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木屋 > 正文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回农村盖房

慈祥的牛排
和谐的唇膏
2022-12-31 21:49:57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回农村盖房?有哪些优势呢?

最佳答案
暴躁的黄豆
炙热的芹菜
2025-09-02 03:08:53

城市房价高

大城市房价高,只好回农村建房。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因为从农村走出去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虽然他们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但问题是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也很大,所以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积蓄来买房。更何况大城市房价很高。就算不考虑生活成本,买房也要几十年。比如深圳房价收入比超过40,普通人工作到退休都买不起房子。显然,对房子的需求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等到那个时候。别的不说,结婚了就得有婚房,所以既然大城市买不起房,就得选择回老家盖房。

有人在家,改善生活条件

年轻人离开农村外出打工,但农村并非无人居住。而且因为家里要么有老人,要么有孩子,这些人需要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年轻人在外挣钱回来盖房子也很正常。尤其是一些家庭,农村的房子都是土坯房或者木屋。这种房子不仅户型设计不合理,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更需要盖新房,改善家庭的居住条件。

有什么优势?

在自己家乡自建房的一个好处就是成本比商品房低很多。众所周知,商品房价格很高。普通人工作一辈子可能也买得起房,一线城市房价更高。如果我们去老家农村盖房子,下半辈子就不用还房贷了,还能得到一个舒适的住处,缓解生活压力。

而且你回老家建房也不用承担公摊面积的费用。在城里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出去公摊面积后也就90平米左右。居住面积非常有限。在家乡盖房子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场地也很宽阔,不会觉得拥挤。现在,城市里的污染很严重,比如汽车尾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如果你生活在你的家乡,你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一般农村环境都很好,空气清新,绿荫环绕。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让你更健康,没事的时候可以和邻居聊聊天。生活很惬意。

最新回答
敏感的摩托
干净的鞋子
2025-09-02 03:08:53

两年左右。

土坯建筑会选择粘土夯筑,内外各刷一层石灰水泥浆,找平后即可。上置于墙体上横梁,类似于排架结构单体工业厂房,但是横梁不铰接。横梁上置屋架,覆瓦。覆瓦结构屋顶的通风透气性优良,但由于现在烧结的瓦较疏松,因而需要每两年左右检查是否有漏瓦。

土坯房多为两层,二楼以梁上置实木板而为楼板,木材绝大多数选用可再生的杉木,纹理笔直极少弯曲,质地轻以减少载荷。

砖木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砖、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屋架、砖墙、木柱建造。房屋两侧(指一排或一幢下同)山墙和前沿横墙厚度为一砖以上的砖木一等。房屋两侧山墙为一砖以上,前沿横墙厚度为半砖、板壁、假墙或其他单墙,厢房山墙厚度为一砖,厢房前沿墙和正房前沿墙不足一砖的为砖木二等。

扩展资料

土坯房结构功能

1、安全性。在正常施工和使用条件下,结构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载荷作用和变形而不发生破坏;在偶然事件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2、适用性。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3、耐久性。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结构应能在预计使用的年限内满足各项功能要求,例如,房屋不因为混凝土的老化,腐蚀或钢筋的锈蚀等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房屋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坯房

斯文的柠檬
忧虑的红酒
2025-09-02 03:08:53
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而成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建造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出现,直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 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据目前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房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多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以坑壁作墙基或墙壁;坑上搭架屋顶,顶上抹草泥土;有的四壁和屋室中间还立有木柱支撑屋顶。一种是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

犹豫的小海豚
俭朴的乐曲
2025-09-02 03:08:53

土木工程材料,广义包括土木工程中用到的所有材料。按照使用来分,有结构材料,防水材料,装修材料,保温材料,墙体材料等。

材料是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

设计图纸再完美,施工图纸再合格,没真建筑材料,是无法把工程从二维变为三维的。

材料决定着建筑物的功能性,适用性,耐久性,美观性和造价等。

从古代的茅草屋,木屋,竹屋到土坯房,三合土,到烧结砖,水泥混凝土,钢材,钢筋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等,土木工程的适用性,耐久性在不停提高。

