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恒峰胶合板厂怎么样?
灵川县恒峰胶合板厂是2013-09-0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灵川县定江镇赤江村委大丰西上、大丰西下村。
灵川县恒峰胶合板厂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0323077127034T,企业法人朱芳林,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灵川县恒峰胶合板厂的经营范围是:胶合板加工销售。(凡涉及许可证的项目凭许可证在有效期限内经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7769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59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灵川县恒峰胶合板厂更多信息和资讯。
永福县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县耕地面积33万亩,其中水田26万亩。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1988年被列为全国罗汉果生产出口基地县。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生产力低下。加之历代政府根本不重视农业生产,致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除各级党、政领导直接抓农业生产外,还设专门农业机构。
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接着,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组织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调动了农业生产的积极因素,克服了小农经济的弊端,生产发展迅速。
1958年由于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接着伴随人民公社出现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挫伤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造成1959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60年冬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1961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60条),确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永福县人民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决议》,1961年6月26日,永福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这个决议。随后在全县贯彻实施,使全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增长较快。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多种经营,甚至把本来很少的副业生产也当着资本主义大批狠批,农副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增长缓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农业生产再次出现转机,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1981年,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断调整农村内部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使粮食总产和农业产值大幅度增长。至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114896吨,是1949年的2.9倍,农、林、牧、副、渔总值达7777万元(80年不变价),是1949年的4.6倍。
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0.37亿元,增长7.76%。
永福县在种植产业方面曾获“中国罗汉果之乡”“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优质谷生产基地”和“广西中药材产业十强县”等荣誉、称号。 民国年间,百寿、永福两县没有机械工业。手工业产品及加工作坊有陶瓷器、油纸伞、雨帽、土纸、神香、竹藤编织、织布、纺纱、铁木农具、刀剪、榨油、榨糖、酿酒等。1949年,两县工业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9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8%。
