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是什么样的?
天花,中医称为痘疮,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几千年来,天花的传染使千百万人丧失生命或毁容。
我国早在16世纪前后已知道使用人痘接种法(采用轻症天花病人痘浆接种于健康人的鼻孔)来预防天花。1567~1572年间明朝已经设立了痘疹专科,接种痘浆法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明的,它是现代免疫学的先驱。后来,人痘接种法传到欧亚各国。
1768~1796年左右,英国医生琴纳在中国人痘接种法的启发下,经过20多年的悉心研究和观察,终于证实患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患天花。琴纳在1796年第一次给一个8岁的孩子菲茨朴斯接种牛痘,并且取得成功。后来,他总结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名叫《接种牛痘的原因和效果的调查》的书。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生,特地在瑞士日内瓦建立了一座琴纳雕像,并在纪念碑上镌刻着:“向母亲、孩子、人民的英雄致敬。”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一个传染病。感染天花病毒后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7-17天)。感染后的初期症状包括:高烧、疲累、头疼、心跳加速及背痛。2-3天后,会有典型的天花红疹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在发疹的初期,还会有淡红色的块状面积伴随疹子而出现。病灶在几天之后开始化脓,直到第2个星期开始结痂。接下来的3-4周慢慢发展成疥癣,然后慢慢剥落。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天花刚开始也许只是家畜身上一种相对无害的痘病毒,经过逐渐进化和适应后才形成了天花这种人类疾病。而在往后,人们逐渐发现了类似牛痘感染人类的偶然情况。天花这种致命的适应过程可能发生在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之后,人们开始驯养新的动物,并和动物生活在一起,而且常常就在同一所房。天花也可能起源于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这就像今天中非地区的少数人被猴痘感染一样。
常见的病毒是大天花病毒,大天花是天花的一种,也是正痘病毒的一种。除大天花外天花还分为中天花和小天花。大天花、中天花和小天花的病症完全相同,传染方式也一模一样。它们的区别在于感染大天花的患者大约25%都会死亡,中天花的致命率约为12%,而感染小天花的只有1%有生命危险。
天花由同名病毒——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引起。之所以在历史上造成如此之大的伤害与天花的特性密切相关。天花病毒繁殖速度快,而且是通过空气传播,传播速度惊人。带病毒者在感染后1周内最具传染性,因其唾液中含有最大量的天花病毒。但是直到病人结疤剥离后,天花还是可能透过病人传染给他人。
天花病毒有不同的品种,对人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大多数的天花患者会痊愈,死亡情形常发生在发病后1或2周内,约有30%的死亡率。
天花传染最易扩散,自发热起至痂盖脱落止均有传染性.任何年龄均有易感性.患过一次天花后可获终身免疫.
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2天.发病急,体温骤升至39~40℃,有烦躁、头痛、咽痛、四肢酸痛、寒战、呕吐、便稀等症状,神志清楚,偶发性谵妄、惊厥及衰竭表现.经2~4天皮疹出全.皮疹为离心性分布,头面部、四肢近端较多,驱干较少.最初为暗红色小丘斑,数小时后即有丘疹.经2~3天丘疹期,渐为水疱状即为痘疱,周围红晕.至5~8天疱疹灌浆,渐成脓疱,有痛感,周围红晕加深.此时温度再度升高,称“化脓热”.至10~14天,体温渐降,脓痂渐干缩,或破裂结痂,终成痂盖.再经2~4周,痂盖自然脱落,有痒感,并留下疱痕,称“麻点”.
化验检查: 诊断和鉴别: 出疹前与其他传染病,如流感、脑炎、脑膜炎、伤寒、中毒性猩红热等早期症状相似,只能根据疫情报告,否则难辨.出疹后可根据下列三点进行诊断.
1.种过痘菌(应以疤痕为凭)并且年龄在3~5岁以下,不可能是天花.
2.体检时仔细检查全身各部皮疹分部情况.天花皮疹为离心性分布,而水痘为向心性分布,可以鉴别轻型天花及重型水痘.
3.在出疹3天后,若接种痘苗仍能成功,断定这次发疹必非天花,因天花病人只有在其潜伏期内接种痘苗才有成功的可能. 治疗: 1.一般护理 天花病人必须隔离至痂盖脱尽、溃疡愈合为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度、温度适宜,经常变换体位,以防褥疮.要充分供给液体,食物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注意口腔卫生.
