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铝合金 > 正文

请求推荐铝合金工艺生产的书籍

平常的长颈鹿
坦率的玫瑰
2022-12-22 09:36:27

请求推荐铝合金工艺生产的书籍

最佳答案
顺利的电灯胆
兴奋的羽毛
2025-07-26 09:50:01

《原铝、铝合金熔炼与铸造及铝与铝合金制品生产加工检测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实用手册》

【编 号】: 10252

【册 数】: 全四卷+1CD-ROM 16开精装

【作 者】: 编委会

【出版社】: 北方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市场价】: 1080.00元

【优惠价】: 540.00元

第一篇 铝与铝合金产品生产应用

第二篇 原铝及其合金的生产

第三篇 原铝的熔炼工艺

第四篇 铸造工艺

第五篇 熔铸的基本常识

第六篇 铝与铝合金产品技术标准

第七篇 铝与铝合金国际标准

第八篇 生产检验

第九篇 车间设计及主要生产设备选择原则

第十篇 辅助生产

第十一篇 熔铸生产的安全与卫生

第十二篇 相关法律

《原铝、铝合金熔炼与铸造及铝与铝合金制品生产加工检测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实用手册》金属书籍

《原铝、铝合金熔炼与铸造及铝与铝合金制品生产加工检测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实用手册》金属书籍

《原铝、铝合金熔炼与铸造及铝与铝合金制品生产加工检测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实用手册》金属书籍

最新回答
时尚的香氛
尊敬的画笔
2025-07-26 09:50:01

《铝合金挤压的基本变形条件与工艺特点》

¥278.00

品相:十品 库存:14

内容简介本书是《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之一,详细介绍了铝合金挤压型材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形原理与基本变形条件;挤压用铝合金及其分类与特点;、铝合金型材的分类、生产方法与技术;铝合金型材的质量控制与缺陷分析;铝合金型材挤压生产的主要设备等。在内容组织和结构安排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切合生产实际需要,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和行业特色,为读者提供一本实用的技术著作。

2.  《变形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当 当 价

¥66.60(8.1折)

第1章 变形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基础知识

 1.1 铝及铝合金的分类

 1.2 铝材生产工艺及状态代号

1.2.1 铝材生产工艺

1.2.2 状态代号说明

 1.3 变形铝合金热处理原理

1.3.1 铸锭均匀化退火

1.3.2 回复及再结晶退火

1.3.3 淬火及时效

1.3.4 回归现象

1.3.5 形变热处理

1.3.6 挤压效应及组织强化效应

 1.4 热处理工艺基础及设备

1.4.1 加热方法

1.4.2 热处理加热气氛

拉长的橘子
完美的睫毛膏
2025-07-26 09:50:01

作 者:本社 编

出 版 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版 次:1页 数:5字 数:11000印刷时间:2009-7-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 S B N:15576包 装:平装 本标准与ASTM B 179—06相比,在主要技术内容上存在如下差异:

——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编辑性修改;

——未采用ASTM B 179—06的第2章引用文件;

——未采用ASTM B 179—06的第3章和第9章压铸铝合金的订货资料和电导率要求;

——未采用ASTM B 179—06的附录A;

——增加了新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本标准代替GB/T 15115—1994《压铸铝合金》。

本标准与GB/T 15115—1994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化学成分中Fe、Mg的含量和YLAlSi9Cu4中Zn的含量;

——增加了材料牌号YZAl Sil0Mg(YL101),删除了材料牌号YZAlSil2Cu2(YLl08);

——取消了技术要求中的力学性能值,力学性能不作为压铸铝合金的验收依据;

——增加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彩色的秋天
包容的白猫
2025-07-26 09:50:01
2010版铝合金表面处理、阳极氧化、喷涂与挤压成形、焊接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制造智能选用实务全书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铝及铝合金挤压工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第二章铝合金的成分、状态和性能及常用挤压铝合金