解放后,中共永福县委和人民政府加强领导,并且在生产资金、原材料、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手工业发展较快。1952年全县工业产值22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47%,比1949年增长138.3%。主要行业有小五金加工业、建筑材料业、陶瓷业、伐木业、木材加工业、纺织业、造纸业、食品加工业、文化艺术用品工业、缝纫业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县手工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组成29个合作社和5个生产小组,同时兴建了火电厂、酒厂、贮木场、木材公司、粮油食品加工厂等5个国营工业企业。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82万元。新增主要工业行业有电力、文化艺术用品等,主要工业产品有铁制农具、水车、原木、锯材、日用竹木藤棕草制品、棉布、毛巾、土纸、食用油、非食用油、饮料酒、砖瓦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工业大起大落。
1958年“大跃进”,大办工业,全县抽调6万多人组成“钢铁兵团”,分别在罗锦的东登、寿城的红岭建土炉炼钢铁,同时各公社也办起了一些小厂矿。一年之内,工业企业增加到82个,新建了6个国营工业企业和39个集体工业企业,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06万元,比1957年增长32.46%,但是,由于盲目上马,技术力量不足,产品质量低,有的被迫下马。196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376万元。1963年以后通过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新建投产的国营工业企业有万年青水电站,硫铁矿和7家集体工业企业。经过调整,1965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为9个,集体工业企业12个,当年工业总产值回升到42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85%。主要行业新增机械、铸造等。主要工业产品新增铸犁头犁面、打谷机、切片机、小钢磨、板车、印染布、硫铁矿等。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投产的全民工业企业有永福县铅矿、轴承厂、水泥厂。1970年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共计15家,它们是:印刷厂、雨伞厂、木材加工厂、糖果加工厂、铅锌矿、硫铁矿、农机厂、轴承厂、电厂、炸药厂、水泥厂、水电设备修造厂、酒厂、粮油加工厂、贮木场。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5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6.17%,比1965年增加325万元,增长76.3%。新增工业产品有:铅精砂、水泥、滚动轴承、饲料粉碎机、印刷品、动力打谷机、糖果、糕点、酱料等。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兴“五小”工业,新建投产的国营工业企业有制药厂、自来水厂、纺织器材厂、供电所、龙溪水电站、磷肥厂、氮肥厂。1975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增至20个,县、乡集体工业企业增至21个,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52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55%,比1970年增长一倍,新增工业产品有:交流发电机、碳酸氢铵、罗汉果冲剂等。
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撤并了一些亏损企业,新办了一批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1980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新增的有地区制药厂、副食品加工厂、供销社加工厂、大米加工厂、矿粉厂、糖厂、水厂、汽车修理厂、砖厂等。县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有轻工机械厂、被服厂、胶合板厂、综合修配厂、工艺美术厂、木衣夹厂。各公社属的集体工业企业共61家,全县工业总产值251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5%。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1975年,增加994万元,增长65.3%。颓增产品有:中成药、卷扬机、变压器、机制糖、宝塔管、重晶石等。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继续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全县工业继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在此期间,桂林地区撤销了建在本县的制药厂,新建了地区硝铵厂,县乡镇企业局筹集资金开辟铜矿沟重晶石矿,乡镇工业企业也作适当调整。