2.对症治疗 对高热或烦躁病人,给予退热及镇静剂,眼局部角膜溃疡应积极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或败血症时,加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
3.局部治疗 其原则是保持局部干净、清洁.减少痛感及痒感,防止抓伤,避免继发感染. 并发症: 预后预防:
天花就是指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
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一个传染病。感染天花病毒后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7-17天)。感染后的初期症状包括:高烧、疲累、头疼、心跳加速及背痛。2-3天后,会有典型的天花红疹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在发疹的初期,还会有淡红色的块状面积伴随疹子而出现。病灶在几天之后开始化脓,直到第2个星期开始结痂。接下来的3-4周慢慢发展成疥癣,然后慢慢剥落。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病毒起源
天花刚开始也许只是家畜身上一种相对无害的痘病毒,经过逐渐进化和适应后才形成了天花这种人类疾病。而在往后,人们逐渐发现了类似牛痘感染人类的偶然情况。天花这种致命的适应过程可能发生在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之后,人们开始驯养新的动物,并和动物生活在一起,而且常常就在同一所房。天花也可能起源于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这就像今天中非地区的少数人被猴痘感染一样。
常见的病毒是大天花病毒,大天花是天花的一种,也是正痘病毒的一种。除大天花外天花还分为中天花和小天花。大天花、中天花和小天花的病症完全相同,传染方式也一模一样。它们的区别在于感染大天花的患者大约25%都会死亡,中天花的致命率约为12%,而感染小天花的只有1%有生命危险。
感染症状
感染天花病毒后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7-17天)。感染后的初期症状包括:高烧、疲累、头疼及背痛。2-3天后,会有典型的天花红疹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在发疹的初期,还会有淡红色的块状面积伴随疹子而出现。病灶在几天之后开始化脓,直到第2个星期开始结痂。接下来的[2] 3-4周慢慢发展成疥癣,然后慢慢剥落。
症状良性天花症状在患者受感染后的第一周内,病毒只在其体内安静的展开活动。患者身上不会有任何病象,而且就算他怀疑自己可能受到了感染,他也没办法确定。到了第九天左右,染病的第一批征兆开始出现:头痛、发烧、反胃、背痛,有时还伴随着一些痉挛或神经错乱。
在此潜伏期内,一些患者还会做噩梦,持续三四天不等。肤色白皙的患者脸上常常会出现一团团散开的深红色斑,有时还会遍及周身。潜伏期结束,患者高烧减退,并暂时感觉病情好转,也正是此时,天花病毒开始在患者身上生出其标志性的红疹,以宣告其存在。通常情况下,这些扁平的浅红色痘点最初出现在患者脸部,接着迅速扩散到胳膊、胸部、背部,最后到达腿部。
而脸部、前臂及腿部的疹子又要比身体中心部位的密集。之后几天内,扁平的痘疹开始肿胀,先是丘疹,接着变成水疱,然后是脓疱,之后脓包干裂,开始变成硬壳或结痂,而此过程也使疼痛难耐的可怜的患者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全身肿胀的怪物。最严重时,这些脓包密集成堆。使患者的皮肤变得蜡黄。在皮肤白皙的患者身上水疱或早期的脓包周围会有一圈淡淡的红晕;而在丘疹期,整个出疹的皮肤都会变红。许多患者在出疹的头几天就会死去,其他人最多坚持一个星期也会很快丧命,有些人则甚至在红疹出现前就被送进了坟墓。
人们一旦被传染,也就只能听天由命。爆发性天花症状爆发性感染患者通常在3到5天内就会死亡,其致死原因一般为无法控制的毒血症,或大出血。在大出血情况下,患者体内血液大量流入皮肤、喉咙、肺、肠或子宫。这样的患者身上不会出现典型的丘疹或水疱状突起,而只是平常的红色或紫色斑痕、瘀点或麻疹样的红斑。这些症状在人体受到与多严重感染、凝血机能受到严重破坏时也会出现。在其他恶性感染情况下,天花病毒在组织层或皮肤深层受到严重破坏时造成扩散性破坏,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0至14天内死亡,其时浑身脓包,有时脓包还会融合。而良性感染患者的病损则局限在表皮层,这样不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病毒特点
