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己diy一个机箱
如今攒机族越来越多了。毕竟自己组装属于自己的电脑,可以有许多的个性化空间,享受装机的乐趣。不仅可以省不少钱,对于新手而言,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关于电脑的知识,不用以后每次遇到电脑问题都去求人。
无需多言,直入主题。许多人在准备攒机的时候,各种硬件了如指掌。内存,CPU,硬盘,主板,电源,显卡,以及其他个人需要的扩展硬件,在选择的时候都能很快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那一款,毕竟品牌和性能表现很明显。但是在选用机箱的时候却犯了难,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机箱,但看起来几乎都千篇一律的样子,没有个性。看到有些有个性又炫酷的机箱呢,价格却高得吓人(土豪骨灰级玩家请无视)。干脆,自己动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机箱,又便宜又有趣!说干就干。
封闭的箱式机箱太传统了,做起来没有意思,大胆一点,全开放!不要怕灰,DIY玩家不应该怕麻烦,玩的就是那个折腾劲儿!
第一步:确定整体结构
我打算做双层卧式机箱,上层主板以及主板直插配件,下层放置电源以及硬盘。这样可以保证5个硬盘位,电源的走线放置在下层看起来没有那么乱,重要的是,硬盘个电源都比较重,放在下面更稳妥。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机箱骨架图
第二步:选择机箱材料
第一次DIY机箱,我还是希望把机箱做得稍微好看一点,当然,也得稍微结实。
底层的基板使用家里现有的虫胶木板(厚度10mm),第二次的基板使用8mm厚度的无色透明亚克力板,连接两块基板的柱子,使用广告牌螺钉柱。
大致装配图
第三步:安装设计
亚克力板:从上图可以看出,亚克力板上面需要安装主板和硬盘,所以会有许多的孔位以及其他的个性化设计需要的穿线割槽。我们需要用CAD等带平面绘图设计功能的软件画出这块亚克力板的加工图来打样(画出平面轮廓、孔位、割槽即可),网上有许多打样的店可选。划重点:孔位参数可百度自己主板尺寸型号,例如我的主板是M-ATX。硬盘的孔位也可查,其他的ITX,ATX等也可轻易找到安装孔位置参数,我就不在这里叙述这个了,以后有机会专门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吧。一定要在确定好所有的零配件以后再打样亚克力板!因为亚克力板比较厚自己不好进行二次加工
虫胶木板:由于这东西是一大块,所以我就把它手工锯成了300mmx300mm(与亚克力板外形尺寸一致),用电钻打孔。测量打孔位置一定要准确!硬盘:用螺钉(M3)把硬盘全部安装固定在亚克力板的下面。电源:把电源用螺钉(M3)安装固定在虫胶木板的上面,注意进出线的方向。主板:把6颗主板的安装铜柱(M3)固定在亚克力板的上方(下穿螺钉固定铜柱),铜柱的高度5~10mm为宜。然后把主板放上去,用M3的螺母固定好。连线:连接好硬盘SATA线和电源线,主板电源线,12V电源线等。配件:固定好整个结构后,安装内存条,显卡等配件。
杂乱的现场
第四步:面板设计
我们的前面板一般需要的开关机按钮,重启按钮,耳麦插孔,USB接口等等我们都可以自己DIY。
开关机按钮和重启按钮就是一个非自锁式开关,你可以从旧机箱上面拆,也可以在网上买一个炫酷的。焊上杜邦线插在机箱的对应位置上就可以了,没有极性(一般是SW和RES)
无锁开关
耳麦插孔对应在主板上AUDIO插槽,9针,如果你不知道线序的话,最好从旧机箱上面拆或者在网上买现成的。
USB接口除了主板上插电源线的旁边有个USB3.0以外,还有扩展接口的USB2.0,一共4个,在接耳麦插槽的旁边,一般标记为USB0910、USB1112字样,其实表示的就是USB09~USB12,不同线序的可百度或者买现成的,我用的是自己搞的。下图是USB接口:
双层USB母座
用8PIN的杜邦线焊接好,插上就可用了,再用热熔胶打在亚克力板上合适的位置即可。
硬盘指示灯和电源指示灯就是两个LED灯,有极性,用杜邦线焊接插上,把LED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即可,由于用的亚克力板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我用了一个七彩的LED灯,照亮整块板,漂亮!