1985年,全县有电力、采矿、化工、医药、食品、机械、木材采运、建材、自来水供应、竹木藤制品、纺织、缝纫、金属制品、印刷、陶器、冶炼、造纸及纸制品、镜画17个工业行业,计113家,其中全民工业自治区属的1家,地区属的1家,县属41家,县属集体工业12家,乡镇集体工业37家,村办工业21家,工业总产值440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9.7%,比上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1980年增加1886万元,增长74.96%。新增工业产品有:重晶石粉、包装箱(袋)、塑料纺织管等。油纸伞停产。年末全县职工总人数3578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3119人,城镇集体单位(不含乡镇企业)459人,全民单位中固定工占74.1%,合同工占6.3%,临时工占0.6%,计划外工人占19%,另有一大批乡镇村办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深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根据中共挂林地委、桂林地区行署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重点”的战略设想,联系永福的实际情况,中共永福县委、永福县人民政府提出“狠抓工业,开发农业,控制人口,搞活流通”的发展方针,增加了工业的投入,在管理上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保持了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1986年至1990年,通过多种渠道对工业投入11920万元,其中财政和企业自身投入2600万元,银行贷款9320万元。5年间,新建企业11家,其中中外(香港)合资企业3家,与外县联营2家,县属集体企业6家。同时,对一些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质量。
1990年,全县乡镇以上共有工业企业135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2家,集体所有制企业77家,县内全民与集体合营企业2家,县与外商合资企业4家。村以下工业企业3768个,其中,城镇个体工业220户,农村村办工业36个,农村联户办工业81个,农村个体工业3431户,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18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3912万元),占工农业产值的56.3%,比1985年增加5616万元,增长127.58%。村以下工业难于分理行业,乡镇以上的135家工业企业,总产值7429万元,大体分为:医药、化工14家,产值占32.87%;食品、饲料加工业30家,产值占21.39%;机械工业12家,产值占10.96%;采矿业6家,产值占9.41%;建材工业17家,产值占7.63%;印刷、造纸及纸制品3家,产值占6.64%;竹木采运、加工及藤、棕、草制品13家;产值占3.5%;冶炼、金属制品、陶器8家,产值占2.33%;纺织、缝纫6家,产值占2.20%;电力、煤制品15家,产值占2.03%;自来水生产供应2家,产值占0.54%;其他行业9家,产值占0.5%。
1990年末全县工业战线职工共477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3531人,集体所有制单位1186人,其他所有制单位56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4825万元,净值3637万元;集体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241万元,净值914万元;其他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531万元,净值467万元。
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95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3:59.87:17.13;财政收入5.13亿元,增长18.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28亿元,增长29.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4元,增长11.30%;农民人均纯收入6824元,增长12.41%。 1978年,仅有服务行业7个,都是社队办的旅舍,总收入2.81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1980年农村商业、饮食业、服务业蓬勃发展,至1985年有个体商业1398户,从业1658人;饮食业29户,从业43人。有旅社、理发店23户,从业33人;从事修理业的14户,从业19人;其它4户,从业6人。1990年,全县商业、饮食、服务等行业发展到2167个,从业人员2532人,总收入1932万元。这些行业分布在全县16个大小圩场,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能安排一部分圩镇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力。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6.18%,贷款余额增长22.91%。旅游业快速发展,金钟山景区、百寿岩景区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第七届养生旅游福寿节,圆满承办第三届广西彩调艺术节。全年接待游客40.05万人次,增长20.67%;实现旅游总收入2.9亿元,增长85.9%。全年新发展各类微型企业110户,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2亿元,增长15.86%。
