力不足,影响到木材利用率和经济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木材工业的经营管理
中国森林资源少,木材长期供不应求,木材加工企业比较分散,规模偏小。加强木材工业的统一规划和宏观控制,不断提高木材利用率,以较少的资源来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产品的需要,是对木材工业的突出要求。
①提高木材利用率,发展木材综合利用,特别是采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在木材采伐过程中,遗留在伐区的枝桠、梢头、伐根及藤条、灌木,统称为采伐剩余物。枝桠的数量最大。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的测定,枝桠为树干材积的28.1%。在用原木加工生产木制品时,产生板皮、板条、截头、碎木头、碎单板、刨花、锯屑和木芯等加工剩余物。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制材过程中板皮、板条、碎木块占原木材积的10~20%,锯屑8~10%;胶合板生产中碎木块、木芯和木截头占原木材积的50%左右。这些采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可以生产工艺木片,作为生产纤维板、刨花板以及纸浆的原料;阔叶树大枝桠和薪炭材经干馏生产木炭、醋酸、甲醇、酚类等产品;木材锯屑经炭化处理制成活性炭,经水解生产酒精、糠醛、酵母等。50年代末,发达国家普遍调整了森林工业发展政策,在稳定或少量增加木材采伐量的条件下,发展木材综合利用,生产刨花板、纤维板及纸浆,增加木制品产量;增加深度加工,提高单位木材原料的产值和经济收入。由于这一政策的实施,美国1960~1983年的木材采伐量仅增加41.7%,而人造板产量增加1.8倍,木浆1倍以上;苏联同期的木材采伐量减少3.7%,而人造板产量却增加了6倍,木浆1.8倍以上。在中国,木材综合利用作为发展林产工业的政策是50年代末提出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刨花板和纤维板等,以缓和木材供需的矛盾,逐渐改变国内的木材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到1987年,纤维板产量达120.65万立方米,刨花板37.78万立方米;加工剩余物利用率20%左右。
②加强行业管理,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和企业规模。中国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南边远山区,而木材主要消费区则是京、津、沪及沿海城镇。将原木在林区锯为成材,可节省运力30%和运费20%左右。现有2000个制材厂(车间),分布在林区或靠近林区的只有155个,占厂数的8%,加工能力的30%左右,其余则分布在远离林区的城市。胶合板、纤维板及刨花板的情况也大体如此。林区大量的采伐剩余物及间伐小径材得不到加工利用,而城市木材工业则由于原料不足而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同时由于木材加工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低及品种少,致使中国木材工业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今后新建和扩建制材厂、人造板厂和纸板厂,应优先安排在林区,使林区逐步成为木材制品的供应基地,形成包括营林、木材采伐和木材加工的林业生产体系。
③用先进技术改造木材工业企业的设备和工艺,建立多层次的技术经济体系,发展对木材和人造板的深度加工,使技术结构适应木材产品结构变化的需要。制材的深度加工应以增加人工干燥能力为重点,同时适当增加木材防腐生产能力,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材可延长使用年限3~5倍。锯材的刨光、砂光以及成品、半成品生产,要逐步以按需加工的形式安排在制材企业内进行,既有利于增加初加工部门的产值,也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为充分发挥人造板代替木材的优越性,要增加基材的品种和规格,发展多种二次加工方法,生产多品种、多档次的人造板产品,使产品结构能够适应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人造板当前主要用于家具、建筑物和车船的内装修,今后应适当发展防火、防水及防腐、防虫处理,扩大人造板的应用范围,以开拓国内外的销售市场。
