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木皮 > 正文

蚬壳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甜美的蜗牛
魁梧的向日葵
2023-01-01 00:57:26

蚬壳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最佳答案
冷酷的洋葱
默默的小猫咪
2025-08-26 15:38:56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Xiǎn Ke

【来源】 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全年可捕。捕得后,入沸水中,壳即张开,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

河蚬,又名:扁螺(《隋书》)。

贝壳2片,略呈三角形,大小不一,大者长约6厘米。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膨起,位于背缘中部。壳外被有壳皮,暗褐色,稍带黄色。壳表面生长纹轮状。壳顶色黑,但多脱去表皮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在中央者最大;侧齿前后各1枚,颇长。外韧带坚强,外套膜厚,外套痕稍弯曲。足大,呈舌状。

本动物的肉(蚬肉)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活于河川、湖沼中,多栖于泥质的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份】一般贝壳主要地都是无机盐类与一种蛋白质壳角质等所成。无机盐类约占95%,大部分为碳酸钙,此外尚含磷酸钙(1~2%),碳酸镁(0.5%以下)。壳角质约含1%。

【性味】

1《本草拾遗》:温。

2《纲目》:咸,温,无毒。

【功能主治】

化痰,去湿。治反胃吐食,胃痛吞酸,痰喘咳嗽,湿疮、溃疡。

1陶弘景:止痢。

2《唐本草》:治阴疮。

3《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4《日华子本草》:疗失精反胃。

5《纲目》: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咳。烧灰涂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

6《医林纂要》:除血热,敛虚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散剂。外用:锻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

1治反胃:田螺壳、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陈者尤佳,各烧成白灰。每剂用白梅肉四两,田螺壳灰二两,黄蚬壳灰一两。同搜拌令匀作团,用砂合子盛盖了,泥固缝,锻存性,取出碾细。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食前服。(《百一选方》大效散)

2治痰喘咳嗽: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急救良方》)

3治疮毒:蚬壳粉调胆汁涂。(《四川中药志》)

【摘录】《*辞典》

最新回答
眯眯眼的店员
热心的手链
2025-08-26 15:38:56

目录1 拼音2 《全国中草药汇编》:蚬壳 2.1 拼音名2.2 蚬壳的别名2.3 来源2.4 生境分布2.5 性味2.6 功能主治2.7 摘录 3 《中华本草》:蚬壳 3.1 出处3.2 拼音名3.3 英文名3.4 蚬壳的别名3.5 来源3.6 原形态3.7 生境分布3.8 化学成份3.9 性味3.10 归经3.11 功能主治3.12 蚬壳的用法用量3.13 附方3.14 各家论述3.15 摘录 附:1 用到中药蚬壳的方剂2 古籍中的蚬壳 1 拼音

xiǎn ké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蚬壳

2.1 拼音名

Xiǎn Ké

2.2 蚬壳的别名

河蚬

2.3 来源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蚬科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iiller),以贝壳入药。

2.4 生境分布

南方各省。

2.5 性味

咸,温。

2.6 功能主治

主治反胃吐食,外用治湿热疮毒。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蚬壳

3.1 出处

出自 《本草经集注》。

1.《本草拾遗》:蚬小于蛤,黑色,生水泥中。

2.《纲目》:蚬,溪湖中多有之,其类亦多,大小厚薄不一,渔家多食之耳。

3.《纲目拾遗》:蚬生沙泥中,江湖溪涧多有,其类不一,有黄蚬、黑蚬、白蚬、金口、玉口等名。黄蚬壳薄肉肥,黑蚬壳厚肉薄,又番禺韦涌地方,产无耳蚬,更甘美异常。

3.2 拼音名

Xiǎn Ké

3.3 英文名

shell of freshwater *** all clam

3.4 蚬壳的别名

扁螺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bicula fluminea(Mulle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捕后入当时水烫死,取壳,洗净,晒干。