胶合板厂
产品新闻案例联系
产品中心
space
高层专*业建筑模板厂家直销高层专*业建筑模板厂家直销广西建筑用胶合板厂家嘉龙木业厂家直销便宜胶合板强度高高层专*业建筑模板厂家直销广西建筑用胶合板厂家嘉龙木业广西建筑用胶合板厂家嘉龙木业
1/3
便宜胶合板强度高
广西建筑用胶合板厂家嘉龙木业厂家直销便宜胶合板强度高,不脱胶不掉皮。全整芯材料,每层9两胶水,超大压力,质量*证。...
点击拨打全国咨询热线:15347848458
产品详情
广西建筑用胶合板厂家嘉龙木业厂家直销便宜胶合板强度高
高层专*业建筑模板厂家直销,8层保用6-9次,九层保用8-12次,不脱胶不掉皮。全整芯材料,每层9两胶水,超大压力,质量*证。
便宜胶合板强度高的优点:
1:重量轻:更适合高层建筑和桥梁施工。
2:大宽度:较大宽度为2440*1220 mm。减少焊缝数量,提高支撑模效率。
3:无翘曲,无变形,无开裂,耐水性好,24小时沸腾无胶强度性能好,周转时间长,使用寿命长。
4:拆模很容易,只有钢模的1/7。
5:做清水混凝土:铸件表面光滑美观,减去墙面第二道抹灰工序,可直接贴面装饰,工期缩短30%。
6:耐腐蚀性:对混凝土表面无污染。
7:良好的保温性能有利于冬季施工。
8:它可以作为曲面的模板。
9:施工性能好。钉子、锯子和钻孔的性能优于竹胶合板和小型钢模。
10:可根据施工要求加工各种形状的模板。
公司所属胶合板厂,建筑木方厂年产胶合板数十万平方米,松木方条10000立方米,生产的“绿源牌”防水建筑模板,根据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构造,产品不仅板面光滑平整,防水耐煮,强度大,变型小,易脱模,吸水少,弹性好,能锯能钻,而且还具有耐酸碱,连续使用次数多之优点,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混凝土用模板。
经广西省技术质检所技术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产品远销广州、深圳、上海、江浙、东北、西北、海南、三峡工程等十几个省市,其独特的防水性和脱模功能深得用户青睐和信赖,绿源牌商标被再次续认为著名商标。
我不了解你想知道的是纤维板厂,胶合板厂还是刨花板厂
目前广西人造板产业发展很快
纤维板厂的话,最大最好的是梧州的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总厂在梧州,此外在岑溪等地都有分公司
还有高峰中密度纤维板厂也挺好的,高林的话,除了南宁的高峰,在容县,陆川等地也有分厂
至于胶合板厂,我所知道的就是上思的华夏丰林木业和宾阳的震砾木业也不错,震砾木业是专门生产木地板基材的,产品质量非常好
刨花板的话,我们广西不是很多,我所知道的就是贵港有一家还不错
我们广西的话,中纤板厂和胶合板厂要多一些,像上思的丰林木业,北海合浦的冠华人造板公司,以及钦廉,博白的浩林人造板公司,陆川、容县的高林分公司等等都还不错的
希望这些对你有用
中国是胶合板的生产和出口大国,胶合板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它使用于包装、装修等等。胶合板,也被成为夹板,主要通过用胶粘剂把切好的薄木板粘合而成,其原材料主要是樟木、桉木、柳木等等。日常使用的胶合板根据其层数,可以分为三合板、五合板等等,层数一般是单数,双数的较少。由于胶合板节约了木材的使用,而且其质量很好,所以其销售的市场前景也很好。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胶合板的生产厂家。
佛山市百必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百必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装饰建材的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与一体,不断地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配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坚持诚信经营,顾客至上的理念,与合作伙伴和消费者都建立良好的关系。
主营产品:胶合板、中纤板、装饰板材、衣柜橱柜饰板、贴面板、易漆喷漆工艺板、刨花板、防火装饰板等等。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邓岗南隅村里水大道中111-3号
漳州市桥头木业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桥头木业有限公司原名为桥头胶合板加工场,是一家致力于生产木制产品的公司,其木质产品种类繁多,而且质量一流。公司提供优质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主营产品:建筑胶合板、混凝土建筑膜板、杂木松木建筑模板、高强度松木模板、多层防水模板、防水覆膜板、建筑木模板等等。
公司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桥头村
广州市国田集装箱配件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国田集装箱配件有限公司一家专业从事木材制品的公司。公司拥有大面积的林地和竹林地的生产加工工厂,配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员工,保证产品的上乘质量。公司的产品美观,耐用,赢得业界的认同和顾客的支持。
