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的淬火和钢的淬火有什么不同
铝合金没有同素异构转变,所以为了提高铝合金强度,只能够采用固溶处理+时效的方式,也有称为铝合金固溶淬火的,其实与钢的淬火不是同一含义。
而钢(实际上是铁)有同素异构转变,所以可以通过相变来提高强度,也就是通常说的淬火+回火,除此之外,其他热处理机理没有什么不同,比如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等。
1、时效处理上有不同。
铝合金淬火:根据时效温度和时间的不同,会发生析出相的弥散,聚集长大等变化。
钢的淬火:α相状态的变化以及碳化物的聚集长大。
2、在机理、组织与性能上有所不同,
铝合金淬火:时效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但塑性降低。
钢的淬火: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获得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适当配合。
扩展资料:
铝合金淬火的原理:
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于合金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些空位来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体内。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淬火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合金时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合金热处理技术
铝合金固溶时不发生相变,无组织应力,只有热应力在起作用。零件冷却后,表面因热应力作用造成压应力,心部受断裂应力常常会出现微裂纹。为了减少变形和开裂,应该控制加热速度和冷却方法。目前常用提高淬火温度、用油淬火、改用其他淬火介质或等温淬火等方法来消除。
铝合金淬火在从500℃向250℃转变时为关键性冷却范围,所以新淬火介质以聚醚和聚二醇等聚合物最理想。冷却能力可通过在很大范围内改变浓度来调整,低浓度聚合物水溶液的冷却速度和冷水相当。随浓度提高,冷却能力下降而接近油和热水,聚合物的逆溶性温度(60~80℃)减慢了淬火开始的冷却速度,使热应力明显降低。
装炉方法不当,因自重产生变形,应采用适当的夹具,并保持炉气循环、炉温均匀。正确选择淬火方法会减少畸变。微量的变形可通过淬火后马上校正。
机械加工后零件内残留应力过大也会产生变形,可以进行消除应力退火。消除铝合金的残留应力也可以通过在零件淬火后进行1%~5%的塑性变形,使残留应力因工件变形而松弛。塑性变形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则效果更加明显。
工件外形复杂、壁厚不均,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应改进设计方案,增大圆角半径。铸铝件应有加强筋,太薄部分淬火时,应用石棉包扎。
另外,热处理炉温均匀性、精确性及淬火转移时间的长短都对变形开裂有影响,操作者应注意。
建筑用6063铝型材即用风冷淬火,把淬火后的铝型材放在时效炉内时效一定时间,铝型材内部结晶重新排列,机械强度明显提高。在金属所有合金中,唯独只有铝合金有时效状态。
铝合金挤压型材成形温度为460~500度,一般要求淬火后的温度低于200度。通过高温挤压成型,固溶热处理后(淬火)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为T5;通过高温挤压成型过程冷却,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为T6。
有的人认为T5与T6的区别仅是冷却速度的区别,不是风冷水冷的区别。风冷的冷却速度够大,也能达到T6效果,反之,水冷但冷却速度不够大也只能是T5的效果。
其实T6状态既可以进行在线淬火(水冷或强风冷),也可以进行离线淬火(用淬火炉淬火),但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产品品种规格来定。在实际生产中,不管采用哪种生产工艺关键是要达到该铝型材产品的力学性强度要求。
冷却效果越好时效后硬度就会越好,为什么会有T5与T6之分,因为T5风冷产品尺寸不易变形,几乎所有门窗之类的型材都会选择T5,而T6材是水冷厚度比较薄的型材遇水就会变形,特别是有开口的东西很容易遇水就变形。当然还可以用水雾的形式来冷却,就是那种喷雾式的过水方式。产品过水后的效果比风冷效果要好的多,6063-T5在10-13之间,6063-T6可达到13以上。
将铝合金在535±5℃保温5.5±0.5个小时,然后在80±10℃的水中淬火,淬火时间不能低于5min。
再在165±5℃的低温炉中时效4±0.5个小时。出来后硬度一般达到HB80-90,延伸率大于8%,抗拉强度250MPa以上。
技术问题主要是保温问题,一定要按工艺执行,还有从高温炉到下水淬火要尽量快,否则就会影响固熔效果,影响热处理效果!
淬火:淬火是指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冷却,使奥氏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严格上淬火只能应用在钢的热处理上,由于铝合金固溶处理工艺与钢淬火工艺相似,一般铝合金固溶处理也叫淬火,标准铝合金固溶处理表示为固溶处理+T(数字),数字表示固溶处理的几种不同方式,详细的可以查询铝合金热处理标识。
型号不同,硬度不同。
5052-H112:60;5083-H112:65;6061-T651:95;7050-T7451:135;7075-T651:150;2024-T351:120。
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一些铝合金可以采用热处理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扩展资料
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于合金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目前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些空位来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体内。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硬化区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淬火温度与淬火冷却速度。沉淀硬化合金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固溶度,即随温度增加固溶度增加,大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的铝合金都符合这一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合金热处理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