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裂纹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造铝合金的热处理裂纹可能产生原因有下面几种: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尖角,壁的厚薄变化过于悬殊
2.砂型(芯)退让性不良
3.铸型局部过热
4.浇注温度过高
5.自铸型中取出铸件过早
6.热处理过热或过烧,冷却速度过激
详细的如何解决的方法,可参考【铸业网】的《铸造铝合金的缺陷(四)》这一文章。
铝合金扁锭铸造表面裂纹是一个比较普遍缺陷问题。铝合金半连续铸造过程中出现的表面裂纹问题应该考虑诸多因素:
1、结晶器锥度
2、铸造温度
3、铸造过程夹渣
4、熔体过热
5、铸造速度过快
6、冷却系统
7、合金化学成分
8、操作技能
冷裂常出现在铸件受拉伸的部位,那些壁厚差别大、形状复杂的铸件,尤其是大而薄的铸件易发生冷裂纹。凡是能增加铸造应力、降低铸造强度和塑性的因素都将促使冷裂纹的发展。
热裂纹是一种普通又很难完全消除的铸造缺陷,除Al-Si合金外,几乎在所有的工业变形铝合金中都能发现。关于热裂纹的形成机理主要有强度理论、液膜理论和裂纹形成理论3种。其中,强度理论比较通用,该理论从对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出发,认为所有合金在固相线温度之上的固液区内都存在着一个强度极低、延伸率极小的“脆性温度区间”,合金在这个区间冷却时,当收缩而产生的应力如果超过了此时金属的强度,或者由应力而引起的变形超过了金属的塑性,就会导致热裂纹的产生。
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存在纯粹的热裂纹或冷裂纹,大部分都先产生热裂纹,然后在冷却过程中由热裂纹发展成为冷裂纹。
铸造裂纹产生的本质原因
在凝固末期,铸件绝大部分已凝固成固态,但其强度和塑性较低,当铸件的收缩受到铸型、型芯和浇注系统等的机械阻碍时,将在铸件内部产生铸造应力,若铸造应力的大小超过了铸件在该温度下的强度极限,即产生热裂纹。而冷裂纹是在铸件凝固后冷却到弹性状态时,因局部铸造应力大于合金极限强度而引起的开裂。总结可知,产生铸造裂纹的本质原因是由于组织内应力与外部机械应力太大,超过材料塑性变形能力,引起金属组织不连续而开裂。
防止铸造裂纹产生的措施
铸造裂纹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与熔体质量、铸造设备、铸造工艺条件和晶粒组织有关。因此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采取对应措施来防止铸造裂纹的产生。
保证熔体的质量
减少熔体中杂质的含量
对7050合金铸造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对化学成分的优化,可以提高合金的成型性,减少铸锭开裂。
杂质含量高时,合金组织中晶格畸变量增大,内应力增大,抵抗塑性变形能力大大下降,导致合金易于开裂。对于铝及铝合金,Fe、Si是其主要杂质元素。它们主要以FeAl3和游离硅存在。当硅大于铁,形成β-FeSiAl5(或Fe2Si2Al9)相,而铁大于硅时,形成α-Fe2SiAl8(或Fe3SiAl12)相[6]。当铁和硅的比例不当时,会引起铸件产生裂纹。
此外,其它杂质元素也需相应控制。当合金中存在钠时,在凝固过程中,钠吸附在枝晶表面或晶界,热加工时,晶体上的钠形成液态吸附层,产生脆性开裂,即“钠脆”。碱金属钠(除高硅合金外)一般应控制在5×10-4%以下,甚至更低,达2×10-4%以下。像K、Sn等低熔点杂质元素少量存在也会使合金性能变脆,易于开裂。这主要是由于低熔点杂质元素在凝固时后结晶,往往包在晶界周围,导致凝固收缩时受拉应力而沿晶开裂。所以需对铝液中的杂质含量进行合理调配,控制其含量。
减少熔体的含气量和夹杂物含量