功能方面,防水材料决定水工抗渗工程的功能,保温材料用于冷库,吸音材料应用于音乐厅,高强材料用于高层大跨度工程,品种多样功能各异的新材料改善着土木工程的各项性能等。

材料很大影响整个工程中的费用,一般会占到40-50%,在有的水利工程甚至70%。

材料决定了工程的表现形式。比如,隋的赵州桥釆用的是石材,石材是脆性材料,尽管设计技巧高超,材料决定了赵州桥的跨度不能过大,只有30多米。

这已经是石材应用于桥梁的极致了!而现代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的应用才使得杭州湾跨海大桥得以可能,单跨100多米。塔也是如此,青砖材料的大雁塔才58米,而现代材料的迪拜塔有818米。所以材料是制约或决定了土木工程的发展。

另外,材料还赋予土木工程不同的艺术表现力。不同材质的材料,图案,纹理,尺寸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力。例如,砂岩赋予巴黎圣母院庄重朴素的外观,高分子材料和玻璃幕墙使得水立方清凉的表达等等等等。

高性能混凝土使得恶劣环境的土木工程得以实现,如青藏铁路,三峡大坝。预应力混凝土和泵送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跨度,高层建筑成为可能。

保温,密封材料的发展推动了被动式住宅的应用。当前具有自感知,自调节,自俢复功能的土木工程材料,各种机敏或智能材料的开发和研制,势必将推动土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过时的手套
慈祥的电脑
2025-09-02 03:08:53
女真(满族)不是草原民族,你要是去过东北就知道了,东北一村草原也没有。山地多数是森林,黑龙江下游和嫩江流域沼泽也很多,吉林省中部与辽河平原的土地肥沃适合农耕。所以过去满族的的生产属于综合类型,春夏两季以农业为主,秋冬以游猎为主,兼顾渔业。他们与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差距很大。 比如,蒙古人是不定居的,满人大多是定居的。蒙古人很少捕鱼,满人很重视捕鱼。蒙古人住毛毡帐篷,满人住木屋或土坯房。蒙古人主要牲畜是马牛羊骆驼,满人主要牲畜是马牛狗少量养鹿很少养羊。蒙古人很少修城,满人则修城。

醉熏的大树
大方的板栗
2025-09-02 03:08:53
 吴国平为什么敢6000万打造超级民宿?我认为有四个原因:

一、马岭脚古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

马岭脚古村本身有着600年历史,村内有一条梓马古道,是一条官道,由马岭脚村直通建德梓洲村,是当地通往建德的交通要道,据说抗战时期也是浙西北地区的战略通道。2005年,长575米的马岭隧道建成通车,马岭脚村到临县建德梓洲村只需5分钟。

目前,马岭脚村共有古树14棵,有榧树、苦槠、青冈、糙叶树、麻栎、江南桤木、红楠、柿树、白榆等树种。沿路有一棵1200年的红豆杉树和一棵400多年的糙叶树,依然绿意盎然。每逢节假日,许多外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观赏。特别是夏季,马岭脚村成了乘凉避暑胜地,人多的时候,村前公路上停满了外地来的私家车。

该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马岭脚野马岭名胜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仙华山的组成部分,集奇秀幽险于一体,是一个旅游开发的宝地。村内拥有美女峰、红岩顶森林公园、马岭古道等景区。

有游客感慨:马岭脚古村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村子被群山包围着,黄泥墙、黑土瓦、石板路、参天大树都给他一种全新的体验。

吴国平到来之前,这里已经开发了民宿。马岭民宿去年修缮完毕,今年对外试营业,吸引了很多游客。国庆当天,一个小乡村就挤进来一万多人,为的是爬爬山,住民宿。

目前村里只完成7号民宿、民国四合院2栋古建筑修缮,并且只有民国楼在对外试营业,总共才5间房。

试营业的“民国楼”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后来被烧毁,复建于民国时期。

“大家抢着来住,没房间没办法。现在也试营业,300元钱一间房间。”民宿工作人员笑着说,“以后改建好了,可就不是这个价格喽。”