④加强木材产品价格和流通管理。调整木材价格及不同树种、不同材种、不同产品的价格比率,能够促使企业合理利用木材资源,并限制、调节和引导某些木材产品的生产及消费,提高木材工业的经济效益。中国对原木、锯材和胶合板长期实行按计划价格进行统购统销,纤维板和刨花板则没有纳入全国调拨计划,价格可随市场供需状况起伏。木材计划价格已经几次调整。在1985年南方集体林区开放木材市场,所产木材退出统购统销,实行议价议销之后,对东北、内蒙古国营林区木材计划价格进行第四次调整,提高幅度44%。为抑制锯材加工能力的盲目增长,锯材计划价格只提高8%。并扩大了原木和锯材的树种差价率、等级差价率、长级差价率及材种差价率(详见表3)。经过这次价格调整,红松由二类树种升为一类,水曲柳由三类树种升为一类。椴木原木进锯制材要损失价值40%,促使其全部调给胶合板厂使用。特级原木和8米长的原木进锯制材要损失价值15~75%,应供给有特殊需要的用户。用一般原木加工出特级锯材,可提高销售价格50%。这样有利于木材资源的合理加工和合理流通,作到优材优用、优材优价。
⑤减少环境污染。中国木材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尤其是湿法纤维板的废水污染,已经限制了生产发展速度和新建厂址的选择范围。因此,今后凡是新建企业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是主体工程和环保设施同步进行。在工艺和设备选择上,尽可能采用少产生污染和无废物排放,以及能够综合利用废弃物的先进技术。对现有企业,要根据污染和危害程度,限期处理。
表3见木材工业。
购买夹板首先,看环保。要看有害气体释放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尤其是胶水释放的游离甲醛是否超标。对于这些专业性太强的东西,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可能都不清楚,也无法测定,因此看生产厂家有无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不失为一条捷径。因为要通过该认证,必须以质量,环保双达标为前提。
其次,看材料。不同树种的价格不同。消费者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购不同材料的品种。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价格的柳桉芯板胶合板。其实这是将杨木芯板作了表面着色处理,所以外观上与柳桉芯板基本一致,但质量却相差甚远。实际上,柳桉芯板无论是分量还是硬度韧性上都要高于杨木芯板,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辨认,以免上当。
再次,看做工。胶合板的夹板有正反两方面的区别。选购时,胶合板板面要木纹清晰,正面光洁平滑,要平整无滞手感,反面至少不毛糙。最好不要有疤节,即使有,也应该平整光滑美观,不影响施工,又会造成更大的污染。因此挑选时,要看其是否有脱胶、散胶现象,您可以用手敲击胶合板各个部位,如果声音发脆且均匀,则证明质量良好,若声音发闷、参差不齐,则表示夹板已出现散胶现象。
最后,看外观。消费者选购时,对每一张胶合板都要看清是否有鼓泡、裂缝、虫眼、撞伤、无痕、缺损以及修补贴胶纸过大等现象,有的胶合板是将两个不同纹路的单板贴在一起制成的,所以在选择上要注意夹板拼缝处是否严密,有没有高低不平现象。不严密不整齐的胶合板制作出来的家具和门窗外观很不美观。
当地印第安人的祖先将这块巨岩视为神圣之地,他们会在这里举行各种精神仪式,在此期间只有酋长被允许触摸或靠近它。而就是这块巨大的岩石,在现代 社会 也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地下隧道、外星人、神奇的机器......各种奇怪的事情都发生在巨岩的周围。
1886年,弗兰克·克里策尔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韦恩斯伯勒。克里策尔曾经是商船队的一员,尽管不知道他是如何第一次了解到巨岩的,但他应该是在1931年到达那里的。克里策尔自己在那里建立营地,然后不久就提出了采矿的要求。