3.6 原形态

河蚬,贝壳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壳质稍厚而对硬。成体一般壳长40mm,壳高37mm,壳宽20mm。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被有暗褐色的壳皮,有时稍带黄色。表面生长纹轮状,较老个体壳顶常脱落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中央者最大。足大,呈舌状。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河川、湖沼,多栖息于泥质的水底。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3.8 化学成份

贝壳主要含碳酸钙,碳酸镁,壳蛋白(conchiolin)。还含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

3.9 性味

味咸;性温

3.10 归经

肺;胃经

3.11 功能主治

化痰止嗽;祛湿和胃。主痰喘咳嗽;反胃吐食;胃痛吞酸,湿疮;溃疡;脚气

3.12 蚬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3.13 附方

①治反胃:田螺壳、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陈者尤佳,各烧成白灰。每剂用白梅肉四两,田螺壳灰二两,黄蚬壳灰一两。同搜拌令匀作切,用砂合子盛盖了,泥固缝,煅存性,取出碾细。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食前服。(《百一选方》大效散)②治痰喘咳嗽: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 《急救良方》)③治疮毒:蚬壳粉调胆汁涂。(《四川中药志》)

3.14 各家论述

1. 陶弘景:止痢。

2.《唐本草》:治阴疮。

3.《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4.《日华子本草》:疗失精反胃。

5.《纲目》: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咳。烧灰涂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

6.《医林纂要》:除血热,敛虚汗。

3.15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蚬壳的方剂 蚬壳膏

拼音:xiǎnkégāo《卫生总微》卷五:方名:蚬壳膏组成:蝼蛄1个(去头翅足),麝香、轻粉各黄米许...

大黄甘草饮

:以水3盏,浸1宿,煎取1盏澄清。儿生3日,与1蚬壳许,余量儿大小加减服。若1服得快利,即不须再服。...

延生膏

钱。功效:下胎毒,稀痘。用法用量:先将甘草熬膏1蚬壳,然后将前2味和匀,搽儿上腭及乳上,须1时服完。...

独附散

。用法用量:3岁每服1小钱,以水半盏,加生姜汁1蚬壳,大枣半枚,煎3分以下,水中顿冷,饥服。摘录:《...

生油方

法用量:夜卧时,3岁前至100日及一晬内,每服2蚬壳;57岁,每服3蚬壳;15岁以前,每服3大蚬壳...

更多用到中药蚬壳的方剂

古籍中的蚬壳 《婴童百问》:[卷之十]疮疹第一百问

童便(各半盏)上逐旋夹和,以柳枝搅令如蜜,每服二蚬壳许,服毕,令卧少时。但三四服,大小便利,身体热退...

《婴儿论》:辨上焦病脉证并治第六

合)白糖(四钱)姜汁(一合)上三味。研调。每服一蚬壳。日五六次。呕家腹满潮热。若腹痛。唇燥舌干者。此...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一]初生服药论

。且未得与乳。当用好甘草一中指节许。擘碎。以水三蚬壳。煎二蚬壳。以绵缠指。蘸与儿吮之。若吐出恶汁为佳...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一·初生门初生]服药下胎毒法

之尔。甘草法用好原州甘草中指一节许,拍碎,以水二蚬壳,煎一蚬壳,以绵缠蘸,令儿吮之,若吐出恶汁,为佳...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疮疹

淡淡的铅笔
呆萌的黄蜂
2025-08-26 15:38:56

(Chinese bischopwood)

(李秉滔)

