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铝合金 > 正文

铝合金车身的优点

繁荣的小土豆
安详的小鸭子
2022-12-21 02:19:12

铝合金车身的优点?

最佳答案
震动的小蘑菇
俊逸的裙子
2025-05-04 13:05:06

对于汽车来说,除了节油,轻量化的全铝合金车体可以压榨出终极动力和操控表现。一般来说,在动力不变的情况下,越轻的车提速越快,也更有运动感,同时弯道的侧倾也会减弱。

而在同等强度下,越轻的车越安全。车身越重,惯性越强,出现事故后所承担的撞击力度就会越大,事故的后果就越严重。

另外一个铝车身优于其他钢铁车身原因是它的环保性能,前面已经提到可以减小燃油的消耗,可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的排放,因为99%的铝可以被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在从铝矿石冶炼铝产生的成本高消耗。

当然,铝合金车身也有不少缺点,比如造车成本会很高。一是因为铝本身就比较贵,一些铝合金的价格甚至超过黄金,二是刚才提到的,其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有更多的技术难点。也因此,全铝车身目前基本都是在豪华高端车辆上应用。

铝合金在车身制造中的优点

在新的车身中铝合金有许多优点和特性,虽然这些特性不一定是好的方面,性能超过传统的钢铁车身,它有许多优点不仅仅是在减轻车身重量方面,重要的是减小燃油消耗,改善车辆的操纵性。

另外一个铝车身优于其他钢铁车身原因是它的环保性能,前面已经提到可以减小燃油的消耗,可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的排放,因为99%的铝可以被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在从铝矿石冶炼铝产生的成本高消耗。

铝的比重大约是钢铁的三分之一,在车身制造中的铝的应用可以使车辆减小20-30%重量,可以减少10%的燃油消耗,这意味着每百公里节省0.5升燃油。

铝合金循环利用率高,可以补偿冶炼的高能源消耗,由于可以重复利用,再循环的成本很低。

铝是一种惰性材料,这种说法也许不准确,铝金属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这层氧化物是三氧化二铝,使金属铝和空气隔绝开来,保护氧气的进一步的腐蚀。正是这种可以迅速形成铝氧化物以抵抗外部氧化腐蚀的性能,使它成为一种优良防腐性能的材料。

最新回答
小巧的酸奶
伶俐的高山
2025-05-04 13:05:06

铝合金车身比钢车身轻可以有效降低车身自重。以下是关于铝制车身和钢制车身的相关介绍:1、钢制车身: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并没有全钢车身或者全铝车身(个别高端豪华车品牌会有铝材料占95%的车身)一辆汽车的车身是由钢和铝两种金属材料共同构造的(对于普通家用车来说钢材料的比例占大部分)。这里所说的钢制车身其实是指用钢材料制成的车身部件。钢制车身部件最大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生产技术成熟可靠。而钢制车身部件也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重量较大。相比同体积的铝钢的重量是其两倍有余。2、铝制车身:铝制车身是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车身部件铝制车身部件最大的优点就是质量轻而最显著的缺点则是生产成本高、在生产工艺上相比钢也要更复杂。通过钢制车身和铝制车身各自的优缺点可以看出钢制车身的生产成本相比铝制车身要更便宜生产工艺和后期的维修也比铝制车身更方便简单但钢制车身在重量上确实要比铝制车身重很多。

闪闪的鸡
可爱的微笑
2025-05-04 13:05:06

铝合金车身和钢制车身个人认为铝的比较好,原因如下:

1、铝车身如果设计合理,技术先进的话强度也很高的,就像飞机的铝合金机体一样。

2、钢材车身的重量大,通常的概念会比较结实,但是如果出重大事故,安全性是一样的,而且同样的速度出车祸钢材车身由于重量大动能就大,撞击力度也会相应增大的。

3、铝合金车身重量轻,相同的速度出车祸撞击力度也会相应较小,而且使用铝合金车身,还能降低一定的油耗。

业内专家表示,钢车身和铝车身各有优劣,不能一概而论。汽车工程研究院材料工程师介绍说,钢制车身优势主要是技术成熟度比较高,成本相对较低,但重量没有显著优势。而铝合金车身优势主要是轻量化,对于高端车可以留下更多的重量空间去增加配置,例如提高动力性。