随后克里策尔开始在巨岩北侧建造一座24乘36英尺的地下住宅。整个住宅以手工凿石楼梯为特色,拥有通风的客厅、厨房和卧室。岩石悬挑下的窗户在白天可以为室内提供充足的光线,而一个集水系统则会收集落在岩石表面的降雨。
大多数人认为,克里策尔是一个古怪但善于交际的人。当他和来访者交谈时,他经常端上德国煎饼。他的房间还储备着不少炸药,用来进行各种勘探和建设项目。在当地,克里策尔以社区服务而闻名,他曾帮助修路,并因他的努力赢得了“直路弗兰克”的绰号。他还在巨岩东边的干湖上建立了一个紧急飞机降落场,还未经授权使用了风向袋。这个被称作“巨岩机场”的设施从1940年到1975年一直在运营。
在公开场合,克里策被描述为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洛杉矶时报》1937年5月9日的一篇插图文章描述了他独特的家和公共飞机跑道。
然而几年后,《纽约时报》1942年7月26日的一篇文章却以完全不同的视角对克里策尔进行了报道:
雪上加霜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克里策尔还接受了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原因是他的德国血统以及一些可疑行为。当时二战正在进行,而克里策尔在附近的岩层上安装了短波无线电天线和接收器,人们猜测他是纳粹间谍。尽管最终调查结果是克里策尔被正式宣告无罪,但执法部门和一些当地人仍然对这个古怪的地方感到担忧。
这种担忧最终导致了一场悲剧:1942年7月25日,在一次搜查中,克里策尔与警方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室内爆炸物被引爆,56岁的克里策尔当场死亡。
这场突然的爆炸让克里策尔的很多秘密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克里策尔生前的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除了一个人,这就是乔治·范·塔塞尔。
1930年,20岁的乔治·范·塔塞尔从俄亥俄搬到了南加州,在当时蓬勃发展的航空业工作。塔塞尔先是在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到1941年,然后转到了霍华德·休斯公司工作,最后在洛克希德公司位于伯班克的臭鼬工厂结束了他的航空业生涯。
塔塞尔自称曾担任飞行安全检查员,甚至是霍华德·休斯的私人试飞员。而他与克里策尔相识于1930年。根据塔塞尔的说法,一天克里策尔跌跌撞撞地走进一家修车行,急需修车。然而当时克里策尔身无分文,塔塞尔慷慨地帮助了克里策尔。就这样,他们建立了友谊。
从1931年开始,塔塞尔经常去克里策尔的家,偶尔也带着家人一起去。塔塞尔后来回忆说,就在这些访问中,克里策尔分享了他的一些秘密。克里策尔说他自己在建造地下石室时,曾经发现了一些玻璃衬里的隧道,一直深入地下。而且他还经常听到岩石下面传来的静电干扰,而这正是他安装无线电的原因,他想确定这个神秘干扰的频率。
在克里策尔意外去世之后,塔塞尔仍不时来到巨岩下的石室。1945年,塔塞尔向土地管理局申请了在2600英亩公共土地上运营机场的许可。1947年,塔塞尔、他的妻子伊娃和他们的三个女儿搬到了巨岩,在那里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经营机场和一家名为Come On Inn的酒店,伊娃的美味汉堡和五香苹果派深受当地人的欢迎。
20世纪50年代初,塔塞尔开始在克里策尔以前的地下石室主持周五晚上的“冥想”会议。在这些通灵的会中,他声称已经收到了心灵感应的交流,他称之为“思想转移”,源自一群富有同情心的金星外星人。
第一次这种灵能传输开始于1952年1月6日,当时“沙雷王国的行星巡逻高级指挥卢特邦”第一次与他联系。这种精神上的造访后来越来越频繁,以至于到了1952年底,塔塞尔已经有足够多的资料写成一本书,名字叫《我坐上了飞碟》。他的书中记录了很多来自名字怪异的外星人的心灵感应信息,这些外星人包括阿斯塔、克劳图、洛克托帕、辛巴和道达尔蒙。
1956年,塔塞尔又出版了一本名为《走进这个世界,又出来》的书。在其中,他讲述了第一次与外星人身体接触的经历:1953年8月24日凌晨2点左右,他被外星人唤醒,然后被带进了一艘降落在巨岩附近的飞机跑道上的飞船。塔塞尔将这艘飞船描述为“直径约36英尺,高约19英尺”,内部空间似乎较小。三个男性类人外星人向塔塞尔展示了飞船里的天体导航仪器和包括可伸缩座位在内的其他一些设备。