有了这些基础,吴国平自然信心倍增。

二、莫干山民宿的示范效应

距离马岭脚村不足200公里的德清县境内有个莫干山,莫干山民宿今年可谓大红大紫!《纽约时报》评选了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莫干山排名第18位。

今年以来,以“裸心谷”为代表的一批精品民宿在全国出尽了风头,不仅吸引了大批苏、沪以及外籍人士前来入住,还上了央视,可谓名利双收。据统计,德清西部山区共有民宿162家(莫干山镇88家,筏头乡74家),今年1~10月份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

以裸心谷、法国山居、隐居莫干为代表的德清洋家乐品牌也成为了德清旅游休闲的金字招牌。

吴国平说自己的野马岭特色酒店价格肯定会超过五星级酒店,知道他何以敢如此夸海口?

先看看莫干山民宿的价格,以“法国山居”为例:4800元-7500元(+15%服务费)/晚/套!最主要的是,全部爆满!想住?你要排队到一个月后!

有如此近在咫尺的成功案例,吴国平的底气自然十足。

吴国平选择马岭脚古村,还有一个原始是因为马岭脚靠近桐庐,在富春江沿线风景带,“我在桐庐也打造了民宿,以后富春江沿线都会考虑打造一系列精品民宿。”吴国平对进军民宿已然胸有成竹。

看来,吴国平搞民宿是哑巴吃秤砣——铁了心!

三、经济驱使下的休闲消费呈现井喷之势

人们不禁要问:小小的农家乐何以如此火爆?

很简单,有钱了!

有钱后的有闲一族,复古、怀旧、乡愁纷纷躁动,逃离城市、呼吸田野清新空气、体验农事活动、品尝土味等各种身心刚需集中爆发。

就在国人纷纷走向田野农家乐的时候,日本记者撰文指出: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全国有170万家农家乐。私家车的普及推动了农家乐的迅速增长。中国新车销量2013年超过2千万辆,私家车的保有量突破了1亿辆。城市居民的居住地区和消费行动已经开始从城市中心扩大至郊外。

瞧,日本人尖锐的指出农家乐的火爆就是因为私家车的普及,而私家车的普及还是因为有钱了。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口袋里有钱了自然任性,海参鱿鱼不稀罕了,总统套房住腻了,哥就是想住住土坯房、木屋、竹楼!就是想吃野地里野鸡野兔乱拉屎在上面的野菜!

在标榜个性化、自主化、自由化的时代,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就是牛逼,就是炫耀!周末待家里干嘛?刷微信?看微博?和人瞎喷?泡妞?妞没泡到,倒先把自己泡霉了!

到郊外去!一张蝴蝶XXOO的照片传来,立马秒杀苦逼的加班族。

更何况,即使你不想另类、异族,你的孩子也在逼迫你走出去!亲子游也是刚需啊。

于此同时,观光式旅游已经OUT了,人们已经开始更加注重休闲旅游的深度和质量,开始由观光式旅游过度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到达目的地,住下来,数星星,听蛙叫,才是屌丝想要的生活。

吴国平紧抓“民宿”这个核心元素,可谓深得屌丝的内心世界。有强需求,自然有强消费,自然有数到手抽筋的各种币。

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吴国平为退休做打算

网上一直盛传外婆家董事长吴国平即将“退休”的消息,先不管传言是否属实,假如是真的,我们看看50岁的吴国平在“退休”的时间节点都干了啥。

如果吴国平真退休了,那么,投注三年多心血的“动手吧”就将成为他卸任之前的最后狂舞。

吴国平谈到“动手吧”时说:“我觉得餐饮要娱乐化,对这家店我付出了太多的‘爱’,是外婆家系列当中投注心血最多的。”

这是官话,实际上“动手吧”是以什么为营销卖点呢?

且看,在这里吃的东西,不是披萨、西点,而是我们最常见的食物,一个大盘子里装的是花生、毛豆、鸡爪、番薯,啃猪蹄、羊腿、鸭脖,不用器皿,不用餐具,用徒手的就餐方式。注意,还是徒手就餐!

