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做老板的那家涂料公司叫什么
Benjamin Moore(本杰明摩尔)涂料是一个北美家喻户晓的百年涂料品牌,隶属美国本杰明.摩尔公司(Benjamin Moore Co.,),是一所集高科技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世界知名化学涂料公司。公司于1883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创立,创立者是Benjamin Moore先生。目前该公司拥有3500多名员工,80,000平方公尺设施一流的实验室,100多名不同领域的科技人员,确保产品不断创新并拥有完美的品质。并有7家制造工厂,22个分发设施点,通过北美各地5000多家独立零售商销售最好的涂料、色浆和底漆。2000年12月,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舰投资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全资收购了本杰明•摩尔公司,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巴菲特就像希腊神话中点石成金的迈达斯神,对美股的影响力堪称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齐名。
从1965年设立以来的38年中,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只有4年跑输同期标普指数,38年来年均帐面净值增长22.2%。巴菲特每年一次写给股东的信向来是众人最期盼的东西,其中充满了轶事趣闻、无拘无束的笑话以及对美国企业制度中最热门事情的评议。因此巴菲特每年写给股东们的信,被称为免费的最好的投资教育,俨然被奉作投资圣典。随着国内市场QFII和社保基金的入市,价值投资理念已蔚然成风,巴菲特的真知灼见在国内市场中也将具有相当高的指导意义。
启示之一:看空美元、投资外汇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中称,希望美国庞大贸易赤字及美元偏弱等问题,可以获得解决,否则导致的影响可能远超过汇市波动。巴菲特最近在微软公司一个年度会议上说,“世界上任何国家如果像美国这样买的东西远远超过卖的东西,都会出现货币贬值的压力”。巴菲特认为:“美国进口远高过出口,推高经常账赤字,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情况,货币便会大幅贬值。传统上,美国实行强美元政策,故对美元贬值有延缓作用,但去年起美元一直下跌,除非基本情况有变,否则美元将持续疲软。”从年报中可看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正加大对外汇的投资。在这个美元币值飘摇不定的年代,巴菲特勇于迎接挑战,进入了动荡的外汇市场,加大了对外币的投入。巴菲特表示,由于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加大,他在2002年首次开始从事外汇投资,到2003年底,伯克希尔公司拥有5种外汇的头寸,总价值达120亿美元。
由于巴菲特认定美元将持续贬值,这将从侧面刺激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因为巴菲特看空美元而看多其它外汇,这不排除预示着他也在看好人民币,否则他也不会在香港大规模建仓中国石油。央行行长周小川称,2004年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以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措词是“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因此这次的修改让市场解读为央行在为今年的汇率政策调整留出余地。虽然人民币升值预期与人民币升值本身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同时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间和幅度上,中国政府会把握主动权,不会为国际压力和投机资本所左右。但由于有了这么一个预期,市场就不排除把这个预期提前反映到股价变化中去,因为股市中就爱炒朦胧、炒未来。由于人民币目前正面临与20年前日圆与台币同样的低估问题,未来一旦升值,中国股市将上演大多头行情,因此人民币升值概念的炒作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产品外销由于价格上升而缩减,这些企业的业绩在短期内将受到较大冲击而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企业则会因为原材料成本降低而受益,相对应的股票资产在市场中的表现将截然相反。而在外汇负债规模较大的企业受益的同时,拥有大量外汇资产的企业将受到损害。目前人民币升值概念股主要有三:1、汇率的变动将对具有较多外币债务和大量原料成本以美元计价的公司的收益产生影响。一旦人民币升值,持有美元债务的公司立即可以得到好处。公司债务中美元债务的比重越大,它们从人民币升值中得到的好处越大,股价也将会明显上升,例如航空企业(如南方航空)和电力公司等。2、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行业也是利好。房地产是重要的人民币资产,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诸多资金会购置房地产,将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在人民币升值后,由于房地产开发公司拥有较多房地产资产,该资产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升值。该行业中,拥有较多土地储备和楼房存货的公司将因此而受益。如土地储备较多的招商局、万科、银基发展、金地集团等。3、高科技产业也值得关注,高科技行业的关键设备或配件往往依靠进口,随着人民币的升值,高科技公司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明显下降,公司盈利将上升。
启示之二:保险业已成为巴菲特新的“摇钱树”
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做得非常好,年报显示,近几年盈利上升主要是旗下保险业务表现理想,所投资的保险公司的保费大幅增加,带动业绩好于市场预期。目前伯克希尔旗下拥有多家保险企业,如主营汽车保险业务的GEICO公司、通用再保、国家产险公司等。巴菲特认为“我们最主要的本业就是保险,当然其它事业也相当重要,想要了解伯克希尔,你就必须知道如何去评估一家保险公司,其中主要的关键因素有这家公司所能产生的浮存金数量以及它的成本最重要的是这些因素长期的展望。”这说明了保险业务在巴菲特眼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几乎可以把伯克希尔视同为一家保险公司。
巴菲特看中保险公司主要在于,“浮存金是一项我们持有但却不属于我们的资金,在保险公司的营运中,浮存金产生的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在真正支付损失理赔之前,一般会先向保户收取保费,在这期间保险公司会将资金运用在其它投资之上,当然这样的好处也必须要付出代价,通常保险业者收取的保费并不足以支应最后支付出去的相关损失与费用,于是保险公司便会发生承保损失,这就是浮存金的成本,而当一家公司取得浮存金成本,就长期而言低于从其它管道取得资金的成本时,它就有存在的价值,否则一旦保险事业取得浮存金的成本远高于货币市场利率时,它就像是一颗极酸的柠檬。根据过去的记录显示,伯克希尔一向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取得浮存金,确实在伯克希尔经营的这些年来,有半数以上的年头,浮存金的成本甚至低于零,也就是说这实际上等于是别人要付费请我们帮他们保管资金。”
