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木屋 > 正文

福州的古屋为何大部分是木材订成的

大力的小馒头
笑点低的小鸽子
2022-12-22 03:19:21

福州的古屋为何大部分是木材订成的?

最佳答案
忧心的泥猴桃
认真的老鼠
2025-10-15 03:35:10

hehe:)在福州闽江口沿岸一带的苍霞、义洲、帮洲、上渡、菖蒲五个木屋区,共居住五万多户、十五万多人,这些木屋区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

因为以前,闽江上游南平的木材商把木排顺流而下,贮存在闽江口的义洲、苍霞洲一带,穷苦的工人和小生意人买下廉价的木材皮钉成木屋度日,世代相袭,形成了福州的“贫民窟”式的--木屋区。

现在福州也逐步参与木屋区的改造建设,帮助邻里乡亲告别木屋,住上舒适的新房。

最新回答
慈祥的可乐
光亮的牛排
2025-10-15 03:35:10

据初步调查,居民用火用电不慎引起火灾2010年11月23日03:25

相关部门已启动救助预案安置灾民,初步统计有40多户居民上百人受灾

本报讯(记者 张树福 陈恭璋 蔡晓娟/文 刘彬 实习生 何望舒/图)昨日上午11时许,福州台江中选社区的大火已过去了近十个小时,空气中还能嗅到焦味,遍地漂浮着黑色木屑的黑色泥水。不少居民就站在这片废墟中,茫然看着曾经自己的家。更有人拿着桶和盆,抱着真金不怕火炼的念头,翻找可能残留的希望——金子。

47岁的受灾户叶阿姨清晨6点多就从亲戚家赶了回来,虽然曾经的家已经成了废墟,但她还是拿着亲戚家带来的水桶和漏盆,一边抹眼泪,一边徒手在焦炭中不停地挖着。“希望家里的一些金饰还能找到。”

在叶阿姨附近,一个老人也带着儿子蹲在地上,在废墟堆里奋力用手扒着。这对父子前天彻夜未眠,守候在火场旁,早上6点多,天刚蒙蒙亮,就跑回废墟里,目标也是金子。

“那戒指我不舍得戴,想留给儿子娶媳妇用的。”老人家一边抹着泪,一边奋力掏着,他说一定要把戒指找到。

天空开始下起蒙蒙的细雨,阴沉沉的天气,就像受灾的居民心情一样。

据初步统计,此次火灾受灾39个门牌号、约四十六、七户,涉及的居民上百人。火灾过火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目前未发现人员伤亡。

据相关部门初步了解,起火原因是居民用火用电不慎引起的,消防部门还将进一步深入勘察。

另据台江区政府的通报显示,该社区未列入台江近期的旧屋区改造范围。

目前,台江区已启动灾民安置预案,采取投亲靠友、租住宾馆等方式暂时安置灾民。昨日,民政部门着手为灾民发放救助款、临时过渡补助和救灾物品等。

昨日,区委、区政府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区开展火灾隐患拉网式排查,强化防火安全检查工作,提高居民区尤其是木屋毗连区居民的消防意识,确保消防安全。

感人瞬间

年轻小伙撞开门背出

“等死”的75岁依姆

这个年轻人 你认识吗?

昨日,在火场的废墟边上,胡女士不停地询问街访:“你认不认识昨晚救我母亲的年轻人?”

胡女士说,她母亲姓任,今年75岁,子女都搬到新房住,但老人家念旧,一直住在老宅。由于母亲中风,行动

不便,平常都有人照顾,但昨天正好都没人在。

中选社区房子都是木质结构,她母亲的房屋刚好位于起火房的隔壁,火势迅速蔓延,黑烟越来越浓,周边所有住户

一窝蜂地涌到外面,屋内只剩下中风的母亲。

据胡女士的母亲说,当时她在屋子里拼命地叫喊着,但外面太吵杂,估计没有人回答,外面的火已经在烘烤她的屋子,躺在床上的她已经可以感觉到火焰朝她逼近,正当任依姆“闭上眼睛准备等死亡的降临”时,一年轻小伙撞开了门,一下把任依姆背起来,一路奔跑将她送到五一路边上的一屋檐下。