吴国平说:“就是自由自在的状态,释放生活和工作中的负能量和压力,是给客人带来愉悦,带来快乐,让他们回归和释放。站着吃,徒手吃,快乐吃,一起吃,都是为了创造快乐,符合现在的一个潮流,从私密到体验的时代。”

这不就是农家乐的定位吗?!

原来,吴国平早就在布局农家乐!

这样看来,进军马岭脚民宿更是自然而然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养老。

据吴国平的友人说:“在他近五十年人生中,二十年献给了书香,十五年献给了国企,还有十五年一手缔造了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和时尚度的餐饮帝国。”

辛苦了大半辈子,为了养老,就没什么敢不敢6000万投资民宿了。要那么多钱干嘛,是不,吴哥?

酷酷的咖啡
光亮的戒指
2025-09-02 03:08:53
中国博大精深的建筑艺术几千年来璀璨夺目,从民间建筑到王公贵族,将建筑文化的创新发展到极致,而这其中的推动者就是隐藏在中国各个角落的民间工匠,正是他们的智慧和技艺传承让中国的古建筑艺术发扬光大。老张在旅行途中最喜欢看的就是各地独具风格的古代建筑和古老的民居,上图是贵州黔南地区的山坡上一座孤零零的民居,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坐落在田间,背靠青山,周围是稻田,这家人该是喜欢清静的生活吧,选择这样一处风水宝地居住。

福建泉州洛阳镇的一栋老房子,一楼全部用石头砌成,石门石窗,二楼则是红砖,木门木窗,两个颜色对比强烈,整栋楼极具美感,这也是泉州地区民居的特色,红砖红瓦燕尾脊的传统民居。

广东梅县的一座客家围屋,梅州是最大的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这里到处都是形态各异的客家围屋,方形、圆形的围龙屋是客家民居的特色,聚族而居,整座围屋内可以住家族全部人口,每个小家又有独立的房屋和天井等设施,建筑规模根据人口增长可持续扩大,客家围屋代表的客家文化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

湖南和江西交界处的深山里,高速路旁的半山腰上几座民居格外耀眼,每栋小楼规模都不大,但是很精致,干净的白色墙壁,灰色屋顶,绿色门窗,是湘赣地区民居的一大特色。这几户人家居住在这里交通虽有些不便,但是环境真的很好,几栋小屋犹如一个隐于大山之间的世外雅居。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里的侗族吊脚楼,这栋楼建在山脚下,前面是一条小河,看老屋木头和屋顶的颜色应该建成有很多年了,古色古香,整座小楼建在石砌的基座上,精巧的木质结构,是典型的侗族民居。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内的一座小木屋,酒红色的木头,屋顶是民间的歇山顶,朴素淡雅,别具一格。

这片藏于山林间的古老苗寨(或者其他民族)是建在山顶上的,贵州的大山深处,云雾缭绕,真的就像是一处世外桃源,这种颜色木质吊脚楼一般年龄都在百年左右,是非常宝贵的民间建筑,民间建筑大师的艺术结晶。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和从江县交界处,大山里的一座古老侗寨,名叫黄岗侗寨,是一座八百多年历史的侗族聚居村,寨内有侗族鼓楼五座,村口建有侗族部落的标志风雨桥,居民一千七百多人,他们住的都是历史悠久的木质吊脚楼,整座古寨保存非常完好,原始的侗族特色,是体验贵州民族风情的理想之地。

落后的荔枝
火星上的画板
2025-09-02 03:08:5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况

1、服饰方面:

那个时候,服装的功能是遮体御寒。到1978年时中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人有衣穿,基本能够穿暖。但是服装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新衣服只有年节才穿。人们讲究朴素。农村人们日常的衣服上会打补丁。城乡人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凭布票购买衣物,而且补票是限量的。

