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涂料 > 正文

油墨里面添加钛白粉的比例是多少才能提高遮盖效果

机灵的薯片
发嗲的百褶裙
2023-01-02 01:21:53

油墨里面添加钛白粉的比例是多少才能提高遮盖效果

最佳答案
灵巧的哈密瓜
专注的枕头
2025-08-22 04:46:04

随着油墨印刷产业的发展,油墨的使用量与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作为重要配方的钛白粉在油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用份额也明显在扩大。当前,世界钛白粉的消费近3%用于印刷油墨,并且油墨专用型钛白粉有继续增加份额的趋势。据了解,钛白粉在油墨的配方中占质量分数的25-50%,有的特种油墨甚至更高。从当前流行的白色油墨的配方来看,钛白粉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如胶印白墨配方中,树脂连结料50%,助剂8%、干燥剂2%,而钛白粉高达40%,仅比树脂连结料少10个质量分数在印铁白墨配方中,树脂连结料40%,助剂8%,干燥剂2%,钛白粉50%.从印铁白墨配方中,我们看到钛白粉在特殊油墨的生产质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钛白粉在其中的用量少了或者多了都会影响到油墨的重要性能。

最新回答
大胆的嚓茶
简单的哈密瓜
2025-08-22 04:46:04

绿色可用黄色和蓝色调出来,而黑色是由红黄蓝三色混合在一起调出来的,所以墨绿也是由红黄蓝调出来的,可以先把绿色调出来再加一点红色,颜色就会变身深了,红色的多少影响着颜色的明度与纯度变化。也可直接用绿色加黑色调制。

扩展资料:

墨绿,也叫“乌绿”,是一个现代词,指深绿泛乌有光泽。

调色,是指将特定的色调色彩加以改变,形成另外一种颜色。调色最难在于实践中非常难以把握。色彩比例的多少,直接会影响最终色彩的标准。

调色配方,油墨中黄、品红、青三种色彩油墨为油墨的三原色,原则上通过不同比例的调配,可以得到不同色相颜色来满足印刷作业的需求。采用油墨三原色调配,根据色料减色法原理,有着以下的规律:

1、当二种原色油墨混合时,若混合比例相当,则可以得到标准间色;若混合比例不相等,则得到各种不同色相的间色,其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一方。

2、当二种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颜色中,加入白墨,色相变得明亮鲜艳;加入黑墨则变得深暗。

3、当三种原色油墨混合时,若混合比例相等,则可以得到近似黑色;若混合比例不相等,则得到各种不同色相的间色或复色,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一方。

4、当三种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颜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可以得到不同阶调的浅灰色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调色

百度百科-专色油墨

疯狂的舞蹈
爱听歌的奇异果
2025-08-22 04:46:04
通过三原色油墨(黄、洋红、青)加黑墨可印制出色彩丰富的印刷品,但有些产品色彩,通过普通网点的叠合成色难以达到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或从工艺、成本上的考虑没有必要进行分色或多色印刷,而单色就可印出原稿色样要求的特殊色彩效果,这就要进行专色油墨的印刷,比如特快专递封套大面积实地蓝的印刷,因为要求色彩鲜艳厚实,用四色选印难以达到原稿的色彩效果,就需要专色蓝印刷,另外,有的书刊封面、信封和函头纸微标等,因为质量要求高(实地厚实),生产数量少,时限短,成本低,只有不经分色采用专色油墨印刷,才能达到用户的要求。

而油墨制造厂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他们只生产几种常用的油墨(如四色墨、金红、大红、中蓝等),那么对印刷厂来讲,有时就需要根据用户提供原稿色样,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墨进行调配,以得到新色相的油墨,这个过程就是专色油墨的调配。

在生产中,目前尚无一种简单、操作性强的色彩分析和测试仪器设备,基本以调墨人员的经验为主,因调墨人员对专色油墨调配技术没把握好,常造成调好的墨明度不对或油墨上机印刷才发现色相不对又重新调配,造成质量事故、油墨浪费、工人劳动重覆、时限延误等不必要麻烦,这就要求我们对专色油墨调配技术要有充分了解和把握。

专色油墨调配原理及专色油墨的呈色原理

专色油墨的调配是根据原稿色样,按油墨三原色减色法原理进行调配而成。油墨的颜料呈现的物理效应叫做减色法,即当颜料显示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该颜料对白光光谱中各种颜色实现了选择性吸收(减去色光)的结果。

油墨三原色减色法颜色变化规律如下:

洋红+黄=红

洋红+青=紫

青+黄=绿

洋红+青+黄=黑

所以油墨颜料的混合是光绿的减弱,是一种减色的现象,混合的颜料越多,最后颜色就越晦暗而近黑色。

专色油墨的呈色原理就是油墨颜料通过减色原理而呈现效果。比如当黄、蓝油墨等量调配时,因为印刷油墨中颜料是油墨成色的主体,颗粒非常小,是直径0.01-0.5um的不溶性悬浮体,我们将该调配好的油墨印在纸上,并做部分放大,当白光照射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I:白光照射在黄墨颗粒上时,它吸收了蓝光,反射了红光、绿光;II:照射在蓝墨颗粒上时,它吸收了红光,反射了绿光、蓝光;III:照射在黄、蓝混合墨颗粒上时,它吸收红、蓝光,反射了绿光。

因黄、蓝墨等量调合,那么II、III的机会均等,反射光如下:

I:W-B-R=G

II:W-B=G+R

III:W-R=B+G

反射光组合效果为:

3W-(2B+2R)=3G+R+S=W+2G

所以这两种油墨调合后的色彩为绿色。如果黄墨和蓝墨不是等量调合,那么II、III情况不可能均等,黄墨多就使所配油墨偏黄,反之色彩就偏蓝。掌握三原色色彩变化规律后,可以举一反三,调配出各种原稿的色彩。

如何调配专色油墨

对专色油墨的调配,调墨人员要做三个准备:1.色相调配准确,符合原稿色样标准;2.调配油墨印刷适性准确;3.调配专色油墨的数量准确。

色相调配准确

1.调墨人员对油墨制造厂生产的各种油墨的色彩要有深刻印象,敏锐的感觉。调墨人员要对各种油墨的三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有充分了解,配色才能以最快时间和最少的原墨种类调成符合原稿色样的专色油墨。因为色彩可以通过色相、明度、饱和度三个参数来研究它的性质并作为衡量两种颜色差别的依据,用它来表达描述颜色可获得统一的颜色语言,适合规范化、数据化的需要。

2.对原稿色样的分

a.确定主、辅色墨。专色油墨的调配,在我们掌握几种常用油墨色彩变化规律和特质之后,对原稿色样分析最为关键,它关系到整个油墨色相的准确程度,在分析原稿色相时,我们可以运用减色法原理加以考虑,就是以三原色理论来分析原稿色样在三原色中的含量,来确定主色和辅助色的配比,一般来说一种原色为主色,其他色就为辅色。

配制中国电信公司的标准色电信蓝时,通过观察它给我们印象是蓝为主色略带红味,整个油墨的色彩鲜艳厚实、纯正,即油墨的明度、饱和度大、色相纯正,所以我们采用天蓝为主,辅以色彩鲜艳、偏紫的桃红墨,虽然样张上有分色的配比,但它为电子分色或桌面系统上的色彩配比与实际的印刷油墨并不兼容对应。

配制中国移动公司的移动蓝,因为它的标准色经印刷机印刷后,就出现明显的色偏,灰度增加,给人以陈旧、带暗的感觉,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它与电信蓝相差无几的分色比例,而采用色相不纯正,明度偏暗的中蓝为主色,及大红、再略加黑墨以增加整个油墨的灰度。

b.得到主辅色墨的比例

当我们确定主辅色之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主辅色的调配比例:根据以往经验得到恰当的配比;根据调墨手册中相近色样的配比;用少量的原墨进行调小样以得出正确的配比。

c.配好专色墨的颜色与原稿色样进行比较

采用纸片(一般为铜版纸、胶版纸),蘸取少量的专色墨用"刮样法"或"拓样法"来取得墨样,与原稿的色样进行对照比较,以便有差别时调整配比。

配色时注意事项:

一调墨辨色的光源,最理想为均匀白光,朝北窗口的自然光,及与自然光相近的人造光源,如日光灯与白炽灯混合使用光源等;

-调配好墨色样要比原稿色样深,因为柯式油墨经润版液混合和油墨干燥后,油墨色相会相应变浅。还有色相正确,油墨深(饱和度大),可以减少下墨量,有益于柯式印刷的水墨平衡控制;

-要考虑承印物纸张的性质,如白度、吸收性、平滑度等,如纸张的性质与原稿的纸张性质相差甚远时,就要按具体情况分析,如同样是电信蓝,但有次用户要求用粉红色香卡纸印电信标志,若采用电信蓝原有配墨方式,印出的色彩效果就发暗、变灰,整个色相与原稿相差甚远,我们就可以直接采用天蓝墨印刷与纸张配合而呈现色彩的效果就与电信蓝相近。

-要考虑色样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对色彩产生错觉,在辨色时应将周围色遮盖掉,单一观察,才不致于发生色偏。

-用拓样法和刮样法获取墨层时,掌握好专色墨的墨层厚薄要与原稿色样墨层厚度基本相近。

专色油墨的印刷适性要求恰当准确

一般专色油墨的印刷属性调配,主要考虑调配油墨的黏度、流动性和干燥性,但现在随着油墨行业的发展,各种油墨的适性较好,兼容性较好,一般我们不需或只需要添加适量油墨助剂,如特效油墨添加剂或调墨油等,来改变调配油墨的适性,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印刷效果。