第三章铝合金挤压方法及发展方向

第二篇金属挤压理论与技术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金属流动与制品的组织性能

第三章挤压力

第四章金属的正挤压

第五章金属的反挤压

第六章静液挤压

第七章连续挤压

第八章复合材料挤压

第九章其他挤压新技术新工艺

第三篇铝合金、铝合金制品挤压成形新技术

第一章铝合金挤压的基本变形条件和特点

第二章铝合金挤压型材分类与设计

第三章铝合金挤压型材的生产方式及断面难度判定

第四章铝合金挤压成形新技术

第一节建筑铝型材挤压新技术

第二节其他工业铝型材挤压新技术

第三节特种型材挤压新技术

第四节穿孔针法挤压新技术

第五节反向挤压新技术

第六节冷挤压新技术

第七节挤压工艺规程实例

第五章铝型材热处理工艺技术

第六章挤压制品成品率控制及主要缺陷分析

第四篇铝合金挤压设备、工模具设计制造选用技术

第一章挤压设备

第一节挤压机

第二节加热炉

第三节时效炉

第四节淬火炉

第五节其他辅助设备

第二章挤压工模具的工作条件及材料的合理选择

第三章挤压工具的设计技术

第四章挤压模具设计技术

第五章挤压工模具的制造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挤压工模具的制造方法及主要设备

第三节机械加工制模技术

第四节电加工制模技术

第五节工模具的热处理

第六章挤压工模具的修正、合理使用与科学管理

第五篇铝合金、铝合金制品表面处理工艺技术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铝的表面机械处理新

第三章化学抛光和电化学抛光

第四章化学清洗和浸蚀

第五章化学转化处理

第六章表面装饰

第七章表面电镀

第八章其他表面处理工艺技术

第六篇铝合金阳极氨化工艺技术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铝阳极氧化与阳极氧化膜

第三章阳极氧化工艺技术

第一节硫酸及其他酸阳极氧化

第二节硬质阳极氧化

第三节微弧氧化

第四节阳极氧化常见的故障、缺陷、原因及措施

第五节阳极氯化膜及高聚物涂层的性能与试验方法

第四章铝阳极氧化膜的电解着色工艺技术

第五章铝阳极氧化膜的染色工艺技术

第六章铝阳极氧化膜的封孔工艺技术

第七章有机高聚物涂装工艺技术

第七篇铝合金、铝合金制品喷涂工艺基础

第一章火焰喷涂及喷焊技术

第二章电弧喷涂技术

第三章等离子喷涂技术

第四章爆炸喷涂和超音速喷涂技术

第五章激光熔覆技术

第六章喷涂用材料

第七章涂层设计与涂层性能检测

第八篇铝合金型材喷涂新技术与设备

第一章铝合金型材的电泳涂漆新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电泳涂漆的原理

第三节电泳涂漆的流程和工艺

第四节槽液的控制和品质分析

第五节电泳涂漆的设备和生产线

第六节彩色电泳和哑光电泳技术

第二章铝合金型材的油漆喷涂新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铝合金型材用油漆涂料

第三节油漆喷涂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节氟碳喷涂工艺

第五节氟碳喷涂的设备和生产线

第六节氟碳喷涂缺陷分析和控制措施

第三章铝合金型材的粉末静电喷涂新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粉末静电涂装原理

第三节粉末静电喷涂设备

第四节粉末涂层缺陷分析

第五节粉末静电喷涂车间设计

第九篇铝合金、铝合金制品焊接工艺技术

第一章铝及铝合金焊接基础知识

第二章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特点、方法和材料选用

第三章铝及铝合金焊接现场分析

第四章铝及铝合金的气焊

第五章铝及铝合金TIG焊

第六章铝及铝合金MIG焊

第七章铝及铝合金的其他焊接方法

第八章铝及铝合金焊接实例

第九章堆焊新技术

更多铝及铝合金焊接性的书籍信息请关注上海有色网( http://www.smm.cn)。

可靠的绿草
哭泣的唇膏
2025-07-26 09:50:01
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所有的电镀工艺几乎都能在铝材表面获得镀膜,还包括磷化、钝化、化学氧化、电泳漆、喷漆、喷粉等。

铝合金表面处理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给你介绍两种方法,是保持表面处理效果最长的。

脱脂阳极化处理,可以保管30天;脱脂湿法喷砂处理,可以保管72小时。

通常经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具有高度活性,更容易再度受到灰尘、湿气等的污染。为此,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尽可能快地进行胶接。

想了解更多,需看书籍,在很多购物网站搜索“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可以找到相关书籍。

大胆的心锁
整齐的曲奇
2025-07-26 09:50:01

书名:高等学校教材--金属材料学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33

条形码:9787502572419

ISBN:ISBN 7-5025-7241-4

作者:戴起勋

印刷日期:2005-8-1

出版日期:2005-8-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295页

中图法:

中图法一级分类:

中图法二级分类:

书号:

