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地板 > 正文

太和殿的地板被破坏,工匠去修复的时候,发现什么秘密

傻傻的枫叶
缥缈的小虾米
2022-12-31 19:48:59

太和殿的地板被破坏,工匠去修复的时候,发现什么秘密?

最佳答案
贪玩的翅膀
苗条的绿茶
2025-09-12 06:36:39

现在的故宫已经是名胜古迹,没有人居住了。现代文物修复师被派去修复的时候发现太和殿的地板非常的厚,一共有15层,明朝的皇帝将太和殿修建的这么厚,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从城墙外面挖地洞进入太和殿,危害皇帝的生命。并且工匠们修建完成了太和殿之后,皇帝就将这些知道秘密的工匠都杀害了,心思是非常的缜密和狠辣了。

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和皇帝们的妃子居住的场所,故宫有很多宫殿,数量非常的多,听说一个人需要花费很久才可以把所有的房屋都住一遍。从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登上皇位之后,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之后开始建造紫禁城。花费了昂贵且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这座辉煌的宫殿才被建造完成。后来从清朝接替了明朝,紫禁城的规模也一点点加大,一直到清朝末年,最后一个皇帝退位,故宫的正面目才被大众所看到。

故宫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建筑物、历史文物。这座宫殿对我们来说是珍贵的瑰宝,谁都不能破坏的。但是故宫年代十分久远,毁坏十分严重,国家就着手开始了修复工作。

修复故宫的时候,工作人员们发现了太和殿的地板是有秘密的。虽说太和殿是用来举行一些皇家典礼的地方,实际使用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太和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宫殿。工匠们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太和殿广场的地砖就有15层厚实,并且地砖的排列组合也不同,这样就避免了有人会挖地洞来对皇上不利。古代的帝王真的是非常狠心和毒辣了。在建造紫禁城的工匠完成之后,他就会让这些工匠永远埋藏这些秘密,手段极其残忍,封建皇帝也是煞费苦心啊。

最新回答
忐忑的绿茶
温婉的母鸡
2025-09-12 06:36:39

是金砖。

又称御窑金砖,是中国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因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皇宫建筑的专用产品。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经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推荐,陆慕砖窑被工部看中,决定“始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由于质量优良,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赐名窑场为御窑。

扩展资料

苏州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制成的金砖坚硬密实。而且苏州靠近大运河,运输方便,可以从水路直达北京通州。

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先要选土,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练成稠密的泥团。

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砖

无聊的高山
英俊的麦片
2025-09-12 06:36:39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目前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扩展资料: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编辑于 2020-09-26

查看全部6个回答

2条评论

热心网友1

真对,你去过吗?

查看全部2条评论

评论详情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京东故宫博物_多快好省_王牌专场_每天有料

故宫博物「京东」品牌好货,一站购全,正品低价,畅选无忧,闪电送达,尽享非凡好体验!

广告2020-10-10

说明文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 最大的宫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明代时,它名为奉天殿、皇极殿;到了清代改称为太和殿。它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现在可见的是清朝所建的宫殿。太和殿面积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从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达三十五点五米。 最高等级的殿宇形式: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就连角檐垂脊上仙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十个。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 万龙竞舞的磅礴气势:殿的中央设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上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背后有雕龙金漆屏风;宝座两侧又有六根贴金盘龙大柱,东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西朝着宝座张望,西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东朝着宝座张望,使整个大殿万龙竞舞,从而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 七十二根大柱: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四千七百一十八块金砖: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 登基大典之地:明清两朝共有24个皇帝在这里登基,宣布即位诏书。 朝贺之处:皇帝每逢生日也即万寿节、册立皇后、以及元旦、冬至等节日,还有派将出征、赐安和金殿传胪之时,都要在这里举行大典或仪式,接受文武白官的朝贺。