注意事项:油墨调配要混合均匀;纸张性质如为涂料纸即铜版纸,一般要用快干油墨调配,而胶版纸用树脂油墨调配即可。

调配专色油墨数量准确

调配油墨量准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印刷数量多少;纸张吸墨性的强调;印刷图文的面积多少;专色油墨的著色力强弱;专色油墨的厚薄(密度大小)等等。

如果油墨调配过多,剩余墨就造成浪费,如果太少不够用,就需要再度调配,如遇到复杂色彩,第二次和第一次调配的油墨很难完全一样,这对产品质量就有影响。所以在调配时应略微多余实际印刷用量,这也是为了避免墨斗中的存量低于一定值后引起印迹墨色的变化。

深色墨和浅色墨的调配

油墨的调配一般可分为深色油墨的调配和浅色油墨的调配。

深色墨的调配

只用原色墨调配,不加入任何冲淡剂,统称为深色墨的调配,调配时根据前述色样分析结果,主辅色的确定,再根据设计的配比,用辅色油墨逐量加入主色油墨调匀即可。根据减色法理论,调配油墨时应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类,否则会降低油墨的亮度和影响色彩的鲜艳。

浅色墨的调配

凡加入冲淡剂所调配成的油墨,统称为淡色墨的调配,因为浅色墨对人眼刺激量少,所以 一般要用放大镜对原稿色样进行分析,剔除冲淡剂,确定主色后,就要注意油墨的色偏,一般采用在冲淡剂中逐渐微量加入原色墨来调配。

浅色墨一般为冲淡剂或白墨中加原墨的调配而成,要注意以白墨为主的浅墨调配,它的色调发粉,墨色较鲜,具有很强遮盖能力。因为白墨颜料易堆版,堆橡皮布,耐光不好,适宜印实地的单色印刷,一般为粉蓝粉红色列专色墨。冲淡剂为主的浅色墨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不具有遮盖力,色彩不鲜,适合多色重迭印刷,一般为淡红、淡黄、浅灰等系列专色墨。

综上所述,专色墨的调配,因为涉及光色理论、油墨、纸张、工艺等方面,使专色油墨调配更显复难困难,而且目前基本以经验为主,所以对调墨人员的要求较高,首先即要掌握光色理论,其次又要求掌握常用油墨的属性等,对色彩要具有敏锐、准确的鉴别能力,并且不断通过实践有意识地锻练自己的应用能力,即看到某一色相时,就能迅速大致报出油墨的配比。只有这样能才又快又准确配好专色油墨,更好地为生产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水基柔性版油墨配方设计的要素

一、水基柔性版油墨概念

水性油墨由水性高分子树脂和乳液、有机颜料、溶剂(主要是水)和相关助剂经物理化学过程混合而成。水性油墨具有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不易燃,不会损害油墨制造者和印刷操作者的健康,对大气环境无污染等特性。水性油墨作为一种新型印刷油墨,没有溶剂性油墨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印刷品中残留和对包装商品的污染,改善了总体环境质量。

水基柔性版油墨,是根据油墨按印版版型的分类方法并与油墨的干燥机制相结合命名而得。

二、水性柔性版油墨配方的技术依据

1.水性连结料的中和成盐机制

水性油墨采用水性连结料。水性连接料基本分为三类:胶态分散体、乳液聚合物、水稀释型聚合物。目前油墨行业主要采用的还是稀释型连接料。许多高分子(水溶性)原来并不溶于水或仅部分溶于水,只有添加一种酸或碱,才因电离作用而溶于水。典型的例子是聚丙烯酸和聚酰胺分别是阴离子和阳离子型电解质。这些物质水溶液的pH值与它的粘度、絮凝效果、稳定性、分散性等密切相关。故在水溶性聚合物的分子链上含有一定数量的强亲水性基团,如羧基、羟基、胺基等,但这些极性基团与水混合时多数只能形成乳浊液。而羧酸盐能溶于水,因此水溶性连结料的制造往往是使用高酸态的合成树脂,再以胺中和成盐。

2.挥发、渗透、固化反应或三者兼有的干燥成膜机制

一般来说, 印刷工艺以及相应的干燥方式决定所用的油墨配方体系。为满足柔性版印刷的工艺要求及水性油墨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印刷基材,水基柔性版油墨的干燥方式有挥发、渗透、固化反应或三者兼有。

(1)挥发干燥机制

对于承印物为非吸收性基材的柔性版印刷,其干燥方式主要以挥发干燥为主,即采用树脂/溶剂的油墨体系。因为:

①柔印机速度很快,80m/min到 200m/min以上都有,一般来说第一色印完到第二色印刷,其间隔仅几秒到零点几秒。对于非吸收性基材,在所有的干燥类型中,仅挥发干燥可满足这一要求。

②只有墨膜中的液体尽快脱出墨膜,例如利用沸点不高的溶剂有瞬间挥发的特性,才能使油墨迅速干燥。快干性也要求油墨为低粘度而且烯薄的液体。

③对于胶印油墨、铅印油墨而言,可以通过墨辊之间的调和,使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上,而柔印油墨仅靠本身的流动性、粘附性填充在网纹辊网眼中并传墨到印版上,只有较低的粘度即较烯薄的液体才能赋予这样的性质。而且油墨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填满凹眼,如果粘度太大则难以填入凹眼中,同时刮刀也难以圆滑地刮去网墙部分的油墨。所以柔性版油墨一般为粘度较低的流体形式,大量的溶剂或水只有通过挥发或渗透的方式进行。当然粘度太低也不行,否则压印会造成网点中的油墨易变形,使图文再现性变差。

油墨的干燥速度首先取决于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油墨中溶剂的挥发,主要存在如下影响因素:

①不同的树脂对溶剂挥发速度的减缓程度不同。溶解度越大的树脂,溶剂越难以脱出,挥发速度越低。

②颜料在油墨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溶剂的挥发速度越低;颜料粒子的半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溶剂的挥发速度越低;不同种类的颜料对溶剂的脱出性不相同。

(2)渗透吸收干燥

对于吸收性基材的柔印,其干燥方式以渗透吸收干燥为主。吸收性基材如纸张对油墨具有吸收性。油墨中的连接料是液体成膜物质,同时能粘结色料粒子并使之粘着在纸张表面上。连结料转移到纸张后,就向纸张内部渗透,直到油墨中的色料粒子之间变得足够紧密,粒子间的间隙不断缩小所产生的颜料颗粒间毛细管拉力与纸张内吸收连结力相等时完成吸收渗透过程。连接料向纸张内部渗透的程度与纸张内毛细管拉力成正比,即纸张的吸墨性取决于其内部的疏松程度,也就是纸张的紧度和组织匀度。实际印刷时,还应考虑印刷压力、压印时间、油墨粘度的影响。Olsson公式基本上归纳了以上因素对油墨被压入纸张深度的关系: d = (p×r2×t/2η)1/2

d: 油墨压入纸张深度

p:印刷压力

r:纸张毛细管半径

η:油墨粘度

由于印刷压力远比毛细管引力大得多,故后者忽略不计。

油墨对吸收性基材的渗透吸收对油墨固化和干燥过程很重要。渗透量太少或太浅,油墨粘着不牢,也不易干燥。但是,渗透量太大或太深,就会造成透印问题,也会降低油墨光泽。另外,对于吸收性基材,还同时存在挥发干燥机制。故对吸收性承印物的柔印,干燥方式是挥发和渗透双重成膜机制。在某些特殊要求的油墨配制中,还引入一些反应基团进一步改进其成膜性能。

三、影响水基柔性版油墨配方设计的诸多因素

1.印刷适性的要求

油墨从墨槽到印版辗转到承印物的过程是油墨的传输和转移分离过程。首先要求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始终向印版稳定地传输油墨,其次希望版面上的油墨始终以一定的状态有效地转移到承印物上。传输和转移的质量与印刷机的性能和精度有关,又同时要求油墨具有相应的印刷适性。油墨本身的流变性成了支配油墨适性的重要因素。流变性包括粘度、屈服值、触变性、流动度、粘着性、墨丝长短等。

粘度 油墨内聚力的大小,必须适合印刷全过程的要求。

(1)印速越高,要求油墨的粘度就越小。快速印刷,要求转移快,干燥快,即油墨粘滞力小,易分离,且溶剂易从墨膜表面逸出。实践证明,油墨塑性粘度对油墨的转移率影响显著,在同一印刷机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粘度小的油墨层分裂状态比粘度大的对油墨的转移有利。如图1所示。

(2)承印物要求:对于比较光滑的铜版纸,在供墨量充足时,转移率较高,所以要求油墨的粘度稍高;对于胶版纸等结构松软的纸张所用油墨粘度应稍低。

触变性 触变性即"剪切稀化"。油墨应具有一定的触变性,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在墨辊上受到机械的转动作用后,油墨的流动性就产生了变化,粘度有所下降,流动性增强,其延展性也在增加,有利于油墨的顺利均匀转移。油墨转移到承印物后,失去外力作用,因其触变性很快由稀变稠而不向周围流溢,保证了印迹的准确性。特别是网点和文字线条版印刷,可以避免油墨在纸张上浸润和铺展所造成网点扩大,线条变粗。油墨的触变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颜料的性质 表面吸附性强的颜料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大。