整个事件持续了大约20分钟,而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心灵感应。在1964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塔塞尔将外星人描述为年轻的“肤色 健康 的白人”,身高与人类平均水平相当。他估计他们的年龄为700岁。
在塔塞尔收到的众多心灵感应信息中,很多是警告人类警惕核试验和热核武器的危险。例如,1952年4月19日,他们告诉塔塞尔
事实上,美国政府在1952年4月1日至6月5日期间在内华达试验场引爆了8枚“自由空投”原子武器,这是“塔博勒-笛卡普行动”的一部分。这次试验在下风地区造成了放射性碘131“极大的民用辐射暴露”。
塔塞尔并不是唯一一个与外星人有过接触的人,同时代的还有很多外星接触者。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南加州,而且他们与外星人的相遇都发生在莫哈韦沙漠。以乔治·亚当斯基为例,他是1953年出版的《飞碟着陆》一书的作者之一。1952年11月20日他在加利福尼亚沙漠中心附近第一次遇到了一位友善的金星人“奥松”,大约与塔塞尔第一次接触的时间相同。
而就像对待塔塞尔所收到的警告一样,外星人也同样警告亚当斯基要警惕原子弹试验的危险,并解释说,“来自地球的辐射会扩散并污染整个太阳系”。
除了经营机场、咖啡馆外,塔塞尔还在每年举办UFO大会。大会吸引了大批UFO迷,他们在沙漠里的帐篷和旅行拖车里扎营了两天,在巨岩旁边聆听UFO接触者的演讲。晚上,在他们耐心等待外星访客的同时,与会者聚集在营火旁,交换个人目击UFO、被外星人绑架和其他无法解释的经历。
据报道,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后期,塔塞尔的UFO大会最受欢迎的时候吸引了大约11000名与会者。甚至在1960年,塔塞尔还宣布他计划竞选总统,并利用UFO大会作为他的竞选活动。他的追随者相信他的外星朋友会帮助他获胜。
为了配合他的年度大会,塔塞尔于1958年成立了非营利性、无宗派的普世智慧部,以及一个致力于“宗教和科学研究”的相关学院。他还开始出版和分发普遍智慧学院的论文集,并又写了几本书。
在这些杂乱无章的论文中,塔塞尔不顾一切地从一个伪科学理论跳到另一个伪科学理论,表明他是一个聪明、积极的思想家。在他的文章中,不时地提到一些深奥的哲学,包括见神论和唯心论,以及山达基教、摩门教和他自己形式的基督教修正UFO学。
除了宣传自己,塔塞尔组织UFO大会和其他活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筹集资金建造所谓的整合机。
从1953年开始,塔塞尔开始构思、计划和建造整合机。这是一个圆形建筑,位于巨岩以南约3英里处。整个建筑的圆顶木结构由十六个面组成,高38英尺,直径55英尺。建造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钉子或金属紧固件。整个建筑是用胶水、层压的老道格拉斯杉木梁和胶合板建造的。它的外部被漆成明亮的白色,从远处看,给人一种飞碟刚刚着陆的感觉。
整合机中心一吨重的混凝土核心支撑着整个结构的木骨架,铜线从核心发出,向外螺旋缠绕整个结构。旋转的“浮动”电枢,安装了64个铝收集器,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电容器,收集“从空气中产生的高达50,000伏特的静电,以便给人体充电”。当然,它从未投入过使用。
整合机实际的设计方案是由洛杉矶建筑师霍华德·佩顿·赫斯起草的。在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及是否从外星人那里得到了设计指示,他回答说:
但赫斯接着提到,他曾亲自听到了“声称是太空人的声音,通过塔塞尔的声带传递信息。”
事实上,整合机的设计以及最终的功能是从众多信息来源中提炼出来的。从概念上讲,整合机是一种神秘的混合体,它假定了一种无形的自然力量的存在,而这种力量可以影响生物的磁场(假如生物有磁场的话)。
整合机背后更核心的概念是俄罗斯科学家乔治·拉霍夫斯基的研究成果,他的第一个多波振荡器出现在1923年。1929年,拉霍夫斯基撰写了《生命的秘密:电、辐射和你的身体》一书。书中他认为“生命体的细胞就像微小的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对振荡或频率敏感,而这些振荡或频率可以被他的恢复性电磁装置积极捕获,从而治愈癌症和其他疾病。
