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小木屋
导语:制作小木屋其实不难。工具用的不多,一把钢尺,一把美工刀,白乳胶两瓶,布用的万能胶若干支,窗子是用以前刻橡皮章剩下的硫酸纸糊的。其它材料就是雪糕棍,小圆木棒,还有木板2mm厚的。希望以下的步骤教程能够帮助到你!
手工制作小木屋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材料: 美工刀、雪糕棍、木板、小木棒
手工制作小木屋教程制作步骤:
1用小木棒和木板弄成这样的架子。这里用到万能胶和白乳胶
2拼接抽屉。
3这样拼,才不会裂。先用万能胶固定再用白乳胶填充缝隙。
4抽屉的细节。因为没有画图纸,也没有很明确的尺寸,都是做一步看一步。
5做好中间的大抽屉。
6把两边的都做好。抽屉的外面做成这样,装一个拉手的地方。
7试一下,所有抽屉都能拉开。
8把抽屉的'拉手全部装好。然后装屋顶。
9屋顶也留一个装东西的地方。后面的屋顶就封死。
10这个样子的。
11装上前面的屋顶。然后用木板把左右两排抽屉遮住。要刚好能遮住。然后开始装饰屋前的东西,装栏杆和一楼的屋顶及柱子。
12前面的屋顶打开的样子。
13然后装上左右两边的装饰。
14还没装完。这些很麻烦。
15最后完成。
小木屋搭建的第一步:地基基础。
我们盖房子地基都是第一步的,木屋也是如此。木屋地基主要起到一个防潮、防虫蚁,固定木屋。木屋也是需要多地基,小木屋地基可以做的比较简单,几个防水的水泥墩子就可以了。
小木屋搭建的第二步:小木屋框架的搭建。
小木屋搭建的第三步:小木屋内外墙体的安装。
轻型木屋墙体组成一般由外墙板和内墙板中间还有保温棉、防水层,阻燃层,做好些木屋隔音效果非常的好。
小木屋搭建的第四步:小木屋封顶盖。
木屋盖由木梁或木屋架、檩条,接点五金件,木望板及屋面防水建材等组成的。
小木屋搭建的第五步:小木屋墙体涂漆,还有一些细节处理及水电线路安装等等。
轻型的小木屋一般施工时间10天左右都是可以搞得定的。
主制作人——关同学,态度认真极了,还有一个小帮手——小表弟。我是督促者和观赏者。
小木屋前摆放的小风车制作好啦!好漂亮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小木屋的各个部分构造已经完成,接下来开始拼接了。
哇,小木屋初具规模。我以为已经完成了,关同学说,还得精修一下下。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小木屋终于竣工啦!好漂亮啊!屋顶是彩色的,墙壁是原色的,门框是粉色和橙色的,门前还有绿色的草坪,有两只白色的小兔在吃草,旁边还有一个可爱的风车,草坪周围还围起了彩色的栏杆。好温馨的家园啊!
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漂亮小木屋,最终我们决定把它送给小表弟,他开心极了,爱不释手。
小表弟说,这个小木屋太好看了,应该让谁住在里面呢?小鸟,小鸭,小金鱼还是小乌龟呢……可是这个小木屋好像太小了,它们都住不下呢。那好吧,那就当作工艺品摆放在家里吧。
一颗童心永远不改变。
73岁的老木匠,在城里的家中打造了一座30多平米的小木屋,耗时半年,花了不到1万块。
这位老木匠名为彭哲俊,来自贵州贵阳。他有许多“特异功能”,比如建房不用钉子,大脑可以“制作”施工图纸,一眼就能看出好木料,不用电动工具就能盖房……
“想让孙子们看看,我们以前在农村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让他们也了解一下这种榫卯建筑的文化。”这个初衷,让年近古稀的彭哲俊花了半年打造了这座小木屋。
脑中“制作”施工图纸
不同于现代化建筑的修建,要反复测算,还要画图纸。“都在这里。”老爷子得意地指指自己布满银发的头,“我们木匠盖房子,从来都是用脑子。”
动工前,他先把图纸“画”在脑子里:外观什么样,内部结构如何,细节什么样,他都要反复想很多遍,不断修改。
然后根据“图纸”在心中估算木料的用量和种类。“造屋的木材很有讲究,杉树做大梁最好,不会生虫,不会烂掉;梓木的结构紧密,可以用来做窗户。”一切在脑子里演算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始动工。
一眼就能看出好木料
这座小木屋的木料是老爷子到废料市场淘的,花了不到1万块钱,就买了大概5立方米的杉树材料。其中,他还淘到了一块价值三四十万的金丝楠木,仅花了700块就拿下,并把它打造成了家中的一方长桌。
全屋不用一颗钉
彭哲俊打造的木屋采用的是传统的榫卯结构,只通过各种嵌套结构就把零件牢牢固定在一起,无需用到一颗钉子。这样的结构牢固耐用,不存在五金件锈蚀腐坏的问题。在排除火灾等意外情况下,这种木房子可以留存六七十年。
盖木屋也是个体力活,何况老爷子现在已经73岁高龄了。但他却坚持使用传统工具,他觉得这样用着更顺手,而且作业噪音小,不会打扰到邻居。
小木屋架梁那天,老爷子的亲朋好友都来帮忙。小朋友们也觉得有意思,跟着跑前跑后。
但大多数时间他都是一个人完成工作:做门,雕窗,打 家具 。完工的小木屋是彭哲俊在老家祖屋的缩小版。
木匠生涯的尽头
这座小木屋很有可能是彭哲俊木匠生涯中最后一栋高架木工作品了,他说自己已经老了,做不动了,只能做些精细木匠活。
除了快做不动的自己,彭哲俊发现,老家的木匠也在逐渐减少,因为人们都更愿意住水泥房子了。木匠这个行业,渐渐被居住在钢筋水泥高楼的人们遗忘。
虽然感觉可惜,但老爷子觉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都愿意过快捷省事的现代化生活。”他说,“建这个小木屋,我只是希望,我们手艺人的手艺以后不要消失。”
木头建筑的灵魂——榫卯
彭哲俊建的木屋用到了榫卯结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古人建房子时不用钉子、胶水,而是通过榫卯来连接不同的建筑构件。如下图,凸出的部件叫榫,凹进的部件叫卯。
一榫一卯之间,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粹。后来,这种工艺传到了日本,由日本的工匠一代代继承下来。在日本,这种工艺被称为“河合继手”。
榫卯在现代建筑中的可能性
如今,榫卯结构仍然运用在一些木质家具的制造中,但在现代住房的建造过程中,这种传统的建筑结构已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不过,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就别出心裁地把榫卯用到了现代大楼的建造中,他在瑞士苏黎世打造了一座榫卯结构的大厦,惊艳了全世界。
在tamedia大厦中,榫卯结构与现代化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性。
回到文章开头老爷子建的小木屋,它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房里多少显得有些孤独。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坚守传统工艺的“彭哲俊们”,古老的智慧和文化才得以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一直传承下去,屹立不倒。
(来源:环球网,建E室内设计网,大浪爱莎博客,筑龙网;网易家居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