(2)颜料颗粒的形状 颜料粒子呈针状时,比球状粒子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大。

(3)颜料的用量 一般地,油墨中颜料所占比例越大,粒子相互作用越强,油墨的触变性越大。

(4)颜料粒子与连接料的润湿能力 润湿能力低,油墨触变性大。

(5)树脂的分子量 连接料中的树脂分子量越大,触变性越大。

印刷适性对触变性的要求:印刷作业要求油墨具有适当的触变性,但如果油墨的触变性过大,油墨在墨斗中会造成供墨不流畅,甚至会出现供墨中断的现象,影响连续印刷时供墨量的均匀和准确程度。不同类型的印刷对油墨的触变性会有差异。一般网线版、文字版和线条版的印刷要求油墨的触变性略大些;大面积的实地版则略小些为宜。

粘着性 在印刷过程中,使墨膜分裂并转移到相应的物面(墨辊表面、印版表面或承印物表面)上的力是附着力,也就是油墨与墨辊、印版、承印物表面间的连接力。油墨在附着力的作用下,先是分裂而后转移,这是油墨对附着力的动态响应。油墨本身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阻止墨膜分离的能力,称油墨的粘着性,实质上是油墨的内聚力(油墨分子间的连接力)在附着力的作用下的一种表现。油墨的粘着性对印刷适性的影响在于 :

(1)油墨的粘着性较大时,油墨的分离困难,造成印刷机上油墨延展不均匀。油墨墨层在纸张或橡皮布间分离时,如果此阻力大大超过纸张的结合力,就会产生拉毛现象甚至剥皮现象。

(2)多色印刷时,在前色的油墨未干的状态下迅速印刷后一色,一般要求第一色油墨的粘着性要大一些,后面各色油墨均要逐渐降低粘着性,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后面的印不上去,并把前面的墨层粘走。

油墨的附着与干燥 油墨附着在承印物上之后,便从液态的胶状物变为固态的皮膜,粘结在承印物上,这一变化的过程称为油墨的干燥。这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油墨由液态变为半固态,不能再流动转移,是油墨的初期干燥阶段,用初干性表示。半固态油墨中的连结料的主体部分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完全干固成膜,是油墨的彻底干燥阶段,用彻干性表示。油墨的初干阶段和彻干阶段统称为油墨的固着干燥。油墨的干燥速度与油墨的干燥方式有关。油墨的干燥方式取决与油墨连结料的组分。不同的印刷方式、承印物以及印刷机械对油墨的干燥有不同的要求。油墨的固着干燥性能对印刷适性的影响有以下两点:

(1)对于纸张类承印物,油墨可以流入其凹洼、空隙而被固定,这是利用机械的"投锚效果"而附着;对于表面光滑无吸收性的承印物,油墨的附着取决于油墨对承印物的润湿作用,即液体对固体表面的亲合作用,还取决油墨与承印物分子间的作用力。但高速印刷时由于纸张的堆积和密附会使分子间距离急剧减小,导致油墨和承印物分子间结合力明显增大,未干的油墨会映到后一印张的背面。所以,一般地,在不影响油墨与承印物附着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油墨的附着能力,或加快油墨的固着干燥,以避免印品的"背面蹭脏"。

(2)油墨的干燥速度影响油墨的粘着性。如图2所示,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油墨的粘着性逐渐增加到最大值,再下降到零。如果油墨很快干燥,墨膜表面很快光洁干滑而失去粘着性,第二色油墨就难以附着,油墨就产生"晶化现象"。理想的叠印应在油墨初干到彻干的时间内进行。

干燥过快,油墨会在印版表面结皮、糊版、使印品油墨堆积,光泽不良,出现"墨斑";干燥过慢,印品背面可能发生"蹭脏"现象。

2.包装物使用性能的要求

遮盖力 单位重量的原墨能够印刷的面积通常称为油墨的遮盖力,单位为m2/g。遮盖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1)油墨的比重 比重大的油墨的印刷面积要少于同等重量的比重小的油墨。

(2)油墨的转移量 转移量受墨斗辊和印版材料的硬度、网纹传墨辊着墨孔的载墨能力和磨损情况、刮墨刀的安装位置等影响。

(3)油墨中着色剂的含量决定了油墨遮盖力的大小。

(4)油墨在非涂层纸或其它吸收性承印材料上的遮盖力比在非吸收性承印物上的遮盖力差,因为油墨能渗入吸收性材料使颜色的明度降低。在印刷纸张时,水基油墨渗入纸体的速度比溶剂油墨慢,遮盖力比同样色强度的溶剂墨高。

耐性、耐化学性、耐刮擦性、耐热封性、耐油脂性、耐冷冻性、耐久性等。

以上论述了影响水基柔性版油墨性能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确定其基础配方、连结料体系及其原材料的选定和准备工作,并且预定开发品种的一般性能要求和技术指标。

