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胶合板 > 正文

俄罗斯桦木胶合板产能

神勇的大门
阔达的香水
2022-12-22 02:27:42

俄罗斯桦木胶合板产能

最佳答案
成就的诺言
健壮的大树
2025-10-14 01:42:03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桦木资源,是生产桦木胶合板最多的国家,桦木胶合板性能稳定,强度高,外观颜色漂亮,是世界上深受欢迎的胶合板之一。俄罗斯桦木胶合板产业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有专门的产品标准GOST 3916.1-96和一套完整的生产和质检流程,本文做详细的阐述供广大中国消费者参考。

本公司桦木胶合板年产能10万立方米,生产B/BB, BB/BB, BB/CP, BB/C, CP/CP, CP/C, C/C共7个等级,产品幅面主要有8 x 4和5 x 10,以室外用酚醛胶为主。工厂位置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桦木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出产的桦木质量非常高,这一地区的桦木胶合板密度可以达到700kg/m3以上,而不同地区出产的桦木胶合板密度在640kg/m3-700kg/m3。

最新回答
单纯的哈密瓜,数据线
丰富的菠萝
2025-10-14 01:42:03

木质纤维原料经机械加工分离成为各种形状的单元材料,再经组合压制成为的各种板材。单元材料的形状有单板、薄木、木块、板条、木丝、刨花以及纤维等多种。制成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木材类似。人造板主要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三大类。

发展历史

人造板的雏型产品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就用精选的贵重木材制造单板,与金属薄片或象牙之类的材料粘合在一起,为国王和王族制造高级家具。欧美一些国家19世纪中叶,已大批生产胶合板,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纤维板工业。此后,多种人造板品种相继在世界各地发展。由于人造板可以用小材、劣材、废材作原料,而其性能又可以通过“分”与“合”的加工过程,以及添加某些辅助原料,可使木材的天然缺陷得以去除,木材原有性能得以改善,从而使其应用范围远大于实体木材;木材经过工业加工制成人造板,又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人造板工业在世界上发展十分迅速(表1)。70年代以来,世界人造板产量一直维持在1亿立米左右,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资。同时,世界上的锯材生产也一直维持在4亿立米左右。这反映了世界木材资源的短缺而限制了木制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

表1胶合板的产量多年来一直随市场需求而波动,呈现出停滞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优质木材资源日益短缺的缘故。高价的优质木材多被用之于生产单板,作为装饰材料之用。纤维板产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缺乏与刨花板及泡沫塑料或矿棉等材料的竞争力。

自70年代以来,具有一定特性的人造板新品种层出不穷。刨花板、华夫刨花板、定向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等非单板型人造板逐步代替胶合板、细木工板及木板;纸面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等矿物板代替混凝土板、石棉板等传统矿物板材用于建筑;单板层积材、复合板材、指接材等部分代替锯材做龙骨及轻型桁架等建筑材料。

中国人造板工业最早出现于1920年,但直到1949年,全国也只有几家小型胶合板厂。1949年以后,人造板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60年已具雏形,自70年代后期开始,产量增长较快(表2),而且“三板”都同时增长。这是因为中国人造板工业处于初始阶段,而且木材供应远远满足不了社会迅速增长的需要,不论何种木质人造板材都是供不应求。

表2人造板的优越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

改善木材性能

木材作为材料使用,有它固有的缺点,主要是:①三个方向的性能差异太大。长度方向的力学性能大大优于弦向及径向的,如长度方向的弹性模量为弦向的8~10倍,为径向的17~70倍。三个方向的湿胀、干缩率也差异甚大。当木材由湿到干,长度方向的收缩率只有弦向的1/30~1/70,径向的1/15~1/40。因而木材在使用中由于受空气湿度变化的影响,易于翘曲、变形、开裂。图1表示取自木材不同部位的板材干缩后的变形情况。②木材的节疤、不规则纹理、生物变异,以及难以避免的虫眼、腐朽等缺陷,在利用上有很大局限性。将木材加工成人造板材,其出发点在于改善木材性能而又不失其原有的优点。

图1胶合板因其组成为木纹相互垂直的三层以上成单数单板粘合而成(图2a),很大程度平衡了木材长度方向与径、弦向之间的性能差异。种种天然缺陷也随之去除,而且板面平整、幅面扩大,利用方便。特别是在力学性能方面,抗剪强度有很大提高,这就赋予胶合板作为构件的蒙皮材料时的独特优良性能。做外墙蒙皮时,9.5毫米厚的胶合板足可代替25.4毫米厚的木板。由于胶合板不容易开裂,握钉力大,在做包装箱时,6.4毫米厚的胶合板可代替19毫米厚的木板加以使用。做木材地板时,鉴于使用时经常需要承受冲击力,不得不使用板条加以拼镶;胶合板由于其抗冲击力强,其宽度一直可以扩大到1220毫米,给施工带来很大方便。当木材用于木结构时,由于其天然缺陷、生物变异,长期载荷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结构设计所采用的安全系数要比胶合板大得多。

图2当木板干缩之后,会发生变形、翘曲(图1,图3a、b),如将木板锯开再行拼接,则其翘曲可以显著改善(图3c)。因此,细木工板(图2b)的尺寸稳定性优于实体木材。纤维板及刨花板均系由较小的“单元”材料所组成,翘曲变形量也即随之减小(图3d)。

图3根据需要,人造板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或添加辅助的材料,赋予防腐、耐燃、隔音、绝热、加强等性能。人造板也易于进行各种表面装饰的再加工使其具有各种装饰效果。

提高木材利用率,扩大原料来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自50年代初期起,木材价格不断上涨。70年代以前,其上涨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原料。而另一方面,社会对木制品的需求又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在木材资源的不足与需要量日益增长的矛盾的形势下,猛烈地刺激着人造板工业的发展。据计算,用2.5立方米原木生产1立方米胶合板,可以顶替4.3立方米原木生产的板材之用;纤维板及刨花板在使用价值上能顶1~5倍的原木或锯材。加之性能改善,通过科学及合理利用,使用寿命延长。所以,发展人造板工业,可获得相当于成倍“增产”木材的效果。

纤维板及刨花板还可利用废材、小材、劣材、加工剩余物以及其他木质纤维植物作原料。可利用的原料范围随着科技及工业的发展而越来越扩大。

便于高效率、大规模增产木制品,满足社会消费需要 由于人造板生产更便于机械化、自动化,因此,比木板生产的生产率高得多。而且人造板的表面装饰加工,以及形成最后的木制品加工过程中,也便于使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如板式家具及装配式房屋的生产等。人造板生产量及消费量与社会的经济发达程度及消费水平,具有密切的关联(表3)。

表3

高兴的丝袜
天真的棒球
2025-10-14 01:42:03

森林采运工业(见森林采运)、木材工业、林产化学工业和林业机械制造工业的总称。简称森工。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以现代林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林业机械化为重要手段,遵循集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现有森林资源,实现多种目的综合利用,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等各种林产品的需要。

