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压顶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泰山压顶:
[成语解释]泰山压在头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典故出处]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飘杵,堵了城门。”
[成语举例]陆文夫《作家、坐家》:“到了风雨如磐,泰山压顶时更是性命攸关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岌岌可危
[成语解释]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典故出处]《孟子·万章下》:“于斯是也,天下殆哉,岌岌乎!”
译文:‘那个时候,天下真是岌岌可危啊!’不知道这话确实如此吗?”
[近义词]摇摇欲坠、危在旦夕
[反义词]稳如泰山、安如磐石
[成语举例]这座建筑物年久失修,已经岌岌可危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危险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释的意思是放下。
如释重负 [ rú shì zhòng fù ]
释义: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
出处:《煖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译文:昭公走了,大家像放下了重担那样轻松。
示例: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反义词
泰山压顶 [ tài shān yā dǐng ]
释义:像泰山压在头上。比喻压力、力量很大或打击很沉重。
出处: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飘杵,堵了城门。”
关于泰山的诗歌有杜甫的《望岳》,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等名句;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中“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贾鲁《登泰山》云“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李白《游泰山》说“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云“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元好问《登岱》云“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 ;徐文通《岱宗》曰“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等。
关于泰山的成语有三山五岳、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压顶、泰山北斗、稳如泰山、重于泰山、安如泰山、鸿毛泰山、泰山不让土壤、挟山超海、安若泰山、河山带砺、泰山其颓、砺山带河、一叶迷山、泰山压卵、带砺山河、笃定泰山、泰山磐石、泰山梁木、砺带河山、不识泰山、泰山盘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人心齐泰山移、鸿毛泰岱、死重泰山、恩重泰山等。
2.描写泰山的诗句关于泰山的诗:
泰山--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3.关于泰山的诗句登岱
[元]元好问
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
天门一何高,天险若可阶。积苏与垒块,分明见九垓。
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秦皇憺威灵,茂陵亦雄才。
翠华行不归,石坛满苍苔。古今一俯仰,感极今人哀。
奇控忘登顿,意惬自迟回。夜宿玉女祠,崩奔涌去雷。
鸡鸣登日观,四望无氛霾。六龙出扶桑,翻动青霞堆。
平生华嵩游,兹山未忘怀。十年望齐鲁,孤云指层崖。
青壁落落云间开。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觉胸次高崔嵬。
另外,“岱宗”为泰山的别称,诗词中多用“岱宗”指泰山。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泰山
[元]贾鲁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使者久尘嚣,望之不胜喜。
无缘凌绝顶,诣祠聊致讄。
夫何一殿存,千间暴遗圮。
人言遭劫火,金源乱兵里。
感此废昔年,伤今未能理。
飞奏入彤庭,经营良在迩。
奈何齐鲁饥,百姓食糟秕。
神兮愿效灵,穰穰多乐祀。
行当复故宫,金碧荡瞻视。
徂徕山头唤李白,吾欲从此观蓬莱。
4.关于泰山的资料和诗句一、泰山的资料: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二、泰山的诗句
1、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唐代:李白
译文:泰山顶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东海白浪连天涌。云化飞雨从江面上扑来,卷起浮尘直入你的珠帘帷帐。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唐代:杜甫
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泰山吟》南北朝:谢道韫
译文:雄伟高大的泰山,以极其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它的山岩洞穴仿佛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它绝非人间工匠的制造,而是大自然造物所开发的高楼大厦。
扩展资料:
泰山神话传说
1、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2、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为泰山神,又称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相传为盘古王的第五代孙,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自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山
5.关于“泰山”的诗歌和成语有哪些诗歌: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泰山梁甫行》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成语:
稳如泰山、安若泰山、泰山压顶、恩重泰山、泰山北斗。
1、《望岳》
释义: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2、《泰山梁甫行》
释义: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一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一由 穿梭毫无顾忌。
成语:
1、稳如泰山,读音:wěn rú tài shān
释义:【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2、安若泰山,读音: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3、泰山压顶,读音:tài shān yā dǐng
释义: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出处:明 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4、恩重泰山,读音:ēn zhòng tài shān
释义: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5、泰山北斗,读音:tài shān běi dǒu
释义:【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6.关于泰山日出的诗句和谚语一、关于泰山日出的诗句
1、《游泰山》其三 唐·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译文:
天刚亮我就登上日观峰,举起手拨开雄关一样的浓云。
此时,我的精神四处飞扬,想要突出天地间。
黄河如带从西飘来,又远远地流入大山。
身凌山崖纵览天际,目光极处空旷无边。
我在此偶然遇到了仙童,乌黑的头发梳成了高高的云鬟。
他嘲笑我学仙太晚,年华虚度,老了容颜。
我正犹豫时仙童忽然消失,广阔的天地间到哪里去追寻?