6赞·134浏览2016-04-20

太和殿的说明文600字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心,它有7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宫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呈长方形,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城墙有10米高,护城河也有50米宽。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曾有24位皇帝在这里登基。故宫的设计处处体现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观念…… 看了故宫的资料,了解了故宫当年的历史和建筑情况。原来故宫有着漫长的历史,它们都在故宫流下了许多痕迹。要是我能亲自参观故宫,我一定会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地参观,看看我国的名胜古迹,同时也看看我国智慧的结晶,人民的智慧是没有限度的。历史是漫长的,故宫是历史的一记,故宫也伴随着历史来到了今天,尽管故宫的历史已经有500多年了,但它的一草一木和中国古代人命的智慧结晶却保存了下来,完美无缺地保存了下来,它的建筑与它的历史还有人命的聪明智慧是没有任何人能破坏的。 故宫就像万里长城一样经历了风吹雨打,也一样永不被击垮。在故宫里,多少人洒过了汗水,多少人流过了鲜血,为的就是今天的来临。故宫之所以那么坚固也是因为花了14年的时间来多次重修与改建,为的就是让人们不要忘了这漫长的历史,也为了今天的来临。 故宫,气势宏伟非你莫属。坚持了这么多年,依然是个大又完整的古建筑群。你象征着人民的智慧,你象征着人民的智慧永不被击垮。

23赞·326浏览2016-12-05

给我一篇关于故宫的说明文~~

游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我特别想了解古代宫殿的建筑,也想知道古代帝王们的生活环境。 金秋的一个周末,阳光明媚,秋风送爽。妈妈和我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故宫博物院参观游览,我高兴极了。 走进故宫的大门,“哇!这里真大啊!”我情不自禁的说。妈妈说:“最壮观的还在后面哪!”我们首先参观了故宫的建筑模型和它的建筑构建。我知道了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全部木质结构,而且所有的木质构架没有一个钉子。宫殿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黄色的琉璃瓦,到处是龙的图案,并饰以金壁辉煌的色彩。我观察了所有的宫殿,发现这些宫殿都是沿着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微笑地点点头,说:“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几乎贯穿了整个市区。它的气势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我们从御花园一直游览到太和殿,真是叹为观止呀!在故宫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远望去犹如神话中的琼楼玉宇。第一座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还 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子撑着楼顶。其中,围绕在御座的6根直径为1米的大柱子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基上,前有造型优美的仙鹤、炉鼎,后面是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壁辉煌,既庄严又富丽堂皇;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时,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这仅仅是故宫的建筑,而殿中所摆设的稀世珍宝又是数不胜数,妈妈说:“这些珍宝仅仅是一部分,蒋介石逃到台湾时掠走了宫中的许多珍宝,还有一些流失在国外”。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阵阵疼痛,我为这些宝物的流失而感到难过。什么时候这些失去的珍宝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我更期盼着,期盼着台湾和大陆尽快团圆,宝物尽快回到家园。 故宫一游使我流连忘返。故宫的建筑实在是无以伦比的杰作,它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保护这些文物古迹不受到破坏,让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万古流传。