中国森林工业概况

中国上古时代,森林茂密,山地的80%为森林所覆盖。原始的森林利用始于旧石器时代,而森林采伐则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4000年已用石斧伐木,而且有了简易的木材加工,如木器制造和木构干栏式建筑。夏、商、周为铜器时代,伐木采用铜制斧、刀、锯。木材运输以水运方式为主,木筏编扎放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漫长历史时期,人口不断增加,木材需要量巨增,因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加上乱伐频繁,森林遭到破坏,甚而有些地方的原始林逐渐消失,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到1840年除东北大小兴安岭、乌苏里江流域、云贵高原、金沙江流域及西藏地区的原始森林外,遍及各地的茂密森林已几乎消失一半。古代森林从原始利用到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均属手工作业,不论森林采伐或林产加工纯系作坊式粗加工,工具简陋,生产技术简易,但有些技术诸如木筏编扎放运、木构件的拼接、木材的蒸煮干燥、烧炭、造纸、造船等技术,已因有相当水平而闻名于世,对当时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森林开发利用,在生产方式、作业技术和组织经营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始的森林利用到规模较大的手工作业,转入掠夺式森林采伐的原木生产利用阶段。在晚清时期,沙俄强取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约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从而中国森林资源约减少1/5。尔后日本占领东北期间,又相继掠夺1亿立方米木材资源。中国除帝国主义所占领的地区以外的其他林区,森林资源基本上为买办资产阶级、木材商和地主所据有。或设木材公司、伐木公司,或设木材商号、木材商行,专门从事森林开采和木材买卖,从中牟取暴利,从而使这些主要林区的森林资源也在逐年减少。到20世纪40年代,很多昔日茂密森林已童山濯濯,变为不毛之地。据不完全调查估计,1949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已降为8.6%。中国近代森林采伐运输,长期处于手工作业阶段,木材产品多为锯材、枕木、坑木、建筑材、造纸材等。自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开始向机械化作业起步,木材生产效率有了一定提高,20世纪初,木材加工已有少数利用圆锯和小带锯作业的小型制材厂,并开始生产胶合板,但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林产化学加工,多以传统的手工作业进行生产,产品有生漆、桐油、松香、白蜡、五倍子等,其产量与质量都居世界前列。3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森林窄轨铁路运材、中型木材机械加工厂、机械木浆造纸厂以及小型松脂加工、栲胶、松根干馏等工厂,产品种类有所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林业的同时,重视森林工业的发展,建国初期提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利用”的方针。其后于60年代中期,强调造管并举、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并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对木材与其他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专设森林工业经营管理机构,以加强木材生产与林产加工的领导,使中国森林工业开始进入机械化作业阶段,初步形成了独自体系,为以后实现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森林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0年代,中国林业进入振兴时期,提出立足改革,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强集约经营,发展综合利用的方针,使中国森林工业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从50年代到80年代,经过长期努力,伴随林业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建立起由森林采运工业、木材工业、林产化学工业、林业机械制造工业构成的,以实现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生产、教育、科研相结合的森林工业体系。

森林采运工业

中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东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西北(陕西、甘肃、新疆)、西南(四川、云南)国有林区与南方10省、自治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集体林区,其森林面积与林木蓄积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与林木蓄积的78%、86%,是中国的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为了开发林区,有计划地进行合理采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国有林区建立了131个林业局,在南方集体林区建设了158个重点产材县,建立了约350个国营伐木场(采育场)。1949至1987年共为国家提供木材15.3亿立方米。1987年木材产量为6217.55万立方米,为1949年567万立方米的10.9倍。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在木材生产中,重视林区建设,加强伐区工艺设计,改进作业方式,提高生产技术,使劳动生产率不断得到提高,1986年东北林区已达到1192立方米/人·年。国有林区由于逐步推广原条集运材工艺,在贮木场进行合理造材,使梢头木、枝桠等采伐剩余物得到利用,从70年代起有的采运企业在林区推行木片生产,自1978年至1986年共生产木片430万层积立方米,为林产加工提供原料,从而提高了森林资源利用率。1987年森林采运机械化程度,东北、内蒙古林区达到91.38%,西南、西北林区为55.32%。

木材工业

中国木材加工历史悠久,木材干燥、拼接、雕刻和家具制造等手工工艺,曾闻名于世。1949年以前,木材工业生产基础极为薄弱,能从事木材机械加工的工厂不多,产品结构很不完善,产量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视木材加工机械设备的引进与设计制造,开展木材机械加工工艺的研究,使木材加工开始向工业化生产的道路发展。50年代中期以来,相继研制生产合成树脂胶粘剂、纤维板、刨花板、层积材、改良木和表面装饰材,初步形成了包括制材、人造板、室内干燥、木制品生产等门类齐全的木材工业体系。锯材年产量,由1950年的344万立方米增加到1988年的2621万立方米,约增长6.6倍。人造板在50年代初只有胶合板,1951年产·量1.69万立方米,到1988年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年产达280万立方米。非木质人造板生产已具雏形。人造板表面加工设备能力已超过1亿平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已接近60%。在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腐等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在科技水平方面,有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先进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如微机、激光、核辐射和光电等技术在有些生产环节上已开始运用;胶合板生产中运用无卡轴旋切技术,人造板生产部分工段已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作业。

林产化学工业

中国林产化学加工亦有悠久历史,造纸素称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拥有生漆、樟脑等特产。近代因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主义的统治,而未得到应有发展,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40年的努力,现已形成由简易粗加工发展为综合性精加工、手工作业发展为机械化和部分连续化作业、初级产品向高质化工产品发展的新兴工业。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的产值增长了36倍,产品由过去的21种增加到112种,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松香产量1953年为2.2万吨,到1988年则增加到37.6万吨,当年出口21.6万吨。松香生产由滴水法直接火加工逐步改造为蒸汽法生产,而大中型松香厂由间歇式向连续化发展。松香、松节油深度加工产品品种由40种增加到80种。栲胶产量1953年为120吨,1988年则增加到41860吨。栲胶与单宁酸生产已用金属的浸提设备代替木制、水泥的简易设备,且已发展为多种连续形式的浸提器,改善了生产条件,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活性炭是6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林产化学工业产品,到80年代中期产量已达3万多吨。活性炭生产已由简单的闷烧法向连续化的水蒸气活化法发展。其他产品如桐油、生漆、紫胶、桉叶油、松针粉、松针膏、柏木油、可可豆色素与紫胶色素等,则向再加工、多品种方向发展。

林业机械制造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林业机械化,50年代初,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两个林业机械制造厂,只能生产伐木工具与森林铁路车辆。80年代已能生产包括森林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工设备,林业工具、刃具以及狩猎机具7类产品。1986年全国拥有林业系统的林业机械厂77个,先后制定了48项158个林业机械标准,其中国际标准9项29个。据1987年统计,现有各种林业机械1876种,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有170余种,其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有13种。随着林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通过机械设备的引进与技术改造,不仅在提高单工序机械性能方面,而且在联合机创制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如山地整地机、超低容量喷雾机等营林机械;液压传动木材装载机、钢架杆集材架空索道等森林采运机械;低噪音的带锯机、木工机床、板式家具成套设备、鼓式削片机等木材加工机械新产品,对进一步推动森林工业和林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森林工业教育