整合机的主要部件是两个注入了高电压的大铜线圈,它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特斯拉线圈。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当年也曾公开表示,他收到过外星人的信息。塔塞尔在他自己的文章中广泛地引用了拉霍夫斯基和特斯拉的概念,描述了整合机的内部工作原理。
塔塞尔认为每个生物细胞都有一个独特的共振频率,而电磁波可以影响这个频率。整合机产生的强超宽带电动势与细胞的频率“共振”,可以像给电池充电一样给细胞结构“充电”。塔塞尔声称,人类细胞在这种结构中可以“恢复活力”,延长人类寿命。
在现在整合机的网站上还有对这个装置(或建筑)的描述。这是“一个共振帐幕和能量机器,坐落在神奇的莫哈韦沙漠一个强大的地磁漩涡上。”的确,这个机器最初被设计成一种静电发生器,它可以恢复人体细胞和组织的活力。
现在在介绍整合机还会提到时间旅行和反重力,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读。整合机的设计初衷并非纯粹的时间旅行,而是一种减少时间影响人体的方式,让人体细胞恢复活力。整合机也不会产生反重力,而是抵消重力对人体细胞的影响。
尽管整合机可以让人消除疾病,但为此工作了25年的塔塞尔并没有等到它运行的那天。1978年2月9日,塔塞尔死于心脏病突发,而此时,尽管主体结构在1959年就已经完全建成了,但整合机所谓的“静电机制”只完成了90%。塔塞尔下葬时的墓志铭上写着:“感应生,短路死。”
塔塞尔身边的人没有发现任何方式可以让整合机运作起来,他们声称设计图纸被偷了,并将其归咎于某种阴谋的掩盖。塔索斯的第二任妻子把这个建筑租给了几位租户,其中一位曾计划把这个圆顶结构改成迪斯科舞厅。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结构开始失修,直到1987年,来自湾区的一对夫妇,对保存整合机的独特 历史 感兴趣,并决定以5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它。
这座穹顶最近的主人是来自东海岸的三姐妹,分别是乔安妮、南希和帕蒂·卡尔,她们于2000年买下了这座房子。她们精心修复整个建筑,并将其变成一个 旅游 项目。她们认为这个结构拥有“完美的声学结构”,可以为游客提供“声浴”。在这里人们可以“接触到由石英碗产生的谐波频率,有深层镇静的效果”。
每年有2万到3万名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这种独特的感受。2014年《纽约时报》的一篇特写将这种体验描述为“置身于一种乐器之中”。
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塔塞尔所谓的外星人遭遇,或者整合机的外星起源,都必须承认他对巨岩的热爱。在这里,莫哈韦沙漠在塔塞尔心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这里既是由他主持的UFO大会的举办地,也是他的代表作整合机的所在地。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神奇之地也慢慢褪色了。2000年2月21日上午8点20分,巨岩突然裂开,其中的一大块崩塌下来,露出了闪闪发光的白色花岗岩岩心。关于巨岩崩裂的各种理论开始流传,而一种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年来,巨石的四面都燃起了无数的篝火,产生了极端的热量。
事实上,现在巨岩一直是当地青少年、狂欢者、露营者和越野者的聚会场所。他们经常用大木料、轮胎、 汽车 引擎和其他易燃物品在巨岩周围纵火。由此产生的黑色烟尘覆盖了巨岩北部的下部,还有一些艺术家开始在巨岩上涂鸦。不过幸运的是当地政府以及一些环保人士已经开始注意保护这块神奇的石头。
2020年,一个由加州人文学科资助的多媒体项目和电视节目系列,也将焦点对准了这个地区。他们正在试图解开巨岩的一些谜团:这个地方真的是古老部落的精神活动场所吗?联邦调查局当年对克里策尔和塔塞尔进行了多大程度的调查?他们发现了什么?传说中的玻璃隧道真的存在吗?整合机真的有作用吗?最后,是什么导致巨岩在2000年崩裂的?
