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有“红坯砖是陶质砖,白坯砖是瓷砖,红坯砖不如白坯砖”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决定坯体颜色的是构成坯体原料中铁、钛氧化物的含量,含量越高烧成后呈现的颜色越深,它仅仅决定了坯体的颜色,不会影响到砖的质量。影响砖内在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看其烧结程度,质量好的砖是真正“烧透了”的砖。若是不好选择建议直接选择大厂生产的口碑比较好的砖,比如诺贝尔,东鹏,泰伦斯等品牌,我家用的泰伦斯瓷砖还挺好的。
1、 优等品和合格品(一级品)有何不同?
主要是优等品和合格品执行的部分质量技术标准要求不同如外观质量(表面斑点、针孔等)、产品平整度等,但他们都是符合其质量等级标准要求的合格产品,可正常使用的产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
2、优等品就没有缺陷吗?
任何的产品都存在误差,陶瓷制品是各种原料经过高温烧成的产品,杂质、变形等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国家标准也允许一定程度的缺陷存在。如表面质量,抛光砖优等品规定至少有95%的砖距0.8m远处垂直观察表面无缺陷。
3、砖是用地下的泥做的吗?
墙地砖生产的主要原料为:高岭土和化工料等,高岭土主要包括砂、石粉、黑泥和白泥等,化工料主要包括发色料、减水剂等。通俗说法砖是用泥做的,但它不是一般的泥,要达到一定的化学成份,质量上乘并且稳定才能成为理想的原料。
4、红坯砖是陶质砖,白坯砖是瓷质砖,红坯砖不如白坯砖吗?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决定坯体颜色的是构成坯体原料中铁、钛氧化物的含量,含量越高烧成后呈现的颜色越深,它仅仅决定了坯体的颜色,不会影响到砖的质量。影响砖内在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看其烧结程度,质量好的砖是真正“烧透了”的砖。
5、抛光砖为何要打蜡或涂上防污剂?
抛光砖打蜡可以更好地保护砖,施工时避免外物冲击、摩擦而受损;蜡清除后可增加砖的光泽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填充砖表面的气孔,使污垢不会塞到气孔内,易于日常清洁。
6、抛光砖铺于外墙时为何选择干挂多?
主要是安全考虑。抛光砖吸水率低,背面光滑,用水泥沙浆不易粘牢;另外抛光砖自重大,容易跌落。
7 、 亚光砖与水晶砖地砖相比,哪一种防滑效果更好?
亚光砖防滑效果更好,因为亚光砖一般都用了防滑设计。
8、 抛光砖、亚光砖、水晶砖哪一个防滑效果更好?为什么?
抛光砖的防滑效果最好,因为抛光砖经抛光后砖面吸附力更强。
1、多孔砖
多孔砖是一种以粘土、页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与砂、石经加水搅拌、焙烧成型和养护而制成的一种具有多排小孔的混凝土制品。多孔砖兼具粘土砖和砼小砌块的特点,材料也与砼小砌块相似,具有长方形或圆形孔的承重烧结多孔砖,孔的尺寸很小但数量多,主要适用于承重墙体。
2、红砖
红砖是一种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捏练后,在9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干燥、用机械压制成型,再用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也叫烧结实心黏土砖。
在生产红砖时一般用大火将砖坯里外烧透再熄火,让窑和砖自然冷却,此时,窑中空气流通、氧气充足,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氧化气氛,使砖坯中的铁元素被氧化,砖体呈显出红色,这也是红砖名字的由来。
二、多孔砖与红砖的区别
1、结构上
普通的红砖都是实心的,尺寸一般为240*115*53mm,红砖的开口孔隙率小、水饱和系数小、抗风化能力强。多孔砖的砖体上有很多圆孔或非圆孔的孔洞,而且主要用作承重墙部位的多孔砖,可分为尺寸为240*115*90mm的P型和尺寸为190*190*90mm的M型两种型号,是继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之后又一个新的墙体材料。
2、质量上
多孔砖正是由其特殊的空心多孔结构,自重较小,相同体积的多孔砖砌体自重要明显小于普通红砖砌体。建筑时选用多孔砖,可使建筑物自重减轻1/3左右、节约粘土20%~30%、节约燃料10%~20%,且烧成率高、造价降低20%、施工效率提高40%左右。
3、环保性
红砖在烧制过程中,会毁坏大量的耕地、消耗煤炭、同时排出的气体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烧结实心砖现在已严禁生产了。但是多孔砖具有生产能耗低、节土利废、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可改善环境,保护土地资源,是一种替代烧结粘土砖的理想材料。
砖坯。
瓷砖坯体“越白越高档”已成主流,究其缘由,来自行业自身对消费者的误导。追溯八、九十年代,从意大利、西班牙进口的国外高档瓷砖产品,都是红坯,消费者也愿意花高价钱购买使用,享受着高档消费。