为了培养森林工业科技专门人材,50年代以来,在先后建立的北京、南京、东北3所林业大学,中南、西南、西北、内蒙古、吉林、福建等6所林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等院校,共设置了森林采伐运输、林区道路与桥梁工程、木材加工、林产化学加工、人造板、制浆造纸、家具设计制造、林业机械、木工机械、林业机械运用与修理、森工电气化与自动化等11个森林工业专门技术专业和经济管理、财务会计、计划统计、林产品贸易等4个森工经济方面的专业。同时还在少数中等林业专科学校设置了上述个别专业,为国家培养森林工业高、中等技术人才。1981年重新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培养研究生工作,在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组中设有木材学、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与人造板、林产化学加工、林业机械、林区道路与桥梁工程等6个专业。到1988年底,已为国家培养森林工业本科大学生12356人,硕士学位研究生284人。

森林工业科学研究

林业部于1952年成立了全国性林业科学研究机构——林业研究所,研究内容包括营林与森林工业。1957年又成立了森林工业研究所。1958年10月将两所合并改称中国林业科学院,成为全国综合性、多学科的林业科研机构。下设的森林工业研究所,内有森林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学、林业机械等研究室。自1960年至1964年,先后将上述研究室扩建为林业机械、林产化学、木材工业、森林采运等4个研究所。同时,在大部分高等林业院校和有些省(区)(如黑龙江、四川、云南、广西等)的林业研究所(院)中,也都设立了森林工业方面的研究室(所)。至此,全国森林工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形成。森工科研单位在森林采运机械化和伐区工艺设计、木材综合利用、林化产品的改性加工利用以及林业机械设备创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世界森林工业概况

世界一些林业发达国家,针对世界性的森林资源日趋减少,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森林工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其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稳定森林采伐量,加强木材综合利用来发展林产工业;二是重点发展精加工产品,扩大加工层次,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通过政策调整,世界森林工业总的趋向是:适当减少森林采运工业的投入,在不增加森林采伐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采伐加工剩余物,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向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林产工业产值方向发展。

森林采运工业

世界一些林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苏联、瑞典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前,木材生产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从70年代开始致力于提高全盘机械化,并向半自动化迈进。瑞典1985年前,在皆伐作业中全盘机械化比重已达72%。由于实现全盘机械化,木材生产单工序与多工序已组成成套机械系统,如伐区作业机械系统、木材装运机械系统和贮木场作业机械系统,使森林采运综合劳动生产率大有提高,如加拿大80年代中期已达13.2立方米/人·日,瑞典为7.1立方米/人·日。这些国家60年代广为采用原条集运材生产工艺,如苏联1984年其比重达95%,而伐倒木集运材与原木集运材生产工艺各占2.5%。随着全树生物量利用的开展,今后伐倒木集运材生产工艺与木片生产工艺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运材多以汽车运材为主,水运仍占一定比重,而森林铁路运材则呈下降趋势。林道网密度最高的国家有奥地利为33米/公顷,联邦德国为29米/公顷,中等国家有瑞典10米/公顷,美国7米/公顷。

木材工业

最早是在18世纪中期,从制材工业发展起来的。1780年左右,在欧洲首先出现了机械制材。1850年带锯机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制材机械化水平。到20世纪80年代,制材工业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按树种和径级进锯,先剥皮、后检测、再下锯的新工艺。有些国家的大型制材企业已采用金属探测、光电检尺、X光透视缺陷部位和微型机控制下锯和裁边等新技术,实现了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1840年,德莱塞尔(Dresser)首先获得美国旋切机专利,以后法国卡兰德(Carand)又获另一专利。随着旋切机的诞生,德国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胶合板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些胶合板工业先进国家,都注意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木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80年代中期,经过二次加工的胶合板比重有所增加,如芬兰已占胶合板总产量的60~70%。英国于1898年,在圆网造纸机的基础上,最早建立起纤维板厂。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的纤维板生产仍以湿法为主,硬质纤维板1984年产量占纤维板总产量的60%左右。纤维板原料除利用小径木和加工剩余物外,还广泛使用枝桠材、木片和锯屑。用干法生产工艺制成的中密度纤维板,1981年产量已达317万立方米,约占纤维板总产量的15%,其性能已接近天然木材和胶合板的水平。世界第一个装备齐全的刨花板厂是1941年在德国建立的。70年代初,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家定向刨花板厂,尔后北美开始发展定向华夫板。随着胶粘剂的改进和模压工艺及设备的日臻完善,80年代刨花模压成型产品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具、电器和包装等部门。

林产化学工业

各国根据各自拥有的森林资源情况,其发展重点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①重视发展木浆造纸。②重视松香等天然树脂生产。70年代以来其总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普遍采用化学采脂法采脂,而松香、松节油再加工产品已有100多种。③利用木材干馏法制取木炭和活性炭的产量,80年代逐年增加。④利用植物原料进行水解生产糠醛仍在发展,而利用废材生产饲料酵母、酒精,只有苏联等少数国家在发展。⑤利用森林资源生产食用、药用产品,现已得到重视。

森林工业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森林工业在过去极其薄弱的基础上,从开始兴起直到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体系,其发展速度之快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显著,是完全应予以肯定的。但由于基础薄、起步晚,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不论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扭转这种局面,中国森林工业应当有战略性长足的发展。其发展方向是:密切结合国情与林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断提高森林生产力,向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森林资源,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的方向发展。为此,主要抓好以下3项措施:①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长期规划。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方向,在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积极发展人工林定向培育的基础上,力求森林采运工业的巩固提高和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林产加工工业,使森林工业的生产结构日趋合理。森林采运工业的发展,要密切结合森林资源的现实情况,立足于采育结合,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坚持集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按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兼顾生态效益的技术政策稳步发展。木材工业要致力于产品结构、企业布局和建设规模的调整,通过新技术的引进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深加工,扩大二次加工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今后制材和人造板企业的建立应接近原料基地,以发展中型企业为主,大型骨干现代化企业必须在资源丰富、建厂条件优越的地方建立。林产化学工业要在继续发展松香、栲胶等传统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制浆造纸工业,逐步建立育林—造纸加工一体化的综合经营体系。②加强森林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引进、消化、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生产作业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和管理现代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尽快赶上先进国家水平。③加强森林工业教育。要适当调整改造专业结构,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继续巩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中等教育,加速培养亟需的中等技术人材;积极发展继续工程教育,提高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力加强职工文化教育和技术工人培训,以适应森林工业现代化的需要。

忧心的橘子
愤怒的花生
2025-10-14 01:42:03

由3层或多层(一般为奇数)单板组合并使相邻单板的纤维方向垂直胶合而成的一种木质人造板。特殊情况下也有制成4、6层等偶数层的。胶合板由于具有幅面大、变形小、不易翘曲、横纹抗拉强度大、施工应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家具、车厢、造船、军工、包装及其他工业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简史

约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埃及首次用手工锯切木材方法制成单板。600多年后,他们开始用单板作贴面材料来装饰宫廷家具。公元前1世纪初,罗马人已掌握单板制造技术与胶合板制造原理。1812年,法国首先发明了单板旋切机,10年后,经过改进的旋切机已在工业生产中正式使用,性能日益完善,从而促进了胶合板工业的发展。19世纪中叶,德国建成了第一家胶合板工厂,开始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1914年以后,胶合板已成为一种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胶合板生产发展极为迅速,设备不断更新,产品品种增多,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