天花由同名病毒——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引起。之所以在历史上造成如此之大的伤害与天花的特性密切相关。天花病毒繁殖速度快,而且是通过空气传播,传播速度惊人。带病毒者在感染后1周内最具传染性,因其唾液中含有最大量的天花病毒。但是直到病人结疤剥离后,天花还是可能透过病人传染给他人。
天花病毒有不同的品种,对人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大多数的天花患者会痊愈,死亡情形常发生在发病后1或2周内,约有30%的死亡率。
传播历史
被史学家甚至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在人类历史上,天花和黑死病、霍乱等瘟疫都留下了惊人的死亡数字。
最早有纪录的天花发作是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
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18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牛痘,人类终于能够抵御天花病毒,此病在随后300年间多次在欧洲卷土重来,后世学者估计,共有多达2亿人死于这场瘟疫。
1820年代,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三分之一。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
1967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以下两个实验室中,即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以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VECTOR),以供研究之用。
最后一名轻天花的自然患者在1977年10月26日的非洲索马里出现。一名英国医学摄影师珍妮特.帕克(Janet Parker)在1978年从实验室内染上天花,是全球最后一名患者。(不久实验室的负责人亨利·贝德森(Henry Bedson)教授后来因此事自杀。)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在最近两年里,对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灭天花病的东非四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四个国家确实已经消灭了这种疾病,于是发布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
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天花。这样,天花成为最早被彻底消灭的人类传染病,同时,人类对天花的了解也是最少的。
在1980年经过一个全球范围的疫苗接种运动而被彻底消灭之前,天花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这些病毒样本仅被合法储存在美国和俄罗斯的两个实验室。
医治历史
采用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由来已久。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孙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敷着在皮肤上来预防天花。到明代以后,人痘接种法盛行起来。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一种危险性更小的接种方法。他成功地给一个8岁的男孩注射了牛痘。现在的天花疫苗也不是用人的天花病毒,而是用牛痘病毒做的,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绝大部分相同,而对人体不会致病。
重要事件
2014年7月,美国科学家近日在整理马里兰州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个储藏区时,一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科学家在一个冷藏室中发现了6瓶被遗忘的天花病毒,药瓶上标有天花字样,并与其他10瓶未标注药瓶一起被放置在一个硬纸盒中,这6瓶经过冷冻干燥的病毒的日期似乎是上世纪50年代。
冷藏室最初是一个NIH实验室的一部分,20世纪70年代,实验室被迁入FDA总部,冷藏室也转入到了FDA。
2014年7月,NIH立刻将病毒放入高安全级别实验室,并将发现通知CDC。CDC研究小组利用政府飞机将样本运送到亚特兰大,并将它们送入生物安全等级4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将连夜对这些病毒进行分析,更多研究将揭示这些病毒能否在培养皿中生长.