铝及铝合金熔炼、保温时,空气和炉气中的N2、O2、H2O、CO2、H2、CO和CmHn等要与熔体在界面相互作用,产生化合、分解、溶解和扩散等过程,最终使熔体产生氧化和吸气。其氧化生成物有A12O3、SiO2、MnO和MgO等,其中Al2O3是主要的氧化夹杂物[7]。其中,对于非金属夹杂要求其数量少而小,其单个颗粒应少于10μm而对于特殊要求的航空、航天材料、双零箔等制品的非金属夹杂的单个颗粒应小于5μm。
由于熔体吸收的气体中H2占85%以上[8],且氢在熔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而在熔体结晶凝固时有大量气体析出,未及时逸出的便在铸锭中形成气孔。夹杂物和气孔都可削弱晶粒间的联结,造成应力集中,使铸锭的塑性和强度下降,从而导致铸造裂纹。一般来说,普通制品要求的产品氢含量控制在0.15~0.2mL/(100g Al)以下,而对于特殊要求的航空、航天材料、双零箔等氢含量应控制在0.1 mL/(100g Al)以下。
铝型材表面裂纹产生原因:(一):铝型材挤压系数过大,挤压温度过高(棒,筒,模三温),挤压速度过快。(二):挤压力不稳,忽高忽低,或多档调速之间速差明显,换档时速度转换突快。(三):铝合金型材挤出时头端上压(冲压)过快,尾端跑速或未减速,死区铝大量的渗入。(四):棒的质量较差,棒内过烧,大晶粒,疏松。压余(V3铝)过薄。(五):挤压模具流速比严重失调设计制造不合理。
铝型材表面裂纹相关措施:(一):挤压系数过大的型材可以放在小机台生产,采用合适的挤压比另外挤压三温要严格按生产工艺要求控制,要采用合适的挤压速度。(二):操作工精神集中,调速平稳,压力不能或高或低,换档时手动操作配合。(三):铝型材停机印前端和后端是死区或V3体积(铝棒表层)铝,杂质多,质量差,粘性不足,故型材头尾端挤压速度要放慢。(四):铝棒表面要细腻干净无油污,内部组织要达标。压余正常留(棒长的5%)(五):挤压模具设计者要设计制造流速均匀的合格模具。
相关问答
问 铝表面龟裂就是检查铝表面龟裂是何意思
答:压铸铝件裂产生的原因:(1)合金中铁含量过高或硅含量过低;(2)合金中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的可塑性;(3)铝硅合金:铝硅铜合金含锌或含铜量过高,铝镁合金中含镁量过多(4)模具,特别是型芯温度太低;(5)铸件壁厚有剧烈变化之处;(6)...
问 为什么铝件氧化颜色会不一致,表面出现裂纹
答:硬质氧化通常膜层比较厚,氧化的温度也比较低,造成膜层和基材的应力较大形成裂纹,这种裂纹的减少可以通过更换合适的材料,降低膜层来改善。
问 如何评断铝材质量1.铝材表面平整度是否光滑无凹痕
答:苏州九尊铝业的生产标准是这样的 涂层光泽 涂层的60°光泽值应与合同规定一致,其允许偏差为±5个光泽单位。 涂层厚度 涂层种类 平均膜厚 复合膜局部膜厚 二涂 平均膜厚≥30μm 最小局部膜厚≥25μm 三涂 平均膜厚≥40μm 最小局部膜厚≥34μm 四涂 平均...
问 电泳铝材表面有裂痕怎样照成的
答:我觉得可能跟你的电泳液的稳定性有关,还有就是铝材之间粘结不牢固,另外也有可能跟这个设计工艺有关。具体的情况我这也看不到,不能针对性的帮到您,不过还是希望对你思考起到帮助。
问 铝合金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裂纹
答:你所讲的铝合金应该是阳极后的铝合金吧!裂纹也称“龟裂” 一般来讲,阳极后的铝合金表面有一层氧化皮膜,产生裂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受外力影响,发生变形等导致膜层破裂; 2.阳极膜厚过高,经过高温后因热涨冷缩导致裂纹,冷却后无法恢复。 ...
问 如何判断铝合金型材的质量?
答:1、表面质量:铝型材表面除了应清洁,不允许有裂纹、起皮、腐蚀和气泡等缺陷存在外,还不允许有腐蚀斑、电灼伤、黑斑、氧化膜脱落等缺陷。
问 铝型材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及检验方法?