中国胶合板工业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但工厂规模很小,设备简陋。50年代扩建和新建了一批胶合板工厂。1956年前后开始合成树脂生产,促进了胶合板工业的发展。到了70年代,开始改进生产工艺,首先着眼于中板整张化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喷气式单板干燥机也在生产中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合板热压开始采用无热板工艺。至80年代,出现了“涂胶—配板—垫压”半连续化生产,随着合板预压工艺的应用,适应预压工艺、具有初粘性的脲醛树脂胶也得到了开发与应用。

胶合板树种

中国胶合板工业使用的树种,可分为用于旋切单板和刨切薄木两大类。①生产旋切单板的主要树种有水曲柳、椴木、黄波罗、柞木、荷木、杨木、楸木、桢楠、桦木、枫香、枫杨、丝栗、桤木、槭木、云杉、马尾松、云南松等。②生产刨切薄木的主要树种有水曲柳、黄波罗、柞木、核桃木、梓木等。此外,胶合板生产中还采用一些南洋木材和非洲木材,其中主要树种有柳安、阿必东、克隆等。

胶合板使用的胶粘剂

胶合板工业中常用的胶粘剂有蛋白质胶和合成树脂胶。也有使用少量橡胶类胶粘剂,一般制成压敏胶粘带使用。蛋白质胶中,皮骨胶用于制造修补单板用的胶纸带,其他蛋白质胶用于胶合板制造。合成树脂胶的种类很多,但用于胶合板生产的主要有脲醛树脂胶和酚醛树脂胶,中国以脲醛树脂胶应用最多。(见木材胶粘剂)

胶合板的性质

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质可用含水率、密度、胶合强度等说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普通胶合板的结构、含水率、质量三方面作出规定。结构:相邻层单板的纹理应互成直角;相对于中心层互相对称。含水率:应在12~14%之间。质量:成品应用矩形直边和明显的棱角;对于每一名义厚度,单板的最少层数应遵照有关规定。

中国胶合板国家标准规定:①含水率。Ⅰ、Ⅱ类胶合板含水率6~14%;Ⅲ、Ⅳ类胶合板8~16%。②密度。胶合板的密度大于同树种的木材;胶合时的单位压力越大,则胶合板的密度也越大;木材在高温下易产生塑性变形,热压胶合比冷压胶合压缩率越大,胶合板密度也越大。③胶合强度。Ⅰ、Ⅱ类胶合板,椴木、杨木、赤杨≥0.70兆帕;水曲柳、荷木、枫香、槭木、榆木、柞木≥0.80兆帕;桦木≥1.00兆帕;马尾松、云南松、落叶松、云杉≥0.80兆帕。Ⅲ、Ⅳ类胶合板≥0.70兆帕。

如果测定胶合强度试件的平均木材破坏率超过80%时,则其胶合强度指标值可比上面规定的指标值低0.20兆帕。符合胶合强度指标值规定的试件数等于或大于有效试件总数的80%时,该批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判为合格品。

胶合板的用途

由于胶合板具有很多优点,因此,胶合板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Ⅰ类胶合板主要用于航空、船舶、车厢、混凝土模板、包装以及其他要求耐水性、耐气候性好的场所;Ⅱ类胶合板主要用于车厢、船舶、家具、包装及建筑内部装修等方面;Ⅲ类胶合板主要用于家具、包装及一般建筑用途;Ⅳ类胶合板主要用于包装及一般用途。根据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纺织、电气等工业部门的特殊要求,还可生产一些供专门用途的胶合板等。

生产工艺

胶合板的表层单板称为表板,外观质量较好的那个表板称为面板,相对于面板的另一侧表板称为背板。纹理方向与表板纹理垂直的内层单板称为芯板,而纹理方向与表板纹理平行的内层单板称长中板。单板是用旋切、刨切、锯切方法制成的薄板。

胶合板的主要生产工序有:原木截断;原木水热处理;剥皮与木段定心;单板切削加工;单板干燥;单板剪切与修整加工;涂胶与组坯;预压与热压;裁边;刮光或磨光;检验、分等及包装等。

趋势

①胶合板工业现在面临木材资源短缺、材质下降等问题。因此,今后胶合板生产势必大量利用小径材和低质材,大力开发利用速生树种,在工艺技术及设备上要有较大改革,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为实现高效利用小径材、短材、低质材,生产大幅面胶合板的目的,对单板纵接及合板纵接技术将有待进一步的改进。②以单板制成的产品主要将向装饰性方向发展。装饰贴面用的薄型单板,花色繁多的组合单板,势必将成为单板生产的主要方向,使数量有限的珍贵木材得到更高的使用价值,提高珍贵木材的出材率。

无辜的飞机
独特的大碗
2025-10-14 01:42:03
我国人造板、人造板工业现状及态势

森林资源是一项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资源,是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可再生性资源,其再生的周期性决定其价值是难以替代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森林资源严重溃乏的发展中国家,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均森林资源拥有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迅速提高,木材需求已成为我国最为短缺的资源之一。

在当今世界可采伐森林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材的“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林等资源,经制造加工,使其性能达到多年生长的木质品性,以替代原木、大径材的木质品,从而保护天然森林资源、满足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这项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人造板,开辟了人类新一代木质材料的王国。

何为人造板?在众人思维中凡涉及“人造”之词,仿佛有化工产品之嫌。值得平反的是,“人造板”它是将自然生长的“次小薪材”、“枝桠材”等林木资源的“剩余物”,通过物理的方式碾磨成植物纤维,再经过高科技手段、技术工艺,制造成不同密度的纤维板,以替代原木的使用。其制造的产品具有强度高、质地坚硬、抗变形、阻燃等性能。故此,该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税收政策重点优惠的行业之一。

中/高密度纤维板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综合利用率极高的新型人造板板品种,有着良好的市场预期和发展前景。

一、中/高密度纤维板

中/高密度纤维板(MDF/HDF)是以木质纤维(次、小薪材、枝桠材)或其它植物纤维为原料,经机械分离,施加尿醛树脂或其它合成树脂,再经铺装、成型和高温、热传导等工艺压制而成的板材。中密度板的密度、力学性能接近木材,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人造板材。产品可广泛用于中/高档家具、音响乐器、车辆、船舶、建筑等行业。

继世界发达国家的演绎历程,在我国加快进入新型材料MDF/HDF应用领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态势。新型人造板产品已逐渐被顾客所认同、接受,这将给我国的纤维板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高密度纤维板业发展态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纤维板产业,其市场需求已由过去用的硬质纤维板,变成中/高密度纤维板,加上中/高密度纤维板毛利润率高加上国家税收政策扶持,近些年来,我国中/高密度纤维板业发展非常迅速,原来的硬质纤维板已逐步被中、高密度纤维板所取代。日前,我国已经成为中/高密度纤维板制造业的第一大国。