6赞·213浏览2017-12-16

有关于描写故宫的说明文吗

1、今天,我和妈妈哥哥弟弟一起去故宫玩. 我们先看了天安门,然后倒了故宫的屋门前,真是人山人海,从高处往下看,真是人头攒动.进了故宫,我们先看了太和殿,还看了保和殿等.在每一个景点里,都有一个故事.比方说打进港的溜金事件,大金缸是皇帝让和绅制造的全金缸,但和绅把外面涂上了金,骗皇上系全金,中饱私囊. 故宫里有9999间房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宫. 在故宫里,有许多故事,其中午门就有故事.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帝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如明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不顾国民疾苦,而又要赴江南、黄巩等大臣130余人,当场打死11人.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熄,继承其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其森严,犯人“斩首市曹”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地刑场处决的. 后来,我们又看见了一些景点,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2 北京最令我向往的是那古代庞大的建筑群—故宫,在我六岁时我就想去故宫游玩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正好今年暑假妈妈单位要去北京旅游,我就趁着这个机会跟着妈妈去了趟北京.圆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穿过天安门,就来到了端门,再穿过午门就来到了故宫.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宽广的“广场”,据导游说,这就是文武百官进行早朝的地方.走进去,仿佛进入了大会堂,大约能站800人左右.前面就是著名的太和殿,里面金碧辉煌,金灿灿的宝座边上立着两只活灵活现的丹顶鹤,两边还有四根被金龙环绕的大柱子,足足要两人拉手才能环绕一圈.下面是从太湖底运来打磨过的太湖石,在中国这种太湖石非常珍稀,据说比黄金还贵重.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太和殿,一边走一边参观,各个宫殿的布局都差不多,但都比不上前面的太和殿. 走着走着,我感到非常的疲惫了,这时一股清凉的风迎面吹来,我顿时精神一振,才发现我走进了御花园.大片大片的绿色植被让人眼睛一亮,在外面蒸得我透不过气来的热风一下子逃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树荫带来的清凉.石板两旁都是茂盛的侧柏,一座座假山上长满了翠绿的植被,假山是太湖石垒起来的,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摸起来仍是那么的光滑,可见古代工匠们花了多少心血进行打磨,抛光的啊!帝王的安逸生活是多少老百姓的艰辛换来的.带着留恋不舍的心情我走出了故宫. 这个暑假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去北京参观故宫,因为它不仅圆了我心中的梦想,而且让我感受到了故宫这件宏伟精美工艺品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辛劳.百姓的生活是贫困的,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深受剥削.而帝王将相们的生活是安逸的,是奢侈的.这故宫就是用老百姓的汗水和血水浇灌而成的,也是被压迫被剥削的象征,也是帝王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缩影. 3、今天,我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都想来到的地方,世界着名的皇家园林,中国历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又叫紫禁城.那里有许多珍宝,8000多间房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们先来到了天安门,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好像在守着天安门.一进天安门,我就惊呆了,哇!好大的一个城楼呀!妈妈让我在天安门楼照了几张相,然后就进了端门,端门内有一大批武警在那里训练,我看见了那些武警整齐的步伐,听着洪亮的声音,我心里暗暗佩服这些武警战士,使他们在日夜守卫着天安门和故宫.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雄伟高大,左右城门上各有八十一个门钉,整个门,呈红色,只有门钉是金色的,进到了午门里头,哇!好大的广场呀!比天安门还大好多呢!那里还有很多几百年前的大砖头呢,不过,有好的砖头,也有不好的砖头.不好的由于常年风吹日晒,现在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好的现在还完好无损,所以我们要爱护这些物品.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东方三大殿”之一,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里面的柱子,皇帝的宝座,全是金色的,地板用的是俗称金砖的石头铺的,我真佩服以前劳动人民人的聪明才智.太和殿中间的大楼梯是给皇帝走的,皇帝的椅子上,刻着一条大龙.人们称为龙椅.在外边,皇帝走的是用石头刻的龙路,旁边,是大臣走的路,走的是一个一个的台阶.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御花园,那里有许多百年的古树、像龙一样的歪脖子树,有的古树,枝叶茂盛;有的古树,只有一个树枝茂盛;有的古树的树干呈棕色,还有的古树呈黑棕色.还有的树根一根搭一根特别乱,还有的树根埋在了土里,看不见根.我们又往外走,看见了一座石山,石山上有一座亭子,是黄帝观赏景色的.石山上还有楼梯所以上去非常方便. 最后,我们就离开了故宫.这次的游玩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我永远也不能忘记这有意义的一天.

5赞·302浏览2017-08-08

故宫石柱说明文100字

太和殿(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 最大的宫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明代时,它名为奉天殿、皇极殿;到了清代改称为太和殿.它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现在可见的是清朝所建的宫殿.太和殿面积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从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达三十五点五米. 最高等级的殿宇形式: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就连角檐垂脊上仙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十个.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 万龙竞舞的磅礴气势:殿的中央设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上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背后有雕龙金漆屏风;宝座两侧又贴金盘龙大柱,东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西朝着宝座张望,西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东朝着宝座张望,使整个大殿万龙竞舞,从而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 七十二根大柱: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四千七百一十八块金砖: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 登基大典之地:明清两朝共有24个皇帝在这里登基,宣布即位诏书. 朝贺之处:皇帝每逢生日也即万寿节、册立皇后、以及