丝网印刷UV油墨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介

1、印刷后印品有气泡

UV油墨中不能随便添加助剂及不匹配的稀释剂,若在正常使用时出现此现象,请联系生产厂家协助解决。

2、印刷时网版粘基材

黏度过大,请适当填加匹配的稀释剂。

增大印刷品和网版的距离。

3、固化后印刷品发粘或不固化

检查是否使电路问题。

延长固化时间。

增大灯的功率

4、固化后墨膜附着力不足

选择要适合印刷品的油墨。

基材表面是否需要处理。

5、固化后墨膜发脆

墨膜是否过厚。

选择要适合印刷品的油墨。

6、印品有图案缺陷

丝网的清洗要彻底,以防停机时间过长而光固化。

检查网版的制作是否有缺陷。

7、墨膜遮盖力不足或过头

调整刮板的角度和对网版的压力。

更换合适硬度的刮板。

8、印刷小文字或精细图案时线条模糊。

更换合适硬度的刮板。

9、出现网纹。

适当填加匹配的稀释剂减低黏度。

10、洇版

稀释剂填加过多,黏度过小。

网目不合适。

说明:除上问题外,还存在一些与涂料相同的问题,如固化问题、附着力问题、气泡问题等。解决方法参照涂料产品的解决方案。

结实的钢铁侠
个性的蚂蚁
2025-08-22 04:46:04
手工丝网印刷技术

手工丝网印刷工艺操作简单,无需昂贵的设备即可满足网印的要求,投资少、

质量好、效益高,它在网印行业中还占有相当的优势。现将手工丝网印刷按其工

艺流程分三部分概述如下,以供初学网印的同行们参考。

网印制版

网印制版在操作技术上有镂刻漆膜制版和感光晒版之分,视其承印物的印刷适性

而选择不同的制版方法。例如文字线条图纹的网印可选择镂刻漆膜纸制版,连续调

层次图纹的网印可选择挂网感光晒版法制版。现就其制版方法介绍如下。

一、镂刻漆膜网印制版

(一)漆膜纸配方及制作

1、腊克漆膜纸的配方及制作

配方

软性清喷漆 100克

特级香蕉水或醋酸丁酯 200—300克

蓖麻油 4—6克

操作

将描图纸或玻璃纸贴在平整的木板或玻璃上,将橡胶水、汽油按1:1调配均匀,用底纹

刷在纸上涂刷作隔离层,待干后喷漆,喷涂时喷枪离纸面约六七寸为宜;喷上七八次即可

。厚薄由自己掌握,一般腊克纸可备厚、中、薄三种。喷第一层待稍干后再喷第二层,第

三层......,如果制作量少,用底纹刷刷制亦可。

软性清喷漆为无色透明体,在制作腊克纸时,必须将喷漆染色,即在喷漆内加入少许品蓝

或品红、品绿颜料,便于刻版时分辨,调色宜淡,不宜太浓,否则影响镂刻时的视线,染料应

先用酒精溶解。

蓖麻油应根据喷漆性能、天气变化而增减称量。二丁酯可代替蓖麻油,但不如蓖麻油好。

2、明胶漆膜纸配方及制作

配方

特级明胶 20克

清水 100—300克

甘油 3—7克

操作

将明胶放入用容器盛放的清水中,蒸煮溶化,再加入甘油和少许品蓝染料,用玻璃棒充分

搅拌均匀,用100目以上丝网过滤。

将聚酯薄膜片基贴在很平的木板或玻璃板上,用底纹刷将过氯乙烯浆和环乙酮溶解剂涂刷

在纸上作隔离层,待干后喷涂或用底纹刷刷制亦可(方法同前)。

让其自然干透,放置干燥透风处存放备用。

配制时气温超过180℃时,可加硫酸钠1克。

3、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纸的配方及制作

配方

A方

硝化棉 10克

醋酸丁酯 90克

醋酸乙酯 50克

丁醇 10克

甲苯 40克

B方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2克

蓖麻油改性醇酸树脂 20克

操作

A方和B方进行调和,充分搅拌均匀。

操作方法同腊克漆膜纸,并在120℃下加温2小时左右即可镂刻制版。

(二)镂刻漆膜纸

将描画好的墨稿放到漆膜纸下面,并用透明胶带粘贴好,用雕刻刀将印刷部位的漆膜从

衬纸上剔除掉。

多套色的镂刻,要仔细审视画稿,分清色彩重叠的先后顺序。为防止走版,镂刻时第一套

色的范围要比原稿稍大,第二套色的范围和原稿等大,这样印刷后则刚好吻合。先印的要镂

刻宽一点,后印的镂刻要等大。另外镂刻轮廓线时,被轮廓线压的那道色彩应放在外线的二分

之一处,轮廓线则镂刻得要和原稿样相等。

(三)绷网

丝网和丝网目数的选择应依据承印物、上版方法、印料性质来灵活选用,印刷精细图文则可选用

130—150目丝网,印刷较粗的图文则可选用100—120目,明胶漆膜纸需借用温度上版,可选用蚕

丝丝网,腊克漆膜纸上版用药水,上版无需温度,因此选用尼龙丝网为好。

用绷网机或手工绷网的方法,将丝网绷在框网上,绷好的丝网应平整,弹性适中,并将丝网正反

两面用冰醋酸擦净油污和脏迹。

(四)上版

1、腊克漆膜纸上版

把雕刻好的版摆放在平整的玻璃纸上,并将绷好的网框放在上面,右手用脱脂棉蘸少许香蕉水在

网版上面涂擦,左手拿干脱脂棉按压,让腊克漆膜与丝网粘牢。

待印版完全干透后,去掉衬纸,用汽油把印版反面与衬纸间隔涂刷的橡胶水迹擦净。

如果版上有脱落的地方,可用香蕉水补牢,如有刀锋相接的刀痕及细小笔划的脱落,可用毛笔蘸腊克

液修补。

2、明胶漆膜纸上版

在原稿上划上规矩线,多套色版都以此规矩作为装版规矩。

把刻好的版连同原稿,摆放在丝网台板适当的位置上,按原稿的规矩线把装订规矩的规矩片用乳白胶粘贴

在丝网台板上,并用纸片贴牢固。有几套色就用几个丝网台板定出统一的规矩。

把原稿连同刻好的版,摆放在定好规矩的台板上,放下丝网框,在丝网上面用熨斗对准刻好的明胶版四角边

沿定点熨烫,让明胶版粘烫在丝网上后揭掉原稿样。

在台板上放些厚硬纸,放下丝网框使明胶刻版纸垫平整,再在丝网上覆盖一张聚酯薄膜片基起间隔作用,用

熨斗来回熨烫几次,使明胶膜熨烫在丝网上。

上好版后让其自然干透,然后揭掉衬纸并用环酮把版的反面与衬纸间隔涂刷的过氯乙烯痕迹擦洗干净。

如果版有脱落的地方可用冰醋酸补牢,如有刀锋相接的刀痕及细小笔划的脱落,可用毛笔蘸明胶液修补。

3、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纸上版

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纸的上版方法同前。

(五)封网

封网即将丝网图文以外的丝网用胶体粘堵起来,使印版在印刷时不漏墨。腊克漆膜版封网可用硝基清漆,明胶

液可封明胶漆膜版和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版。封好后的印版干透后即可印刷。

二、感光晒版丝网制版

(一)感光晒版配方及制作

1. 明胶铬盐感光胶配方及制作

配方

特级明胶 180克

红矾钾 30克

清水 1000毫升

重铬酸铵 10克

柠檬酸 10克

硫酸钡 10克

酒精 25毫升

氨水 55毫升

操作

将上述药品加热溶解过滤,在暗室中涂于260目尼龙丝网版上,待自然晾干后备用。

2、聚乙烯醇铬盐感光液配方及制作

配方

甲液

聚乙烯醇 40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5克

冰醋酸 4毫升

水 250毫升

乙液

重铬酸铵 5克

水 30毫升

曙红 少量

聚醋酸乙烯酯(或加入二丁酯4毫升) 40毫升

操作

聚乙烯醇选用1788,聚合度为1700,皂化度为88%为佳。

甲液的制备是将聚乙烯醇、磺酸钠和水混合后在水浴中溶融,然后用180目丝网过滤,乙液在溶

解后用滤纸过滤。

在暗室中将甲液、乙液两液混合,充分搅拌,刮涂到丝网上,在丝网刮印面刮涂二次,紧贴承印物

的印刷面刮涂四至六次,自然晾干或用电扇吹干备用。

注:冰醋酸能使聚乙烯醇加速溶解,显影也方便,能提高感光胶分辨力,曙红染料使胶体在感光固化后

呈鲜艳的红色,未感光部分被水冲洗掉露出丝网便于观察,聚醋酸乙烯酯使感光胶同丝网牢固结合,解像

力提高。

(二)曝光、显彰

将照相制作好的阳图底片紧贴在涂布过感光胶的丝网上,经日光灯或镝灯曝光,灯距50cm——60cm,曝光

时间6至8分钟即可。

将曝光过的丝网版用温水或冷水显影,时间约1至2分钟,或用喷头冲洗,水流的压力不宜太强,以免冲

坏感光胶,待图像全部呈现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烘干。

印版经修补后,在非着墨部分加涂一层清漆保护版面以备印刷。

三、印刷适性

腊克漆膜纸镂刻版可用厚漆、涂料、染料、颜料、皮浆等作印料,适用漆纸、漆布、布类、纸张、玻璃

等承印物的印刷。

明胶漆膜纸镂刻版和硝基清漆漆膜纸镂刻版及感光晒版法制版的印版除适应腊克漆膜纸镂刻版的全部适

性外,还可用溶剂性颜料,如塑料油墨、过氯乙烯、聚氯乙烯等作印料,适用于塑料制品、皮革等承印

物的印刷。

印料性能及配制

手工网印涉及面广,不同承印物对印料有不同的选择,根据常见承印物的印刷现介绍几种印料的配制方法。

一、塑料印料性能及配制

(一)药品性能

1、聚氯乙烯:粉状树脂

塑料配方的主要原料,干燥快易膨胀,易形成胶状,无光泽,溶解于环乙酮时需加热。

2、聚氯乙烯:糊状树脂

进口货,透明度比粉状的好,不用加热就可溶于环乙酮内,使用时功能和粉状树脂相同。

3、过氯乙烯:絮状树脂

塑料主要原料,干燥时间较聚氯乙烯慢,有粘性,有光泽,但干燥后比聚氯乙烯树脂粘性重,在配方里不

宜多加,否则干燥后有粘连现象。

4、过氯乙烯清漆

清漆配在凡立水中作混合清漆用,它同漆性相比,干燥要快,在印漆颜料中既可起稳固作用,又可起干燥作用。

5、环已酮

溶剂,用来溶解聚氯乙烯树脂和过氯乙烯树脂,腐蚀性大,干燥慢,如果用量过大使聚(过)氯乙烯树脂

溶解时,最好停止使用,改用醋酸丁酯或二甲苯。

6、醋酸丁(乙)酯

溶剂,在配方里起稀释作用,乙酯比丁酯干燥快,二种都有光泽,一般配方里常用丁酯。

7、二甲苯

溶剂,稀释用,腐蚀性及挥发性较高,燥性大,调料内多放些能加速干燥,但调配金或银料时不能用。

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溶剂,在配方中起增塑作用,干燥缓慢,在配料中不宜多用。

9、硝基苯

溶剂,易燃有毒,挥发性小,能起缓干作用,调配好的塑料原料中加放少许,印刷时可防止封版,封版可用来解版。

10、各色印花涂(浆)料

粉质重,水份也大,调塑料印料时不易多放,多放易结块,印刷时起蜂窝。

(二)印料配制

1、聚氯乙烯浆配制

配方

聚氯乙烯树指 100克

环已酮 500克

二甲苯 500克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100克

操作

将药品顺序倒入调料器皿内,每倒进一种药品用玻璃棒或是木棒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

调配料时需将调料器皿隔离放置热水中加温,促进药品的溶解。

注:调好的聚氯乙烯浆呈透明状,冷天容易形成胶冻状,冬天在同其他配料一同使用时,需隔水加温让其溶化。

2、过氯乙烯浆配制

配方

过氯乙烯树脂 500克

环已酮 500克

二甲笨 500克

醋酸丁酯 500克

操作

将药品顺序倒入调料器皿内,每倒进一种药品需用玻璃棒或木棒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

调配此料时无需加温,调配好的过氯乙烯浆呈棕红透明状。

3、白料配制

配方

聚氯乙烯浆 500克

过氯乙烯浆 500克

钛白粉(二氧化钛) 500克

操作

将上述药料顺序倒入调料铁桶内,用木棒稍加搅拌,再用搅拌机搅拌6小时以上,将药料充分搅拌均匀细

腻,并加进少许品蓝涂料,这样做的好处是调好的白料色彩鲜明。

用100目左右罗筛过滤后,盛装到瓷罐中加盖存放,并在料面上倒少许环已酮覆盖表面以防干燥。

4、金(银)色料配制

配方

聚氯乙烯浆 120克

过氯乙烯浆 80克

金(银)粉(800目以上) 100克

操作

金(银)粉调配前需要用环已酮浸泡一段时间。

顺序将药料倒在玻璃板台上用墨铲调配。

金(银)料随调随用,不宜存放过久,以免时间过长光泽变暗,而影响印刷后的效果。

金(银)料干稠或干燥过快,可加环已酮稀释,但不能加放二甲苯,否则易引起掉金。

5、深色料配制

配方

过氯乙烯浆 30克

聚氯乙烯浆 70克

印花浆料 适量

操作

在调料板上用墨铲按原稿色样调配,但是颜色要比原稿稍浅,印刷干燥后才能和原稿的色彩一致。

6、浅色料配制

配方

白料 适量

印花浆料 适量

操作

在调色板上用墨铲按原稿色样调配,但颜色要比原稿稍深,印刷干燥后才能和原稿的色彩一致。

(三)常见配方参考

1、共衣浆配制

配方

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衣树脂 200克

环已酮 500克

醋酸丁脂 400克

操作

将药品顺序倒入调料器皿内,每倒进一种药品用玻璃棒或是木棒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加入颜料即可使用。