简介:前 言

金属材料是所有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理论和体系相对比较完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的新型金属材料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金属基复合材料、新型功能金属材料、微合金非调质钢等。就是传统材料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另外由于资源和环境的严峻问题,也提出了适应环境设计的简单合金与通用合金等新概念。国家在1998年调整了专业目录,对材料类专业的内涵有了新的叙述。近几年来,尽管专业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缺少相应的配套教材。

金属材料学是金属材料工程等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使用知识最多最直接的课程。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经验性的特点。综合性是内容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涉及所有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应用性是指课程的内容是生产或科研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经验性是指某些内容是长期的经验总结,在实际应用中可变性还比较大。

本书编写者在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已有近20年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整改内容和凝练思路,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特点,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编写该书的基础是:在借鉴原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新的内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调整书的体系和框架。编写思路是:抓住材料服役条件-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环境的主线,围绕合金化基本理论,尽可能地凸现材料科学发展中的思想,使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该教材更适合于工程机械应用型金属材料工程等材料类专业使用。

本书内容包括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合金和新型金属材料三大部分。以合金化原理为核心,着重阐明了材料成分与处理工艺的特点,强调了材料组织与性能及应用之间的关系,力图使学生掌握各类材料成分设计和制定工艺的依据。对各类新材料的发展也作了一定介绍。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及重点,领会材料发展的主线、核心和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章最后都精写了小结,并安排了一定量的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是江苏省金属材料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江苏大学重点精品课程建设所组织编写的教材。本书第1、3、4、5、6章和绪论由戴起勋教授编写,第2、7章由李忠华副教授编写,第8、9、10、11章由邵红红教授编写,第12、13、14章由王树奇教授编写,全书由戴起勋教授统稿主编,程晓农教授主审。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主要文献列于书后,在此谨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诚致谢意。吴晶等老师提供了有关的金相组织图片,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不但是材料类本科专业学生的教材,而且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和从事材料工作技术人员的参考书。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谬误,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今后的补充、修改和完善。