答:划伤,石墨印,粗糙,气泡,夹杂,裂纹 垫导路会产生石墨印 粗糙和磨具及挤压工艺有关 挤压筒排气不好会有气泡,铸锭有夹杂,裂纹挤压工艺有关,基本都是肉眼加经验
问 铸造铝合金锭表面收缩裂纹原因
答:铝合金扁锭铸造表面裂纹是一个比较普遍缺陷问题。铝合金半连续铸造过程中出现的表面裂纹问题应该考虑诸多因素: 1、结晶器锥度2、铸造温度3、铸造过程夹渣4、熔体过热5、铸造速度过快6、冷却系统7、合金化学成分8、操作技能
问 铝合金硬质氧化后为什么有裂纹
答:硬质氧化是在低温下得到的,生成的膜层较厚,一般有40-60um,在氧化过程中,有大量的热量产生和气体放出,氧化膜内部生成大量的应力,氧化膜体积膨胀,应力释放,从而表面形成裂纹,越厚的膜层越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一般不视为一种不良现象。
1.处理表面:用喷砂、电砂轮、钢丝刷或粗砂纸等方式打磨,除去涂胶处的松动物质,提高修复表面的粗糙度,并用清洗剂擦拭,以清洁接着表面。
2.配胶:JL-113铝质修补剂是由A、B双组份组成,使用时严格按规定6:1重量比或4.5:1的体积比将主剂A和固化剂B充分混合至颜色均匀一致。
3.粘接:将混合好的铝质修补剂涂抹在经处理过的表面,涂抹时应用力均匀,反复按压,保证材料与基体表面充分接触,以达到最佳效果。需多层涂胶时,需对原涂胶表面进行处理后再涂抹。
4.固化:铝合金沙孔修补剂在低于气温25℃时可适当延长固化时间,当气温低于15℃时,采用适当的热源进行加热(红外线、电炉等),但加热时不可以直接接触修补部位,正确操作是热源离修补表面40cm以上,60~80℃保持2~3小时。
缺陷特征: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断口多呈灰白色或黄色,经x光透视或在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
产生原因:
1.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
2.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
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
5.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
防止方法:
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
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
3.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
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
5.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 缺陷特征:三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光滑的表面,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有时呈油黄色。表面气孔、气泡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气孔 气泡可通过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发现气孔 气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
产生原因:
1.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如煤屑、草根 马粪等)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
4.冷铁表面有缩孔
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防止方法 :
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
3.改善(芯)砂的排气能力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
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缺陷特征:铝铸件缩松一般产生在内浇道附近飞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和具有大平面的薄壁处。在铸态时断口为灰色,浅黄色经热处理后为灰白浅黄或灰黑色在x光底片上呈云雾状严重的呈丝状缩松可通过X光、荧光低倍 断口等检查方法发现。
产生原因:
1.冒口补缩作用差
2.炉料含气量太多
3.内浇道附近过热
4.砂型水分过多,砂芯未烘干
5.合金晶粒粗大
6.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不当
7.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快
防止方法:
1.从冒口补浇金属液,改进冒口设计
2.炉料应清洁无腐蚀
3.铸件缩松处设置冒口,安放冷铁或冷铁与冒口联用
4.控制型砂水分,和砂芯干燥
5.采取细化品粒的措施
6.改进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缺陷特征 :
1.铸造裂纹。沿晶界发展,常伴有偏析,是一种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裂纹在体积收缩较大的合金和形状较复杂的铸件容易出现