伴随中/高密度纤维板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家具、强化复合地板、音响设备、装修和装饰、包装和汽车工业等多个行业、领域,都大量使用了的中/高密度纤维板,仅家具消费中纤板就达1000立方米左右,强化复合地板2003年产量已达1.55亿平方米,消费中、高密度纤维板约达144万立方米,预计我国中/高密度纤维板的消费量已达1300万立方米左右。目前,尤其是我国家具业和强化地板业,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历年均以两位数的发展速度增长。

三、国家政策鼓励中、高密度纤维板发展

中/高密度纤维板属于资源依赖性产业。森林资源是与石油、煤炭、矿产等自然资源同等地位的储备性资源,但又有别于上述自然资源,其区别就在于它具有可再生性。中/高密度纤维板正是利用这一资源的特点而发展,使用木材的同时,可大量回收利用其废旧家具等剩余物及其它纤维素材料,经加工可制造成优质板材。因此中/高密度纤维板的生产,提高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一般而言,1立方米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相当于3-4立方米的木材的使用效果。因此,中/高密度纤维板制造业的发展,对木材实施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对缓解木材类产品供求矛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为鼓励中/高密度纤维板产业的发展,2001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利用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的优惠政策。这对于从事该项产业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件十分利好之事。

2003年6月25日,国家又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中/高密度纤维板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在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时,强调了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同时推行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为各林业经营主体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十分有利于中高密度纤维板产业的大力发展。

四、人造板亦成为中国板材市场供给的主流

胶合板的生产需要优质大径材,受资源再生性的制约,供给资源面临枯竭,加上世界大多数国家出于生态保护之考虑,限制原木出口,政府以增加消费附加税等手段,控制其消费量。加上胶合板是通过旋切的方式复合而成,难以克服木材自身张力带来的变形影响。因此,中国胶合板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纤维板和刨花板的生产,以“次、小、薪”材为原料,适合中国资源再生性、速生性的特点,供给上又享受国家政策的扶持,资源供给矛盾不突出。随着纤维板和刨花板品质的认同、产品性价比的提高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其生产和消费比重呈逐步上升的态势,业已成为木材市场需求的主流。而中/高密度纤维板正是人造板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板种,发展潜质巨大。

五、盈利能力的预期及保障

1、国民经济大幅增长

按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8%,人口增长率6‰,以及2010年城市化率49%来测算,到2010年,我国人造板市场需求将超过9000万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2006年预计有380亿平方米的建筑增量,而整个铺地材料将形成2000亿元的产业规模。这对于人造板产业而言,未来人均消费水平在较长的时间内将会持续升高,市场容量也将随之扩大。

2、人造板应用领域的拓展

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需求发生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木材的利用方式从原始的原木逐渐发展到锯材、单板、刨花、纤维和化学成分的利用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型木质材料家族,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等

3、人均消费随GDP增长攀升

我国森林资源蓄积量世界排名第五位,但中国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而人均人造板消费量2004年我国仅为0.045m3,占世界平均水平0.146m3的31%。由于人造板人均消耗量与人均GDP有较高的相关性,故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导致人造板产业的增长,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人造板工业现状及趋势:

有专家称,中国人造板工业应用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材的时代即将到来或已经到来,这是解决人造板工业原料短缺的一条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拥有丰富的人造板工业的原料和潜力巨大的市场,发展人造板生产将是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我国人造板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进入了一个完善、调整、提高的新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全国已建成人造板厂达3000余家,2000年总产量达2001.66万立方米 ,比1999年的增长了约为25%。形成了以胶合板、刨花板和中密度板为主的人造板工业构架,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在全国3000余家人造板企业中,其中胶合板企业约有2000余家,而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立方米以上的只有100余家,大多为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约为1700家,2000年总生产量据估计实际已达1000万立方米以上,超过其他人造板品种,占全国人造板总量45%左右。

目前大多数胶合板企业已形成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等省市经济较发达地区;刨花板企业560余家6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0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仅有2~3家,3万~5万立方米的企业有近70家,年设计生产能力为440万立方米,2000年总产量286.77万立方米。

中密度纤维板是人造板主要板种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据全国人造板设备和木工机械最快的一种,据全国人造板设备和木工机械技术情报中心调查统计,截至2001年6月,全国中纤板厂已发展到236好几次、289条生产线,总设计年生产能力达749万立方米,2000年全国人造板生产情况调查统计为纤维板514.43万立方米/年,而实际上中纤板产量远不至于此,应接近或超过年总设计生产能力。因为这些年所建成的新增生产线,其产品正在被市场吸收。尽管有少部分生产线未形成或未达到设计能力,但有少数不少的生产线超能力达30%~50%,乃至翻番。依据“中心”市场调查数据证明,无论从总设计生产能力还是实际年产生产量在1998年就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尽管我国已成为人造板生产大国之一、中纤板生产第一大国,但是不是一个强国。从生产线单机生产规模、设备制造水平、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与规格品种、产品质量和规格品种、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市场应用等,都与世界先进发达地区和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人造板工业增长较快,但人均年占有量仅为0.014里方米,仅相当世界平均水平0.024立方米的58%。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对人造板的消费需求量为2806万立方米,2010年为4180万立方米。尽管我国人造板工业目前发展较快,但它正处于发展、调整阶段,与我国整体工业发展水平相比仍不相适应。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胶合板比例偏大,生产和消费约分别占45%和50%,而世界胶合板比例仅为35%左右。近年发达国家呈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受原料的限制和其他产品部分取代所致,OBS高性能复合板、无机胶粘剂人造板、特殊用途板材比例偏小、特厚和薄板比例偏低,非标准幅面板为空白,防潮、阻燃等功能板生产较少,深加工和高新技术新产品比例很小(小于20%)。

二是管理水平差,产品合格率低。多数小胶合板企业属技术落后型,为国际20世纪70年代水平,1998年产品合格率仅为69.6%;多数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为国际80年代水平,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开发能力,技术人才匮乏。

三是产品应用领域窄,应用技术落后.我国家具用人造板约占79%,建筑用人造板仅占15% 左右用作墙体材料每年不足60万立方米(约3%)而欧美用作建筑墙体装修人造板占50%左右。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但这并非不可逾越和克服、最大的难题是原材料严重短缺,这就是我国人造板业徘徊于十字路口,面临艰难抉择之原因。

人造板生产企业如何保障其生产原料充足应将是每个非林区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那么,解决人造板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的出路在哪里?综合近年各地实际实施情况和趋向,各地大多企业已直接或间接意识到两条可行之路,一是企业注意培育和开发后备资源,为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本;二是大力发展非木制原料利用。

一些企业还加大了开发海外木材生产基地力度,扩大建立稳定优质木材的供应渠道。光大木业、华光木业、维德木业、环球木业、吉林木业、德仁木业、宜华木业、成大木业等40多家企业均在海外建立了木材生产基地和工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供应渠道,为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保障。