第五步:其他设计
我在亚克力开槽的时候,把CPU下方的一大块切割成了小方柱,做一套10段音频强度指示灯,听音乐的时候一闪一闪的,很带感。有机会后续写一篇关于设计频谱指示灯的文章吧。
由于我的功放和音响系统也是自己动手从零设计的(图一的绿色板子就是我的功放板,最后的图的左边是我手工制作的前置音响),我就把功放板也集成在机箱的下层,控制起来很方便。
机箱最主要的是通风要合理,再有就是散热要好,木材散热好嘛???
用木板做也行,木板和木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很多,可以用自攻螺丝,也可以用气排钉,也可以用胶
怎么做随你便了,你就是做一个全封闭的木头盒子,留下进风口和出风口就行了,进风口装一个高速风扇进风,木板做的好处就是切割成型容易
除需要打开的侧板以外,其它部分需要拼上,我采用角码固定,机箱厂一般是铆接。
组装电脑也称兼容机或DIY电脑。即根据个性需要,选择电脑所需要的兼容配件,然后把各种互不冲突的配件安装在一起,就成了一台组装电脑。
首先,得先准备好零配件。
电脑的主要配件为:CPU、主板、内存、显卡、硬盘、软驱、光驱、机箱电源、键盘鼠标、显示器、各种数据线/电源线
另外,需要准备的钳子、螺丝刀、镊子、散热膏等,如下图所示。
CPU的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稍向外/向上用力拉开CPU插座上的锁杆与插座呈90度角,以便让CPU能够插入处理器插座。
第二步,然后将CPU上针脚有缺针的部位对准插座上的缺口。
第三步,CPU只能够在方向正确时才能够被插入插座中,然后按下锁杆。
第四步,在CPU的核心上均匀涂上足够的散热膏(硅脂)。但要注意不要涂得太多,只要均匀的涂上薄薄一层即可。
CPU风扇的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首先在主板上找到CPU和它的支撑机构的位置,然后安装好CPU。
第二步,接着将散热片妥善定位在支撑机构上。
第三步,再将散热风扇安装在散热片的顶部——向下压风扇直到它的四个卡子锲入支撑机构对应的孔中
第四步,再将两个压杆压下以固定风扇,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压杆都只能沿一个方向下。
最后一步,最后将CPU风扇的电源线接到主板上3针的CPU风扇电源接头上即可。
内存的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安装内存前先要将内存插槽两端的白色卡子向两边扳动,将其打开,这样才能将内存插入。然后再插入内存条,内存条的1个凹槽必须直线对准内存插槽上的1个凸点(隔断)。
第二步,再向下按入内存,在按的时候需要稍稍用力。
第三步,以使紧压内存的两个白色的固定杆确保内存条被固定住,即完成内存的安装。
电源的安装步骤如下:
安装电源很简单,先将电源放进机箱上的电源位,并将电源上的螺丝固定孔与机箱上的固定孔对正。然后再先拧上一颗螺钉(固定住电源即可),然后将最后3颗螺钉孔对正位置,再拧上剩下的螺钉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电源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电源放入机箱内,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电源放入的方向,有些电源有两个风扇,或者有一个排风口,则其中一个风扇或排风口应对着主板,放入后稍稍调整,让电源上的4个螺钉和机箱上的固定孔分别对齐。
主板的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首先将机箱或主板附带的固定主板用的镙丝柱和塑料钉旋入主板和机箱的对应位置。