主营产品:胶合板、集装箱胶合板、竹胶板、竹木复合板、新箱板、集装箱底板、修箱板、集装箱地板、造箱板、覆膜板等等。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浦村南荔东路5、7号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胶合板厂家。不同用途的胶合板有不同的功能,有的耐水,有的防潮,还有的耐气候。因此,大家在选购胶合板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厂家咨询和商议,选择合适的产品。胶合板有很好地抗弯性,但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其稳定性较差。但胶合板与实木板相比之下,前者的价格比后者的低。当然,选择产品不能只看其价格,还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安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大安镇成埠较早,始建于明末年间,古名大乌墟,乾隆年间已发展成为“上接平贵、下通藤容、四方客商云集”的大都会,是广西的三大古镇“一戍(今苍梧龙圩)、二鸟(今平南大安)、三江口(今桂平江口)” ,大安古建筑群体,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座落在大安镇西北,白沙、新客二江汇合处,古建筑群以大王庙(列圣宫)、粤东会馆、大安桥、大码头等古建筑物组成。是研究古代广东、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989年7月20日,大安古建筑群列人平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7月,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安镇消防节源远流长。大安消防节创建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当年大乌墟(大安镇前称)遭遇一场特大火灾,火烧连营,损失极为惨重。火灾过后,居民群众吸取了这场火灾深刻教训,当年大安街道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发动各商号、店铺和街坊,捐资赞助购置水柜及各种灾火器材,成立灭火队伍,并约定每年在秋高气爽的农历8月20日进行演练,举行射高、射远消防演习等活动,这个群众性组织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大安镇一年一度的传统消防节,也是全国唯一“传统消防节”。国家公安消防博物馆、自治区博物馆、档案馆的文物保护咨询专家对大安消防文物保护进行专题调研,载入了全国的消防史册。
农业发展形势喜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生产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全镇经济作物达3.6万亩,经粮面积比例达63%,优质谷种植达3万亩,占70%,甘蔗种植面积近万亩,目前,全镇已形成六大农业产品基地:一是2.5万亩优质谷基地,二是一万亩甘蔗基地,三是以石硖龙眼、荔枝为主的2万亩名优水果基地,四是以番茄、西瓜、荔蒲芋、葛茹、生姜、莲藕、马蹄等为主的优质蔬菜基地,五是2000多亩蚕桑基地,六积极发展养殖业,以优质仔猪、三黄鸡、种肉鹅等为主的特优珍稀禽畜水产养殖基地。当前,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产品调外、经营调活、效益调高,大力发展外向型、创税型、特色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大安镇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从六十年初代传统的手工业发展到当今配套较为现代化的服装加工企业。现全镇有胶合板厂、沙砖厂、红砖厂、制衣厂、洗水厂400多家,从业人员达一万多人。并形成了以制衣业为龙头,主要产品有:牛仔裤、童装牛仔裤、休闲裤、沙难裤、中裤、T恤、文化衫等,有纯棉、涤纶、丝光尼龙等中、高档次,工艺款式时尚、质量从优,年加工实力强,产品畅销国内、外中东、非洲等国家。
招商引资有新突破。 大安镇把招商引资工作当作推进大项目建设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点,采取高效务实措施,建好工业园区,扩大对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具体采取灵活机动、全方位广泛招商,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接纳东部产业转移,制订扶持发展制衣业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吸引一批大型制衣企业落户大安镇。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 。大安镇以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广西小康示范镇建设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地提高城市综合功能。大安镇广场、城雕、24米街道美化,大安镇商业步行街,大安镇水厂扩建工程等公共基础建设已完成;近年来,城市建设分别获自治区第三、第四届、第五届市容市貌“南珠杯”活动竞赛一等奖、特等奖,荣获贵港市第一届市容市貌“荷花杯”竞赛“荷花杯”奖。目前,重点抓好以下工程项目建设。(1)加快大安工业园项目建设。尽快实现“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商落户工业园。(2)抓紧实施贺岗商贸小区的二期开发项目。(3)加快环镇西路建设延伸进程。(4)充分发挥大安区位好和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优势,力争把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工业品专用市场建成全县最大、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专业市场。(5)容太过境公路项目。(6)光亮工程项目。(7)绿色工程项目。(8)大王庙公园广场项目。(9)大安公安分局建设项目。