成本较高是铝制车身向低端车普及缓慢的原因之一。“对于以钢车身工艺为主的传统车厂,铝车身涉及一定的工艺改造,如开卷落料、焊接、涂装等。”他说,目前车身用铝经过拉延及烘烤硬化,屈服强度可达220~260MPa,强度仅能达到一般高强钢的强度水平,因此需要通过截面结构设计及连接工艺来弥补,对传统钢车身设计工程师提出了挑战,而且铝材成本较为昂贵。

天真的服饰
闪闪的御姐
2025-05-04 13:05:06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这些车很多都是全铝车,全铝车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众所周知,很多厂家都是打着全铝车身的口号来卖车的,可以说是自吹自擂全铝车身。那么,全铝机身真的有那么好吗?其实只要你多关注一下豪华车市场,就会发现豪华车市场的车型没有一款采用全铝车身。为什么?细心的车主可能已经发现,新能源车的重量普遍比传统燃油车重一点。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能,在电池技术暂时无法突破瓶颈期的情况下,汽车厂商只能不断增加电池组数量来提高续航性能,整车重量的增加是必然的。但与此同时,较重的车身势必会对续航里程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刹车操控等诸多方面的表现。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全铝机身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刚性非常强。

但其强度远不如合金钢板,使得铝合金的车身与合金钢板相比毫无抗冲击性可言。通常情况下,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铝合金车身的车和合金钢板车身的车发生碰撞,那么碰撞更严重的车一定是铝合金车身的车。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避免体重增加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电池寿命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不断寻求轻量化之路。这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诉求,也是无数性能车超越自我的永恒主题。

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轻量化方式之一就是使用全铝车身,但是大部分都是用在一些中高端车型上,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奥迪A8L和捷豹。但是全铝机身除了非常强的刚性之外,还有很强的耐腐蚀性。众所周知,很多车在闲置一段时间后容易生锈,但是铝合金车身就不用担心这种情况了。此外,由于铝的密度较低,全铝车身的质量比其他车身更轻。不过现在很多厂商都不像以前那样大力推广全铝机身了。为了增强汽车的防撞能力,市场上开始出现铝车身和合金钢车身的组合。

年轻的萝莉
兴奋的向日葵
2025-05-04 13:05:06
“全铝车身”的安全性能高吗?有什么好处呢?

“全铝车身”此项系统在之前被各种汽车企业所吹嘘,可是近些年其实很少被谈及,这当中不仅有原材料成本的主要原因,也是有车体安全考虑到钢体车体普通钢体车体所使用的建筑钢材分成好几种,例如普通钢、加强钢、热成型钢在其中热成型钢能够承受1300-1600 MPa的抗压强度,是普通钢的3-4倍,可是生产制造难度高,成本费非常高,因此一般都是用于A柱、B柱这种车体架构的核心部位而汽车车门、发动机盖、汽车后备箱这样的地方,都是用的普通钢材。钢体车体致命的缺点便是净重很大,要实现轻量化,提升动力降低油耗,也就有了全铝车身。

全铝车身的误会很多人对全铝车身存有2个误会,铝制车身所使用的原材料并不是铝,反而是铝合金型材。此外压根就不存有“全铝车身”,仅仅车体所使用的铝合金型材占有率超过钢的使用量铝合金的强度可以达到600Mpa,处于高品质建筑钢材和热成型钢中间,能量吸收特性更高一些,是车体变形区理想的原材料,能增加车身被动安全性,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净重更加轻,减少汽车的油耗其实除了更加轻以外,铝合金车身在各方面都需要弱于钢体车体。