第二步,然后再将机箱上的I/O接口的密封片撬掉。提示:你可根据主板接口情况,将机箱后相应位置的挡板去掉。这些挡板与机箱是直接连接在一起的,需要先用螺丝刀将其顶开,然后用尖嘴钳将其扳下。外加插卡位置的挡板可根据需要决定,而不要将所有的挡板都取下。
第三步,然后将主板对准I/O接口放入机箱。
第四步,最后,将主板固定孔对准镙丝柱和塑料钉,然后用螺丝将主板固定好。
第五步,将电源插头插入主板上的相应插口中。这是ATX主板上普遍具备的ATX电源接口,你只需将电源上同样外观的插头插入该接口既可完成对ATX电源的连接。
外部存储设备的安装步骤如下:
外部存储设备包含硬盘、光驱(CD-ROM、DVD-ROM、CDRW)等等。
①每个IDE口都可以有(而且最多只能有)一个“Master”(主盘,用于引导系统)盘。
②当两个IDE口上都连接有设置为“Master”时,老主板通常总是尝试从第一个IDE口上的“主”盘启动。而现在的主板,一般都可以通过CMOS的设置,指定哪一个IDE口上的硬盘是启动盘。
③ATX电源在关机状态时仍保持5V电流,所以在进行零配件安装、拆卸及外部电缆线插、拔时必须关闭电源接线板开关或拔下机箱电源线。
④有些机箱的驱动器托架安排得过于紧凑,而且与机箱电源的位置非常靠近,安装多个驱动器时比较费劲。所以我们建议先在机箱中安装好所有驱动器,然后再进行线路连接工作,以免先安装的驱动器连线挡住安装下一个驱动器所需的空间。
⑤为了避免因驱动器的震动造成的存取失败或驱动器损坏,建议在安装驱动器时在托架上安装并固定所有的螺丝。
⑥为了方便安装及避免机箱内的连接线过于杂乱无章,在机箱上安装硬盘、光驱时,连接与同一IDE口的设备应该相邻。
⑦电源线的安装是有方向的,反了插不上。
⑧考虑到以后可能需要安装多个硬盘或光驱,攒机前最好准备两条IDE设备信号线(俗称“排线”),每条线带3个接口(一个连接主板IDE端口,另外两个用来连接硬盘或光驱)。为了避免机箱内的连接线过于杂乱无章,“排线”上用于连接硬盘/光驱的接口应尽量靠近,一般3个接口之间的“排线”长度应为2:1。
⑨在同一个排线IDE口上连接两个设备时,一般的原则是传输速度相近的安装在一起,硬盘和光驱应尽量避免安装在同一个IDE口上。
注意事项:
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安装方法,对于不懂不会的地方要仔细查阅说明书,不要强行安装,稍微用力不当就可能使引脚折断或变形。对于安装后位置不到位的设备不要强行使用螺丝钉固定,因为这样容易使板卡变形,日后易发生断裂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准备工作
1、安装工具:十字螺丝刀
2、注意:安装前,首先清除身上的静电,如用手触摸水管等地面设备;
小心轻放各部件,不要碰撞,特别是硬盘;安装主板要牢固,同时
防止主板变形,否则会损坏主板电子线路。
3、充足的活动空间
开始装机组装计算机的步骤如下:
1、第一步:是打开所有附件和机箱。
2、第二步:安装CPU和CPU风扇,并将内存模块放在相应的卡槽中。
3、第三步 : 先安装主板脚螺母,然后将主板放入稳定的底盘内固定。
4、第四步 : 是按照说明布置电缆。
5、第五步 : 是连接电源并完成主机组装。
6、第六步 : 开始连接主机和监视器。首先将VGA电缆连接到显示器,然后固定背面的两个螺钉。
7、第七步 : 固定后,将VGA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电脑主机上。
8、第八步 : 将电源线连接到显示器上,计算机组装过程基本完成。
封箱胶的主要成分构成
1、胶带的压敏胶黏合剂
黏合剂的材料是天然橡胶,用来增加黏性的树脂,加上保持黏合力的抗老化剂,能使各种溶剂分解的溶剂,将这些成分混合制成黏合剂。黏合剂在容器中放置24小时去除气泡使质地均匀,通过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2、胶带的OPP膜
