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碱去油漆?
可以用纯碱,但是用纯碱容易伤手。建议利用以下五种物质来去除油漆,效果立竿见影。
方法1、橄榄油:家里如果有橄榄油的话,可以涂抹一些在手上油漆的位置轻轻搓几下,充分浸透一会,过几分钟用肥皂进行清洗,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伤手。
方法2、花露水:如果找不到橄榄油的话,用花露水涂在沾油漆的位置。过一会用肥皂清洗就行了。
方法3、花生油&色拉油:如果以上两种东西都没有的话,那用花生油或色拉油吧,搓在沾油漆的位置再加些洗洁精搓一搓,最后再用抹布搓两下,这下油漆总会去除的。
方法4、香蕉油:如果气味比较大,可以用香蕉油涂于沾到油漆的位置洗一下。用香蕉油不会有异味。或者直接到油漆店买点松节油进行清洗。
方法5、汽油:如果油漆染的比较严重,还可以用汽油来清洗。首先用汽油涂一点在沾油漆的地方,再用肥皂进行清洗。
1.立邦漆——(中国驰名商标、消费放心产品、涂料十大品牌)
2.多乐士漆——(世界品牌、CCEL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涂料十大品牌)
3.华润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涂料十大品牌)
4.红苹果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福建名牌、涂料十大品牌)
5.紫荆花漆——(中国名牌、CCC及FDA认证产品、涂料十大品牌)
您可以考虑购买如上知名品牌的具有防霉抗碱功能的涂料。
2、铁铲+聚氨酯油漆,若大家觉得用刷子清理比较缓慢,不妨采用加长式铁铲去进行处理。该物品覆盖面较大、硬度较高,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将反碱涂料弄下来。操作完毕后,可以准备一个小碗,将白醋与清水按大致1比1的比例混合进去,然后拿一个小勺将溶剂搅拌均匀。紧接着我们用软布蘸上白醋溶剂,并向墙面进行涂抹,这样静置两至三小时就差不多把碱成分除掉了。最后,等到上面的水分晾干,我们再把聚氨酯这类的防水油漆涂在墙面上,等到通风晾干就行了。
3、巧用壁纸,这种方法呢,我们可以先拿刷子等工具,简单将反碱部分清理一下,然后选择一些加厚的防水壁纸贴上就ok。该方法的好处在于操作较为简单,而且同时还让家中看起来更显美观得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高端品质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建筑风格更是千奇百怪,外墙涂料用途也愈加广泛。然而,外墙涂料发白褪色在涂料行业中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弊病。
外墙涂装出现泛碱褪色,它对外观装饰效果最具破坏性。大雨过后,涂料颜色往往发花、发白(特别是雨水集中的窗台、屋檐),严重的还会出现起皱,甚至是漆膜消失(特别是灰色、蓝色)。其产生的速度特别快,往往是装修后期工程,或者房屋还在销售期间就出现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到开发商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心。
为提高涂料质量,保障费者的利益,这一现象务必得以预防与根治。经过启利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下面,我就涂料泛碱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供大家分享。
外墙涂料泛碱的原因
外墙涂料太多是有色漆,特别是加了有机色浆的涂料,比如碳黑、钛青蓝、有机合成亮黄、大红,它们遇到碱性物质很快会产生变化,导致颜色消失,使涂层变浅、变白。如果基层(砂浆抹灰层)和腻子层中含有大量未聚合的水泥或石灰,下雨时雨水会涌进腻子层和基层,天晴后水汽会把这些碱性物质带到涂层,在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物质,同时因其高碱性导致涂层中颜料发生变色、褪色。这是涂层泛碱的真正原因。要预防其发生,必须使碱性物质无法渗到涂料层。
外墙涂料泛碱的解决方法
降低或消除基层和腻子层的碱性,使其PH值控制在10以下,如PH达到8则更为理想,这是个治本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消除基层碱性主要是砂浆抹灰层的养护,如果能浇水3-4次,使水泥完全聚合,则其碱性会很快下降。如果不具备浇水条件,靠自然雨水和自然聚合,则干燥的时间会更长,至少要20天以上(冬天可能要30天以上)因此,砂浆抹灰层的浇水养护是最好的降碱方法。当然,水泥的选择也是很重要,选用合格达标的水泥是基础。
②消除腻子层碱性主要是选用质量好的找平腻子,这种腻子既硬度好,且耐水,但碱性不高(PH值小于10),关键是提高腻子中的粘合物(乳胶)用量,减少水泥用量,同时腻子施工好后要及时浇水1-2次,使腻子层中的水泥能完全聚合硬化,这样PH值也能降低。市场上有些低端腻子(1000元/吨以下的)完全靠水泥来提高粘结力,又没有及时淋雨养护,导致PH达到10以上(有的达14),这种情况肯定会出现泛碱。
选用封闭性好的底漆(水性封闭底漆),对基层和腻子层进行渗透封闭,使碱性物质难以随水汽渗透到涂层,这是种治标的方法。但如果底漆渗透封闭性不好或基层腻子碱性物质过多(PH>10),则还是会出现泛碱现象,要使底漆更好渗透,底漆乳液粒征要细,粘度要低(但要适合施工),所以正常情况下透明底漆要好过白色底漆,当然,选用粒征小、封闭性好的乳液是关键。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控制好基层、腻子层的PH值、选用好的封闭底漆,是完全可以预防泛碱现象的,选用好的外墙涂料能使涂层保持颜色鲜艳长久,当然要做好这些需要土建方和涂料施工方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