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木地板 > 正文

古代有木地板吗

阔达的雪糕
悲凉的小蘑菇
2023-01-01 01:07:48

古代有木地板吗?

最佳答案
负责的板凳
帅气的雨
2025-08-27 00:32:59

有的。鲁班乃木开山鼻祖,木地板自然也是鲁班始创。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例证:距今3000多年前商代晚期建筑群近日露出真容——它是一座建在山顶的封闭空间,造型奇特,呈三重环围式楼宇。这种外形封闭的建筑为先秦时期首次发现。建筑群内居住空间、礼仪场所一应俱全,为揭示陕晋高原地区商代时期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考古发现,重楼环屋和庭院建筑群规模宏大有4000多平方米。在第二层台面中部发现宽敞门道,连通庭院内外。门道地面横铺有宽约0.15~0.2米不等的木地板,还有类似“地脚线”的方木痕迹。在东侧二层回廊也发现了遗迹清楚的木地板。据悉,木地板的发现,在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然,同现代相比,是有区别的。可以说,古代是天然的多。现代种类多。中国生产的木地主要分为实木地板、强化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竹材地板多层复合和软木地板六大类。

最新回答
贤惠的钥匙
风趣的银耳汤
2025-08-27 00:32:59

答:古代皇宫的地板采用的都是“金砖”,不是木地板。所谓金砖不是黄金的砖,而是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因其质地坚硬细腻,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鲁班乃木开山鼻祖,木地板自然也是鲁班始创。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从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获悉,木地板的第一位体验者,是著名治水英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夏朝开创者——大禹。他因长期治水,落下了很严重的风湿疼痛。

他在治水之地的助手小漆氏,感于大禹大公无私的精神,特意为其建造了干阑(以竹木搭建,茅草为顶,下部架空),而屋内则是木头锯成片儿,拼接起来,铺成了地板。

苹果荔枝
娇气的美女
2025-08-27 00:32:59

古代的房屋地板,有很多种。

青石板。多见于庭院,这样的青石板地光洁平整,易于清扫,而且耐受风吹雨打、暴晒冰雪,用久之后自然有光泽,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那句著名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就是青石板铺就的庭院,这样才能在月光下出现”如积水空明“的视觉效果,木板、砖地是不能的。

木地板。用于室内及屋外的走廊地面。木地板选材可以因地制宜,雕刻、描绘图案比较容易,而且触感温和,适合穿着便鞋(古人进屋换的宽松薄软底家居鞋,就像我们换拖鞋那样)行走。关于木地板的走廊,还有一个典故: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西施,行走姿态优美,连脚步声都格外动听,所以吴王夫差特别为她建了一条响屐廊,走廊下有传音装置(貌似是经过计算排列的大缸),走廊是用木地板铺的,西施在这样的响屐廊上行走、舞蹈,悦耳的步点如音乐一般传播。

竹地板。多山的地区竹子多,有时用竹地板代替别处的木地板。古人也会在避暑的别业用竹地板,比木地板更凉爽、耐潮。而有些文人喜欢在书斋用竹地板,因为竹地板比木地板更容易起包浆,看上去莹润可喜;而且竹地板会随着时间推移加深颜色,倍有文艺范儿。

地板砖。这个比较低廉,一般是乡下建宅子用的,城里人不稀罕。不过,有一个例外——皇宫也是用砖铺地!古代背景的小说中描写皇宫常出现”金砖地“,这不是用金子做的砖铺地,而是特别烧制的”金砖“,金砖质地坚硬细密、光泽明亮、耐磨耐潮抗击打,可以说是”金刚不坏之身“。奈何这种高大上的地砖原料难得、制作繁琐,而且古代的阶级森严,除了皇宫的大殿,别的地方都不可以用金砖铺地,违者以造反论罪哦!

杂项。古人炫富其实很大手笔,什么玉石地板、锦缎铺地,这些都是有的。不要用今天的物价去衡量,想想古代的生产力吧!富人的地板比中产阶级的宅子更贵,不是说笑的。

善良的小蚂蚁
高贵的书本
2025-08-27 00:32:59
进天,当我们坐在各种各样舒适的椅子上,躺在现代设计的各种式样的床上时,可曾想过古人却是席地而坐、席地而眠的?

早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创造了供人席地而坐的最古老的家具--席,以及以此为中心的各种原始木器--木案、木俎、木几等,成为低矮型家具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床(低矮型),为后世各类床具首开先河。秦汉时,形成了供席地起居完整组合形式的家具系列,此时期可视为中国低矮型家具的代表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家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上承两汉,下启隋唐。这时从少数民族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经过演变,渐高家具圆凳、方凳等等开始渐露头角。卧具床、榻等也渐渐变高,可垂足坐于床沿。但从总体上来说,低矮家具仍占主导地位。隋唐时期是中国古老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向垂足坐转变的过渡时期,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这时期是高型与矮型家具共处的阶段。到了宋代,高足床、高几、巾架,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到民间,从而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而坐的习俗。宋代也是中国家具史中空前发展、空前普及的时期,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中国古代家具的演变可以看出,古人起居方式从席地而坐完全转变为垂足坐只是宋代以后近一千年来的事。难道古人从来没有想过能坐得高点,脚垂着会舒展一些?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记载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创造,是现代人都难以想象的。古人真的必须由胡床的出现才意识到自己可以坐在凳子上吗?其实,从黄帝向广成子求道开始,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修炼的文化。那时的读书人要打坐,提笔前讲运气呼吸,各行各业讲究静心、调息,全社会都处于这样一种修炼的环境。如果我们追寻中华民族的修炼史就不难看出,道家的兴衰恰与凳子的出现相契合。当胡床在魏晋时代传入中国时,道教中提倡儒家孝道的乱法行为也就在这时开始出现,这个时代的修道人已开始远离尘世,进入深山老林中修炼。当椅子、凳子在宋代完全普及时,这时的人世已容不下真正的修炼人。三教合流已成为大势所趋,乱孔子法的程朱理学已占领中国人思想的主导地位。民间修炼的风气从此荡然无存。

从席地而坐演变到垂足坐似乎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殊不知这其实正是人类思想、道德偏离正道,走向败坏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