大安镇突出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全镇现有小学18所,城区有中心小学2家,初中4所,县级高中1所,在校中小学生15000多人,教职工1000多人; 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影剧院、电影院、文化馆等娱乐场所,文化娱乐形式多样,大安素有“粤曲之乡”,荣获自治区体育先进乡镇称号,目前,全镇有民剧队、狮龙队、粤曲曲艺社共140多个。群众文化活动异常活跃,每逢重大节日都举行综合文化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座落在大安镇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绩显著,全镇95%农民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大安镇正以优越区域优势,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宽松稳定的环境,真诚地邀请各界人士、朋友、老板们到大安镇观光考察,经商、投资兴业,勤劳智慧的大安镇人民与您携手开创美好未来!
大安镇是广西历史上的三大名镇之一,旧称大乌圩,圩设于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清末民初大安镇的棉织手工业,誉满八桂;以色润、丝细、味醇而驰名的大安齐丝烟,畅销两广,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改革开放后,大安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1992年,被列为全国现代化小城镇综合建设试点镇及全国农村经济综合改革试点镇。位于镇内的平南卷烟厂,于1993年与缅甸商人合资兴办了中缅南坎卷烟厂,是广西最早出国办烟厂的企业。大安镇乡镇企业发达,有中意公司、织造厂、棉织厂等一批乡镇企业,而广西桂花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又是全国最大的水暖器材生产企业,其产品“桂花”牌冲洗阀,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走进了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远销欧美等29个国家和地区。大安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广西最大的古建筑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大安石桥、列圣宫、惠福夫人庙、粤东会馆等。已有百年历史的大安传统消防节,更是全国独有。2001年,全镇面积124平方公里,城镇区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18公顷,其中水田3092公顷,旱地626公顷。辖21个村委会和3个街委会。人口98820人,其中城镇区人口31420人。粮食总产4157.3万公斤,人均有粮420.7公斤。国内生产总值4.61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05853万元,财政收入943万元。主产粮食、甘蔗、烟叶、黄麻、荔浦芋、生姜、荔枝、龙眼、猪苗、三黄鸡,其中三黄鸡是广西名产。集镇交换电话容量1.1万门,所有行政村均开通程控电话,已安装移动电话发射塔3座,信号覆盖全镇。2002年9月开通小灵通,设有33个基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设有营业部。大安镇是全国村镇建设先进乡镇、中国农村百强乡镇,入选《中国1000名镇》。2002年又荣获自治区“南珠杯”优秀乡镇类特等奖。
自然环境 大安镇位于北纬23°23′,东经110°30′,东与藤县相邻,西与镇隆镇接界,南接大新镇,北面是大成乡和武林镇。省道容(县)太(平)线与南梧二级公路交汇于境内,是玉林往桂林、南宁以至大西南通往广州的交通要道。处于广西最大平原浔江平原东部,是该平原最接近珠江三角洲的第一大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大部分为浔江平原,南部有少量丘陵和低山,最高峰为大水山,海拔555米。白沙江自西向东横贯中部,平均流量50立方米每秒;上寺河发源于南部大洲乡,平均流量8.5立方米每秒,与白沙江交汇于圩边。全镇有可利用的荒山荒地1113公顷。