0

高大的店员
殷勤的冬瓜
2025-09-12 06:36:39
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其他殿堂内,铺墁的都是大方“金砖” “金砖”是用泥土以特殊加工的方法制造的细料澄泥砖。制造“金砖”的泥土,以苏州为最佳。因为,苏州一带土质细腻,含胶体物质多,可塑性大,澄浆容易,制成的砖,质地密实。所以皇宫用的细料澄泥砖,都是苏州等五府制造的。而且苏州等地处于大运河的沿岸,也便于利用运河将“金砖”运往京城。 制造“金砖”要花费极高的工本,经过极细致的加工程序,先后有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熏烧等工序。比如练泥这道工序,就先用水滋土,然后用几头牛反复踩踏,直到踏成稠泥为止。 经过选土到制坯,再行阴干之后,就要熏烧了。据明代记载,入窑后要熏烧130天才能出窑,即以糠草熏30天,片柴烧30天,棵柴烧30天,松柏枝烧40天。成砖之后,要求“叩之有声,断之无孔”。可见其加工的精细了。铺墁“金砖”时的工艺要求也极为严格,首先进行砍磨,然后要抄平、铺泥、弹线、试铺,最后要求墁好、刮平,并浸以生桐油。 砍磨和墁砖,要求质量极高。清代官方规定,砍磨2尺见方“金砖”,每1个工每天只能砍3块;墁砖时,由瓦工1人和壮工2人,每天只能墁5块。铺墁太和殿内的“金砖”,就需要砍磨工1573个,瓦工944个和壮工1888个。太和殿的 “金砖”至今仍乌黑光亮,莹润耐磨,不滑不涩,宛如磨平的墨玉一般。 为什么叫“金砖”? 1) 由于这种砖专为皇宫烧制的,土质细腻,质地密实,叩击时有金石之声,所以,叫做“金砖”。 2) 这种砖只能运到北京。供皇宫专用,所以叫“京砖”,京字与金字读音相近,因而京字逐步演化成金字,才称为“金砖”。 3) 这种从选土,到制作,到熏烧,到运输,到砍磨铺墁,耗费极大的财力和物力,价值昂贵,很难用黄金来补偿,从这个意义上讲,可称为“金砖”。

机灵的小懒虫
无情的钻石
2025-09-12 06:36:39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但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乾清宫、还有养心殿,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而太和殿是明清两朝24个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但乾隆五十四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大意的中心
土豪的季节
2025-09-12 06:36:39
1、

今天,我和妈妈哥哥弟弟一起去故宫玩。

我们先看了天安门,然后倒了故宫的屋门前,真是人山人海,从高处往下看,真是人头攒动。进了故宫,我们先看了太和殿,还看了保和殿等。在每一个景点里,都有一个故事。比方说打进港的溜金事件,大金缸是皇帝让和绅制造的全金缸,但和绅把外面涂上了金,骗皇上系全金,中饱私囊。

故宫里有9999间房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宫。

在故宫里,有许多故事,其中午门就有故事。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帝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如明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不顾国民疾苦,而又要赴江南选美女。为此群臣上谏,皇帝发怒下令廷杖舒芬、黄巩等大臣130余人,当场打死11人。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熄,继承其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其森严,犯人“斩首市曹”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地刑场处决的。

后来,我们又看见了一些景点,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2

北京最令我向往的是那古代庞大的建筑群—故宫,在我六岁时我就想去故宫游玩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正好今年暑假妈妈单位要去北京旅游,我就趁着这个机会跟着妈妈去了趟北京。圆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穿过天安门,就来到了端门,再穿过午门就来到了故宫。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宽广的“广场”,据导游说,这就是文武百官进行早朝的地方。走进去,仿佛进入了大会堂,大约能站800人左右。前面就是著名的太和殿,里面金碧辉煌,金灿灿的宝座边上立着两只活灵活现的丹顶鹤,两边还有四根被金龙环绕的大柱子,足足要两人拉手才能环绕一圈。下面是从太湖底运来打磨过的太湖石,在中国这种太湖石非常珍稀,据说比黄金还贵重。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太和殿,一边走一边参观,各个宫殿的布局都差不多,但都比不上前面的太和殿。

走着走着,我感到非常的疲惫了,这时一股清凉的风迎面吹来,我顿时精神一振,才发现我走进了御花园。大片大片的绿色植被让人眼睛一亮,在外面蒸得我透不过气来的热风一下子逃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树荫带来的清凉。石板两旁都是茂盛的侧柏,一座座假山上长满了翠绿的植被,假山是太湖石垒起来的,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摸起来仍是那么的光滑,可见古代工匠们花了多少心血进行打磨,抛光的啊!帝王的安逸生活是多少老百姓的艰辛换来的。带着留恋不舍的心情我走出了故宫。

这个暑假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去北京参观故宫,因为它不仅圆了我心中的梦想,而且让我感受到了故宫这件宏伟精美工艺品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辛劳。百姓的生活是贫困的,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深受剥削。而帝王将相们的生活是安逸的,是奢侈的。这故宫就是用老百姓的汗水和血水浇灌而成的,也是被压迫被剥削的象征,也是帝王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缩影。