事实证明,谁掌握了原材料,谁就掌握了生产主动权。近年来,除利用效果较好的甘蔗渣用于生产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外、麦千秆的利用也紧锣密鼓地在积极展开。应该看到中国人造板工业引进设备技术和国内设计研制相结合,已走出了一条适于自身发展之路,尽管其发展之路一帆风顺,也有过坷坎曲折,但无论是在生产工艺技术到国产生产设备的研制生产,还是生产管理等方面都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就设备生产能力方面,目前全国生产人造板机械单机或能提供成套设备的企业有80多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产约40亿元,人造板机械的品种已达800多种,除个别大型设备(如中密度纤维板式压机)不能生产外,绝大多数人造板机械都能自行设计与制造,有些还打入国际市场。

纵观我国近10年的人造板工作发展之路的得与失,预计在未来10年间,我国的人造板工作生产除胶合板因受原材料所限会逐步减少外,刨花板特别是中纤板以目前的生产能力,实际产量与市场需求仍不能达到平衡,其市场潜力巨大。虽然今后生产能力增长可能趋缓,但产量仍将继续平衡增长,以满足市场需求,今后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估计是建筑房地产业,因为就国内外的人造板生产运行而言,基本取决于建筑业的开发应用,尽管目前国内这些板材主要用于家具制造业和室内装具备业,其次是家电业,但这些行业无一不是依附于建筑房地产的发展。因此,建筑业的兴旺、发达,无疑是促进人造板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据房地产商专家近期预测,中国房地产的开发热度至少还可持续3-5年。以此类推,我国人造板业在未来的3-5年间仍将是一个发展高峰。

今后我国人造板发展之路何在?有专家提出如下途径------科学技改,节能降耗,向科学技术要效益,要产量。质量人造板企业生存的关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新型防水剂在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降低了游离甲醛。新的检测,控制质量的仪器不断涌现与应用。积极开发新产品。要组织力量研究开发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低毒系列人造板、难燃型 板、防霉防蛀型板、轻质和超轻质板,以及应用在室外场合的各种类型及各种规格的符合建筑数的人造板,拓展人造板产品在建筑业的应用范围,以改变我国人造板应用在墙体材料上的比例仅为3%的状况。

会撒娇的橘子
追寻的蚂蚁
2025-10-14 01:42:03
中(高)密度纤维板(MDF-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以下简称中纤板)制造业属于人造板制造业的子行业。由于中纤板具有材质细密、性能稳定等优点,在中国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中纤板的生产和消费量逐年上升,已成为人造板市场需求的主流。

由于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物理稳定性强,能使劣质原料变成幅面宽阔的优质板材,人造板已逐步成为木材的主要替代品。到2007年底,中国已有人造板企业6000多家,生产规模超过8000万立方米,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预测,依照人造板工业历史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中国人造板工业将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3-5 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随着行业的快速增长,人造板主要产品产能也在迅速扩张。在三大主要板材中,胶合板以约占三大主要板材总产量50%的份额长期保持主导地位。然而,由于胶合板以优质大径级木材为主要原料,受国家对实木制品消费税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产品份额明显下降。预计“十一五”末期,其份额将下降至三大板材总产量的40%左右。中纤板和刨花板则以林区剩余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材料,受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但是,刨花板由于产品质量普遍不高且在家具制造中用量较少,近年发展较缓。比较而言,中纤板的生产资源利用率高,产品材质细密、性能稳定、边缘紧密便于加工,近年来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在人造板产品结构中的份额也越来越高。

现代的蜜粉
执着的电话
2025-10-14 01:42:03
2002年中国木材行业与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

有和可供消费的森林(木材)资源很少的国家。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

保护工程,对国内森林采取逐年减伐措施,使国产木材供应在市场上出现较大缺口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步入稳步发展阶段,生产建设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

得木材消费需求增加,目前国产木材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

求,发展人造林、提倡节约和增加木材进口势在必行。

2002年是我国正式加入WTO后的第一年,我国木材流通市场运行将与国际木材

市场接轨,逐步放开的进出口和关税政策将促使国外同行商家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参

与木材事业,竞争会愈加激烈。

本报告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大量详实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对我国森林

资源、木材供应、木材需求状况、近年木材市场的(价格)情势、木材经营中的重

要政策法规、木材对外贸易、进出口形势以及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

进行了系统的深度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国内木材、木制品及木工机械企业把握行业

状况、开拓新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将会提供极大的帮助;是国外同行业企业了解和进

入中国木业市场的指南和桥梁。

报告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9

1.1林地资源 9

1.2 林木资源 10

1.2.1 林木蓄积 10

1.2.2林分组成 10

1.2.3用材林资源 11

1.2.4可采资源 12

1.2.5森林资源质量 12

1.2.6森林的分布 12

1.3森林资源特点 13

1.3.1森林资源绝对量高 人均占有水平低 13

1.3.2森林覆盖率低 13

1.3.3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13

1.3.4成过熟林比例低,可采资源不足 14

1.3.5森林生产力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14

2木材供应状况 14

2.1主要产区概况 15

2.1.1木材产区的分布及资源和产品结构 15

2.1.2木材原材料生产企业经济效益 16

2.1.3主要生产企业经营状况 18

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 18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 18

龙江森工集团 19

吉林森工(600189) 20

永安林业(0663) 21

景谷林业(600265) 23

2.1.4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25

2.2木材生产 27

2.2.1森林的限额采伐 27

2.2.2超限额采伐 27

2.2.3全国木材产量 27

2.2.4历年国内木材总供给量 29

2.2.5未来木材供应 30

2.3其他木制品及竹材产量 30

2.3.1锯材 31

2.3.2人造板 32

2.3.3竹材 33

2.4历年进口木材量 34

3木材需求状况及预测 36

3.1木材产品需求分析与预测 36

3.1.1木材需求概况 36

3.1.2各种木材产品需求分析与预测 38

3.1.1.1建筑及建设工程用材需求及其预测 38

3.1.1.2建筑装饰用材需求量预测 39

3.1.1.3家具用材需求量预测 40

3.1.1.4木浆和造纸需求量预测 40

3.1.1.5我国人造板的消费趋势分析 42

3.1.1.6其他工业用材 44

3.1.1.7薪材需求量预测 45

3.1.1.8木材需求总量预测 45

3.2各地区木材销售情况 46

3.2.1主要产区木材销售情况 46

3.2.2 各销区木材销售情况 48

4木材供求关系分析 54

4.1木材供需矛盾概述 54

4.1.1木材需求旺盛 供给严重不足 54

4.1.2木材结构性短缺突出 54

4.2原因分析 55

4.2.1资源短缺是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 55

4.2.2经济飞速发展引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两方面对木材需求的急剧膨胀 55