2、共巨浆配制

配方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巨树脂 150克

醋酸丁酯 400克

环已酮 500克

苯甲酸甲酯 200克

操作

将药品顺序倒入调料器皿内,每倒进一种药品用玻璃棒或是木棒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加入颜料即可使用。

上述两种配方操作简便,不需加温溶解,不须混合,单一使用,光泽度和牢固度都比较理想,但要根据气候变

化和原材料的性能,灵活掌握使用。

二、油漆、厚漆印料性能及配制

(一)药品性能

1、各色厚漆

印刷漆布、漆纸的主要材料,粉质重,粘性比油墨小,有光泽,易干燥,印在物面上有立体感。

2、各色树脂型油墨

粘性大,有光泽,不易干燥。

3、燥油

促进厚漆和油墨的干燥,以气候定量,冷时多加,热时少加。

4、脂胶清漆(旧名凡立水)有光泽,粘性好,稀释用。

5、松节油

稀释用,挥发性小,分解力好,无光泽,是厚漆的一种良好溶剂。

6、甘油

无色无臭粘滞性液体。

7、汽油

稀释用,挥发性大,无粘性,用时不能过多。

8、鱼油

有光泽,不易干燥,有少许粘性,调金粉时可多用。

(二)印料配制

1、白油漆配制

配方

立德粉 15斤

脂胶清漆 8斤

甘油 1斤

操作

调和时用压墨机压数次即可。

2、黑油漆配制

配方

炭黑 15斤

脂胶清漆 12斤

甘油 1斤

黑墨 1.5斤

操作

调和时用压墨机压数次即可。

3、红油漆配制

配方

甲苯胺红 3.5斤

脂胶清漆 6斤

甘油 1斤

红墨 1斤

操作

调和时用压墨机压数次即可。

4、各色厚漆印料配制

配方

厚漆 60-80

印刷油墨 40-20

燥油 1-15

稀薄剂 适量

操作

根据原稿色样在调墨台上用墨铲进行调配,深色要比原样浅点,浅色要比原样深点,干后才能和原样一致。

三、棉纺织品印花料配制及操作

(一)熟浆配制及操作

小麦淀粉1000克,以冷水调成均匀浆糊,加热煮沸数分钟,使浆熟透后,再加温水冲至5000克备用。

(二)印花料配制及操作

粉状快色素 150-300克

中性太古油 150-250克

烧碱(40°Be) 100-150克

工业用酒精 150-250克

熟浆(小麦淀粉) 3000-2750克

熟水(50-70℃) 1450-1300克

先把染料称好,依次加入中性太古油,烧碱液(如太古油系酸性,则应先烧碱液后太古油),工业用酒精,调匀

成浆后,倒入50-70℃热水中充分搅拌,直至染料完全溶化为止,最后将染料液在搅拌下加入到已称好的浆糊内,

调和均匀即成棉纺织品印花料。

(三)显色酸液配制及操作

将66°Be浓硫酸100g及元明粉(又叫无水芒硝)150g分别倒入2000g冷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加热水至总重量

为5000g。注意切不可将浓硫酸倒在热水里或把清水倒在硫酸中,否则极易使酸液爆出溅到皮肤上引起腐蚀烧伤。

棉纺织品印好花后,将棉纺织品在空气中暴露过夜(至少18-24小时),在70-80℃的酸液中翻动的情况下再

浸半分钟,取出以清水冲洗数次,使棉纺织品上不留酸质为止。

(四)皂煮液配制及操作

清水 5000g

肥皂 15g

将显色后的棉纺织品再放到沸肥皂液中煮练,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洗净,洗净后的棉纺织品印花颜色鲜明坚牢。

四、常见浅色配方参考

①粉红色:白料为主,略加桔红、桃红

②肉色:白料为主,略加桔红、中黄

③米色:白料为主,略加桔黄、中黄、黑

④湖蓝色:白料为主,略加孔雀蓝,如需深些略加品蓝,如需耐光可用亮光型蓝

⑤湖绿色:白料为主,略加亮光型蓝、淡黄,如需深些略加中黄

⑥淡雪青色:白料为主,略加桃红、品蓝

⑦灰色:白料为主,略加黑墨、品蓝,如需带黄、带蓝、带红,略加深黄、亮光型蓝、桃红

⑧翠绿色:孔雀蓝加柠檬黄

⑨橄榄黄绿色:白料为主,加淡黄和孔雀蓝,略加桃红

⑩墨绿色:深黄加中蓝,再略加深红,如需嫩些略加中黄、孔雀蓝

⑾银灰色:白料为主,略加银浆、黑墨,如需蓝些略加品蓝

⑿象牙黄色:白料为主,加中黄、孔雀蓝和桔红

⒀假金色:深黄为主,略加深红、中蓝,如底深些略加黑墨,如需淡一些略加白墨。

⒁青莲色:孔雀蓝加桃红

⒂古铜色:深黄为主,略加大红、黑墨

五、印料的适应性

配制好的塑料印料适用于塑料、塑料制品、合成革及皮革等承印物的印刷。

配制好的油漆、厚漆印料适用于金属板、玻璃、漆纸、漆布及纸制品等承印物的印刷。

配制好的棉纺织品印料适用于各类布匹、背心、衬衫之类承印物的印刷。

手工丝网印刷的方法

手工丝网印刷时,手持刮板,在丝网版面上稍加压力刮动,将印料压到印版着墨部分的网孔,挤到承印

物上,使承印物再现与原稿相同的图文。

若想得到完美的网印印品,必须了解手工丝网印刷的全部工艺过程。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承印物的网印工艺

基本步骤相同,但所用印料和印刷调整略有不同,现着重谈谈其共性。

一、手工丝网印刷的作业

1、检查印版

检查印版封胶情况,印版有无砂眼破损,印版与底板安装有无松动,网距是否恰当,印刷规矩定位是否正

确,多套色有无走版现象。

2、刮刀的选用

刮刀的长度应稍长于印刷图文,不同的承印物应选用不同形状的刮刀。橡皮刮刀应有一定的柔性,以利改善

网版与承印物接触性能,使印墨均匀。刮刀口要求平整,如不平整应用砂纸磨平,刮刀材料可选用5mm的耐酸

橡皮制作。

3、印料配制

印料的配制应根据印物材质和印刷要求来确定其种类和成分,调配时关键是调色、调干燥度、调粘度,力求适

应刮印的要求。印料应先调好,存放一天,使其性能稳定,调金色除外。还应查视印料内有无异物,以防刮印时

划破印板。

4、施放印料

印料一般倒在网框前方处于起始位置和刮刀宽度范围内,网框内印料不可放置太多,随时添加,以利刮印操作时

易控制墨量。

5、刮印

①手持承印物摆放在装有规矩的台板上,放下网版框架,印版与台板间留有一定的网距。

②手持刮板压向丝网,刮刀刮动时应保持50-60°角,刮刀以一定的速度作刮墨运动,使印料在刮刀压力的作用

下,从镂空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中漏印到承印物上,刮刀刮过后丝网回弹与承印物分离。视印刷面积的大小和刮

板的长短,可采取单手或双手刮印操作,但要控制好印料的量,印版版面要刮干净,不能有印料留在印版的图文处。

③抬起网框,从台板上取出承印物。

6、擦洗网版

印刷过程中,发现印迹模糊和网孔堵塞时,便要擦洗印版,用脱脂药棉或软布蘸溶剂轻擦网版正反两面,擦洗

时应先擦洗图文处,然后擦洗其它地方。印版的正反两面都要擦洗干净,堵网处要疏通,并吸干印版上的溶剂

。印刷完成后也应将印版擦洗干净。

7、套色印刷

用于彩色的套色版刮印时要分清墨色层次,一般来说应先印浅色后印深色,先印次要后印主要,在制印版时就

应安排好。套色版一定要套印准确,尤其是第一色版规矩要印得非常准确。在有混合色的刮印时,应视混合色

走向变更印版的上版形式,以利于刮印。

8、印刷后的干燥

每次印刷后都要进行干燥,但两色中间的干燥只要求下道印刷不会沾污上道印迹,最后的干燥还要考虑外墨层

干透,以保证墨层附着牢度。有些承印物因气候变化极易膨胀和收缩,如套印不及时,长时间搁置会引起套印

不准,这在干燥时应引起注意。

二、手工丝网印刷作业的调整

开始印刷后,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稳定地获得理想的印刷质量,必须对一些可变因素加以调整。

1、印版堵网

刮印时应避免没有印物的空刮印和停印时间过长。天气炎热时,印料也常常将印版网孔堵塞,以致印不出图文

。这时在印料中可适当添加二丁酯之类缓干剂解决,但像二丁酯之类粘性重,所以刮印好的印物不宜过厚堆积

存放,以防印物产生粘连现象。

2、版面发粘

版面发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刷制刻版纸时增塑剂使用量过多,刻版纸发软,引起发粘,可用吹风机冷风吹干版面。