如果它们包含能养活的病毒,这些小瓶届时将被摧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被邀请监督摧毁工作。CDC的一个部门目前正与联邦调查局联合调查这些病毒样本的来源。
虽然在1980年天花病已经被消灭,但是天花病毒现在仍有保存。目前天花病毒标本保存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一个是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最近科学家们还难以决定是否应该消灭剩余的天花病毒标本。反对的科学家表示关于天花病毒的关键问题还没得到解答,不应该消灭标本。
安全官员称此次发现的病毒并没有泄露而且对不会对发现它的员工造成健康威胁。标本后来被送往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进行检验,研究人员确认在样品中包含有天花病毒的 DNA。现在他们正在尝试确认标本中的天花病毒是否仍具有生物活性。
遗忘在瓶子里面的魔鬼 天花
2014年7月1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在搬实验室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6瓶被遗忘了几十年的天花病毒。
根据国际协定,全世界的天花病毒样本只能保存在两个实验室: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以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VECTOR),并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监督。
保存天花的实验室外都会有这样的警示牌。
CDC的声明称,没有证据表明有人曾经带走和使用过这些病毒。由于这些病毒已被冻干,而天花病毒在冻干后就会死亡,因此NIH的生物安全工作人员认为这些小瓶子不具有感染性。
1975年拍摄的天花病毒电镜照片。
周二的一个采访中,CDC的官员说他相信这些小瓶子是在室温下保存的。但是同一天晚些时候,FDA的官员说,这些病毒样本在冻库中保存了几十年。
CDC认为,这些小瓶子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那个年代,许多实验室都保存有天花病毒。但他们仍在调查,到底是谁保存了这些样本,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马里兰州的这个废弃实验室里。
ABC新闻称,这几个小瓶子贴有标签“variola”,这是天花的学名。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些没贴标签的小瓶子。7月1日,它们被发现后,便立刻被保护起来,并通知了CDC。CDC派来了3个专家,采集了瓶子中的病毒。
CDC的声明说,7月7日,这些瓶子已被安全转移到CDC位于亚特兰大的高密封设施中,连夜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测试。经测试,确认这6个贴有标签的瓶子中,确实存在天花病毒DNA,而其他的瓶子中没有。接下来,他们将花2周的时间,测试它们是否能存活(即,能在组织培养中生长)。之后,再在WHO的全程监督下,进行销毁。
1979年,由于牛痘的广泛接种,人类已基本消灭了天花。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还举行了庆祝仪式。同年,全世界的实验室同意销毁天花样本,或将其送至上面所说的两个实验室中的任意一个(美国的CDC或俄罗斯的VECTOR)。根据当时的官方说法,到80年代初,所有CDC和VECTOR以外的天花病毒都已经被消灭了。
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委员们于1979年12月9日在日内瓦签署认证书。
现在的新生儿都不接种牛痘了。只有研究天花的科学家、特定的医护人员以及有可能接触到这种病毒的其他人群才接种,因为接种牛痘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尽管很少见)。各国政府可以存有疫苗,由于这些疫苗中并不包含天花病毒,因此并不违反国际协定。
天花(small pox)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后死亡率高。最基本有效而又最简便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牛痘。天花临床表现有重型和轻型,重型天花病死率约为25.5%,45%的病例出现融合性皮疹,79%有出血现象;轻型天花病死率为0.1%~1.0%。天花病毒是痘病毒的一种,人被感染后无特效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纳米×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1. 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先发高热,全身起红色丘疹,继而变成疱疹,最后成脓疱。十天左右结痂,痂脱后留有疤痕,俗称"麻子"。本病现已消灭。(相见“补充1”)
2. 玉蜀黍的雄花,因为长在植株的顶部,所以叫天花
3. 指雪,雪花
4.亦作"天华"。佛教语。天界仙花。
5. 亦称顶棚。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构件,一般可分为硬天花、软天花。硬天花以木条纵横相交成若干格,也称为井口开花,每格上覆盖木板,称天花板,天花板圆光中心常绘龙、龙凤、吉祥花卉等图案。软天花又称海漫天花,以木格蓖为骨架,满糊麻布和纸,上绘彩画或用编织物,为等级较低的天花。
【补充1】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据报载,去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为了预防生物武器的袭击,带头接种了天花疫苗。因为天花病毒和炭疽杆菌一样,如果被用做生物武器的话,具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力,被称为“穷人的核弹”。在我国,几十年前就消灭了天花,现在不仅普通人对天花一无所知,许多医生也是仅闻其名,不见其身。下面简单介绍有关天花的知识。
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微米×300微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天花病毒有高度传染性,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儿在内,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当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后,大约有10天左右潜伏期,潜伏期过后,病人发病很急,多以头痛、背痛、发冷或寒战.高热等症状开始体温可高达41℃以上。伴有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等。小儿常有呕吐和惊厥。发病3~5天后,病人的额部、面颊、腕、臂、躯干和下肢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俗称“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产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天花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彻底消毒。对病人除了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以外,重点是预防病人发生并发症,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洁。接种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最有效办法。
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假设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有3000人感染天花病毒,12天内病毒就会扩散到美国各地,殃及数以百万人。
天花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天花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对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内致死率高达30%。
由于天花病毒忪在人身上传染,而且牛痘疫苗忯以有效地〿终身地防止天花的传染,因此自1977年以濥世界上没有冿忑生过天花。
1979年10月26日,全世界消灭天花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
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在最近两年里,对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灭天花病的东非四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四个国家确实已经消灭了这种疾病,于是发布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一百八十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三分之一。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一些国家的七个实验室中,以供研究之用。