4.2.3林业发展策略变化引发的木材供应趋紧 55

4.3解决办法 56

4.3.1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 改善森林结构 提高森林生产力 56

4.3.2扩大木材进口 56

4.3.3提高木材利用率 56

4.3.4发展木材代用品 57

4.4 趋势预测 57

4.4.1全球木材供求趋势 57

4.4.2国内供求趋势 59

4.4.2.1木材供应趋势 59

4.4.2.2木材消费趋势 59

4.4.3 未来木业的机遇 61

5木材经营中的重要政策法规 62

5.1持证木材经营 62

森林的采伐必须持有森林采伐许可证 62

木材凭证运输 62

木材加工凭证经营 62

5.2分类经营 63

5.3天然林的禁伐和限伐 63

5.4木材税费 64

5.5 鼓励发展产业及项目 65

6 木材对外贸易分析 66

6.1 木材对外贸易概况 66

6.1.1 木材及木材制品进出口现状 68

6.1.2近年木材及木材制品进出口的变化 71

6.1.2.1木材及木材制品进口数量的变化 71

6.1.2.2近年进口木材及制品品种结构的变化 73

6.1.2.3货源国的变化 76

6.1.2.4贸易方式的变化 77

6.1.2.5各省市木材对外贸易发展变化 80

6.1.2.6出口产品的变化 84

6.1.2.7木制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86

6.1.3 对外木材贸易政策法规 87

木材进出口经营权 87

进出口关税 87

进出口检疫 88

税费优惠政策 88

其他 90

6.1.4 主要木材进口口岸及市场介绍 90

6.1.4.1木材进出口产品交易市场 90

6.1.4.2 主要木材进口口岸 94

6.2 主要木材贸易国分析 95

6.2.1 世界木材资源概况 95

6.2.2 世界主要木材贸易国产品分析、贸易政策及与我国木材贸易状况 96

美国 101

加拿大 104

俄罗斯 105

德国 111

芬兰 113

巴西 115

印尼 116

马来西亚 121

日本 123

韩国 126

缅甸 127

新西兰 128

澳大利洲 133

加蓬 134

其他国家 136

6.3进出口形势分析 139

6.3.1国内经济发展对木材进出口的要求 139

6.3.2各国木材经营策略及贸易政策对我国木材进出口的影响 139

6.3.3周边国家木材进出口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141

6.3.4我国木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44

6.4 未来木材对外贸易发展预测 147

6.4.1 未来木材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147

6.4.3 未来木材对外贸易中的机遇和挑战 150

附录1 各地主要木材销售市场 155

附录2 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申请 175

附录3 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执行进口原木

检疫要求有关问题

的通知""""