编 者

2005年4月

目录:绪论--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

0.1 金属材料发展简史 1

0.1.1 第一阶段--原始钢铁生产 1

0.1.2 第二阶段--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 1

0.1.3 第三阶段--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 2

0.1.4 第四阶段--微观理论的深入研究 2

0.2 现代金属材料 2

0.3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与趋势 4

习题与思考题 6

第1篇 钢铁材料

第1章 钢的合金化概论 7

1.1 合金元素和铁的作用 7

1.1.1 钢中的元素 7

1.1.2 铁基二元相图 8

1.1.3 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 9

1.2 合金钢中的相组成 10

1.2.1 置换固溶体 10

1.2.2 间隙固溶体 11

1.2.3 碳化物与氮化物 11

1.2.4 金属间化合物 15

1.3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及偏聚 15

1.3.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15

1.3.2 合金元素的偏聚 16

1.4 合金钢中的相变 17

1.4.1 合金钢的加热奥氏体化 17

1.4.2 过冷合金奥氏体的分解 19

1.4.3 合金钢的回火转变 21

1.5 合金元素对钢强韧化的影响 24

1.5.1 钢强化的形式及其机理 24

1.5.2 合金钢强化的有效性 26

1.5.3 合金元素对钢韧度的影响 27

1.6 合金元素对钢工艺性的影响 28

1.6.1 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性 28

1.6.2 材料的成形加工性 35

1.7 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5

1.7.1 微量元素的作用 35

1.7.2 微合金钢中的合金元素 36

1.8 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 38

1.8.1 通用合金与简单合金 38

1.8.2 环境协调性合金的成分设计 40

1.9 合金钢的分类与编号 42

1.9.1 钢的分类 42

1.9.2 合金钢的编号方法 42

本章小结 45

习题与思考题 48

第2章 工程结构钢 49

2.1 工程结构钢的基本要求 49

2.1.1 足够的强度与韧性 49

2.1.2 良好的焊接性和成形工艺性 49

2.1.3 良好的耐腐蚀性 50

2.2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合金化 50

2.2.1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50

2.2.2 合金元素对焊接性和耐大气腐蚀性的影响 52

2.3 铁素体-珠光体钢 53

2.4 微珠光体低合金高强度钢 55

2.4.1 强化机理 55

2.4.2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 55

2.4.3 微合金元素的作用 56

2.5 针状铁素体钢 57

2.6 低碳贝氏体和马氏体钢 58

2.7 双相钢 59

2.8 低合金高强度钢发展趋势 60

本章小结 61

习题与思考题 61

第3章 机器零件用钢 62

3.1 概述 62

3.1.1 机器零件用结构钢的特点与合金化 62

3.1.2 机器零件用结构钢的强度与脆性 63

3.2 整体强化态钢 64

3.2.1 调质钢 64

3.2.2 微合金非调质钢 67

3.2.3 弹簧钢 71

3.2.4 滚动轴承钢 73

3.2.5 低碳马氏体钢 77

3.2.6 超高强度钢 78

3.3 表面强化态钢 82

3.3.1 合金渗碳钢 83

3.3.2 氮化钢 87

3.3.3 低淬透性钢 88

3.4 耐磨钢 89

3.4.1 钢的耐磨性及其影响因素 89

3.4.2 高锰铸钢 90

3.4.3 低合金耐磨钢及石墨钢 91

3.5 零件材料选择基本原则与思路 91

3.5.1 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 92

3.5.2 选择材料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93

本章小结 95

习题与思考题 97

第4章 工模具钢 99

4.1 概述 99

4.1.1 工具钢成分与性能特点 99

4.1.2 工具钢基本性能及检测方法 100

4.2 碳素钢及低合金工具钢 101

4.2.1 碳素工具钢 101

4.2.2 低合金工具钢 101

4.3 高速钢 103

4.3.1 高速钢的分类 103

4.3.2 高速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105

4.3.3 高速钢中的碳化物 106

4.3.4 高速钢的热处理 108

4.4 冷作模具钢 113

4.4.1 碳素工具钢和低合金工具钢 114

4.4.2 高铬和中铬模具钢 114

4.4.3 基体钢 117

4.5 热作模具钢 117

4.5.1 热锤锻模钢 118

4.5.2 热挤压模钢 120

4.5.3 压铸模钢 122

4.6 其他类型工具用钢 122

4.6.1 耐冲击用钢 122

4.6.2 冷轧辊用钢 123

4.6.3 量具用钢 124

4.6.4 塑料模具用钢 125

4.6.5 硬质合金 128

本章小结 129

习题与思考题 130

第5章 不锈钢 131

5.1 概述 131

5.1.1 金属腐蚀类型与提高耐腐蚀性的途径 131

5.1.2 不锈钢的组织与分类 132

5.2 影响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134

5.2.1 合金元素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4

5.2.2 腐蚀介质对钢耐蚀性的影响 138

5.3 铁素体不锈钢 138

5.3.1 常用铁素体不锈钢及特点 139

5.3.2 铁素体不锈钢的脆性 139

5.3.3 铁素体不锈钢的热处理 139

5.4 马氏体不锈钢 140

5.4.1 马氏体不锈钢的成分和组织特点 141

5.4.2 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特点 142

5.5 奥氏体不锈钢 142

5.5.1 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特点 143

5.5.2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144

5.5.3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 145

5.5.4 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 146

5.6 双相不锈钢 147

5.6.1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147

5.6.2 奥氏体-马氏体双相不锈钢 148

本章小结 148

习题与思考题 149

第6章 耐热钢 150

6.1 基本概念 150

6.1.1 金属的抗氧化性 150

6.1.2 钢的热强性 152

6.1.3 耐热钢的合金化 155

6.2 热强钢 155

6.2.1 珠光体热强钢 155

6.2.2 马氏体热强钢 158

6.2.3 奥氏体型高温合金 160

6.3 抗氧化钢 161

本章小结 163

习题与思考题 163

第7章 铸铁 164

7.1 铸铁的石墨化及影响因素 164

7.1.1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164

7.1.2 影响铸态组织的因素 166

7.2 石墨的形成及生长机理 168

7.2.1 灰口铸铁中片状石墨的生长方式 168

7.2.2 球状石墨的形成过程 169

7.2.3 蠕状石墨的形成过程 170

7.3 灰铸铁 171

7.3.1 灰铸铁组织特点 171

7.3.2 灰铸铁性能及热处理 173

7.4 球墨铸铁 174

7.4.1 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 174

7.4.2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176