②版面上残留有刷制刻版纸时作隔离层用的粘液,应用溶剂清洗干净。

③网距过小,弹力不够,引起刻版纸发粘,应适当增大网距,一般为3-5mm为宜。

3、版面漏墨

版面漏墨的主要原因,是在上版后封网时有些地方未封好胶,或是上版时刻版纸有些地方溶化,明胶印版可用

明胶液修补,腊克印版可用腊克液修补。

4、印版、印迹发糊

印版反面蹭脏,印迹发糊是调配的印料太稀,刮印时印料渗漏到底层引起的。印迹发糊,可把印料适当地加

稠,也可用刮板对印料量适当加以控制。

手工丝网印刷从绷网上版、镂刻制版或感光制版、调配印料到印刷,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当面广泛,操作灵活

方便,收益大见效快,它可平面物上操作,也可以在球面物、曲面物上操作,还可以在凹凸面上操作。它可以在

各种纸品上印刷,也可在皮革、漆布、漆纸、纺织物品上印刷,还可在金属、玻璃、塑料、瓷器、器皿、木材等

上印刷,印刷后的墨层厚实,立体感强,美观醒目。因此在丝网印刷业向高新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手工丝

网印刷在一定范围仍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仍处于相当优势的地位

花痴的巨人
机智的茉莉
2025-08-22 04:46:04

黄色+红色=橘黄色。

用户需要注意配调橘红色时,不能选用玫瑰红,由于带有蓝味,蓝与黄构成的绿是红的,就是在原墨中加冲淡剂调配成的油墨,或以白墨为主加入其它色墨混调成的油墨。

红色和谈黄色调橘红色:红色占70%,黄色占30%。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能把性质不同的油漆,搅合在一起。比如醇酸漆不能与聚酯漆搅合在一起等,否则是会起反应的。

扩展资料:

调色注意事项:

1、用户配色时所采用的色漆的基料必须相同,以保证混溶性。如硝基漆只能调硝基漆,不能与醇酸漆、聚氨酯漆混合,否则会产生树脂析出,浮色沉淀甚至保费等现象。

2、用户在使用同一类型品种的涂料,也应注意各生产厂和生产日期及批次的区别,这些不同也有可能造成颜色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比较和调整。

3、每次先去少量油漆配置,待配出的色漆完全匹配,再根据需要量按比例扩大,以免造成油漆浪费。

4、在容器中,先加入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得色漆或近似所需要的色漆,然后再加入其他颜色的漆,边加边搅拌均匀,在颜料调配快接近一样时应缓慢加入,以防止过量。

5、用户在调配颜色时应在晴天或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观察颜色才准确,不能在灯光或阴暗的地方调对,以免产生颜色误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调色

威武的灰狼
开朗的发箍
2025-08-22 04:46:04
手工丝网印刷工艺操作简单,无需昂贵的设备即可满足网印的要求,投资少、质量好、效益高,它在网印行业中还占有相当的优势。现将手工丝网印刷按其工艺流程分三部分概述如下,以供初学网印的同行们参考。

网印制版

网印制版在操作技术上有镂刻漆膜制版和感光晒版之分,视其承印物的印刷适性而选择不同的制版方法。例如文字线条图纹的网印可选择镂刻漆膜纸制版,连续调层次图纹的网印可选择挂网感光晒版法制版。现就其制版方法介绍如下。

一、镂刻漆膜网印制版

(一)漆膜纸配方及制作

1、腊克漆膜纸的配方及制作

配方

软性清喷漆 100克

特级香蕉水或醋酸丁酯 200—300克

蓖麻油 4—6克

操作

将描图纸或玻璃纸贴在平整的木板或玻璃上,将橡胶水、汽油按1:1调配均匀,用底纹刷在纸上涂刷作隔离层,待干后喷漆,喷涂时喷枪离纸面约六七寸为宜;喷上七八次即可。厚薄由自己掌握,一般腊克纸可备厚、中、薄三种。喷第一层待稍干后再喷第二层,第三层......,如果制作量少,用底纹刷刷制亦可。

软性清喷漆为无色透明体,在制作腊克纸时,必须将喷漆染色,即在喷漆内加入少许品蓝或品红、品绿颜料,便于刻版时分辨,调色宜淡,不宜太浓,否则影响镂刻时的视线,染料应先用酒精溶解。

蓖麻油应根据喷漆性能、天气变化而增减称量。二丁酯可代替蓖麻油,但不如蓖麻油好。

2、明胶漆膜纸配方及制作

配方

特级明胶 20克

清水 100—300克

甘油 3—7克

操作

将明胶放入用容器盛放的清水中,蒸煮溶化,再加入甘油和少许品蓝染料,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用100目以上丝网过滤。

将聚酯薄膜片基贴在很平的木板或玻璃板上,用底纹刷将过氯乙烯浆和环乙酮溶解剂涂刷在纸上作隔离层,待干后喷涂或用底纹刷刷制亦可(方法同前)。

让其自然干透,放置干燥透风处存放备用。

配制时气温超过180℃时,可加硫酸钠1克。

3、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纸的配方及制作

配方

A方

硝化棉 10克

醋酸丁酯 90克

醋酸乙酯 50克

丁醇 10克

甲苯 40克

B方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2克

蓖麻油改性醇酸树脂 20克

操作

A方和B方进行调和,充分搅拌均匀。

操作方法同腊克漆膜纸,并在120℃下加温2小时左右即可镂刻制版。

(二)镂刻漆膜纸

将描画好的墨稿放到漆膜纸下面,并用透明胶带粘贴好,用雕刻刀将印刷部位的漆膜从衬纸上剔除掉。

多套色的镂刻,要仔细审视画稿,分清色彩重叠的先后顺序。为防止走版,镂刻时第一套色的范围要比原稿稍大,第二套色的范围和原稿等大,这样印刷后则刚好吻合。先印的要镂刻宽一点,后印的镂刻要等大。另外镂刻轮廓线时,被轮廓线压的那道色彩应放在外线的二分之一处,轮廓线则镂刻得要和原稿样相等。

(三)绷网

丝网和丝网目数的选择应依据承印物、上版方法、印料性质来灵活选用,印刷精细图文则可选用130—150目丝网,印刷较粗的图文则可选用100—120目,明胶漆膜纸需借用温度上版,可选用蚕丝丝网,腊克漆膜纸上版用药水,上版无需温度,因此选用尼龙丝网为好。

用绷网机或手工绷网的方法,将丝网绷在框网上,绷好的丝网应平整,弹性适中,并将丝网正反两面用冰醋酸擦净油污和脏迹。

(四)上版

1、腊克漆膜纸上版

把雕刻好的版摆放在平整的玻璃纸上,并将绷好的网框放在上面,右手用脱脂棉蘸少许香蕉水在网版上面涂擦,左手拿干脱脂棉按压,让腊克漆膜与丝网粘牢。

待印版完全干透后,去掉衬纸,用汽油把印版反面与衬纸间隔涂刷的橡胶水迹擦净。

如果版上有脱落的地方,可用香蕉水补牢,如有刀锋相接的刀痕及细小笔划的脱落,可用毛笔蘸腊克液修补。

2、明胶漆膜纸上版

在原稿上划上规矩线,多套色版都以此规矩作为装版规矩。

把刻好的版连同原稿,摆放在丝网台板适当的位置上,按原稿的规矩线把装订规矩的规矩片用乳白胶粘贴在丝网台板上,并用纸片贴牢固。有几套色就用几个丝网台板定出统一的规矩。

把原稿连同刻好的版,摆放在定好规矩的台板上,放下丝网框,在丝网上面用熨斗对准刻好的明胶版四角边沿定点熨烫,让明胶版粘烫在丝网上后揭掉原稿样。

在台板上放些厚硬纸,放下丝网框使明胶刻版纸垫平整,再在丝网上覆盖一张聚酯薄膜片基起间隔作用,用熨斗来回熨烫几次,使明胶膜熨烫在丝网上。

上好版后让其自然干透,然后揭掉衬纸并用环酮把版的反面与衬纸间隔涂刷的过氯乙烯痕迹擦洗干净。

如果版有脱落的地方可用冰醋酸补牢,如有刀锋相接的刀痕及细小笔划的脱落,可用毛笔蘸明胶液修补。

3、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纸上版

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纸的上版方法同前。

(五)封网

封网即将丝网图文以外的丝网用胶体粘堵起来,使印版在印刷时不漏墨。腊克漆膜版封网可用硝基清漆,明胶液可封明胶漆膜版和硝基清漆改性漆膜版。封好后的印版干透后即可印刷。

二、感光晒版丝网制版

(一)感光晒版配方及制作

1. 明胶铬盐感光胶配方及制作

配方

特级明胶 180克

红矾钾 30克

清水 1000毫升

重铬酸铵 10克

柠檬酸 10克

硫酸钡 10克

酒精 25毫升

氨水 55毫升

操作

将上述药品加热溶解过滤,在暗室中涂于260目尼龙丝网版上,待自然晾干后备用。

2、聚乙烯醇铬盐感光液配方及制作

配方

甲液

聚乙烯醇 40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5克

冰醋酸 4毫升

水 250毫升

乙液

重铬酸铵 5克

水 30毫升

曙红 少量

聚醋酸乙烯酯(或加入二丁酯4毫升) 40毫升

操作

聚乙烯醇选用1788,聚合度为1700,皂化度为88%为佳。

甲液的制备是将聚乙烯醇、磺酸钠和水混合后在水浴中溶融,然后用180目丝网过滤,乙液在溶解后用滤纸过滤。

在暗室中将甲液、乙液两液混合,充分搅拌,刮涂到丝网上,在丝网刮印面刮涂二次,紧贴承印物的印刷面刮涂四至六次,自然晾干或用电扇吹干备用。

注:冰醋酸能使聚乙烯醇加速溶解,显影也方便,能提高感光胶分辨力,曙红染料使胶体在感光固化后呈鲜艳的红色,未感光部分被水冲洗掉露出丝网便于观察,聚醋酸乙烯酯使感光胶同丝网牢固结合,解像力提高。