"""""""""""""""""""""""""""" 182

附录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

183

附录5 国外木材及木制品经销商 184

附录6 2002年木材及木制品税率表 210

附录7 全国主要木材进出口口岸 216

附录8 中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地区一览表 240

图表目录

表1-1 林业用地使用情况 9

表1-2 活立木蓄积量构成情况 10

表1-3 林分中各林种的组成 10

表1-4 林分的林龄结构 11

表1-5 不同起源森林的组成 11

表1-6 用材林的龄组结构 11

表1-7 林分主要分布地区 13

表2-8 全国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15

表2-9 全国天然林分布情况 15

表2-10 全国人工林分布 15

表2-11 全国用材林分布 16

表2-12 全国防护林和经济林分布 16

表2-13 2000年林业系统工业产出 17

表2-14 2000年林业系统工业企业工业投入 17

表2-15 2000年林业系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指标 18

表2-16 2000年林业系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指标 25

表2-17 六大森工企业结构调整状况 26

表2-18 1999~2001年森林采伐限额及商品材生产计划 27

表2-19 1949-2000年木材年生产量 28

表2-20 1988~1998年历年森林消耗数量及木材供应量 29

表2-21 1949-2000年各计划期锯材年均产量 31

表2-22 1949-2000年各计划期人造板年均产量 32

表2-23 1949-2000年竹材年产量 33

表2-24 1981-2001年进口木材及木质产品相当原木量 35

表3-26 1998年中国木材产品消耗量及其在世界排名 36

表3-27 1991~2001年国内木材消耗量及进出口量 37

表3-28 1999~2001年出口木材制品折合原木数量 37

表3-29 2005年和2015年城镇各类建筑木材消耗强度预测值 38

表3-30 2005、2010年建筑及建设工程用木材需求量 39

表3-31 历年纸产品消费弹性系数 41

表3-32 1990~2000年各年人造板产量 42

表3-33 1981~1998年我国人造板产品结构 43

表3-34 2005年和2015年人造板需求量 44

表3-36 2005年和2015年我国木材需求总量 45

表5-37 1981-2001年木材进口数量及金额(原木、锯材、胶合板) 66

表5-38 1981~2001年木材进口数量及金额(单板、胶合板) 67

表5-39 1981~2001年木材进口量值表(纸浆和废纸、纸和纸板) 67

表6-40 1999~2001年木材及木材制品进出口金额 68

表6-41 1991~2001年木制品进口量占总木材消耗量之比及进口年增量 69

表6-42 2001年主要木制品进口金额 69

表6-43 2001年主要木制品出口金额 69

表6-44 2001年进出口差额 70

表6-45 1981、1991、2001年各进口木材及制品的增长比例 71

表6-46 1998~2001年原木、锯材进口量的变化 72

表6-47 1999~2001年胶合板进出口量值表 72

表6-48 1999~2001年薄板进出口数量金额 72

表6-49 1999~2001年每年刨花板进出口数量金额表 73

表6-50 1999~2001年原木进口量 73

表6-51 1996~2001年针叶材进口占原木比重 73

表6-52 2000~2001年常用阔叶树种原木进口量及其变化 74

表6-53 1999~2001年各树种原木平均进口单价 74

表6-54 2000~2001年各树种锯材近两年进口量及其变化 75

表6-55 1999~2001年进口锯材平均进口单价 75

表6-56 1999~2001年进口单板的材种比例 75

表6-57 1999~2001年不同种类单板的进出口数量、金额、比例表 76

表6-58 2001年原木、锯材、薄板、胶合板进口货源国按金额排序 77

表6-59 2001年纤维板、木浆、废纸进口货源国按金额排序 77

表6-60 1999~2001年各种贸易方式的原木进口贸易量 77

表6-61 1999~2001年各种贸易方式锯材进口量 78

表6-62 1999~2001年各种贸易方式的单板进口量 78

表6-62 1999~2001年胶合板各种贸易方式的进口量值 79

表6-63 1999~2001年纤维板各种贸易方式进口量 79

表6-64 1999~2001年各种贸易方式的木材进口数量及金额 80

表6-65 1999~2001年原木进口数量名列前十名省份的原木进口量及所占比重 80

表6-66 1999~2001年锯材进口量前十位省份的锯材进口量及所占比重 81

表6-67 2001年单板进出口前五名省份1999~2001年的单板进出口数量、金额表

82

表6-68 1999~2001年胶合板进出口量排于前五名省份 83

表6-69 1999~2001年纤维板出口量排于前五名省份 83

表6-70 2001年进出口达百万吨以上省份1999~2001年的进出口数量和金额 84

表6-71 1999~2001年原木出口数量金额 84

表6-72 1999~2001年锯材出口数量金额 84

表6-73 1999~2001年薄板出口量值表 85

表6-74 1999~2001年按出口量排列的前五位薄板出口大省 85

表6-76 1999~2001年纤维板出口量值 85

表6-77 1999~2001年木片出口量值表 86

表6-78 1999~2001年木材制品的比较优势系数表 86

表6-79 2000年世界森林及主要森林拥有国的森林基本状况 95

表6-80 1998年工业用原木生产消耗排名前十位国家 96

表6-81 1998年薪材生产消耗排名前十位国家 96

表6-82 1998年锯材生产消耗排名前十位国家 97

表6-83 1998年人造板生产消耗排名前十位国家 97

表6-84 1998年纸浆生产消耗排名前十位国家 97

表6-85 1998年纸和纸板生产消耗排名前十位国家 98

表6-86 1966~1999主要木材贸易国木材贸易流向 98

表6-87 1998年工业用原木进出口量前十位的国家及其进出口量和所占比重 99

表6-88 1998年锯材进出口量前十位的国家及其进出口量和所占比重 100

表6-89 1998年人造板进出口量前十位的国家及其进出口量和所占比重 100

表6-90 1998年纸和纸板进出口量前十位的国家及其进出口量和所占比重 100

表6-91 1998年纸浆进出口量前十位的国家及其进出口量和所占比重 101

表6-92 1998年薪材进出口量前十位的国家及其进出口量和所占比重 101

表6-93 1997~2000年美国阔叶材出口的十个主要市场 102

表6-94 1998年美国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02

表6-95 2000年美国木材制品的生产及进出口量 103

表6-96 1998年加拿大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04

表6-97 2000年加拿大木材制品的生产及进出口量 105

表6-98 1996~1999年俄罗斯木材及其制品出口情况 106

表6-99 2000年俄罗斯木材制品的生产及进出口量 106

表6-100 1998年俄罗斯各种木材及木材制品进出及生产消耗数量 107

表6-101 1996~2001年从俄罗斯进口的针叶原木数量及所占原木比重 108

表6-102 2000年3月俄罗斯执行的木材及木制品出口关税税率表 110

表6-103 1998年德国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 111

表6-104 2000年德国木材制品的生产及进出口量 112

表6-105 1995~2000年德国原木净贸易额 112

表6-106 1998年芬兰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13

表6-107 2000年芬兰木材制品的生产及进出口量 114

表6-108 2000年芬兰各种木材产品的生产与出口 114

表6-109 1998年巴西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15

表6-110 1998、1999年巴西主要出口商品 116

表6-111 1995~2000年印尼主要十大木材产地及产量 116

表6-112 1990~2000年印尼原木、板材和胶合板生产情况 117

表6-113 1998年印尼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18

表6-114 1995~2000年印尼木材产品出口情况 118

表6-115 1999/2000年度印尼十大木材出口目的国/地区 119

表6-116 1999/2000年度印尼锯材及胶合板主要出口目的国 119

表6-117 1998年马来西亚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21

表6-118 1998年日本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23

表6-119 1999年日本林产口出口量 124

表6-120 1970~1998年日本林产品供需变化 125

表6-121 1998年韩国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26

表6-122 1998年缅甸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28

表6-123 1998年新西兰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29

表6-124 1999年6月~2000年6月新西兰主要贸易国贸易额 131

表6-125 2000年6月份年度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各种林产品 132

表6-126 1998年澳大利亚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33

表6-127 1998年加蓬各种木材制品生产消耗及进出口数量 135

表6-128 部分国家的禁伐或限制出口措施 139

备注:报告节选

3.1.1.2建筑装饰用材需求量预测

木材在建筑装饰中主要用于地板铺装、包门、窗帘盒、脚线、墙裙等,一般而

言装饰档次越高,装修材料中木材所占比例越高。

我国居室装饰工程,1999年产值已达1200亿元,其中木质工程约占40%。2000

年我国装修木材的消费量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比1998年增加四成多,装修用木制

品所需木材为1000多万m3,而且多为柚木、樱桃木、橡木、榉木、胡桃木、山毛榉

等中高档木材。至2001年,一贯畅销的山毛榉销速减缓、销量降低,而让位于更高

档的木材。

就普通住宅装修(包门+木地板+脚线+窗帘盒)而言,据有关专家估测,每m2建

筑面积消耗木材净材积约0.014 m3,折合原木为0.04 m3,考虑我国住宅装修中使

用木地板的比重约60%(主要用于北方住宅装修,以前南方用量小,但现在南方需求

量也在增加),则住宅装修每m2木材净材积消耗降至0.01 m3,折合原木为0.0278

m3。

如果采用如下测算标准:1)2005年我国住宅竣工面积中城镇住宅比重以50%计

算;2)在城镇住宅竣工面积中要求进行装修的(2005年)按60%计算,2015年按70

%计算;3)新建公共建筑的装修,涉外宾馆、饭店和商业网点的装修改造及农村住

宅装修等的工程量与城镇住宅装修工程量大体相当,那么2005年和2015年预计的装

修用材需求量分别约为2400万m3和3300万m3......

6.3.2各国木材经营策略及贸易政策对我国木材进出口的影响

各国木材经营策略及贸易政策对我国木材进出口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出于对本国资源的保护或是促进本国木材工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木材

输出国相继采取禁伐或限制原木出口的限制,这会影响我国的原木进口,尤其是热

带阔叶材的进口。从下表可见,主要热带木材生产国都已采取了禁伐或禁止出口的

森林保护措施。

表 部分国家的禁伐或限制出口措施

---------------------------------------------------------

国别 禁令或措施 开始执行时间 有效期

---------------------------------------------------------

哈萨克斯坦 禁止出口针叶树木材 2002年1月1日 3年

印尼 禁止原木出口 1985年至1998年

印尼 禁止一切原木出口 2001年11月8日 6个月

......

---------------------------------------------------------

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采取此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的天然资源,如

美国和巴西等;或是为了大力发展本国的林产品工业,如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等。

一部分木材出口国对原木出口进行限制,另一部分产出国减少国内的采伐而从

他国购入木材,这些措施,一方面会使国际市场上热带阔叶材供应减少,需求增加

,从而木材价格相应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进口的木材很可能会是非法采伐或非法

经营的产品,这也会给经营木材进口的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目前非洲材的价格相对较低,完全是由于该地区没有一个能相互协调木材市场

营销组织,另一个原因是加工技术限制而只能靠木材原料的出口换得外汇,也是经

济发展之需求。目前这样的情形应该还会持续数年。

(二)国内经济、价格等政策调整对我国木材进出口的影响

俄罗斯铁路运费调高导至北洋材进口价格的提高。

2001年1月9日俄罗斯能源部就通过决定,从2002年1月20日起将铁路运费调高

14%,由于种种原因该决定并未如期执行。俄罗斯联邦能源部现已通过决议,自20

02年3月1日起提高电力价格,幅度为20%。俄罗斯铁路电气化程度很高,电价提高

会导致铁路运价的提高。对我国木材商来讲,等待他们的将是木材价格的上涨。

(三)边贸优惠政策对原木进口的影响至关重要

我国原木进口大部分是通过边贸实现的,2001年在一半以上,尤其是中俄边贸

量在木材进口量中占相当大比重,边贸优惠政策对我国原木进口起到很大的促进作

用。

关于边贸政策,我国现在正在延用的是1999年84号文件,它在2001年底已经到

期。其核心内容是减半征收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而未来将执行怎样的边贸优

惠还未知。估计边贸优惠政策还会有,优惠的程度不会减弱,期限会更长,但具体

操作上会有些变化,会更规范,更贴近WTO 的有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