电焊焊接难度大首先是铝合金车身的制作难度系数难题。对铝型材开展焊接难度系数要远远超过建筑钢材,不可以用常规焊接工艺,一般都是铆合为了能绕开焊接问题,路虎揽胜乃至想出自冲铆接技术性,根据交流伺服电机增加动力将螺栓立即压进板才,运用这类拼接的方法进行车体生产制造我们都知道,铝合金车身的加工工艺更复杂,难易度也更高,相对应成本还会提高。

维修费高再者就是铝合金车身一旦相撞,铝合金型材产生变形,因为制作工艺特殊性,检修成本费会比一般原材料更高一些,普通4S店只有开展小平米修补,一旦受损严重,全铝车身可能要立即损毁例如蔚来汽车ES8白车身的铝合金型材成分为96.4%,选用7种板才连接技术,却让ES8的检修价格高的吓人许多汽车企业舍弃全铝车身铝合金车身成本相对高、检修合理性差缘故,让许多汽车企业慢慢开始减少铝合金材料占有率,例如奥迪车A8选择放弃全铝车身,只能在一些不易承受力位置选用铝合金型材。

凯迪拉克汽车选用钢和铝的混和车体,和奥迪车思路一样,关键承受力位置用抗压强度更多的钢,非承受力一部分选用铝合金型材现阶段的家用轿车基本已经选择放弃全铝车身的念头,除开悬挂系统、轮圈、防撞钢梁这些部位选用铝合金型材,其他位置基本上都是低成本、有利于进行维修建筑钢材,即使是很贵的豪华轿车,都在降低铝合金材料应用占有率全铝车身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轻量化设计,要不是净重更加轻,坚信不容易有哪个生产厂家想要应用,将来如果出现了成本低、轻量、高强度新型材料,铝合金型材该会第一个被遗弃

美好的秋天
冷傲的高跟鞋
2025-05-04 13:05:06

优点:重量轻,塑性高,强度高、安全性好、整体性强,有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

全铝车身的最大优势就是减重,首先铝的密度是2.7,钢是7.9,轻了2/3,对于减重非常有帮助。减重又和油耗排放直接挂钩,除了油耗和排放之外,减轻重量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操控性,同样的发动机推动更轻的车身当然跑得更快。

与此同时,惯性更小,当然也可以缩短刹车距离,间接地提高安全性。此外由于密度更低,所以在需要加固的地方可以更放得开用上更多材料,与此同时铝合金的强度为85mol,远远高于钢的40mol,车身结构强度可以做到超过普通钢制车身。

全铝车身的弊端:

车辆一旦发生碰撞,金属变形扭曲,由于加工工艺特殊性,维修成本也要比传统材料高出许多。同时由于修复工艺也十分复杂,4S店基本不可能完成大规模修复,往往令全铝车身直接报废。另一个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铝金属的熔点和燃点都较低,排气管头段的排气温度就足以将其点燃。

美丽的音响
年轻的店员
2025-05-04 13:05:06

是。

除了成本高,铝合金车身固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从生产环节看,其相比传统钢材质车身更难制造。首先是产品一致性问题,由于铝合金材质本身原因,零部件在冲压后回弹幅度比钢材更大,想要保持大批量冲压零部件的精度一致有更高的挑战。

另外,铝合金零件之间、铝合金与钢材之间的连接更为复杂,涉及到多种新型铆接工艺,工艺流程更繁琐,生产效率很难提升。

model y的特点

在车身架构上,Model Y与Model 3一样,采用钢铝混合金属材质,为了控制成本,并未采用Model S以及Model X的全铝车身,但通过结构优化,使其依然拥有不错的碰撞表现。得益于纯电动车型较小的机械结构,给了车身在碰撞时更多的溃缩空间。

此外,设计在底盘部位的电池包,也有利于降低电动车的重心,减少车辆翻滚的风险。因此纯电动车在安全设计上,更有利于实现碰撞下的车舱安全。

甜甜的含羞草
无心的煎蛋
2025-05-04 13:05:06

汽车铝车身和铁的区别:

