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涂料工业开始于哪一年?"鼻祖"是谁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涂料工业其实是起源于1915年(上海开林油漆颜料厂的创办),距今已有100年发展历史。创办于1915年的上海开林造漆厂,成为中国近代涂料工业的开山鼻祖。
1915年,上海的阮霭南、周元泰以搅拌机一部、熬油锅几只创办上海开林油漆厂,宣告了中国近代涂料工业的诞生。
漆是用漆树皮里的黏汁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物器的涂料。漆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我国人民就已发现漆树并懂得使用由漆树的汁液制成的天然漆来做涂料,以增加物品的强度和寿命。当时,东方诸蛮族每逢出征凯旋,都将所获骷髅“漆其头以为饮器,”共相祝胜利。春秋以前,我国已广植漆树,并设立管理漆园的官吏。《明史·髹饰录》载:漆始用于书策写竹简,随即用于黑漆食器,其后则是黑漆其外朱漆其内的祭器。战国前,漆是单一的棕色(天然色)。战国时期,漆工将漆用桐油加色料配成彩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光泽度。传统的漆颜色主要有黑、红、棕、黄、金黄和绿色等。秦代的漆工为防止漆干后出现裂纹,发明了用阴宝使之阴干的工艺。五代时的朱遵度撰写了《漆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漆工专著。漆和油漆的概念不同,当今使用的装饰和保护用涂料一般都是油漆。
油漆的发明
油漆是用氧化铁或树脂等原料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物品的涂料。油漆的起源尚无定论。公元前1500 年,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山洞里,油漆已用于绘画和装饰。公元前6000 年,我国已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颜料混合焙烧对油漆加以改进。公元前1500 年,埃及人用染料如靛蓝和茜草制造蓝色和红色颜料,但这种油漆还很不完善。18 世纪,由于对亚麻仁油和氧化锌的开发利用,使油漆工业迅速发展。20 世纪,油漆工艺有了重大发展,出现了粘着力更大、光泽度更高、阻燃、抗腐蚀与热稳定性高的各种颜色的油漆。
目前还有很多人对涂料起源很茫然,因为在很早以前就发现古人类在生活中使用涂料的影子,从石器时代的石洞壁画到人们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涂料以伴随着人类生活了万余年,论起来中国也是发展涂料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商代人们就开始从天然野生漆树中提取天然漆做用于装饰器具及建筑物。中春秋时代由于对炼桐油制涂料技术的掌握开创了涂料中使用助剂的技术同时推动了涂料产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实水性涂料的前身就是油漆,油漆早期大多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故被叫做“油漆”。
一、涂料的来历:
在人类最初的最初,由于生产水平不发达,聪明的始祖们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来建筑最早的“房子”,在生长着高大树木的地方,就用树枝,藤蔓植物在树上搭建巢穴;在泥土细致的地方,就挖出地洞,墙洞,进行“穴”居;在有岩石和山洞的地方,就直接住在洞内,并布置出最早的室内装饰。
到史前文明三十万年,也就是新石器时代,出现了最早的含胶质能凝固的建筑材料,也是最早的灰泥:天然石灰和粘土,采用胶凝材料粘结块体材料,不单使砌筑结构物更具有整体性,建造规模更大的建筑物或结构物,还使得在单一的粘土建筑上,再覆上一层保护性的涂料成为可能;并且由于早期颜料的使用,单一的白、红、黄、黑的天然泥土色彩,也可加入颜料,呈现其他的色彩,这就是最早的装饰涂料的诞生。
二、原始涂料的回归与发展
在今天,仍然流行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马来漆”,其实只是灰泥中的一种,马来漆的英文名STUCCO,就是灰泥的意思,而灰泥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文章开头的原始涂料,都是灰泥。包括迄今为止市面上非常火辣的“硅藻泥”和公元2015年又出来的“贝壳粉”,实际上都是原始“裸”涂料——灰泥的一种。
可能读到这里,有些买过硅藻泥或者贝壳粉的人会有点被欺骗的感觉,因为任何灰泥,只要是产自地球上的天然材料,哪怕是一坨黄泥巴,都能吸收有害的气体,与此相关的还有凹凸棒土、海泡石的粉末,这些都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的材质:比如全人类都关心的甲醛,二手烟等等。
不管是硅藻泥还是贝壳粉,凹凸棒土还是海泡石,早在古埃及时代就在被人们使用,与粘土、黏土、石灰混合在一起,再加入其他的毛发、稻草、动物骨粉等增加胶凝强度的物质,制作成优质的涂料。这些绝对环保的涂料,在如今的欧美国家、非洲国家、日本、东南亚国家、印度、阿拉伯仍然大量使用。
“绝对环保的涂料”包含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取自地球上的天然材料
第二、产生极少的二氧化碳
第三、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
第四、废弃之后能够直接归还给大自然
总结一句:就像是人的贴身内衣,要能随着墙体一起呼吸,并起到人体保健的作用。
我国古代制漆器的时候,常常要在漆里掺人桐油等干性植物油。在制造彩色漆器的时候,也用桐油和各种颜料或染料构成的抽彩加绘各种花纹图案。因此形成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漆器工艺。桐油是我国特产的应用得比较广的干性植物油。它是从油桐树种子中榨出来的,主要成分是桐油酸C17H29·COOH。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了桐油成膜的性能,并且把它和漆液合用,这在化学技术史上也是一个卓越的创举。
按漆液从漆树中自然分泌出以后,经日晒形成黑色发光的漆膜,是容易被观察到的。我国古代聪明的劳动人民把这种自然现象加以人工利用,从漆树中有意识地引出更多的漆液,把它刷在用具上,就成为原始的漆器。加入红色颜料,就成为原始的色漆。因此上述记载必是历代相传下来的事实记录。这种记载已经由近年来考古发掘证实了。例如本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在江苏吴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漆绘黑陶罐,和《韩非子》记载的时代正相吻合。在公元前十四到十二世纪的安阳殷墟遗址中也出土红色雕花木器印痕,是现存最古的漆器纹饰。
还有一种说法:漆匠的祖师是志公和尚而不是鲁班的妻子。志公是峨眉山报国寺里的和尚,一天,他来到了大巴山,用禅仗打死了一个树精。树精被打现出本相,流出了殷红的血浆。和尚把它涂在禅仗上,风一吹,乌红发亮,十分好看,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生漆。严格地说,志公和尚是割漆匠的祖师爷,而不是油漆匠的祖师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漆才有漆匠,会作油漆的不一定会割漆,但会割漆的就会作油漆。说他是油漆匠的祖师爷也没有什么不妥。由此看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江流域的鲁班传说实质上是中原鲁班传说与本地域木、石类能工巧匠传说结合后的产物。上面所列举的有巢氏造屋、张班作篾活、志公和尚发明生漆等有“异议”的传说,就是尚未归附到鲁班身上的能工巧匠事迹的一些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