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屋系列4-银湖岸边
《银湖岸边》:姐姐玛丽失明了,劳拉 变得懂事起来。爸爸有了一份铁路商店的工作。全家坐火车来到了银湖边。历经艰辛,爸爸终于申请到了领地。
这本书,讲到了姑妈带来的好消息,可以为父亲提供一份铁路商店工作的机会。然后一家人就上路了,去了西部。一路跟随他们的杰克,在他们出发前,去世了。它是一条忠诚的狗,一直伴随他们左右。
玛丽由于病菌感染,失明了。但她却没有任何抱怨,乐观的去学习不需要眼睛可以缝纫,干活的过程。仿佛,失明了,却感知到了更多的美好。
劳拉与杰克的日子里,是那么的安全可靠。在危险的日子,有杰克作伴,都显得非常的安全。
劳拉一家第一次做火车,第一次住旅馆。等待爸爸的到来,然后去到了棚屋。
火车上,劳拉一直不停地给玛丽讲解遇到的一切事物,坐垫、外面的风景、来来回回的人群以及他们的模样。仿佛,她真的是玛丽的眼睛。玛丽静静地听着,仿佛她已经感受到了这所有。
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劳拉和姑妈的女儿一起在大草原上骑马,放牛,挤牛奶。
但冬天来临之际,所有人都陆续去西部去了。爸爸也想去,但妈妈想要给他们好的教育,安顿下来。但棚屋根本没法过冬,而且他们也没有充足的食物。好在,测量队告诉爸爸说他们要回去,如果爸爸可以帮忙看守,可以免费住在他们的屋子里面,食物免费吃。
于是,他们不需要回东部去了。住进了大房子,各类美食充足的大房子里。度过了温暖且充实的冬天。
一开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涌向这里,于是他们忙碌了起来,为大家准备食物与食宿。辛苦,却也赚到了一小笔钱。可以为玛丽存起来上学用。
劳拉的爸爸,也赶快去土地局办理土地权。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申领到了看上的那160英尺的土地。
爸爸现在镇上搭建了一个木屋商店,想要卖了赚些钱,好在宅基地构建小木屋。
趁着春暖花开,也为了防止被人占领,他们还是在刚盖好一半小木屋的时候住在了宅基地上。
一切,似乎都美好起来。
也终于,安定了下来。
虽然,小木屋还有些小,但至少,不需要再搬家了。
仿佛,有家,有回家后那香喷喷的饭香,就是温馨。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罗兰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兰也就是真实生活中的罗兰。
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罗兰从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在这本书里,罗兰以小女孩天真无邪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懒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树上的绿芽,还有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妈做的可口点心、爸的悠扬琴声,都是罗兰最甜蜜的童年回忆。
第二部《农庄男孩》
主角是劳拉的丈夫阿曼乐·怀尔德。阿曼乐是来自纽约州的农庄男孩。在书中,劳拉生动地描述了阿曼乐第一天上学的情形,也描述了他获得第一匹属于自己、也由自己来驯服的小马时那种骄傲的心情。另外,劳拉也通过对阿曼乐成长过程的记述,提出了对金钱价值的看法——对阿曼乐而言,五毛钱等于在马铃薯田里工作许多小时。
第三部《草原上的小木屋》
是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为满足爸骨子里对自由的向往,罗兰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经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罗兰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攀登了悬崖,驶过了结冰的河面,到达了那片净土。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第四部《梅溪边》
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大草原,走过密苏里州、艾奥瓦州,到明尼苏达州,居住在梅溪边的情形。在梅溪边这段日子,罗兰一家住在前所未见的土洞里,她也开始上学了,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可好景不长,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虫吃个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后爸只好离家到东部去做工。这时罗兰已经八岁,全书的叙事观点随罗兰的成长而改变,生活的挑战与家庭的力量在罗兰眼中更加具体。
第五部《银湖岸边》
描写的是罗兰一家从离开梅溪边到达科他区银湖岸的故事。从梅溪边到达科他区,罗兰坐的不是篷车,她第一次坐上了火车。罗兰十二岁了,由于姐姐玛丽的失明,她的个性有了明显的改变。她不再有姐姐可以依靠,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权利,于是罗兰更深刻地体会了成长,也学会面对自己虽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另外,对他们全家而言,在银湖岸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新希望——爸可以在这里申请一块一百六十英亩的土地。
第六部《好长的冬天》
就在爸申请到银湖岸的一块地,并盖好小木屋之后,一场可怕的暴风雪来了。当时劳拉一家住在离银湖岸不远的小镇,暴风雪将小镇封住,小镇的对外交通中断了七个月之久。在这七个月之中,罗兰一家没有食物,只能靠一点麦粒糊口;他们没有木柴,只能烧干草取暖。他们每天为活下去而努力奋斗,爸更因为扭干草棒而冻裂了双手,无法拉小提琴。阿曼乐和凯普冒着生命危险出镇找回了食物,帮全镇人度过了难关。