“我母亲当时惊慌失措,根本没有问年小伙叫什么名字。”胡女士说,后来母亲平静后,就一直念叨着要找救他的年轻人。

“我很想找到背我母亲出来的那个小伙子。”胡女士眼中充满感激说,那小伙应该住在附近,她准备挨家挨户地寻找,把恩人找出来。

如果当时我有把消防水枪……

记者走访福州木屋毗邻区发现,无消防设施,无足够水源,路窄等是它们的共性

“如果当时我有把消防水枪,我说不定就能把火灭了。”昨日,无奈地看着废墟的老林说,他是最早发现火灾的人

之一,当时刚处于起火的初步阶段,只局限在一个房间里,他立即提着了桶水赶来灭火,旁边也有人提着一个灭火器赶来。

可是火势慢慢变大,一个小小的灭火器和几桶水根本无济于事。老林想去找把消防水枪,这才发觉他们居住的10多幢房子里里外外没有一个防火栓,没能找出一把水枪。

眼看火势越来越大,他们只能等消防来。消防车赶到现场后,棚屋区道路狭小,消防车根本进不来,只能停在近百米远的五一路上。

“这路连两辆电动车都没办法并排行驶,消防车怎么进的来啊!”老林无奈地说。

消防人员赶到后,发现附近缺少水源,只能到离现场200多米远的福州市图书馆取水,甚至用水带接力,从四五百米远的地方接水过来灭火。

无消防设施,无足够水源,路屈面窄,这些都是老林们的无奈。

昨日,记者走访了台江区的青年横路、上杭路、洋中路、延平路、南园巷等多处规模较大的木屋毗邻区发现,他们也存在相似的安全隐患。

隐患1

消防设施 消防用水严重欠缺

“我们这里没有消防栓,灭火器有几个。”家住洋中路的居民黄先生说。木屋毗邻区内的公共消防设施缺乏,也是这些地方防火面临的一大困惑。

在上杭路,有的木屋外也有悬挂着一个两灭火器。“要是火灾发现的早,这一两个灭火器还是可以帮得上的。”有的居民说,但是灭火器力力量太小,大火还是需要消防。

在整条上杭路的小巷内,记者没有看到一个消火栓。最近的消防栓都在上杭路上,加上小巷这么狭窄,根本开不进消防车。一旦发生火灾,消防用水就会成为最大的问题,取水点只能在上杭路,它们的距离有的长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这些房子建的早,建的时候还没有消防用水这么个词。”黄先生说,现在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拆迁了,再花钱铺设管道也不现实。

隐患2

道路复杂且狭窄

走进木屋区,第一印象就是路窄,有些巷子连电动车进出都不方便,更别提庞大的消防车了。。

台江新港里与上杭路附近有很多民房,是典型的棚屋集中区。这里楼房之间间隔很小,有些住户还在窗户上向外搭建窗台,几乎把两栋楼房连成一体。从楼下往上看,天空只有窄窄的一条线。

上杭路一居民林女士说,她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向屋外的空地垒砌是很常见的事,本来楼与楼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但争相扩建后,几乎都要连在一起了。

据消防部门介绍,木屋毗邻区耐火等级低,社区内街道狭窄,发生火灾时,消防车只能在巷外的大街上远远地停着,一旦发生火灾就很容易造成“火烧连营”。

隐患3

电线乱拉 超负荷用电

在洋中路上,道路的一边都是老式木板房,房子一间连着一间,房屋的木板几乎都是黑色,在屋前

错综复杂地交织着电线。这些电线都是老式电线,许多表皮都已经掀开。

在一户居民厨房里,木质窗户和灶台上积着厚厚的油污,窗户前的一根电线已被油污腐蚀,厨房内还堆放着不少易燃物品。

再走进另一户人家,屋内白色和黑色电线,凌乱地被直接钉在木制的板壁上,插头松松垮垮地挂在糊着报纸的墙壁上。屋内电饭煲、电磁炉、电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这么多高功率的电器,这么老的电线,就不担心电线超负荷起火吗?