城镇建设 大安自设圩以来,清末民初成为广西三大名镇之一,商贾云集,圩内横街小巷,星罗棋布,穿街过巷,如入迷宫。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区向外拓展,兴建了一批新街道。1993年,开始改造旧街道。2001年,全镇有开发小区10多个,新建街道20条,并投资1500万元全部硬化;投资500多万元改建和新建排水、排污管道35条,总长15公里;投资200万元建成大安镇农贸市场和生猪、木材、工业品、牲畜、肉类、农副产品等七大专业市场。投资80多万元美化绿化街道,新安装路灯180盏,种植绿化树木2000株。城区面积由1996年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4.1平方公里。2001年,镇党委、政府以参加“南珠杯”为契机,继续做好贺岗大道绿化、亮化、美化工作的同时,全面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投资30万元对街道全面绿化,全镇人均绿化面积达5平方米;投资9.8万元建设排水设施;投资124万元硬化街道和设置路灯;重点整治24米街、容武路、贺岗大道、旧城区和各大出口;加快城镇户籍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体制改革。2002年,大安镇荣获自治区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特等奖。
农 业 大安镇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1992年,粮食种植面积6164.13公顷,总产量3344.35万公斤,平均亩产425公斤。1996年,粮食总产量3434.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0432万元,人均产量430.3公斤。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抓好短、平、快农业综合开发,先后建立贺岗、同德、凤谷等蔬菜生产基地和新儒、天堂等村烟叶生产基地,种植烤烟、晒烟500公顷,年产干烟650吨左右。贺岗、稻花大白菜、椰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00公顷,总产量600吨,总产值240万元;同德、新成葛薯、荔浦芋基地,种植面积133公顷,总产量6000吨,总产值720万元;新儒、天堂、订木、稻花等地的烟叶基地,种植面积533公顷,总产量1200吨,总产值800万元;寻村番茄基地种植面积13公顷,总产量1000吨,总产值120万元;贺岗马蹄基地种植面积200亩,总产量400吨,总产值40万元;新儒、儒地大肉姜、荔浦芋基地,种植面积66.7公顷,总产量300万斤,总产值400万元。1992年至1996年,商品菜种植约2000公顷,产品远销广东、深圳、贵港、梧州、北海等地,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甘蔗是大安经济“四大支柱”之一,1992年至1996年,每年种植面积约3600公顷,年产原料蔗2至3万吨。畜牧水产以生猪、家禽和鳗鱼为主,生猪饲养量在42.5万头左右,存栏8.56万头,出栏肉猪4.8万头。外销猪花每年20万头以上,家禽饲养达130万多羽,年出栏33万羽。放养鱼塘面积174公顷,水产品年产量1.6万吨。1992年至1996年,全镇种上经济林688公顷。1995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造林灭荒达标验收。2001年全镇经济作物达2400公顷。经粮面积比例达63%,优质谷种植2000公顷,占70%。甘蔗种植面积600多公顷,是平南县的甘蔗生产基地。2001年,全镇建成六大农产品基地:2.5万亩优质谷基地;1万亩甘蔗基地;以石硖龙眼、荔枝为主的2万亩名优水果基地;以番茄、荔浦芋、葛薯、生姜、莲藕、马蹄等为主的万亩优质蔬菜基地;2000多亩蚕桑基地;以优质仔猪、三黄鸡、种肉鹅、鳗鱼、鲟龙鱼等为主的特优珍稀禽畜水产养殖基地。全年外销仔猪40多万头,出栏家禽120多万羽,水产品产量4000多吨。
大安镇的三黄鸡、石硖龙眼、鳗鱼、鲟龙鱼、辣椒酱、烟叶、腊味、香芋、生姜等都是区内外享有盛誉的土特产。
工 业 明末清初,粤商开始在大安开设制陶厂。民国初期又兴建了镬厂。至20世纪30年代后期,纺织手工业遍布大街小巷。其他工业如制糖、制烟等也遍及城乡。解放后,大安镇的工业门类逐步增多。这里产生了全国最大的水暖器材生产企业广西桂花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全国500强企业之一,产品有30多个品种110多个规格,拥有部优产品1个,国家专利产品20个,创造了多个广西第一(第一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乡镇企业,第一家乡镇企业集团,第一家规范股份制企业)。大安米面制品厂以其美味爽口的桂林米粉干,占领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成为广西出口该类产品最多的企业。
1992年至1996年,全镇有镇办企业26个,村级企业3900个,从业人员8154人,年均产值20亿元。意大利伊姆集团公司与广西桂花公司合资兴建的“中意”公司,投资总额为1.2亿元,年产中高档卫生洁具50万套,投资新增产值2.5亿元,创税利4163万元,实现利润3836万元。同时先后引来平南金运来实业有限公司、丹竹供销社、武林液化气站前来搞城镇开发,兴办工厂、企业和实业。2000年,中意公司实现了与海尔集团合作生产高档水暖器材;桂花公司“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与股票上市不断推进;改制搞活了棉织厂等一批企业;招商引资得以突破,新上沙砖厂、松脂厂、木材厂、水洗厂、手袋厂、皮革厂等多个投资超百万以上的企业。镇党委、政府对内搞活改革,对外搞好招商引资。对中意公司、友盛公司、织造厂、棉纺厂等发展好的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把建材、纺织、化工、食品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对炮竹厂、米面厂等企业,进行破、转、卖,搞活沉淀存量资产。同时解放思想,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主动地接受广东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1999年至2002年,全镇新上企业项目69个,总投资达3500万元,新增产值1.25亿元;新增个体商业户484户。