或许这些谜团还会像巨岩一样矗立在加州的沙漠中,继续等待下一个世纪的到来。
以刨花或纤维材料为板芯,两面胶贴单板的一种人造板。通常所说的复合板主要指用定向刨花板作板芯,单板作表层的结构用人造板(图1)。复合板不仅可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和扩大人造板使用范围,还可充分利用低等级木材和采伐、加工剩余物,满足社会各种需求及缓和木材供应短缺的矛盾。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对该产品作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生产方法
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一次成板和二次成板两种。前者是将施胶后的刨花直接在单板上铺装成型、组合成坯后在压机中一次压制成板。这种生产工艺是将单板生产、刨花铺装、组坯热压连成一条生产线,使生产工艺简化。后者是先将刨花压制成刨花板,再在其两面覆贴单板,经热压制成复合板。这种生产工艺是将单板和刨花板在不同生产线上分别加工,然后再组坯热压成板。虽然二次成板生产工艺较一次者复杂,但二次成板生产工艺灵活性大,产品品种多样,且生产成本低,因此复合板的生产以二次成板生产工艺为主。
图1结构设计
复合板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替代胶合板,它的厚度随用途不同而变化。作为结构板,最普通的厚度是12.7毫米,包括每面一张厚度为2.54毫米的单板,这样的复合板由60%的刨花板和40%的单板组成。厚度为9.5毫米的薄型复合板,单板和刨花板大约各占一半。厚度为19毫米的厚复合板,单板约占1/3,刨花板约占2/3(图2)。
图2复合板以表板纹理方向为纵向,以垂直于表板纹理方向的为横向。为了改善复合板的横向强度,板芯刨花定向排列方向应与表板纹理方向垂直。这种结构形式的复合板,产品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工艺性能等均相似于结构胶合板,实际使用时,可代替结构胶合板。试验表明,复合板用在住宅建筑中,可以满足屋顶板、地板对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性能
复合板的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复合的原材料性能、复合板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表板质量和树种是决定纵向弹性模量和纵向静曲强度的主要因素。其纵向力学强度和刚度接近或大于同厚度的胶合板,但它的横向力学强度和刚度比胶合板小。由于纵向强度是板的主方向强度,按多数用途来说,复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略优于胶合板。二者物理力学性能的比较见右表。作为结构用途的复合胶合板,其力学性能一般用静曲强度和静曲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剪切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握钉力,以及蠕变等表示。建筑用人造板,重要的质量指标是尺寸稳定性。用定向刨花板作板芯的复合板,由于刨花排列方向与表层单板纹理方向成90°角排列,使复合板有类似于胶合板的尺寸稳定性。复合板耐久性的主要要求是在施工期间的气候及建筑物使用期间的温度和湿度影响下,不致产生具有毁坏性的强度损失,酚醛树脂胶粘的复合板为3层结构,表板为黄杉和落叶松单板,板芯为定向刨花板;胶合板由4层单板组成,单板树种为黄杉或落叶松等,厚度3.18毫米。
复合板是属于具有可在室外使用的耐久性材料。
优点和用途