2、《游泰山》其四 唐·李白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译文:
素食长斋三千天,扯下白绢书写大道真经。
吟诵道经有所收获,神仙就会护卫我的身形。
乘上云彩任凭长风吹送,如生双翅迅疾地飞行。
攀上石崖来到日观峰,俯在栏杆上眺望东海。
海上的曙光在远山间闪动,桃都山天鸡已报晓声声。
银砌的仙宫倒映水中,长鲸搅得大海巨浪翻腾。
怎样才能得到不死之药,让我飞向海上神山蓬莱?
3、《游泰山》其五 唐·李白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译文:
泰山日观峰倾向东北,山崖间夹着两块巨石。
海水就在眼前浮动,晨光闪烁在遥远的碧空。
上千座山峰争着丛聚一起,万道山谷雄奇无比。
面对此景思念起驾鹤的仙人,他在云中来去,绝无踪迹。
高高的松树耸入云汉,远远望去不足一尺。
山上的花朵也与人间不同,在五月的雪中闪放着白色。
终有一天会遇到安期生,与他在这里共同烧炼仙丹玉液。
4、《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5、《晓日》 唐·韩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译文: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水中映出的天际一片通红。
只要在泰山日观峰一直等到三更以后,就会看到第一轮红日被送上蔚蓝的天空。
二、关于泰山日出的谚语:
1、泰山顶上观日出——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2、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日出的时候有红云升起的时候不要出远门,日落有红云升起时,明天就是晴天。)
3、日出西山水倒流——天下奇闻;无奇不有。
4、一轮红日出东方——光明芷大。
5、日落东山水倒流——弥天大谎。
7.关于“泰山”的诗歌和成语有哪些诗歌: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泰山梁甫行》三国·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成语:稳如泰山、安若泰山、泰山压顶、恩重泰山、泰山北斗。
1、《望岳》释义: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2、《泰山梁甫行》释义: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一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一由 穿梭毫无顾忌。
成语:1、稳如泰山,读音:wěn rú tài shān 释义:【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
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2、安若泰山,读音: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3、泰山压顶,读音:tài shān yā dǐng 释义: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出处:明 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4、恩重泰山,读音:ēn zhòng tài shān 释义: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5、泰山北斗,读音:tài shān běi dǒu 释义:【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
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8.有关泰山的诗句•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二》
•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六》
• 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 - 张士明 (元) - 《呈灵岩方丈》
• 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 - 王旭 (元) - 《游竹林寺》
•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 - 王奕 (宋) - 《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一》
• 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 - 张士明 (元) - 《呈灵岩方丈》
• 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 - 杜仁杰 (元) - 《天门铭》
•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 陆机 (魏晋) - 《泰山吟》
•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 谢灵运 (南北朝) - 《泰山吟》
•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一》
•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六》
•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 张岱 (明) - 《泰山》
关于泰山的诗:
泰山--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2.急泰山--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3.关于赞美泰山的诗句典故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在这里,杜甫留下了他那首咏赞泰山的那首诗篇《望岳》,而这首诗,在历代咏赞泰山的诗歌中,力压群才,堪称千古绝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4.急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在这里,杜甫留下了他那首咏赞泰山的那首诗篇《望岳》,而这首诗,在历代咏赞泰山的诗歌中,力压群才,堪称千古绝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还有: 泰山历代文选 以上几乎全部包括。
/Article/wenhua/wenxue/ldwx/题灵岩方丈 曾巩(北宋) 泰山 石介(北宋) 泰山石 李德裕(唐) 送东岳张炼师 刘禹锡(唐) 泰山老人 张籍(唐) 又上后园山脚 杜甫(唐) 望岳 杜甫(唐) 题灵岩寺泉池二首 李白(唐) 游泰山 李白(唐) 登封喜雪 李隆基(唐) 泰山吟 谢灵运(南朝宋) 泰山吟 陆机(西晋) 仙人篇 曹植(三国魏) 驱车篇 曹植(三国魏) 四愁诗(节选) 张衡(东汉) 汉武鼎铭 刘彻(西汉) 泰山吟 谢道韫(东晋)。
5.关于“泰山”的诗歌和成语有哪些诗歌: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泰山梁甫行》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成语:
稳如泰山、安若泰山、泰山压顶、恩重泰山、泰山北斗。
1、《望岳》
释义: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2、《泰山梁甫行》
释义: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一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一由 穿梭毫无顾忌。
成语:
1、稳如泰山,读音:wěn rú tài shān
释义:【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2、安若泰山,读音: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3、泰山压顶,读音:tài shān yā dǐng
释义: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出处:明 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4、恩重泰山,读音:ēn zhòng tài shān
释义: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5、泰山北斗,读音:tài shān běi dǒu
释义:【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6.求有关泰山的美图,诗句,以及古曲,本人做PPT用古曲《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关于泰山的诗:
泰山--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图
/dongping135/pic/item/.jpg
/dongping135/pic/item/.jpg
/dongping135/pic/item/.jpg
7.有关泰山的唐诗宋词有哪些【咏怀二首】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1]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2]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贺
【猛虎行】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1]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贺
【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
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
泰山一掷轻鸿毛。
形容心情沉重的词语
1、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2、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3、怅然若失: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4、愁云惨雾: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5、闷海愁山: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6、朽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情绪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7、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8、郁郁寡欢: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9、失魂落魄:形容因为某件事物或事情而心神不定、失望。
10、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低着头,精神不振。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