(二)曝光、显彰

将照相制作好的阳图底片紧贴在涂布过感光胶的丝网上,经日光灯或镝灯曝光,灯距50cm——60cm,曝光时间6至8分钟即可。

将曝光过的丝网版用温水或冷水显影,时间约1至2分钟,或用喷头冲洗,水流的压力不宜太强,以免冲坏感光胶,待图像全部呈现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烘干。

印版经修补后,在非着墨部分加涂一层清漆保护版面以备印刷。

三、印刷适性

腊克漆膜纸镂刻版可用厚漆、涂料、染料、颜料、皮浆等作印料,适用漆纸、漆布、布类、纸张、玻璃等承印物的印刷。

明胶漆膜纸镂刻版和硝基清漆漆膜纸镂刻版及感光晒版法制版的印版除适应腊克漆膜纸镂刻版的全部适性外,还可用溶剂性颜料,如塑料油墨、过氯乙烯、聚氯乙烯等作印料,适用于塑料制品、皮革等承印物的印刷。

印料性能及配制

手工网印涉及面广,不同承印物对印料有不同的选择,根据常见承印物的印刷现介绍几种印料的配制方法。

一、塑料印料性能及配制

(一)药品性能

1、聚氯乙烯:粉状树脂

塑料配方的主要原料,干燥快易膨胀,易形成胶状,无光泽,溶解于环乙酮时需加热。

2、聚氯乙烯:糊状树脂

进口货,透明度比粉状的好,不用加热就可溶于环乙酮内,使用时功能和粉状树脂相同。

3、过氯乙烯:絮状树脂

塑料主要原料,干燥时间较聚氯乙烯慢,有粘性,有光泽,但干燥后比聚氯乙烯树脂粘性重,在配方里不宜多加,否则干燥后有粘连现象。

4、过氯乙烯清漆

清漆配在凡立水中作混合清漆用,它同漆性相比,干燥要快,在印漆颜料中既可起稳固作用,又可起干燥作用。

5、环已酮

溶剂,用来溶解聚氯乙烯树脂和过氯乙烯树脂,腐蚀性大,干燥慢,如果用量过大使聚(过)氯乙烯树脂溶解时,最好停止使用,改用醋酸丁酯或二甲苯。

6、醋酸丁(乙)酯

溶剂,在配方里起稀释作用,乙酯比丁酯干燥快,二种都有光泽,一般配方里常用丁酯。

7、二甲苯

溶剂,稀释用,腐蚀性及挥发性较高,燥性大,调料内多放些能加速干燥,但调配金或银料时不能用。

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溶剂,在配方中起增塑作用,干燥缓慢,在配料中不宜多用。

9、硝基苯

溶剂,易燃有毒,挥发性小,能起缓干作用,调配好的塑料原料中加放少许,印刷时可防止封版,封版可用来解版。

10、各色印花涂(浆)料

粉质重,水份也大,调塑料印料时不易多放,多放易结块,印刷时起蜂窝。

(二)印料配制

1、聚氯乙烯浆配制

配方

聚氯乙烯树指 100克

环已酮 500克

二甲苯 500克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100克

操作

将药品顺序倒入调料器皿内,每倒进一种药品用玻璃棒或是木棒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

调配料时需将调料器皿隔离放置热水中加温,促进药品的溶解。

注:调好的聚氯乙烯浆呈透明状,冷天容易形成胶冻状,冬天在同其他配料一同使用时,需隔水加温让其溶化。

2、过氯乙烯浆配制

配方

过氯乙烯树脂 500克

环已酮 500克

二甲笨 500克

醋酸丁酯 500克

操作

将药品顺序倒入调料器皿内,每倒进一种药品需用玻璃棒或木棒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

调配此料时无需加温,调配好的过氯乙烯浆呈棕红透明状。

3、白料配制

配方

聚氯乙烯浆 500克

过氯乙烯浆 500克

钛白粉(二氧化钛) 500克

操作

将上述药料顺序倒入调料铁桶内,用木棒稍加搅拌,再用搅拌机搅拌6小时以上,将药料充分搅拌均匀细腻,并加进少许品蓝涂料,这样做的好处是调好的白料色彩鲜明。

用100目左右罗筛过滤后,盛装到瓷罐中加盖存放,并在料面上倒少许环已酮覆盖表面以防干燥。

4、金(银)色料配制

配方

聚氯乙烯浆 120克

过氯乙烯浆 80克

金(银)粉(800目以上) 100克

操作

金(银)粉调配前需要用环已酮浸泡一段时间。

顺序将药料倒在玻璃板台上用墨铲调配。

金(银)料随调随用,不宜存放过久,以免时间过长光泽变暗,而影响印刷后的效果。

金(银)料干稠或干燥过快,可加环已酮稀释,但不能加放二甲苯,否则易引起掉金。

5、深色料配制

配方

过氯乙烯浆 30克

聚氯乙烯浆 70克

印花浆料 适量

操作

在调料板上用墨铲按原稿色样调配,但是颜色要比原稿稍浅,印刷干燥后才能和原稿的色彩一致。

6、浅色料配制

配方

白料 适量

印花浆料 适量

操作

在调色板上用墨铲按原稿色样调配,但颜色要比原稿稍深,印刷干燥后才能和原稿的色彩一致。

(三)常见配方参考

1、共衣浆配制

配方

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衣树脂 200克

环已酮 500克

醋酸丁脂 400克

操作

将药品顺序倒入调料器皿内,每倒进一种药品用玻璃棒或是木棒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加入颜料即可使用。

2、共巨浆配制

配方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巨树脂 150克

醋酸丁酯 400克

环已酮 500克

苯甲酸甲酯 200克

操作

将药品顺序倒入调料器皿内,每倒进一种药品用玻璃棒或是木棒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加入颜料即可使用。

上述两种配方操作简便,不需加温溶解,不须混合,单一使用,光泽度和牢固度都比较理想,但要根据气候变化和原材料的性能,灵活掌握使用。

二、油漆、厚漆印料性能及配制

(一)药品性能

1、各色厚漆

印刷漆布、漆纸的主要材料,粉质重,粘性比油墨小,有光泽,易干燥,印在物面上有立体感。

2、各色树脂型油墨

粘性大,有光泽,不易干燥。

3、燥油

促进厚漆和油墨的干燥,以气候定量,冷时多加,热时少加。

4、脂胶清漆(旧名凡立水)有光泽,粘性好,稀释用。

5、松节油

稀释用,挥发性小,分解力好,无光泽,是厚漆的一种良好溶剂。

6、甘油

无色无臭粘滞性液体。

7、汽油

稀释用,挥发性大,无粘性,用时不能过多。

8、鱼油

有光泽,不易干燥,有少许粘性,调金粉时可多用。

(二)印料配制

1、白油漆配制

配方

立德粉 15斤

脂胶清漆 8斤

甘油 1斤

操作

调和时用压墨机压数次即可。

2、黑油漆配制

配方

炭黑 15斤

脂胶清漆 12斤

甘油 1斤

黑墨 1.5斤

操作

调和时用压墨机压数次即可。

3、红油漆配制

配方

甲苯胺红 3.5斤

脂胶清漆 6斤

甘油 1斤

红墨 1斤

操作

调和时用压墨机压数次即可。

4、各色厚漆印料配制

配方

厚漆 60-80

印刷油墨 40-20

燥油 1-15

稀薄剂 适量

操作

根据原稿色样在调墨台上用墨铲进行调配,深色要比原样浅点,浅色要比原样深点,干后才能和原样一致。

三、棉纺织品印花料配制及操作

(一)熟浆配制及操作

小麦淀粉1000克,以冷水调成均匀浆糊,加热煮沸数分钟,使浆熟透后,再加温水冲至5000克备用。

(二)印花料配制及操作

粉状快色素 150-300克

中性太古油 150-250克

烧碱(40°Be) 100-150克

工业用酒精 150-250克

熟浆(小麦淀粉) 3000-2750克

熟水(50-70℃) 1450-1300克

先把染料称好,依次加入中性太古油,烧碱液(如太古油系酸性,则应先烧碱液后太古油),工业用酒精,调匀成浆后,倒入50-70℃热水中充分搅拌,直至染料完全溶化为止,最后将染料液在搅拌下加入到已称好的浆糊内,调和均匀即成棉纺织品印花料。

(三)显色酸液配制及操作

将66°Be浓硫酸100g及元明粉(又叫无水芒硝)150g分别倒入2000g冷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加热水至总重量为5000g。注意切不可将浓硫酸倒在热水里或把清水倒在硫酸中,否则极易使酸液爆出溅到皮肤上引起腐蚀烧伤。

棉纺织品印好花后,将棉纺织品在空气中暴露过夜(至少18-24小时),在70-80℃的酸液中翻动的情况下再浸半分钟,取出以清水冲洗数次,使棉纺织品上不留酸质为止。

(四)皂煮液配制及操作

清水 5000g

肥皂 15g

将显色后的棉纺织品再放到沸肥皂液中煮练,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洗净,洗净后的棉纺织品印花颜色鲜明坚牢。