因此在港上市魅力非凡的中国人寿(2628.HK),之前吸引巴菲特通过摩根斯坦利吸纳的传闻可能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总体上看中国人寿符合巴菲特的择股理念:一是中国人寿是非美元资产,二是中国人寿属其十分偏好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发行时李嘉诚认购了4.28亿股,占其已发行股本的6.62%。事实上中国人寿并不仅仅引来了李嘉诚和巴菲特,还有众多实力机构进入。如德意志银行持有10.3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6%瑞士信贷集团持有9.8亿股,占15.15%花旗环球持有9.7亿股,占15%。中国人寿03年保费收入1620亿元,占全国寿险保费收入的53.8%,打下“半壁江山”,因此中国人寿不排除会成为第二个“中国石油”,成为巴菲特点金术下所形成的新的香饽饽。
启示之三:消费品公司是巴菲特心中永远的“百年老店”
巴菲特认为,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保持企业的艺术生命比追求时髦更重要。伯克希尔长期持有可口可乐、麦当劳、吉列、华盛顿邮报等消费品公司的股票,目前伯克希尔还拥有多家建材和涂料公司,去年受益于全美住宅建设和装修需求量大增,还拥有冰激凌连锁企业DairyQueen和服装制造公司Fruitoftheloom等消费品公司。从中可看出巴菲特的投资标准:必须是消费垄断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有稳定的经营史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财务稳健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认为买身边的品牌最可靠谁做的广告多,消费者喜欢,就买谁。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百年老店,因为这些公司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并且投资者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该公司产品是否好销、是否具有竞争力,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就能判断是否有投资价值。这其实跟目前市场所密切关注的消费升级概念股有异曲同工之处,事实上成熟市场中周期性品种很难成为大蓝筹股,如70年代的美国“漂亮50”大多都属于消费品类股,如电子消费品类的索尼、IBM、施乐等食品消费类的菲利普莫利斯、可口可乐等商业的沃尔玛日用品消费类的宝洁娱乐的迪斯尼工业消费类的通用电气等。目前中国正处于投资推动、工业推动向消费推动转型期,最终消费类品种有可能成为强者,从这一角度来看巴菲特心中永远的“百年老店”――消费品股与消费升级概念股中最有希望诞生中国的“漂亮50”。
从2003年开始,我国进入人均收入1千美元的阶段,消费升级已势成必然,随着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国消费率将不断上升,从2002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65%,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当前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居民消费热点已逐步转向住房、教育、旅游、电子、信息产品、医疗保健服务和轿车方面。社会的消费结构将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进入家庭,对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都是势不可挡的。由此将会全面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未来10-20年房子和与住房相关的商品都将是家庭的首要需求。轿车开始大比例进入家庭,2010年城市对车的需求大概是1000-1500万辆。而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令全世界咋舌的增长速度的消费升级,使我国与消费升级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消费和旅游(航空)4大行业将是消费升级的最大受益者。谁能抓住市场机会,谁就将成功,不排除会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巨舰。
个人影响编辑本段他在给股东的信中告诫投资者:不要因贪婪而冲昏头脑。他认为,2000年的科技股犹如“病毒”一样在专业投资者和散户中传播,刺激股价脱离公司所能支持的实质价值,投资者对科技公司作出过分憧憬的非理性预期,最终导致科技股神话破灭。展望未来,巴菲特仍将继续投资旧经济行业,而非股价过高的“科幻”企业。他相信,21世纪将是实业的天下。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沃伦·巴菲特被喻为“当代最成功的投资者”,尤以他敏锐的业务评估技术引人注目。他从零开始,仅仅靠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就成为20世纪的世界大富豪之一。现在还是让我们从下面两段有趣的历史,让人们认识认识这位股神:
60年代是美国股市牛气冲天的时代,整个华尔街进入了一段疯狂的投机时代。投资者的“贪婪”情绪占了上风,他们对再高的股价都不害怕,把套牢的恐惧忘得精光,只相信还有上涨空间,证交所排起了长队。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逐渐不安起来,他已不能找到足够的符合自己标准的股票了。他于是在1969年5月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他宣布隐退了。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进行清盘工作。他不希望因参加自己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很优秀的业绩受到损害。后来的事实很快证明了他的决定是英明的。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年初下降50%。不过,他在股市最低时又增持了自己控股公司的股票,如捷运、伯克希尔。这些公司如今就是财富的代名词。
60年代,也许离我们太遥远,那2000年是不是离我们近些呢?那年3月全世界所谓网络高科技股如日中天,所有的投资人都将市盈率抛掉而追逐“市梦率”时,巴菲特仍死守一些被认为是旧经济实业股。他的理论是:如果股票市价低于其内在价值达到合理的程度,他就会购买。在现实世界中,他发现找有限的几种“优秀”股票要费尽力气。于是,他幽默地推说他不懂高科技,所以不碰该类股票。当时有很多人开始对他的理念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他老了。一年后,残酷的现实又一次证明了巴菲特是正确的。在这次全球高科技网络股股灾中,他老人家的市值又增加了5亿美元。他又一次让全世界的投资者见识了“股神”的本色。
一个人炒股挣点儿钱不算啥,难的是一辈子投资股市只挣钱,不赔钱,那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巴菲特不愧是股神,他做到了这一切,为广大理性的投资者树起了一面旗帜。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主营保险业务,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商业活动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业务是以直接的保险金和再保险金额为基础财产及灾害保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设有许多分公司,其中包括:GEICO公司,是美国第六大汽车保险公司;General 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险公司之一。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还有其他的股东的,每年的股东大会,股东们都会齐聚巴菲特的家乡进行聚会,聆听股神的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