2.热处理裂纹:由于热处理过烧或过热引起,常呈穿晶裂纹。常在产生应力和热膨张系数较大的合金冷却过剧。或存在其他冶金缺陷时产生
产生原因: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尖角,壁的厚薄变化过于悬殊
2.砂型(芯)退让性不良
3.铸型局部过热
4.浇注温度过高
5.自铸型中取出铸件过早
6.热处理过热或过烧,冷却速度过激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设计,避免尖角,壁厚力求均匀,圆滑过渡
2.采取增大砂型(芯)退让性的措施
3.保证铸件各部分同时凝固或顺序凝固,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4.适当降低浇注温度
5.控制铸型冷却出型时间
6.铸件变形时采用热校正法
7.正确控制热处理温度,降低淬火冷却速度 压铸件缺陷中,出现最多的是气孔。
气孔特征。有光滑的表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表现形式可以在铸件表面、或皮下针孔、也可能在铸件内部。
(1)气体来源
1) 合金液析出气体—a与原材料有关 b与熔炼工艺有关
2) 压铸过程中卷入气体&not—a与压铸工艺参数有关 b与模具结构有关
3) 脱模剂分解产生气体&not—a与涂料本身特性有关 b与喷涂工艺有关
(2)原材料及熔炼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铝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氢,约占了气体总量的85%。
熔炼温度越高,氢在铝液中溶解度越高,但在固态铝中溶解度非常低,因此在凝固过程中,氢析出形成气孔。
氢的来源:
1) 大气中水蒸气,金属液从潮湿空气中吸氢。
2) 原材料本身含氢量,合金锭表面潮湿,回炉料脏,油污。
3) 工具、熔剂潮湿。
(3)压铸过程产生气体分析 由于压室、浇注系统、型腔均与大气相通,而金属液是以高压、高速充填,如果不能实现有序、平稳的流动状态,金属液产生涡流,会把气体卷进去。
压铸工艺制定需考虑以下问题:
1) 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内能否干净、平稳地流动,不会产生分离和涡流。
2) 有没有尖角区或死亡区存在?
3) 浇注系统是否有截面积的变化?
4) 排气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够大?是否会被堵住?气体能否有效、顺畅排出?
应用计算机模拟充填过程,就是为了分析以上现象,以作判断来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4)涂料产生气体分析 涂料性能:如发气量大对铸件气孔率有直接影响。
喷涂工艺:使用量过多,造成气体挥发量大,冲头润滑剂太多,或被烧焦,都是气体的来源。
(5)解决压铸件气孔的办法
先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气孔,再来取相应的措施。
1) 干燥、干净的合金料。
2) 控制熔炼温度,避免过热,进行除气处理。
3) 合理选择压铸工艺参数,特别是压射速度。调整高速切换起点。
4) 顺序填充有利于型腔气体排出,直浇道和横浇道有足够的长度(>50mm),以利于合金液平稳流动和气体有机会排出。可改变浇口厚度、浇口方向、在形成气孔的位置设置溢流槽、排气槽。溢流品截面积总和不能小于内浇口截面积总和的60%,否则排渣效果差。
5) 选择性能好的涂料及控制喷涂量。
一般来讲,阳极后的铝合金表面有一层氧化皮膜,产生裂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受外力影响,发生变形等导致膜层破裂;
2.阳极膜厚过高,经过高温后因热涨冷缩导致裂纹,冷却后无法恢复。
供参考!
2、 挤压比过大、挤压温度国高、挤压速度过快都容易造成工业铝型材挤压裂纹。
3、 压力不均匀,或者换挡时速度转换过快。
4、 挤压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孔金属流速不均匀。
气孔:
从气孔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气孔缺陷可分为五种:侵入气孔、裹携气孔、析
出气孔、内生式反应气孔、外生式反应气孔。在铝合金铸件中最长见的为前三种气孔缺陷。
裂纹:
热裂纹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铸件的凝固方式和凝固过程中的铸造应力。
铸件具有较宽的凝固温度范围,合金呈糊状或者体积凝固方式,Al—Cu系合金即属于这一类。
缩孔和缩松
缩孔孔壁表面粗糙,形状不规则,通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位置和热节处。Al—Si系合金,在铸件补缩不足的部位形成管状集中缩孔。Al—Cu系合金的凝固温度区间较宽,在铸件补缩不足的部位易形成枝杈状缩孔。缩松是在凝固后期,凝固区的液相被枝晶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小熔池,小熔池在凝固时体积收缩无法得到补偿而形成的。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最容易形成缩松。Al—Cu系、Al—Mg系为固溶体型合金,容易形成晶界缩松。Al-Si系合金为共晶型合金,容易形成集中缩松。
冷隔
冷隔呈现裂纹状缝隙,但缝隙带有圆角的棱边。冷隔缺陷大部分是由流头凝固阻塞形成的。冷隔缺陷的解决措施主要为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包括提高浇注温度,提高模具温度,改善排气,优化浇注系统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