“条件就这样,我们一家一户也改变不了。”居民小陈说,他们也担心电线的问题,一到打雷下雨天有时会看

到电线冒火花。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拆迁,也就没去改造。

此外,居住在老旧房里的居民还常常在狭小的楼道、院子里和厨房堆积大量煤球、木板、 废纸等易燃物品,也带来很多隐患。

本报记者 张树福 陈恭璋 蔡晓娟/文 刘彬 实习生 何望舒/图

全省“冬季防火百日会战”

以人员密集地、高层和地下建筑、在建工程为重点

本报讯(记者 张树福 通讯员 王雪华)为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发生,确保全省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我省消防总队决定于2010年11月20日至2011年2月28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消防安全“冬季防火百日会战”专项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以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在建工程为重点,集中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整治,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四个能力”建设,依法集中查处一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将逐一开展消防监督抽查。并坚持日常检查与错时检查相结合,对夜间营业的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夜间消防监督抽查。

各地消防部门还将对今年开展的建筑消防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将开展“回头看”、再检查活动。重点检查社会单位是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四个能力”建设是否取得实效,存在火灾隐患的社会单位是否落实整改措施,是否执行落实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强制措施。(东南快报)

炙热的大地
悲凉的绿草
2025-10-15 03:35:10
最有名的是三坊七巷,不过现在破坏非常严重。 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占地40公顷,人口约1.4万人,现有古民居268幢。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桂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拼搏的雪糕
俊秀的鸭子
2025-10-15 03:35:10
福州台江社区发生大火 10余幢民宅被烧毁(图)

2010年11月22日09:35人民网我要评论(6)

字号:T|T

一市民正在搬液化气瓶。

消防官兵正在扑救火灾。

消防官兵正在扑救火灾 。

火灾发生时,市民正在抢搬自己的物品

人民网台州11月22日电 2010年11月21日晚21时45分,福州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称,位于五一路台江医院旁木屋毗邻区发生火灾,消防部门立即调集台江、特勤、鼓楼、仓山、晋安、5个大队的7个中队,22部消防车,共147名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扑救火灾。

21时49分,台江区消防大队一中队首先赶到现场。起火区域为木质结构的民房,房屋之间的间隔狭小,火灾蔓延迅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吞噬了周边的民房。消防人员到场根据现场情况,立即组织搜救疏散小组和灭火攻坚小组。距离火场不到10米位置是一家宾馆,得知这一情况后,消防、社区民警、及居委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立即通知宾馆将楼内住客全部疏散出来。搜救疏散小组冒着浓烟和烈火从木屋区内疏散出群众300多人。

由于火灾现场内部道路错综复杂,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车无法靠近火场,消防人员只能从火场的外围铺设水带进入火场。同时,台江大队迅速向支队指挥中心请求进行增援。

接到增援报告后,支队欧阳天秋支队长、陈建华政委带领支队全勤指挥部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火灾扑救。同时支队119指挥中心迅速调集特勤、鼓楼、仓山、晋安等5个中队的19部消防车,11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扑救。

到场的增援力量迅速组织8个攻坚小组,抢占火场四周的制高点,另外4个攻坚小组携带破拆设备,在火场四周强行分隔出一个圆形的隔火带,防止过火面积的扩大。当晚22时30分,经过近1个小时的奋力扑救,现场火势得到有效控制。据初步统计,此次火灾过火面积约1300平米,受灾门牌数约39户。

火灾发生后,福州市政府时小雨副市长、市政府林雯副秘书长、台江区委马必钢书记、区政府陈春光区长、市公安局卢炳椿、吴仁华副局长等领导到场指挥灭火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圣绮罗服装专业职业装定做,面试正装批发

冷傲的高跟鞋
沉静的西装
2025-10-15 03:35:10
30年前,福州被称为“纸褙城”:城内木屋毗连,纸糊墙壁;道路狭小,牛马过市;台风过处,瓦片飞舞;一遇火灾,火烧连营。30年改革开放,福州巨变。