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内市场逐步转向白坯瓷砖,市场上也以“白”为竞争优势压制进口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从而让消费者逐步形成“瓷砖坯白才是高档产品”的观念和认知。
砖坯
又称坯体或生坯。指借助于外力和模型,将泥料加工成型为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强度并可用于烧成的中间产品。
未经干燥的称为湿坯,干燥后的称为干坯。成型后不经烧成可直接使用的制品称为不烧砖。在耐火材料的生产中,砖坯的质量技术指标有砖坯的尺寸和外形、单重、密度、气孔率以及强度等。
抛光砖是指砖的表面经过了抛光处理的砖,一般来说,抛光砖都是属于瓷质砖,也就是玻化砖。
(现在新兴起的抛釉砖通常不被算在内)
通体砖实际上就是指产品整体材质是一样的,一般来说,通体砖基本都是瓷质砖。
陶瓷锦砖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马赛克。
仿古砖是釉面砖的一种,因为表面的花纹呈仿古效果,所以叫仿古砖。一般市面上好的仿古砖是瓷质砖上釉,那么其次也有炻瓷砖或炻质砖上釉。
原创回答,敲一大堆字累死了,希望能帮得上你。
红砖是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等原料,经过粉碎,混合捏练而成,以人工或者是机械压制成型,干燥之后放在九百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
青砖是属于烧结砖,烧制古青砖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粘土加水调和之后,挤压成型。然后加入砖窑焙烤到一千摄氏度左右,然后用水冷却,让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使得他具有很好的耐风化,耐水特性。
青砖优点:砖坯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后.再在还原气氛中闷窑,促使砖内的红色高价氧化铁还原成青灰色的低价氧化铁,青砖较红砖结实,耐碱性能好、耐久性强。
红砖优点: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广泛应用。
红砖用大火将砖坯里外烧透,然后熄火使得窑和砖自然冷却,窑中的空气流通,氧气充足,形成了良好的氧化氛围,砖坯的铁元素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所以呈现为红色。
红砖的用途:红砖适用于作墙体材料,也可用于砌筑柱、拱、烟囱、地面及基础等,老式建筑多用它作建筑材料。
生产砖时一般用大火将砖坯里外烧透,然后熄火,使窑和砖自然冷却。此时,窑中空气流通,氧气充足,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氧化气氛,使砖坯中的铁元素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由于三氧化二铁是红色的,所以也就会呈红色。
红砖的砌筑
红砖砌筑的砂浆厚度要保持一致,不仅在水平位置要保持一致,在竖向位置也不能出现厚薄不同的情况,特别是竖向灰缝一定要是垂直的。为了保证这个垂直度,可以在砌筑的时候每隔2m间距,用弹线做好标记,这样就能很好控制垂直缝。
在砌筑过程中,要随时停下来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偏差情况,特别是有出现乱缝等情况是,要及时纠正,避免全部砌筑完才发现有误,这时候砸墙的话就很不利了。
除此之外,一些简易房屋的基础便是用的红砖砌成的,典型的是条形基础,看上去倒也结实,分层回填夯实后便可进行主体施工。
上期驻夹江记者写的《红土,能红吗?》,是谈红土资源在陶瓷生产领域应用前景概况。我读了之后感想很多。在给学生上陶瓷鉴赏课时,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在中国发明了瓷器?”我回答道:“中国人很幸运。因为中国到处都有瓷土。”这个回答不知学生是否满意,可事实就是这样!从中国陶瓷史中我们就可发现,古代瓷窑场分布非常广,只要有瓷窑场的地方,当地最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原料充足,一个是燃料充足。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中的白陶,就是利用当地的白瓷土制作的陶器,商周时期的白陶器也是用白瓷土制作的陶器。只是当时人们还没有“瓷土”的概念,还没有把温度烧制1200度以上,发现“瓷”(坯体瓷化和釉的产生)的现象。不只是瓷器,像青铜器、铁器制造业等也是一样,都是因为发源地本身具备铜、铁矿藏。西周发源地陈仓(今宝鸡市)青铜器制造业如此发达,其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具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古代的交通运输不发达,各种制造业的产生都是依靠当地资源而兴起的。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去山东淄博就看到有企业用当地的紫砂岩生产墙地砖,同时也看到有企业用紫砂岩生产紫砂茶具。