学名:Bischofia polycarpa(Lévl.)Airy Shaw。因重阳节后,叶片变为淡红色并渐凋落而名重阳木。又称乌杨。大戟科,重阳木属(该属2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至中国东南部)。落叶乔木,高达15米,胸径1米。树皮褐色,纵裂。树冠伞形。全株无毛。3小叶复叶;小叶纸质,圆卵形或长卵形,长5~14厘米,宽3~6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圆或近心形,具钝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春季与叶同放,总状花序下垂;无花瓣,萼片5;花柱2,稀为3。浆果球形,径5~7毫米,熟时红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中国特产,产秦岭、淮河流域以南至两广北部。散生于溪边或山麓,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习见树种。喜光,喜湿润土壤,速生。种子繁殖。木材纹理直或斜,结构细匀,有光泽,材质略重而坚韧,可作建筑、船舶、车辆、家具等用材。果肉可酿酒。种子含油量约30%,可提取工业用油。常栽作行道树。

秋枫(B.japanica Bl.):因秋叶为红色如枫树而得名。又名常绿重阳木、水蚬木。常绿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基部楔形,具粗锯齿。圆锥花序。浆果球形,直径0.8~1.5厘米。产中国南部、西南部及台湾。印度、越南、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为热带及南亚热带季雨林主要树种。喜光,喜湿热气候,常生于溪边或河谷湿地,速生。种子繁殖。树冠浓密,根系发达,为优良行道树、护堤树和水源林树种。种子含油30%,油供食用或作机器润滑油。根和树皮可药用,治风湿骨痛。叶治小儿疳积、肺炎、咽喉炎等,外用治痈疽、疮疡。木材红褐色,有光泽,坚重,耐水湿,耐腐,可作建筑、桥梁、船舶等用材。

动人的萝莉
感动的钢笔
2025-08-26 15:38:56
【出处】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Xiǎn Rou

【英文名】freshwater *** all clam

【来源】

药材基源: 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bicula fluminea (Mvlle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采,捕后置沸水中烫死,待壳张开,取肉,晒干。

【原形态】河蚬,贝壳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壳质稍厚而对硬。成体一般壳长40mm,壳高37mm,壳宽20mm。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被有暗褐色的壳皮,有时稍带黄色。表面生长纹轮状,较老个体壳顶常脱落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中央者最大。足大,呈舌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河川、湖沼,多栖息于泥质的水底。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肉含苹果酸脱氢酶同功酶(malate dehydrogenase isoenzymes)。含叶黄素(lutein),叶黄素酯(lutein ester),β-胡萝卜素(β-carotene),丁酸(butyric acid),异丁酸(isobuty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神经鞘氨醇硫酸酯(sphingosine sulfate),木糖(xylose),三甲胺(trimethylamine),维生素(vitamin)B12,脑甙脂(cerebroside)。还含蚬甾醇(corbisterol

7-dehydrostigmasterol)。

【药理作用】日本蚬的提取物如注入犬的门静脉或股静脉后,血流中可出现腺甙类(Adenin nucleotide)物质,肝静脉中最多,因此其主要释放部位当为肝脏。腺甙有促进淋巴流量的作用。

【性味】味甘;咸;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消渴;目黄;湿毒脚气;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煮食。外用:适量,捣敷。

【附方】治疗疽恶毒:蚬肉杵烂,涂。(《外科集要》)

【各家论述】

1.《唐本草》:治时气,开胃,压丹石药及疔疮,下湿气。下乳,糟煮服良。生浸取汁,洗疔疮。

2.《日华子本草》:去暴热,明目,利小便,下热气,脚气湿毒,解酒毒目黄,浸取汁服,主消渴。

3.《纲目》:生蚬浸水,洗痘痈无瘢痕。

4.《本草求原》:饮食中毒,黄蚬汤可解。

【摘录】《中华本草》

勤劳的长颈鹿
无奈的哈密瓜,数据线
2025-08-26 15:38:56
蚬木:俗名叫做红皮铁木,红木类用材林。椴树科 Tiliaceae 学名: Excentrodendron hsienmu (Chun et How) H. T. Chang et R. H. Miau. 别名:火木。蚬木是稀有的特种用材树种,分布于我国桂西南、滇东南及越南北部的石灰岩地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