主要优点是:①提高木材利用率,全部原木可得到合理和充分利用。普通胶合板的木材利用率约40%,如果建厂时对原料进行科学预测及合理利用的规划,则复合板的木材利用率接近100%,便成为一种无废料生产。②建厂投资及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生产复合板的成本比胶合板降低5%,劳动生产率可提高140%。建厂投资只有胶合板的81%。③用二次成板工艺生产复合板的同时,又可生产胶合板和刨花板,生产灵活性大,市场适应性好。④复合板是人造板的组合产品,其物理力学性能可按用途需要进行结构和工艺设计,因而产品适用范围广。复合板除用作家具、建筑物装修外,还可用作结构材料,替代胶合板作屋顶板、地板、护墙板、混凝土用模板等。
到80年代末,国际上复合板产量所以没有得到迅速增长,是因为在建厂时,当地原料很难适应单板及刨花的恰当比例,不易真正做到无废料生产。
bb/cc,c/c,c/d,d/e,e/f,bb/wg,bb/cp
这是胶合板的外观等级。
其中,bb/bb,bb/cc级主要是红色杂木胶合板的外观等级;
c/c,c/d,e/f,主要是国内外贸出口企业对桦木、杨木胶合板的外观等级;
bb/wg,
是芬兰的桦木胶合板标准中的一个等级;
bb/cp(也包括bb/bb,c/c级),是俄罗斯桦木胶合板标准中的一个等级;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所说的c/c级跟俄罗斯胶合板标准中的c/c级不是一个等级。国内常说的c/c级相当于俄罗斯标准中的bb/bb级。
美国胶合板等级
胶合板等级在每个盘区面孔和后面取决于表面饰板质量。
而第二个字母表示盘区的后面的,表面质量第一封信件选定面孔表面饰板(最佳的边)的质量。[5]
信件“x”表明盘区未制造与小块木头,当中心使用,
“没有外部”和共同地被认为。
a-d规定值为建筑(软木材)胶合板只是好,不为硬木胶合板例如橡木或槭树。
“a”
:
高级质量可利用。
能是无瑕疵的或包含小结,假设他们用木插座(补白替换有“小船”或“橄榄球”形状)或修理与综合性补丁。
这个等级也许包含修理与综合性补白的偶尔的表面分裂。
表面总铺沙并且提供光滑的paintable面孔质量。
“b”
:
其次最优质的表面饰板等级。
通常被降低等级的“a”质量表面饰板副产物。
坚实表面,但也许包含小直径结和狭窄的表面分裂。
通常修理与木插座或综合性补白。
表面通常是铺沙的光滑的。
“c”
:
认为末端面孔质量,但一个合理的选择为一般建筑打算。
包含紧的结由1种½英寸直径、一些开放木节孔、一些面孔分裂和色变决定。
一些制造也许修理瑕疵与综合性补白。
盘区没有典型地铺沙。
“d”
:
认为最低的质量表面饰板和常用的为后面表面为建筑等级盘区。
考虑到几个结,大和小,并且开放结由2
½英寸直径决定。
开放结、分裂和色变是可接受的。
“d”等级表面饰板没有被修理也没有铺沙。
这个等级没有为对天气元素的永久暴露被推荐。
胶合板按用途分为普通胶合板和特种胶合板。普通胶合板是指适应广泛用途的胶合板;特种胶合板是指能满足专门用途的胶合板。
普通胶合板分为四类:
ⅰ类胶合板:耐气候胶合板,具有耐久、耐煮沸或蒸汽处理等性能,能在室外使用。
ⅱ类胶合板:耐水胶合板,能在冷水中浸渍,或经受短时间热水浸渍,但不耐煮沸。
ⅲ类胶合板:耐潮胶合板,能耐短期冷水浸渍,适于室内使用。
普通胶合板按加工后胶合板上可见的材质缺陷和加工缺陷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其中一、二、三等为普通胶合板主要等级。
各等级普通胶合板主要用途如下:
特等
适用于作高级建筑装饰、高级家具及其它的特殊需要的制品;
一等
适用于作较高级建筑装饰、高中级家具、各种电器外壳等制品;
二等
适用于作家具、普通建筑、车辆、船舶等装饰;
三等
适用于低级建筑装修及包装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