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轿车轮毂的标准是什么?
国家有过这样的要求:国家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重点支持在行业中居领先地位的优强企业。亚洲的铝合金轮毂铸造认证,主要是来日本的JWL/VIA标准,主要是针对轮毂的强度做了强制性的规定。
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按照不同车型的特征和需求,轮毂表面处理工艺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大致可分为烤漆和电镀两种;按照材质可以分为钢轮毂和合金轮毂两大类。
轿车的轮毂轴承过去最多的是成对使用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随着技术的发展,轿车已经广泛的使用轿车轮毂单元。
汽车的轮毂一般有钢圈轮毂、铝合金轮毂、镁合金轮毂、碳纤维复合材料轮毂。
一般小型车普遍都用的是铝合金的轮毂。因为铝合金轮毂和钢轮轮毂相比,具有更加的节能、舒适、安全等特点。
钢制轮毂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制造工艺简单、成本相对比较低、抗金属疲劳能力强。
镁合金的轮毂弹性大、散热好、减震性能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还要大、耐腐蚀性也比较好。
碳纤维的复合材料轮毂具有特殊的振动阻尼特性,可以减震和降低噪音、抗疲劳性能好、损伤后容易修理。
优点
(1)与钢质汽车轮毂相比,铝合金轮毂的优点比较明显:密度小,约为钢的1/3,这意味着采用相同体积的铝合金轮毂将比钢质轮毂轻2/3。有统计表明,汽车整车质量减少10%,燃油效率可以提升6%~8%,因而推广铝合金轮毂对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铝的热导率高,而钢的热导率低,因此同等条件下,铝合金轮毂的散热性能优于钢质轮毂。
(3)时尚美观。铝合金能时效强化,未经过时效处理的铝合金轮毂铸坯强度低,易于加工成型,并且经过耐腐蚀处理以及涂装着色后的铝合金轮毂色泽多样、精致美观。
缺点
(1)环境温度过高,密封圈老化,易漏油;
(2)油温过高。
扩展资料
轮毂分为铝合金轮毂和钢制轮毂,铝合金轮毂又分为锻造和铸造,其中锻造铝合金轮毂的疲劳强度、曲服强度都远远高于钢制轮毂,同样环境下铝合金的散热系数是钢的三倍,锻造铝合金轮毂的最大承载能力是钢的五倍。
铝合金轮毂有重量轻、省胎、美观的特点,同时锻造铝合金轮毂的安全性要远远高于钢圈。再JIT标准下即车辆以50公里时速撞击路边基石只有锻造铝合金轮毂可以保持正常行驶。铝合金轮毂的抗腐蚀性能也大大优于钢制轮毂,但也存在自身缺陷如氧化使颜色加深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合金轮毂
强度很大,但是厚度却很薄,所谓K5断裂是2013年的一个批次出现的问题,这个风波已过
亚洲的铝合金轮毂铸造认证,主要是来日本的JWL/VIA标准,主要是针对轮毂的强度
做了强制性的规定
铝合金轮毂有很多技术弊端现在还无法解决,大尺寸的轮毂,断裂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小尺寸
这个无法避免的,铸造铝合金轮毂,在保证大轮毂强度的同时,难以保证其韧性
在大的冲击之后如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则可能出现断裂的情况
铝合金轮毂和钢轮毂的区别如下:
1、钢轮:主要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抗金属疲劳能力强,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重量大、惯性阻力大、散热性差等;
2、合金车轮:其优点是重量轻、制造精度高、强度大、惯性阻力小、散热能力强、视觉效果好等,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
3、合金车轮大多以铝为基本材料,适当加入锰、镁、铬、钛等金属元素,合金车轮与钢车轮相比,具有节能、安全、舒适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将合金车轮列为标准配置。
轮毂尺寸其实就是轮毂的直径,人们常说的15寸轮毂、16寸轮毂就是轮毂的尺寸(直径)。一般在轿车上,轮毂尺寸大,轮胎扁平比高的话,在视觉上可以起到很好的张力效果,而且在车辆操控的稳定性方面也会有所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油耗增加这样的附加问题。
宽度
轮毂宽度又俗称为J值,轮毂的宽度直接影响到轮胎的选择,同样尺寸的轮胎,J值不同,选择的轮胎扁平比和宽度也就不同。
PCD与孔位
PCD的专业名称叫节圆直径,是指轮毂中央的固定螺栓间的直径,一般的轮毂大多孔位是5颗螺栓和4颗螺栓,而螺栓的距离却也各有不同,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4X103,5X114.3,5X112这样的叫法,以5X114.3为例,就代表这颗轮毂的PCD是114.3mm,孔位5颗螺栓。在选择轮毂的时候,PCD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为了安全和稳定性的考虑,最好还是选择PCD与原车一致的轮毂来进行升级改造。
偏距
偏距(也叫偏位或ET)是安装面与轮毂中心线的距离,通常在轮毂的背面可以找到这个参数。通俗点说就是轮毂改装之后是向内缩进还是向外凸出。对一般轿车而言,ET值为正,对少数车辆和一些吉普车而言为负。
中心孔
中心孔是用来与车辆固定连接的部分,就是轮毂中心与轮毂同心圆的位置, 这里的直径尺寸影响到我们安装轮毂是否可以确保轮圈几何中心可以和轮毂几何中心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