佛山不也如此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到初,当地的红粘土是佛山地区釉面墙地砖、外墙砖的主要原料。后来白瓷土替代了红粘土,以至于红粘土资源闲置在一旁。就像有了“细粮”(白瓷土),“粗粮”(红土)就没有人吃了一样。据了解,红色粘土资源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山东、河北、北京、四川、广东、江苏、安徽、陕西、湖北等地都有丰富的储量。如果能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可以创造出多少新的财富啊。其实红土原料烧制陶瓷砖比白土原料烧制陶瓷砖一点不差。其一,红土原料易风化,硬度低,加工起来节省能耗。其二,烧成温度低。红土原料含有伊利石的绢云母,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其三,红土原料比白土原料成本低。价格低廉,开采运输方便。其四,红土原料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可以就地取材,有利于稳定生产。红土原料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含铁量高。无论在氧化气氛中烧成,还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都会呈色出土黄、橘红、土红、褐色、褐黑色等不同程度的红与黑色。古代陶器和瓷器的生产中都有使用白色化妆土遮盖含铁量高或较粗燥坯体的工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淄博、佛山等地生产的红坯砖也采用白色化妆土遮盖坯体而后施釉的工艺。现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仍在使用红土原料制造陶瓷砖,而且价格比我们的白坯瓷砖还要贵出很多。他们使用红土原料制造陶瓷砖的第一个原因,肯定是从本土资源的利用方面考虑的,就地取材。然后根据红坯原料特点进行设备与工艺的设计与制造。同时用艺术设计工艺设计把红坯砖的劣势掩盖起来,把红坯砖的优势发挥出来。我在北京居然店看到的西班牙红坯釉面砖非常漂亮。砖面上的釉色变化很丰富,肌理质感很强。每一块砖上的釉色装饰都不雷同,既有统一的色调,又有各自的颜色变化。而且红色(深色)的坯体还使釉面沉稳厚重。甚至坯体中的铁氧化物(铁点)渗入釉中,给釉色增添了自然变化和肌理质感。这些砖不像是普通的产品,就像陶艺作品一样,耐人寻味。为什么西班牙、意大利人能不嫌弃红土原料,而且还把红坯砖做得那么好呢?!我想,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因材适用,是他们的出发点。而通过艺术与工艺的设计,是他们制胜的法宝。我国古代陶瓷艺术中,很多著名的的瓷器采用的坯体也是很普通的原料。特别是宋代五大名窑的官窑、哥窑、钧窑,汝窑这些青瓷窑都是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原料。原料中铁的含量都在2%-4.5%间,因此坯胎都呈灰色或深灰色。龙泉青瓷为了降低瓷坯的白度,要在坯中的配方中掺加一定量的紫金土(一种含铁量较高的土),使坯(胎)色白中带灰,甚至灰黑色(黑胎青瓷)。这样便可使青瓷釉色深沉,而不过于显露漂浮。由此看来,铁的含量是决定青瓷胎釉色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官窑和哥窑瓷器中,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紫口铁足”和“朱砂底”特色,就是由于坯内含有较多的铁质并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紫口铁足)和后期受到二次氧化(朱砂底)所致。在这里,铁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成了优点。目前从事陶艺创作的艺术家们,都很喜欢采用含铁量高的陶瓷土做陶艺作品。含铁量高的陶瓷土烧出来,给人有分量感和质感。同时坯中铁氧化物还能给釉色增添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在建陶行业中,利用红土原料生产陶瓷砖是很有前途和前景(其实也是必然的结果)的。利用红土的“裸色”(无化妆土和釉色)和肌理装饰,设计与生产艺术墙地砖利用红土作坯,使用或不使用化妆土进行釉色装饰,生产仿古墙地砖利用红土“裸色”或化妆土或釉色装饰,设计生产外墙砖、广场砖等等,都是很有开发潜力的。我们的企业都在吃着“细粮”(白瓷土),一旦“细粮”吃完,不还是要再次吃“粗粮”(红土)吗?!我们的企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果建陶企业现在就开始使用或部分使用红土原料,把优质的白瓷土留给生产高档的日用瓷、卫生瓷企业,这样就实现了我国瓷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我相信,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所致,红坯瓷砖一定会再度登场!
红坯瓷砖一定会再度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