目前,市场上的骨架,有两种取向,一种是钢材车身。一种就是铝制车身。而所谓的全铝车身,就是使用铝合金材料,取代钢用作车身覆盖件甚至结构框架的技术。全铝车身的优点是,节能减排。2013款XF的整备质量大约1.9吨,全铝车身之后整备质量大约为1.14吨。相差将近0.8吨。

也就是800公斤,一个成年男性80公斤计算,也就是一辆车上少了10个人。这个减重不可谓不大。由此,油耗降低,车身操控性更强。另外,铝的刚性比钢更强。铝合金的强度为85mol。

而钢的强度为40mol。如果有不放心的话,可以看看特斯拉的碰撞测试,特斯拉是铝制车身,它的碰撞成绩是优于很多钢制车身的。航天领域广泛使用铝合金材料不是没有原因的,另外铝合金还有着抗腐蚀更耐磨的优点。

因为铝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各家车企在车辆上换铝的征途一直没有停止过。以下你们应该经常能在一些高端品牌甚至一些有诚意的中端品牌中听到过:全铝发动机、铝缸盖、铝控制臂、铝副车架,这些都是以铝代铁的案例。

铝这么好,为嘛大家不把车全部做成铝制的?两个原因:成本和技术。成本方面:每吨钢材价格只有7000~8000元,而铝合金却要20000~30000元。为什么奔驰E级将铝换成钢材后,就可以节省那么多成本给你装更多的配置。

奥秘就在这里。对于一些厂商来说,消费者不太关心这个“伞骨”是什么做的,多攒点配置可能更好卖。所以这一方面也制约着铝制车身的应用。另一部分是用车成本,假如我不仅用铝制的车身,连覆盖件都用全铝的。

那你开车的时候,切记要小心了,假如碰撞刮擦,到了4S店,首先钣金有点困难了,上面说过,它的强度比钢材高,要不敲不平,要不然容易给你敲碎了。其次,假如要喷漆,和钢材车身也不一样。铝合金外有致密氧化膜。

另外,铝的属性比较活泼,需要专用车间和技术来喷涂,所以这个价格,自己考虑下。技术方面:因为铝制的硬度大,所以加工会更加困难。至于有多困难?铝在加热后会膨胀,而车身又必须焊接,焊接又必须要加热。

恩,你自己想想吧。捷豹的XFL就自己声称,不直接焊接车身,而是用铆钉连接焊接。也是一项大工程啊。全身有2700多颗铆钉。除了加工困难,之前说的喷涂也是一件麻烦事,如果之前工厂是钢材车身。

那么铝制车身就必须重新上一条喷涂生产线。凯迪拉克金桥工厂生产的CT6铝合金车身占比达到64%,这就需要生产线能够支持钢铝混线生产,而另外对于很多车企来说,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建造级别更高的工厂了。

目前做到全铝车身最有名的奥迪A8L,据说,有着极高的抗扭转刚度,可以改变碰撞后的吸能路径,保障驾驶室的完整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不过价格也是感人的。

忧伤的柠檬
直率的大白
2025-05-04 13:05:06
奥迪A8是全铝合金车身的:1、奥迪A8是利用奥迪独特的ASF技术。所谓ASF,实际上是由铝合金制成的一种空间框架结构,相当于车身的主承载骨架;2、ASF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在不提高汽车的重量上增强车身的坚固性,提高安全性能;3、除A8外,A2也采用同样的设计。Jaguar的XJ和XK车型也都是全铝合金制的,但与奥迪的ASF结构不同。

粗心的柚子
拉长的火龙果
2025-05-04 13:05:06

可以的。铝合金,是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密度为2.63~2.85g/cm3,有较高的强度(σb为110~650MPa),比强度接近高合金钢,比刚度超过钢,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塑性加工性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耐蚀性和可焊性,可作结构材料使用,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建筑、机电、轻化和日用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