7.5 蠕墨铸铁 178

7.5.1 蠕墨铸铁的金相组织 178

7.5.2 蠕墨铸铁性能特点及应用 179

7.6 可锻铸铁 181

7.7 特种性能铸铁 182

7.7.1 耐热铸铁 182

7.7.2 耐磨铸铁 183

7.7.3 耐蚀铸铁 184

本章小结 185

习题与思考题 185

第2篇 有色金属合金

第8章 铝合金 186

8.1 铝合金的热处理及时效强化 186

8.1.1 铝合金的分类 186

8.1.2 铝合金热处理强化特点 187

8.1.3 影响时效强化的主要因素 188

8.2 变形铝合金 189

8.2.1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和表示方法 189

8.2.2 防锈铝合金 191

8.2.3 硬铝合金 192

8.2.4 超硬铝合金 193

8.2.5 锻铝合金 194

8.2.6 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及金相检验 194

8.3 铸造铝合金 195

8.3.1 铝硅及铝硅镁铸造合金 195

8.3.2 其他铸造铝合金 197

8.3.3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 199

本章小结 199

习题与思考题 200

第9章 铜合金 201

9.1 黄铜 201

9.1.1 黄铜的牌号及表示方法 201

9.1.2 普通黄铜 202

9.1.3 特殊黄铜 204

9.1.4 黄铜的热处理 206

9.2 青铜 207

9.2.1 青铜的牌号及表示方法 207

9.2.2 锡青铜 208

9.2.3 铝青铜 211

9.2.4 铍青铜 213

本章小结 214

习题与思考题 214

第10章 钛合金 215

10.1 钛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215

10.1.1 钛的基本性质与合金化 215

10.1.2 钛合金的相变特点 216

10.1.3 钛合金的分类 218

10.2 α钛合金 219

10.3 α+β钛合金 220

10.3.1 α+β钛合金合金化特点 220

10.3.2 Ti-Al-V系合金(TC3、TC4、TC10) 221

10.3.3 其他α+β钛合金 222

10.4 β钛合金 222

10.5 钛及钛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223

10.5.1 钛合金生产工艺的改善 223

10.5.2 钛及钛合金的新发展和新应用 223

本章小结 225

习题与思考题 225

第11章 其他有色金属合金 226

11.1 镁合金 226

11.1.1 镁及镁合金的特性 226

11.1.2 镁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227

11.1.3 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 230

11.1,4 铸造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232

11.1.5 镁合金的热处理 234

11.1.6 镁合金的应用 235

11.2 锌合金 236

11.2.1 锌及锌合金的特性 236

11.2.2 锌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237

本章小结 238

习题与思考题 239

第3篇 新型金属材料

第12章 金属功能材料 240

12.1 磁性合金 240

12.1.1 软磁合金 240

12.1.2 硬磁合金 243

12.2 电性合金 245

12.2.1 电热合金 245

12.2.2 超导材料 247

12.3 形状记忆合金 248

12.3.1 形状记忆原理 248

12.3.2 常用形状记忆合金 250

12.4 其他功能材料 253

12.4.1 热膨胀合金 253

12.4.2 减振合金 254

12.4.3 储氢合金 256

本章小结 258

习题与思考题 258

第13章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 259

13.1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概述 259

13.1.1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性能特点 259

13.1.2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发展历史 260

13.2 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261

13.2.1 面心立方有序衍生结构 261

13.2.2 体心立方有序衍生结构 261

13.2.3 密排六方有序衍生结构 262

13.2.4 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 263

13.3 常用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应用 263

13.3.1 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3

13.3.2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6

13.3.3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7

本章小结 270

习题与思考题 270

第14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 271

14.1 概述 271

14.1.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271

14.1.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273

14.1.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274

14.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体系选择 275

14.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275

14.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体系选择 277

14.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与控制 279

14.3.1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与界面类型 280

14.3.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稳定性 281

14.3.3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浸润与界面反应控制 282

14.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 284

14.4.1 固态法 284

14.4.2 液态法 285

14.4.3 喷涂与喷射沉积法 286

14.4.4 原位自生复合法 287

14.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288

14.5.1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288

14.5.2 短纤维及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290

本章小结 291

习题与思考题 292

符号说明 293

参考文献 294

柔弱的果汁
健忘的高跟鞋
2025-07-26 09:50:01
首先不是专家,恰巧有这方面的资料.

AC2B铸造态 抗拉不小于130MP HB 约60

AC2B T6态 抗拉不小于190MP HB 约80

伸长不作要求.

参考JIS H 5202-1992日本标准.

笑点低的翅膀
痴情的早晨
2025-07-26 09:50:01
金属表面处理我只推荐一本,是我认为最好的——《电镀手册》,干这个事情的人都知道,你买了绝对不会后悔。只是有点贵,但是绝对超值。入门级选手只看着本书就够了。

至于学校,其实很多学校和研究所都各有所长,没有哪个是特别全面牛的,学校都有人说了,我说两个研究所吧,武汉材保所的传统表面处理很不错,广州有色院和北京钢铁研究院的热喷涂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