衣着的色调以蓝、灰、绿、黑、白为主。服装样式比较简单。人们的着装比较传统。春秋季男性以中山装、工装、军装为主。男性在夏季以白衬衣,蓝绿灰色的长裤为主。女性夏季一般着碎花衬衣或者碎花裙子。五六十年代以棉布为主,七十年代化纤衣物逐渐流行。五十年代,列宁服、连衣裙等具有苏联特点的服饰盛行。文革时期,绿军装风行全国。

2、饮食方面:

新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九亿多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在人口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完成的。食物种类较少,人们的食谱中主粮所占的比例较大,平时人们以蔬菜和副食产品为下饭食物。肉类和水产品人们吃的较少,基本上过年过节才集中吃鱼吃肉。

平时肉类和水产品定量供应。东北和内蒙新疆牧区吃肉情况要好一些。农村居民直到70年代,还以粗粮为主,公社生产队到年终才会分肉。蔬菜供应受季节和地域限制,种类比今天要少。肉类和水产品的供应比较紧张。南北东西地域之间的食物种类差异较大。

3、住宅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住宅建设,建成了大批的居民楼,但是由于受国际国内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主要精力用于建设和国防方面,居民住宅建设的资金很紧张,再加上以前的基础太差,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居住的条件普遍较差。

1978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净面积3.7平方米。大约有40%以上的人住在解放前建的住宅里面。天津、上海、北京、武汉、南京等老城市,有大面积平房区。50%-70%的城市居民住在低矮的破旧的平房之中,不少居民祖孙三代居住在十几平米的平房里。

北方和北方50%以上的农民家庭住的是土坯房、石头房。西北地区大量农民住窑洞。蒙古新疆西藏的牧民住帐篷,东北林区木屋较常见。南方民族地区竹楼、土楼、木屋比较多,南方农村不少农民住在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民居里。但大城市周边新建的的农村砖瓦房较多。

4、交通出行: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到1978年我国约有5万公里铁路和94万公里公路。除西藏外,全国通铁路。除西藏墨脱外全国各县通公路。改革开放前民航建立了国际国内航空网。1969年北京有了地铁,1974年我国有了长距离的管道运输。

新中国前三十年我国有了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汽车、载重汽车、电气化铁路、电力机车、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加强。柏油路取代了泥土路。公共交通迅速发展,但是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那时坐车难,公共汽车比较拥挤。道路上,没有私家车,出租车数量极少,坐出租车要凭介绍信提前预约。

那时小汽车很少,北京吉普在大街上奔驰。大街上还能市场看到马车。人们代步的工具是自行车。一到下班自行车如海洋一样,十分壮观。人们出远途一般乘坐火车,改革开放前我国大约三分之一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客车是国产电力机车或者柴油车。当时从天津到北京坐快车是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民航归空军管理,只有够级别的干部才可以坐飞机。

5、文化生活:

看电影、听收音机、下棋、打牌。各个厂组织职工文体活动,如五一和国庆节的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等。青少年爱打乒乓球、踢足球。

6、教育:

建立了许多中小学,中小学学杂费很低,学生课业负担轻,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学校文体活动开展得较好。但是办学条件差,不少学校夏季没有电扇,冬天没有暖气,五六十人一个大教室,点炉子取暖。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很少。文革期间,教育质量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差。

7、就业:

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在国营单位工作,铁饭碗端一辈子。人们工作压力小,但是在大锅饭体制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为问题。主席时代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干劲和热情还是高涨的。

8、社会保障:

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人民享受普遍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居民享受退休金待遇,那个时代福利水平虽然较低,但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免费的医疗,看病三联单报销。退休百分之百的工资。住房靠分配,分到住房后房租十分的低廉。

子女入托入学学费低廉。住房得等待很长时间。农民享受合作医疗,看病比较便宜。县乡级卫生院建立起来。但是改革开放前,国家财力紧张,农民比较穷困,农民养老依旧主要靠子女。

9、家居和家具: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城乡居民电器较为简单。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城市人们生活的四大件。俗称“三转一响” 七十年代中期,黑白电视机开始走入百姓家。农村逐步实现电气化、电灯普及,每个公社都通上了电话、每个村都有广播站大喇叭。但是边远山区还难以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