医学大发现--恶魔天花
每4名病人当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余的3人却要留下丑陋的痘痕天花,几乎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可怕疾病。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保存下来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有类似天花的痘痕。曾经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相传就是因为天花的肆虐,无法加以遏制,以致国威日蹙。
若干世纪以来,天花的广泛流行使人们惊恐战栗,谈“虎”色变。
846年,在来自塞纳河流域、入侵法国巴黎的诺曼入中间,天花突然流行起来了。这让诺曼人的首领为之惊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战场上久经厮杀不知恐惧的士兵毛骨惊然。残忍的首领为了不让传染病传播开来以致殃及自己,采取了一个残酷无情的手段,他下令杀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护病人的人。这种可怕的手段,在当时被认为是可能扑灭天花流行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但是天花并不会宽容任何人,它同样无情地入侵宫廷、入侵农舍,任何民族、任何部落,不论爵位、不论年龄与性别,都逃脱不了天花的侵袭。
在欧洲曾经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临死前她请求丈夫满足她最后的愿望,她要求:假使全体御医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么就将他们全部处死。皇后终于死掉了,于是国王为了皇后的愿望便下令把御医全部用剑砍死。
英国史学家纪考莱把天花称为“死神的忠实帮凶”。他写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发生却是有限的。在人们的记忆中,它们在我们这里只不过发生了一两次。然而天花却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中间,长期的恐怖使无病的人们苦恼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于死,但在他们的脸上却永远留下了丑陋的痘痕。病愈的人们不仅是落得满脸痘痕,还有很多人甚至失去听觉,双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结核病。”
18世纪,欧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数曾高达1亿5千万人以上。
种痘成功
人痘接种术最早起源于我国
“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他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3-26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书中还说:“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这是世界最早关于“天花”流行的记载。对于“天花”书中尚载有具体治疗药物方法。
公元九世纪时欧洲天花流行甚为猖獗,在日尔曼军队入侵法国时,兵士感染天花,统率者竟下令采取杀死一切患者的残忍手段。以防止其传染,结果天花照样流行,在印度则采取“天花女神”的迷信办法,自然也无济于事。
我国则不同,不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疗,而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人誉为神医,后来被聘到开封府,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获得成功。后来王素活了六十七岁,这个传说或有讹误,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产生人痘接种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随着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加深和治疗痘疹经验的丰富,便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得很明确:“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乾隆时期,医家张琰在《种痘新书》中也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又说:“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这些记载说明,自十六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而且世代相传,师承相授。
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总之 ,通过如上方法使之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国至迟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已发明人痘接种术,到十七世纪已普遍推广。公元1682年时,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种痘。据康熙的《庭训格言》写道:“训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联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可见当时种痘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很快引起外国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载:“康熙时,(公元1688年)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这是最早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种人痘的国家。种痘法后经俄国又传至土耳其和北欧。公元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学得种痘法,三年后又为自已6岁的女儿在英国种了人痘。随后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十八世纪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医宗金鉴》传到日本,种痘法在日本就广为流传了。其后此法又
传到朝鲜。十八世纪中叶,我国所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已传遍欧亚各国。公元1796年,英国人贞纳(E.Jenner)受我国人痘接种法的启示,试种牛痘成功,这才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我国发明人痘接种,这是对人工特异性免疫法一项重大贡献。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写载:“我听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由此可见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特异性人工免疫法)在当时世界影响之大。
1796年5月17日,正是琴纳47岁的生日。这天,琴纳的候诊室里一清早就聚集了很多好奇的人。屋子中间放着一张椅子,上面坐着一个八岁的男孩菲普士,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糖果。琴纳则在男孩身边走来走去显得有些焦急不安,他正在等一个人。
不久,一位包着手的女孩来了。她就是挤牛奶的姑娘尼姆斯,几天前她从奶牛身上感染了牛痘,手上长起了一个小脓疱。琴纳所等的人正是她,今天他要大胆地实施一个几十年日思梦想的计划了:他要把反应轻微的牛痘接种到健康人身上去预防天花。
琴纳用一把小刀,在男孩左臂的皮肤上轻轻地划了一条小痕,然后从挤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点点淡黄色的脓浆,并把它接种到菲普士划破皮肤的地方。
两天以后,男孩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地就好了,菲普士又照样活泼地与其他孩子们一起在街上嬉闹玩耍了。
菲普士非常顺利地挨过了牛痘“关”。
现在摆在琴纳面前最主要的事情是:证明菲普士今后再也不会传上天花。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末目的就达到了,而牛痘的接种就是真正成功了!