第七部《草原小镇》
人们度过漫漫冬季,迎来了下一个美好的春天,罗兰一家也渐渐步入坦途。随着拓荒人潮涌来,银湖附近的小镇逐渐繁荣,形成“德斯密特”镇。在小镇这一段生活,罗兰十五岁了,她在学校结交同龄的女孩与男孩,也开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与反抗情绪使她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同时,爸妈也存够钱送玛丽去读盲人学校。玛丽的离家更加深了姐妹亲情,罗兰为了赚钱帮助玛丽继续留在学校,努力读书,终于取得教师资格。在故事末尾,罗兰意外获得一份教师工作,准备离家。
第八部《快乐的金色年代》
罗兰第一次独自离家在外教书,这时候阿曼乐已在追求她了。他每周驾着马车去学校接罗兰回家,再送罗兰回学校,两人含蓄的情感逐渐增长。天不负有情人,罗兰与阿曼乐结婚了,她将真正离开父母,和阿曼乐一起步入人生另一阶段。
第九部《新婚四年》
这是罗兰去世后才被发现的手稿,它描写了劳拉和阿曼乐婚后前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四年里,劳拉与阿曼乐的生活非常辛苦,他们先后遭受了房子烧毁、旱灾、双双病倒以及儿子夭折的厄运,唯一的安慰可以说就是女儿玫瑰的健康成长了。然而,劳拉与阿曼乐并没有被接二连三的挫折击倒,他们以两人深厚的情感为后盾,依然满怀希望与勇气,共同面对未来,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总结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劳拉一生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小木屋”系列小说充分表现了坚毅的拓荒精神。劳拉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间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以及对大自然的谦敬,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罗拉·英格斯·怀德的小木屋系列
版本不一样翻译会有所不同哦
1932年:《大森林的小屋》(Little HouseL in the Big Woods)
1933年:《农场少年》(Farmer Boy)
1935年:《草原小屋》(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1937年:《梅溪河岸》(On the Banks of Plum Creek)
1939年:《在银湖岸》(By the Shores of Silver Lake)
1940年:《漫长冬季》(The Long Winter)
1941年:《草原小镇》(Little Town on the Prairie)
1943年:《快乐的金色年代》(These Happy Golden Years)
1968年:《新婚四年》(The First Four Years)
作者罗拉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玛丽,下有妹妹琳琳和格莱斯,而玛丽却在十四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
姐姐的不幸与开拓家园的艰辛,使罗兰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长成坚强勇敢的少女。
十六岁时,为了帮助玛丽去读昂贵的盲人学校,她便独自离家去教书。同时她认识了一个踏实的农庄男孩——阿曼乐·怀德。
十八岁时,罗兰和大她十岁的阿曼乐结婚,后来生下了女儿玫瑰。
后来他们定居在密苏里州,还在自己的农场盖了一幢有十个房间的大房子。
这时候,罗兰的女儿玫瑰也已经长大、结婚,而且成为一个相当出色的新闻作家。
玫瑰鼓励罗兰把过去的拓荒生活写出来。她们一起阅读了很多拓荒文学作品,一起讨论写作技巧。
劳拉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十年之间,她写下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说。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罗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拉也就是真实罗拉的化身。小木屋系列九部小说分别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农庄男孩》《在梅溪边》《在银湖岸》《好长的冬天》《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适合10~16的孩子看。
“小木屋”系列作品1,可以说就是罗兰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兰也就是真实罗兰的化身。丛书讲述了美国历史同时描绘了罗兰一家的人生经历。小木屋系列九部小说分别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农庄男孩》《在梅溪边》《在银湖岸》《好长的冬天》《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适合10~16的孩子看。
2、《草原上的小木屋》。
3、《农庄男孩》。
4、《在梅溪边》。
5、《在银湖岸》。
6、《好长的冬天》。
7、《草原小镇》。
8、《快乐的金色年代》。
9、《新婚四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848080.htm
有一套很有名的小木屋系列。
“小木屋”系列小说是美国老年女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IngallsWilder)的传世名作,罗兰从65岁才开始写作,直到75岁停笔,所写的9本“小木屋”系列小说皆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这9部小说分别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农庄男孩》、《在梅溪边》、《在银湖岸》、《好长的冬天》、《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