3、

今天,我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都想来到的地方,世界着名的皇家园林,中国历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又叫紫禁城。那里有许多珍宝,8000多间房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们先来到了天安门,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好像在守着天安门。一进天安门,我就惊呆了,哇!好大的一个城楼呀!妈妈让我在天安门楼照了几张相,然后就进了端门,端门内有一大批武警在那里训练,我看见了那些武警整齐的步伐,听着洪亮的声音,我心里暗暗佩服这些武警战士,使他们在日夜守卫着天安门和故宫。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雄伟高大,左右城门上各有八十一个门钉,整个门,呈红色,只有门钉是金色的,进到了午门里头,哇!好大的广场呀!比天安门还大好多呢!那里还有很多几百年前的大砖头呢,不过,有好的砖头,也有不好的砖头。不好的由于常年风吹日晒,现在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好的现在还完好无损,所以我们要爱护这些物品。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东方三大殿”之一,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里面的柱子,皇帝的宝座,全是金色的,地板用的是俗称金砖的石头铺的,我真佩服以前劳动人民人的聪明才智。太和殿中间的大楼梯是给皇帝走的,皇帝的椅子上,刻着一条大龙。人们称为龙椅。在外边,皇帝走的是用石头刻的龙路,旁边,是大臣走的路,走的是一个一个的台阶。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御花园,那里有许多百年的古树、像龙一样的歪脖子树,有的古树,枝叶茂盛;有的古树,只有一个树枝茂盛;有的古树的树干呈棕色,还有的古树呈黑棕色。还有的树根一根搭一根特别乱,还有的树根埋在了土里,看不见根。我们又往外走,看见了一座石山,石山上有一座亭子,是黄帝观赏景色的。石山上还有楼梯所以上去非常方便。

最后,我们就离开了故宫。这次的游玩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我永远也不能忘记这有意义的一天。

花痴的咖啡
等待的导师
2025-09-12 06:36:39

在我国的历史上,雍正帝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勤奋异常的皇帝。深夜,整个帝国进入了梦乡,但是在圆明园中的雍正还在批阅着奏折。

根据大清的律例,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都可以直接给皇帝写密折,奏事言情。这是雍正与他的高级官员们的重要也是主要的沟通手段,皇帝必须在每个奏折上面写下自己的意见。

清宫档案记载,一年当中,雍正只有在自己生日的那天才得以休息。在13年的当政期间,雍正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以汉文写的朱批奏折多达22000多件,以每件朱批平均为100字计算,字数就有220多万字。

勤政亲贤殿内宽敞明亮,陈设讲究。殿前院落,回廊曲径,清幽雅致。东北的一所院落里有飞云轩、静鉴阁、怀清芳、秀木佳荫、生秋庭等馆轩。

东边的院落由碧芳丛、保合太和、富春楼以及竹林清响殿等组成。每到夏季,清帝由勤政殿迁到碧芳丛,"阅揽批章,传膳办事"。碧芳丛东面为十八间库,储藏着皇帝后妃的各种服装和用具。

院落的北部正中是一座带三间抱厦、面阔九间的保合太和殿,殿内分隔成三大间,异常豁朗,地板是拼成美丽图案的大理石,天花板上,悬挂着灿烂的玻璃灯架。

墙壁四周雕花紫檀桌子和茶几上,摆列着景泰蓝和珐A质的瓶子和杯盏,镀金和纯金的钟,还有很大的玻璃镜子,镶在紫檀雕花的框座里面。

保合太和殿的后面是"富春楼",有一架螺旋形梯子通到楼上,上面一排屋子中收藏着许多名贵的古字面,还有西洋油画、雕塑等美术品。富春楼的西边还有临近前湖的"生秋亭"等建筑。

北部有门,通向一个小石子铺成的甬路,可通行马车,保合太和殿东西各有院落。西院自南而北建有飞云轩、四得堂、暖阁、秀木佳荫,生秋亭五进厅堂轩阁,都是妃嫔的寝宫。绣房内,铺陈华丽,点缀新奇。

东院是一处很大的库房,称为十八间库,里面装满了一箱箱的皮货,瓷器和绣花衣服鞋子。皮货中有银鼠、黑貂、灰鼠、细骆驼绒、珍珠皮、黑狐等珍贵的皮衣。

库房里还装着许多龙袍宫装,蓝、黄、橙、紫各色华丽的绸缎上,绣着精美细致的花样,色彩谐调,配置巧妙,五爪金龙盘绕其上,其做工精细,是无与伦比的。

库内还储藏有我国历代的名人字画以及像景泰蓝、珐A质和瓷质的玩器,还有西洋的贡品。另外,还堆积着足够当时北京半数居民穿用的绸缎和其他衣料。

1725年,雍正帝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扩大到3000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