过了一些时候,琴纳从天花病人身上取来了一点痘痂的脓液,接种在菲普士身上。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也是琴纳感到紧张、担心的日子。如果接种的牛痘不能预防天花的话,那菲普士就将因此患上严重的天花,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然而,一星期过去了,又一星期过去了。菲普士依然很健壮。
以后,又接着做了一批批试验,更进一步证实了牛痘预防天花的作用。
是的,胜利了!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琴纳成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欧洲,同时也传遍了全世界。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牛痘疫苗的发明也是如此。
1797年,当琴纳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研究结果写成论文送到英国皇家学会时,却遭到了拒绝。一年后,琴纳自己筹集经费刊印发表这些论文时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有的表示坚决的支持,有的人持怀疑态度,也有的持反对意见。反对者疯狂诬蔑,造谣说:“种了牛痘以后会使人头上长出牛角,发出牛叫的声音。”
然而,真理就是真理,它不会永远被谬误所埋葬。
在无数次实践的面前,一切怀疑、反对都被无情的事实所粉碎。天花可以用种牛痘来预防的事实,终于占据了历史上应有的位置。
天花,这种由比细菌还小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能够用牛痘来预防了。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病毒这两个字,可是在科学实践过程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却已开始被人们控制起来了。
现在,全世界已有很多年没有发生天花了,联合国卫生组织已经取消种痘作为国际交往的一项必须检疫的规定。但是过去,我们每个新出生的婴孩都必须接种牛痘,以使婴孩体内自己产生出对抗天花的防疫力量来。由于种一次牛痘只能具备大约六年左右的免疫力,因而在过去,人人都必须定期种痘以预防天花。
琴纳的成功开辟出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个新领域也就是免疫学。
“免疫”就是天然的或者利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对某些传染病产生抵抗力,使人体免受这些疾病的侵害的意思。
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不仅使人类免受了天花的肆虐,并且还为以后的许多科学家不懈地向传染病展开新的攻击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免疫学的领域内,随着病菌的逐一被发现,用来预防不同传染病的新疫苗也逐一出现了:1881年巴斯德发明了预防炭疽病的疫苗,1885年预防被疯犬咬伤所引起的狂犬病的疫苗也研制成功。
主要有两类天花病毒:大天花和小天花。如果有人感染了这两种病毒,就会引起类似的皮肤损伤疱疹。天花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出现严重的病毒性反应,死亡率高达30%;但感染小天花病毒后,病毒性反应轻,致死率仅为1%。另有两种极不常见的天花病毒,其共同特点是几乎具有全部致命性。感染天花病毒后,病毒潜伏期通常是12-14天,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无传染性。在潜伏期结束后,会有一种突然的流行性感冒症状,如发热、疲倦、头痛等。
病人两、三天后高烧症状消失,但随之而来的是皮疹,从面部、手和前臂开始一直到躯干。在鼻黏膜和口腔黏膜上也出现疱疹,并迅速破裂释放出大量的天花病毒。红疹最后形成脓包并流出含有病毒的液体,然后就会软化结痂,最后脱落,形成无色素的疤痕。病人在发病后一周内一直保持传染性,直到完全治愈为止,传染性最高。感染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染,比如人与人面对面时唾液飞沫传播,病毒也会通过被污染的衣服和被单传播,尽管病毒的感染率比前者低。
病毒感染后四天内患者若接种了天花病毒的疫苗,一般就能抵抗病毒侵染。此外,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是以毒攻毒的方式灭活或减毒后的病毒。在无活性病毒的情况下,即注射疫苗或接种到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快就能识别出这些异族的物质,进行分析,进行一系列的下游反应,最终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来中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