参考:六一少儿好书推荐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4503030/Ulixh/A91933.html
有一位老妇人,她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写到七十五岁,一共写了九部。她没有高深的学历,也没有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这九部小说并没有悬疑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文辞。但是,这位老妇人所写的九本书,已经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在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孩子因为看了这一套书,从中得到爱的滋润与面对未来的勇气。对许多孩子来说,这套书甚至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引与鼓励。
这套书,就是你手中的“小木屋”系列小说;这位可爱的老妇人,就是本书的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
罗兰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威斯康星州。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各地正掀起到西部拓荒的热潮。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她的爸、妈四处迁移。她在十三岁以前,就已到过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萨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苏达州华纳森林的梅溪边、艾奥瓦州的柏欧克以及达科他区。他们住过小木屋,也住过台地下的土洞。
罗兰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玛丽,下有妹妹琳琳和格莱斯,而玛丽却在十四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姐姐的不幸与开拓家园的艰辛,使罗兰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长成坚强勇敢的少女。十六岁时,为了帮助玛丽去读昂贵的盲人学校,她便独自离家去教书。同时她认识了一个踏实的农庄男孩——阿曼乐·怀德。十八岁时,罗兰和大她十岁的阿曼乐结婚,后来生下了女儿玫瑰。
罗兰和阿曼乐非常相爱,但是刚结婚的那段日子却非常辛苦。他们同心协力,经过多年的奋斗,生活才逐渐改善。后来他们定居在密苏里州,还在自己的农场盖了一幢有十个房间的大房子。这时候,罗兰的女儿玫瑰也已经长大、结婚,而且成为一个相当出色的新闻作家。玫瑰鼓励罗兰把过去的拓荒生活写出来。她们一起阅读了很多拓荒文学作品,一起讨论写作技巧。劳拉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十年之间,她写下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说。
这九部小说分别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农庄男孩》《在梅溪边》《在银湖岸》《好长的冬天》《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罗兰的小说出版后就很受欢迎,到她八十七岁时,这套《小木屋》系列小说开始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一九五七年,罗兰在密苏里州的落矶山农场去世,享年九十岁。
《小木屋系列(套装共9册)》 由9部小说构成的题为《小木屋》的系列小说,是美国一个拓荒者家庭的女儿根据早年的经历写成的。这位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Wilder,1867—1957)。在已经65岁时才开始写作,经过10余年陆续完成了它。自1932年出版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最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兰的遗稿出版,历时40年。
《小木屋》系列小说已经成为现代儿童文学的著名经典,不仅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为各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还产生出众多的文化副产品,迄今为止它已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片。作者生活过并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地方——戚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德斯密特镇的旧居,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访问者。
《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这样的故事: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揭开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的罗兰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