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皮的生产流程
刨切薄木制造工序
通常,加工天然薄木的是采用刨切的方法。其工序流程如下:
原木→截断→剖方→软化(汽蒸或水煮)→刨切→烘干(或不烘干)→剪切→检验包装→入库
以下仅介绍其中三个重要环节: 原木进厂后,首先要按照所需长度截成木段,而后再剖制木方时,必须根据原木直径、木材纹理和木方在刨切机上的固定方法选择锯剖方案,使刨切的薄木宽度不小于有关要求。
方案合理不仅出材率高,而且制得的径切薄木多,弦切薄木少,所得产品装饰价值高。不同径级的原木要采用不同的锯剖方案。图中的粗实线为锯剖线,箭头方向是刨刀的刨切方向:
在实际生产中,直径小于400mm的原木通常采用锯剖方案B,而直径为400~800mm的原木则多采用锯剖D和E。采用这些锯剖方案生产薄木时,出板率高,薄木质量较好,刨切机效率较高。 木方经过蒸煮(即水热处理)以后,木材的可塑性增加。提高木材塑性的最有效方法是将温度和含水率这两个因素同时配合调整,即提高木材的温度同时又增加木材的含水率。这就是实际生产中通常用饱和蒸汽或热水对木方进行蒸煮处理一水热处理的原因所在。
首先,木方放入蒸煮池时,应按树种,木方规格分别进行;水温最好保持常温,并缓慢升温,以免因热应力导致木方开裂。升至 40℃以上时,更应放慢升温速度;蒸煮过度也会降低薄木质量;蒸煮池应经常常清除树脂、树皮、泥沙,并经常换水,以减少木方污染;蒸煮处理后的木方应及时放入刨切机前的贮木温水槽中,保温在40~50℃范围(随树种和薄木厚度而定)。下表列出了几种木材的蒸煮基准,仅供参考。 干燥后含水率一般要求在8%~12%为宜,薄木干燥设备有连续作业的滚筒式干燥机和带式干燥机以及间歇作业的干燥室。干燥室是老式干燥设备,很不经济,但干燥质量较好。应用最广泛的是滚筒式干燥机。比较簿的薄木,特别是厚度小于0.4mm的薄木,必须采用带式干燥机。
木皮切削方式
横切:涡纹;纵切:直纹;斜切:山纹
科技木皮是以天然的普通木材或人工种植的速生林为原材料,经染色、再构造、除虫处理、高温高压等加工处理而成。
科技木皮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是:原木旋切工段→漂泊染色工段→单板烘干工段→三维重组工段→成品木方→成品刨切工段→打包分等段。
在国外,
科技木皮一般被称为“美化木皮”、“重组木皮”或是“组合木皮”,其实说的都是同一类材质。
当然,现在为了使用方便,又多了背贴无纺布和牛皮纸的木皮。这种背面贴布,或者牛皮纸的木皮也叫无纺布木皮,牛皮纸木皮,这种木皮的优点是柔韧,伏贴,便与使用,使用时不会拉碎或者扯破。有空欢迎看看:www.nxxdjc.com
然后去皮 开料 (也有先开料后蒸煮的,不同木头不同做法)
然后是切片
接着烘干(薄皮也有不烘干直接用上)
接着修边裁剪
最后出成品
有刨切 锯切 旋切(半旋,全旋) 立刨
暂时知道的只有这么多,
旋切 (Rotary Cut)
将原木安装在车床中央,切片刀以微少角度插入原木,然后将原木顶着切片刀旋转,便可造出旋切木皮.旋切木皮能阔至提供整板(单块)板面.
弦切 (Plain Slicing, Flat cut)
又称平切、平面切片/平片,弦切木皮是指切片刀沿着原木中心的并行线,切出木片.从对开原木切出来的弦切木皮,最入一层的年轮会形成「大教堂」式的图案木纹.
径切 (Quarter Slicing)
径切是垂直切向原木的年轮,生产出呈现直纹的木皮.
剖料切 (Rift-Cut)
剖料切木皮采用各种橡木制造.橡木的木髓射线由原木中心伸展开来,就像车轮的弯曲轮辐.以微少角度切向橡木的木髓射线,尽量减低「鳞片」状木纹的出现,生产出有直纹的木皮.
纵向切 (Lengthwise Slicing)
将平锯板材平放通过固定的切片刀,从板材底部切出木皮.纵向切木皮的纹理图案变化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