四、常见浅色配方参考

①粉红色:白料为主,略加桔红、桃红

②肉色:白料为主,略加桔红、中黄

③米色:白料为主,略加桔黄、中黄、黑

④湖蓝色:白料为主,略加孔雀蓝,如需深些略加品蓝,如需耐光可用亮光型蓝

⑤湖绿色:白料为主,略加亮光型蓝、淡黄,如需深些略加中黄

⑥淡雪青色:白料为主,略加桃红、品蓝

⑦灰色:白料为主,略加黑墨、品蓝,如需带黄、带蓝、带红,略加深黄、亮光型蓝、桃红

⑧翠绿色:孔雀蓝加柠檬黄

⑨橄榄黄绿色:白料为主,加淡黄和孔雀蓝,略加桃红

⑩墨绿色:深黄加中蓝,再略加深红,如需嫩些略加中黄、孔雀蓝

⑾银灰色:白料为主,略加银浆、黑墨,如需蓝些略加品蓝

⑿象牙黄色:白料为主,加中黄、孔雀蓝和桔红

⒀假金色:深黄为主,略加深红、中蓝,如底深些略加黑墨,如需淡一些略加白墨。

⒁青莲色:孔雀蓝加桃红

⒂古铜色:深黄为主,略加大红、黑墨

五、印料的适应性

配制好的塑料印料适用于塑料、塑料制品、合成革及皮革等承印物的印刷。

配制好的油漆、厚漆印料适用于金属板、玻璃、漆纸、漆布及纸制品等承印物的印刷。

配制好的棉纺织品印料适用于各类布匹、背心、衬衫之类承印物的印刷。

手工丝网印刷的方法

手工丝网印刷时,手持刮板,在丝网版面上稍加压力刮动,将印料压到印版着墨部分的网孔,挤到承印物上,使承印物再现与原稿相同的图文。

若想得到完美的网印印品,必须了解手工丝网印刷的全部工艺过程。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承印物的网印工艺基本步骤相同,但所用印料和印刷调整略有不同,现着重谈谈其共性。

一、手工丝网印刷的作业

1、检查印版

检查印版封胶情况,印版有无砂眼破损,印版与底板安装有无松动,网距是否恰当,印刷规矩定位是否正确,多套色有无走版现象。

2、刮刀的选用

刮刀的长度应稍长于印刷图文,不同的承印物应选用不同形状的刮刀。橡皮刮刀应有一定的柔性,以利改善网版与承印物接触性能,使印墨均匀。刮刀口要求平整,如不平整应用砂纸磨平,刮刀材料可选用5mm的耐酸橡皮制作。

3、印料配制

印料的配制应根据印物材质和印刷要求来确定其种类和成分,调配时关键是调色、调干燥度、调粘度,力求适应刮印的要求。印料应先调好,存放一天,使其性能稳定,调金色除外。还应查视印料内有无异物,以防刮印时划破印板。

4、施放印料

印料一般倒在网框前方处于起始位置和刮刀宽度范围内,网框内印料不可放置太多,随时添加,以利刮印操作时易控制墨量。

5、刮印

①手持承印物摆放在装有规矩的台板上,放下网版框架,印版与台板间留有一定的网距。

②手持刮板压向丝网,刮刀刮动时应保持50-60°角,刮刀以一定的速度作刮墨运动,使印料在刮刀压力的作用下,从镂空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中漏印到承印物上,刮刀刮过后丝网回弹与承印物分离。视印刷面积的大小和刮板的长短,可采取单手或双手刮印操作,但要控制好印料的量,印版版面要刮干净,不能有印料留在印版的图文处。

③抬起网框,从台板上取出承印物。

6、擦洗网版

印刷过程中,发现印迹模糊和网孔堵塞时,便要擦洗印版,用脱脂药棉或软布蘸溶剂轻擦网版正反两面,擦洗时应先擦洗图文处,然后擦洗其它地方。印版的正反两面都要擦洗干净,堵网处要疏通,并吸干印版上的溶剂。印刷完成后也应将印版擦洗干净。

7、套色印刷

用于彩色的套色版刮印时要分清墨色层次,一般来说应先印浅色后印深色,先印次要后印主要,在制印版时就应安排好。套色版一定要套印准确,尤其是第一色版规矩要印得非常准确。在有混合色的刮印时,应视混合色走向变更印版的上版形式,以利于刮印。

8、印刷后的干燥

每次印刷后都要进行干燥,但两色中间的干燥只要求下道印刷不会沾污上道印迹,最后的干燥还要考虑外墨层干透,以保证墨层附着牢度。有些承印物因气候变化极易膨胀和收缩,如套印不及时,长时间搁置会引起套印不准,这在干燥时应引起注意。

二、手工丝网印刷作业的调整

开始印刷后,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稳定地获得理想的印刷质量,必须对一些可变因素加以调整。

1、印版堵网

刮印时应避免没有印物的空刮印和停印时间过长。天气炎热时,印料也常常将印版网孔堵塞,以致印不出图文。这时在印料中可适当添加二丁酯之类缓干剂解决,但像二丁酯之类粘性重,所以刮印好的印物不宜过厚堆积存放,以防印物产生粘连现象。

2、版面发粘

版面发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刷制刻版纸时增塑剂使用量过多,刻版纸发软,引起发粘,可用吹风机冷风吹干版面。

②版面上残留有刷制刻版纸时作隔离层用的粘液,应用溶剂清洗干净。

③网距过小,弹力不够,引起刻版纸发粘,应适当增大网距,一般为3-5mm为宜。

3、版面漏墨

版面漏墨的主要原因,是在上版后封网时有些地方未封好胶,或是上版时刻版纸有些地方溶化,明胶印版可用明胶液修补,腊克印版可用腊克液修补。

4、印版、印迹发糊

印版反面蹭脏,印迹发糊是调配的印料太稀,刮印时印料渗漏到底层引起的。印迹发糊,可把印料适当地加稠,也可用刮板对印料量适当加以控制。

手工丝网印刷从绷网上版、镂刻制版或感光制版、调配印料到印刷,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当面广泛,操作灵活方便,收益大见效快,它可平面物上操作,也可以在球面物、曲面物上操作,还可以在凹凸面上操作。它可以在各种纸品上印刷,也可在皮革、漆布、漆纸、纺织物品上印刷,还可在金属、玻璃、塑料、瓷器、器皿、木材等上印刷,印刷后的墨层厚实,立体感强,美观醒目。因此在丝网印刷业向高新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手工丝网印刷在一定范围仍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仍处于相当优势的地位。

机智的服饰
明亮的舞蹈
2025-08-22 04:46:04

一、工艺不同

1、普通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

2、UV印刷:是一种通过紫外光干燥、固化油墨的一种印刷工艺,需要将含有光敏剂的油墨与UV固化灯相配合。

二、技术特点不同

1、普通印刷:除使用常规油墨外,使用其他特殊油墨(如防伪油墨)的印刷方式几乎都可以划归特种印刷的范围。如使用玻璃、陶瓷、搪瓷印刷油墨,金属印刷油墨,防伪油墨,热转印及水转印油墨,导电油墨进行印刷的印刷方式。

2、UV印刷:UV印刷油墨用量与传统的四色工艺印刷相当:UV 油墨的浪费较少。

扩展资料:

UV印刷的应用:

UV印刷的应用是印刷行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包装品的深加工如:热烫金、覆膜、压凹凸以及多样的上光应用已经很普遍,其中特殊效果上光已成为一种趋势。

多种上光技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和印刷机的配置。在化妆品和烟包的折叠纸盒印刷中,单张纸胶印机占据着绝对优势。对于那些胶印难以完成的特殊部分,可通过丝印或单张凹印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UV印刷

自信的玉米
淡淡的宝马
2025-08-22 04:46:04

倘若现需要调配一个鲜蓝色(标准),经第一次之混合,结果发现该蓝色有少许偏红,此时应加入少量的绿或黄以使油墨向绿色的方向移动,如此类推。当发现该蓝色暗淡时,可加入适量之纯蓝色油墨,增加其色彩纯度;相反,加入黑色或灰色油墨会使该蓝色变回深沉。加入更多不同种类的油墨时,油墨会变脏,鲜艳程度大大下降。份量难以控制,往往比预期调配之份量多出数倍。加入大量白墨,虽能增加遮盖力及能即时检视色相,但已减低了耐印度和印刷适性。不能利用纸张本身的颜色,去调配专色油墨,增加白墨应用。印墨厚度难以控制。水准不稳定,往往因配色人员的技术偏差而出现问题,缺乏客观的判断。刚才所提及的缺点,利用传统方法配墨时经常发生,相信对老板而言,这是浪费金钱的做法。既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又浪费时间和资源。假若客人要求重印,相距一至两星期,可不是问题,但是相距一至两年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原因有很多印刷厂已转用别的品牌油墨,颜色和浓度都大大不同。若用相同品牌油墨,油墨厂所用之配方可能已有所改变,因此未能用同一份量调合油墨。若用旧有油墨印刷,油墨经长时间存放,颜色及印刷特性,如干燥、光泽度等亦有所改变。使我们难以复制出相同颜色,很多时候为了达到客户要求,不断浪费油墨,最后都是把它们存仓,有时候更用上三至四星期也调配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