商 业 自清康熙以来,粤商陆续到此开设商行,经营棉纱布匹、海味杂货,收购肉桂,远销海外。据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建大乌圩列圣宫碑》记载:“圩之设由来已久,上通容(县)桂(平),下达藤(县)梧(州),舟车络绎辐辏……四方客商云集。无怪粤西巨镇历数,一戎(苍梧戎圩镇)二乌(大安镇)三江口(桂平江口镇)。”2001年,大安镇建有七大专业市场,分别为成衣、工业品、猪苗、农副产品、肉类、猪牛、木材市场,总面积达11886平方米,于1990年动工兴建,总投资205万元,固定摊位450个。年集市成交额1.82亿元。大安镇的成衣交易量大质优,全镇经营沙滩裤、机恤系列的私营企业有150多家,平均每家有电动平缝车20多台,工人30多人,日产4.5万件,就业人员5000多人。产品以其优异的质量,新颖的款式,远销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在广州沙河成衣市场,独领风骚。每逢农历二、五、八为大安圩日,赶圩人数达3万多人。主要贸易品为成衣、针织、竹木器、肉类、禽苗、家禽、各类日用杂品等,日成交额达3.5万元,年成交额1300万元。
教育卫生 2001年,全镇有小学19所,初中5所,高中1所,在校中小学生1.5万多人,教职工1000多人。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及率90%,中小学巩固率98%,大安镇中心小学、燕岭小学被评为贵港市“百佳学校”。
2001年,全镇25个村、街委均设立有卫生室(所),有民间医生150多人。大安医院始建于1952年。1992年由大安镇中心卫生医院升格为县级综合医院,1995年获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称号,成为全自治区首家坐落在乡镇的“爱婴医院”,2002年通过国家二级医院评审,成为全自治区首家坐落在乡镇的国家二级综合医院。全院现有职工200多人,其中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65人。内设住院病床200张。
文 化 大安镇的文化活动十分活跃。传统消防节,历史已有百年之久。自清朝道光以来,全镇年年举行消防演习,久而久之,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日便成为约定俗成的消防节。1984年,传统消防节吸引了数万人参与。现在全镇10条街道设有消防男队,三大联街设有消防女队;有义务消防员7000多人,人力灭火机12台,机动泵17台。20世纪70年代,大安的周末活动成为广西最著名的群众文艺活动之一。每到周末,所有的厂矿机关及社会团体都分街分点以自编节目进行表演。每次演出,老少登场,几乎人人是演员,人人是观众。文化部的领导及《人民文学》主编亦亲临参观指导。大安又是广西最著名的粤曲之乡,镇内居民大多数是广东商人的后裔,有着深厚的粤曲基础,全镇成立有曲艺社7个,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著名粤曲演员,如粤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潘楚华、马德强等。1994年和1995年的广西大安粤曲节,吸引了自治区内外大批粤曲爱好者和两广粤曲名家李自强、林红、潘楚华、马德强等前来登台演出,文化部为粤曲节发来贺电,著名粤曲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送来了“愿粤曲唱出时代之声”的题词,广西文化厅颁发了“粤曲之乡”牌匾。
旅游资源 大安镇有广西最大的古建筑群,位于镇东白沙江与上寺河交汇处,有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大安石桥、列圣宫、惠福夫人庙、粤东会馆等古建筑。大安石桥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相传由乡绅劳千拱倡导,并由一云浮四海的乞丐依据易学原理设计建造而成。桥长33米,宽3米,有形似小船的大桥墩2个,另有4个长方形小桥墩,小桥墩又设3条方形石柱。桥面分7跨,其中一跨为10条梯形石条铺成外,其余全为9条梯形石条铺成,共64块。石条大面在上,小面在下,以利污水排泄。桥的两旁共有36条石柱,67条栏杆,全部为花岗石结构,工艺精湛。石桥历经洪水冲击,依然屹立河中,其工程设计和力学原理的运用,都堪称广西石桥梁之冠。列圣宫建于清康熙年间,当地称为大王庙,占地面积5亩许,分为前后三进院落,附庙左右还有至福财帛、惠福夫人二祠。该宫全部用磨光青砖砌成,屋梁、顶柱采用白玉石,屋脊屋檐、墙壁雕刻各式各样的彩陶人像、珍禽异兽,栩栩如生。宫内供设大小神像上百尊,或坐或立,或蹲或踞,神情迥异,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怒目狰狞,千姿百态。大门两条石柱上刻:“地绕双江前对凤洲为锁钥,天开一洞左蹲狮岭作屏藩”。建筑群挟于两江之间,门前古榕掩映,更有数株长于墙壁之中,犹如壁画,富有艺术感。
现任镇领导 党委书记杨远初,副书记张有军、黄召宽、何剑;人大主席团主席杨远初,副主席胡彬;镇长张有军,副镇长黄祖胜、黄雪葵、彭永德。
大安镇政府办公室电话:0775—7632170,地址:平南县大安镇南安街镇人民政府大院,邮政编码:53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