BOPP膜是用高分子聚丙烯制成的片材,再经过拉伸制成的薄膜。在膜背面涂上阻止黏合剂附着的压敏胶,正面才是需要则涂上利于黏合剂,划重点,后面是要考的,都知道透明胶带一面是胶,另一面没有胶,但是没有胶的一面还是要涂剥离剂,一般材料是丙烯酸-苯乙烯脂的高分子共聚物,有机硅,者聚乙烯蜡等等。
把BOPP原膜经过高压电晕处理后,一面表面形成粗糙,再将胶水涂在上面,先形成胶带母卷,再通过分条机分切成规格不等的小卷,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胶带了。
封箱胶带使用方法
1、先对粘着表面必进行清洗干燥,一般建议以布沾取1:1IPA(异丙醇)与水的混合液进行表面擦试清洁后,待表面完全干燥。
2、待清洁溶剂干燥后,将胶带贴合于粘着表面,以滚筒或其他方式施以约15PSI(1.05公斤/平方厘米)之压力,使其有效粘合。
3、将双面胶带离型纸撕除,然后将需贴合材料贴上,同样施以15PSI压力,使其有效贴合。如需去除气泡,应增加压力,以物品能承受限度为上限。
4、粘贴时理想的温度为15-38℃,勿低于10℃
5、胶带粘接时,应以一端先贴合后,再缓压至另一端,以减少气泡产生的机率。
如何选择好的封箱胶方法
1、测封箱胶带整卷长度及宽度
胶带由于长度难测量,所以市面很多胶带长度都有虚报现象,及时肉厚相同的胶带,也会因为纸管厚度、大小、缠绕松紧度等因素导致使用长度不同,所以还是要实际操作后方才能感觉到胶带的耐用度。
2、看封箱胶颜色
以透明封箱胶为例,外观颜色越白质感越纯净,杂质越少,胶粘性越好。黄色胶带看胶带表面有没有分布不均匀的白点,用手压抹不去的是杂质或者胶干的痕迹,这样的胶带一般有气味。
3、测封箱胶松紧
市面上常规产品普遍较厚,因其缠绕宽松营造出更厚更划算的错觉,对这种情况用尺子度量厚度不准确不科学。天元封箱胶缠绕十分紧致,减少溢胶的可能性,节约空间,依然足米足长,值得信赖!
4、测封箱胶强度
一般劣质封箱胶胶带强度差,极易断裂。而天元封箱胶拉伸率为154%,属于优良水平;拉伸强度为35.2mpa,比合格标准高17%。
5、测封箱胶带粘性
一般人工测试即可,拉一卷胶带粘贴在纸箱上再撕下来,看纸箱纸皮是否一同撕下,如果一同撕下就证明胶带的黏力可以,注意不要用手掌测试胶带黏度,一定要在纸箱上测试。
6、测封箱胶带厚度
一般市面上胶带的厚度在40u-60u(胶水教BOPP膜的厚度)不等,当然也相差甚远。60u的胶带非常厚实,但是相同肉厚的情况下,长度较短,40u的胶带长度长,但是非常薄,易断。晶华胶带厂所生产的胶带是52u的膜,长度和韧性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不需要电烙铁
先把cpu装到主板上,再把主板固定到机箱上,再把内存插上,如果有显卡的话再把显卡插上,然后再把主板的那个挡板装到机箱上,再把硬盘,电源,光驱一起装到机箱上,然后电源线插到主板上,再把硬盘线查到主板上,再把光驱线插到主板上,这样基本就差不多了
如果装完开不出机,就检查下,改插得线有没有插
还有就是把机箱上的前置usb线盒耳机线插到主板上
电脑里风扇一般有这些,cpu上有风扇,电源上有风扇,显卡上有风扇
基本就这些了,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1、cpu(处理器包括风扇),
2、主板(一般包括网卡、声卡等板载设备),
3、显卡(部分可集成于主板),
4、内存,
5、硬盘,
6、机箱及键盘鼠标,
7、显示器,
8、其他不是必需设备:(包括音箱、耳机、摄像头、光驱等),
在组装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对硬件的配置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打算配置一太玩游戏的电脑,那么就要显卡及处理器的要求就高一些。如果是一般上网或文字性需求,一般配置就可以满足,不必购买过于昂贵的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