1982年,福州市首家引进并开通万门程控电话,拉开了我国告别“摇把儿”时代的序幕。福州城市建设在这一时期开始快速发展,从木屋横斜到高楼

林立,30年间城区长大了6倍,成为市民心中的宜居城市;从当年中外瞩目的中日合资企业落户榕城,到今天一大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企业不断成长,福州经济30年间做大做强;从位处全国交通网的末梢,到今天国际机场航线众多、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深水良港连接世界、高速铁路加紧建设,福州成为海峡西岸重要交通枢纽……

适宜创业,适宜生活,领舞海峡西岸,30年造就新福州的新姿态。

生态优先,榕荫下的现代宜居城市

“山清水秀,繁花似锦。”从河南来榕看望儿子的吴玉梅女士这样表达她对福州的冬日观感。绿意浓郁,空气清新,水质良好,福州的生态文明,往往是留给外来者的第一个鲜明印象。

吴玉梅的感受背后,是一串绿色的数据。目前福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7平方米,是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和中国三大林业基地之一。流经城市的闽江、敖江、龙江流域(福州段)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要求的地表水Ⅲ类标准。

福州市在一次次重大决策中、在一个个重大项目上,“宜居”两字都成为前提和背景。“蓝天、碧水、绿园、安静、洁净”五大工程持续实施数年,大见成效。福州的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达96.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3.4%,饮用水源水质位居全国前列,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在全国32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中排名第三。福州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闽江两岸生态环境建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松绑放权,改革创新造就创业之城

1984年,55位福建的国企厂长经理呼吁松绑放权,从福州发端的声音,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先声。松绑放权,改革创新,贯穿福州30年。

我国电子行业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福日电视1981年落户榕城,先后创造18项中国电视技术的“第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30年间,福州对外开放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华映管、冠捷电子、东南汽车等重大工业外资项目先后落地,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兴业,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4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0年间增长了60倍。各级各类开发区、投资区领全国之先,1985年创办了国家级福州经济开发区,1987年创办了全国惟一以“侨”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融侨工业区,1992年创办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外商成片开发区——元洪投资区。为民营经济松绑,开启了民间“造富”传奇,全市15万户个体私营企业,打造经济半壁江山。30年来,福州市GDP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纺织化纤服装、塑胶、冶金等支柱、重点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

为行政审批松绑,福州转变政府职能,先行先试。1988年,福州率先创建外商投资“一幢楼”,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办法。今天,福州率先在全省推行了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制度,在网上构建了一个永不下班的行政服务中心,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时下,融网上公开、网上互动、网上审批、网上监察为一体的全天候“网上政府”正朝着福州市民和投资者走来。

跨江向海,千年古城拥抱蓝色梦想

作为滨海城市,在福州,到处可以闻到大海的气息。但是,从城区到海边,还有几十公里。滨海城市不见海,是福州的遗憾!福州地处东南,却曾是全国交通网的末梢,身在沿海,却交通闭塞,是福州的尴尬!改革开放30年,使福州跨江向海,实现了枢纽再造。

1978年,福州城区仅局限于两条主要马路间的“巴掌大”范围,不仅不见海,甚至未真正过江。闽江对岸,一如当年上海的浦东,经济落差巨大。改革开放为福州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百公里闽江上,十几座桥梁如飞虹凌空而起,把江北江南的经济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金山新区、福州大学城、南台岛等一片片繁荣新区相继崛起。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福州跨江向海,重找坐标。2002年12月以后,福州乃至福建最重要的集装箱码头江阴港深水泊位相继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跻身全国十大集装箱港行列;2005年12月,福州罗源湾港区迎来第一艘万吨级海轮。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始全力推进,作为“海西”重要支点的福州,开始发力:一条又一条密如蛛网的高等级公路、加速建设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把福州城推向了更广阔的区域。不久,福州交通将再度提速。向北,6小时内可抵长江三角洲,向南4.5小时内到达深圳,向西6小时内直至湖南长沙、湖北武汉。今天,站在繁忙的江阴港区,耳边海风激荡,极目眺望海面上不断穿梭往来的巨轮,可以感到,福州城已开始站在了辽阔的大海边,站到了两大三角洲的交通节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