11、柔肠寸断: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12、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13、魂不附体: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14、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15、忧心如焚:如焚:像火烧一样。心里愁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16、流涕痛哭: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17、肝肠寸断:比喻伤心到极点。
18、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19、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0、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21、发指眦裂: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起,眼眶欲裂开。形容非常悲伤与愤怒。
22、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23、怅然若失: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描写心情坏的成语描写心情坏的成语。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24、无情无彩:犹无精打彩。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25、愁山闷海: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26、悲痛欲绝: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形容悲哀伤心到了极点。欲:将近,快要。绝:气息终止,死亡。
27、如有所失: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28、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忧:忧愁,忧虑。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29、无精打彩: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30、怏怏不乐: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31、劳心苦思: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32、眼泪洗面:形容忧愁悲伤,泪流满面。
33、惨然不乐:表情凄楚的样子。
34、愁眉苦脸: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或神色。
35、新愁旧恨:愁:忧烦苦闷;恨:遗憾悔恨。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形容思虑现状,回忆往事而无限忧伤、怨恨的情绪。
36、悲喜交集:交:共。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37、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38、多愁善感:经常发愁和伤感。
39、痛彻骨髓: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40、额蹙心痛: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
沉甸甸[ chén diàn diàn ]:物因重量过甚而下坠的样子
厚重[ hòu zhòng ]:1.又厚又重2.丰富而贵重3.温厚稳重
重负[ zhòng fù ]:繁重的负荷
繁重[ fán zhòng ]:指工作、任务等多而重
重如泰山[ zhòng yú tài shān ]: 比泰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
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 ]: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自责 [ zì zé ]:自己谴责自己
心神不宁 [ xīn shén bù níng ] :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懊悔[ ào huǐ ]:1.因过错而自恨2.人的思想转变后,就某些缺点或错误感到后悔
气势磅礴 五岳独尊
悬崖峭壁 迂回曲折
山高林茂 高耸入云
云雾缭绕 飞瀑流泉
奇松怪石 郁郁葱葱
文人墨客 题碑留迹
名胜古迹 蔚为壮观
游人如织
与泰山有关的词:
安如太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处: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安若泰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带砺河山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
带砺山河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笃定泰山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河山带砺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鸿毛泰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同“鸿毛泰山”。
出处: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砺带河山 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砺山带河 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木坏山颓 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三山五岳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出处: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山颓木坏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死重泰山 比喻死得光荣。
出处: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山北斗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泰山盘石 比喻安定稳固。
泰山磐石 比喻安定稳固。
泰山其颓 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泰山压顶 泰山压在头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出处: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飘杵,堵了城门。”
泰山压卵 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出处:《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政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稳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挟山超海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一叶迷山 意指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山不让土壤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有眼不识泰山 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形容“压力非常大”的词语有,千斤重担,不屈不挠,如牛负重,负屈衔冤,锋芒逼人,委重投艰,任重道远,泰山压顶,负弩前驱,负重致远,重任在肩,威武不屈,负薪之忧,忍辱负重,咄咄逼人等。
词语解释如下:
千斤重担:现在多用来比喻重要的工作与任务千斤重担、只有落在你的肩头上了。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负薪之忧: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重任在肩:担负着很重大的责任。
负重致远: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负弩前驱: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
泰山压顶: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委重投艰:委:委托、托付。指委以重任,授予艰难使命。
锋芒逼人: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锋利。比喻言词锋利,使人感到有压力。
负屈衔冤: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如牛负重:象牛背着学生的东西一样。比喻生活负担极重。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www.baidu.com/link?url=QhlrhS-IpP9ezcjpQg1AcNzsuomHFsbFtbeSiVzYNgnbzVi1zdh4ZwKsRO5-znIXqGBtYdhthzkq3VzTd-JSD_&wd=&eqid=cabbaa8400003e11000000055a2168b1
词语:乐观、正义、能力、权力、权利、执行力、自信、
成语:正气凛然 、义薄云天 、 奋发图强 、 斗志昂扬 、朝气蓬勃
1、正气凛然,读音:[zhèng qì lǐn rán]
释义: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2 、义薄云天,读音:[yì bó yún tiān]
释义: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3 、 奋发图强,读音:[fèn fā tú qiáng]
释义: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4 、 斗志昂扬,读音:[dòu zhì áng yáng]
释义: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5 、朝气蓬勃 ,读音:[zhāo qì péng bó]
释义: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拼音】:tài shān yā dǐng
【解释】:泰山压在头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出自】: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飘杵,堵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