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遇到火碱会怎么样?
铝遇到火碱清洗后表面氧化膜会腐蚀掉,然后表面生成氢氧化二铝,其表面发黑。
火碱又称烧碱,学名氢氧化钠(NaOH),可以与铝发生化学反应。铝制品被火碱如果轻微腐蚀,可以通过镀层修复部分受损的部位,从而恢复原样。如果铝制品完全被火碱腐蚀了,物质元素可以进行相关化学反应从而逆反与重生,但铝制品就无法恢复原样了。
火碱具有强碱性和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铝的物化性质
铝为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铝的相对密度2.70,弹性模量70Gpa,泊松比0.33。熔点660℃。沸点2327℃。
铝易溶于稀硫酸、稀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物水,但可以和热水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铝是活泼金属,在干燥空气中铝的表面立即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水。但铝的粉末与空气混合则极易燃烧。熔融的铝能与水猛烈相应的金属,铝是两性的,极易溶于强碱,也能溶于稀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铝
铝和铝合金材料在氢氧化钠为基的碱性溶液中进行浸蚀是均匀的普遍腐蚀,它能使铝材宏观上均匀地减薄,且能使铝材表面产生均匀散射的浸蚀表面,即通常所称的亚光表面.铝材表面对光线的散射程度通常与碱浸蚀的程度相关,碱浸蚀的程度越深,铝表面的镜面发射程度越小,越不光亮,其表面散射的程度越深.根据需要碱浸蚀可以获得从半散射表面很深的漫散射的白色表面.铝材进行碱浸蚀能彻底除去表面在空气中形成的氧化膜,使之形成均匀的活化表面,为以后获得色泽均匀的表面创造条件;它还能使铝材表面趋于平整均匀,能除去铝材表面轻微的粗糙痕迹,如模具痕、擦伤、划伤等痕迹.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溶液M:偏铝酸钠NaAIO2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固体N:镁
2Al + 2NaOH + 2H2O = 2NaAl02 + 3H2↑
2)用NaOH溶液
2Al + 2NaOH + 2H2O = 2NaAl02 + 3H2↑
3)2Al + 2NaOH + 2H2O = 2NaAl02 + 3H2↑
4)用NaOH溶液和HCl溶液
MgCl2 + 2NaOH = Mg(OH)2↓ + 2NaCl
2Al + 2NaOH + 2H2O = 2NaAl02 + 3H2↑
过滤出Mg(OH)2沉淀,滴加盐酸溶液
Mg(OH)2 + 2HCl = MgCl2 + 2H20
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是:2Al+2H2O+2NaOH=2NaAlO2+3H2↑。
氢氧化钠, 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 潮解性,易吸取 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1、NaOH是 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密度2.130g/cm?。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 氯化钠和 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式量39.997。
2、氢氧化钠可作为碱性清洗剂,溶于乙醇和 甘油;不溶于丙醇、乙醚。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 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3、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反应,与干燥的氢氧化钠不反应。金属铝和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先和NaOH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氢氧化铝再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反应的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在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中,铝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氢氧化钠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氢氧化钠没残留毒性的,主要是腐蚀性比较强。其不挥发,溶解放热产生的气体是水蒸气,无毒。建议不要随便导入下水道和池塘河流中,可以用醋中和。
2al
+
2naoh+
4h2o
==
2al(oh)3
+
3h2↑
al(oh)3+naoh==na[al(oh)4]
(其实镁元素可以看为是与氢氧化钠里面的水反应,而后结合氢氧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