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型材尺寸公差标准
铝合金建筑型材公称需满足璧厚为1.50mm的型材璧厚偏差要求。
法律依据:
(GB5237.1-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国家标准》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格建筑型材的横截面规格应符合YS/T_436的规定或以供需双方签订的技术图样确定,且由供方给与命名;建筑型材的长度由供需双方商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法律分析:型材的壁厚最小的只有0.4 mm,其公差要求为±0.04mm.挤压生产过程对设备、工模具、工艺要求相当严格。通常把这种挤压技术称为精密挤压。1、 精密铝挤压型材实例有一些小型精密铝型材的公差比JIS标准中特殊级的公差还小一半以上,一般精密铝型材要求的尺寸公差在±0.04~±0.07mm之间。电位差计用的精密铝型材断面为“︼”型材重量30 g/m,断面尺寸公差范围为±0 07 mm.织机用的精密铝型材断面为“”,断面尺寸公差为±0.04mm,角度偏差小于0.5°,弯曲度为0.83×L。A1050、A1100、A3003、A6061、A6063(低、中强度合金)小型精密挤压型材的最小壁厚0.5mm,最小断面积20mm2.A5083、A2024、A7075、(中、高强度铝合金)小型精密挤压型材的最小壁厚0.9mm,最小断面积110mm2。精密铝型材尺寸公差举例尺寸/mm 尺寸允许公差/mmJIS特殊级 小型、精密A 2.54 ±0.15 ±0.07B 1.78 ±0.15 ±0.07C 3.23 ±0.19 ±0.072 、精密挤压技术要求一般说,铝合金热挤压变形程度大,挤压温度和速度的变化、挤压设备的对中性、工模具的变形等都容易对型材尺寸的精度产生影响,而且它们相互影响因素很难克服。图3列出精密挤压的影响因素。3、 对工模具的要求模具是影响挤压制品尺寸精度最直接的因素,要保证挤压制品在生产中断面尺寸不变或变化很小,必须使模具的刚性、耐热性、耐磨性达到一定的要求。首先要保证模具在高温高压下不易变形,有很高的耐热性,对精密挤压而言更为严格,要求在工作温度(500℃左右)下,模具材料的屈服强度不小于1200N/mm2.其次需要有高的耐磨性,这主要决定于氮化层硬度和厚度,一般要求氮化层的硬度在1150HV以上,氮化层深度在0.25 mm~0.45mm之间,而氮化后模具尺寸的变化应在0.02mm以内。对于断面有悬壁的实心型材和空心型材,还要考虑模具的弹性变形,为了使模具保证一定的刚度,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模具的厚度或配形状相似的专用垫。为控制型材开口尺寸的变化,可以在模子上开导流槽来控制金属的流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十一条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 对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第十三条 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GB 5237.1-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这是目前国家执行的关于建筑铝型材规范,其中第一部分内容中注明了铝型材基材壁厚的公差范围。
门窗型材公差有尺寸和重量两方面,尺寸公差分为多个级别,级别越高所允许的误差越小。重量公差一般指的是门窗型材图纸标注理论米重和实际重量的误差,国家标准为±5%,这样规定是为了方便门窗生产厂家做成本预算,不致出现大的造价出入。
标准公差
国标GB1800.1-2009将确定尺寸精度的标准公差等级分为18级,分别用IT1、IT2、……IT18表示。从IT1到IT18相应的公差数值依次加大、精度依次降低。
切削加工所获得的尺寸精度一般与使用的设备、刀具和切削条件等密切相关。尺寸精度愈高,零件的工艺过程愈复杂,加工成本也愈高。因此在设计零件时,应在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低的尺寸精度。
1.1 GBT 5611-1998 铸造术语
1.1.1 基本术语1.1.2 砂型铸造1.1.3 特种铸造1.1.4 造型材料1.1.5 铸件后处理1.1.6 铸件质量1.1.7 铸造工艺设计及工艺装备1.1.8 铸造合金及熔炼、浇注
1.2 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
1.3 GBT 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
1.4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1.5 GBT1 1351-1989 铸件重量公差
1.6 GBT 15056-1994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1.7 JBT 2435-1978 铸造工艺符号及表示方法
1.8 JBT 40221-1999 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
1.9 JBT 40222-1999 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
1.10 JBT 5105-1991 铸件模样起模斜度
1.11 JBT5106-1991 铸件模样型芯头基本尺寸
1.12 JBT 6983-1993 铸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计算方法
1.13 JBT7528-1994 铸件质量评定方法
1.14 JBT 7699-1995 铸造用木制模样和芯盒技术条件
2 铸铁标准规范汇编
2.1 GBT 1348-1998 球墨铸铁件
2.2 GBT 3180-1982 中锰抗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
2.3 GBT 5612-1985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2.4 GBT 5614-1985 铸铁件热处理状态的名称、定义和代号
2.5 GBT 6296-1986 灰铸铁冲击试验方法
2.6 GBT 7216-1987 灰铸铁金相
2.7 GBT 8263-1999 抗磨白口铸铁件
2.8 GBT 8491-1987 高硅耐蚀铸铁件
2.9 GBT 9437-1988 耐热铸铁件
2.10 GBT 9439-1988 灰铸铁件
2.11 GBT 9440-1988 可锻铸铁件
2.12 GBT 9441-1988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2.13 GBT 17445-1998 铸造磨球
2.14 JBT 2122-1977 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
2.15 JBT 3829-1999 蠕墨铸铁金相
2.16 JBT 4403-1999 蠕墨铸铁件
2.17 JBT 5000.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铁件
2.18 JBT 7945-1999 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19 JBT 9219-1999 球墨铸铁超声声速测定方法
2.20 JBT 9220.1-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般规定
2.21 JBT 9220.2-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量
2.22 JBT 9220.3-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亚铁量
2.23 JBT 9220.4-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容量法测定—氧化锰量
2.24 JBT 9220.5-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氟化钠—EDTA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铝量
2.25 JBT 9220.6-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 DDTC分离EG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
2.26 JBT 9220.7-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钙
2.27 JBT 9220.8-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DDTC分离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镁
2.28 JBT 9220.9-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磷矾钼黄—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光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量
2.29 JBT 9220.10-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量
2.30 JBT9220.11-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燃烧—碘酸钾容量法测定硫量
2.31 JBT 9228-1999球墨铸铁用球化剂
3 铸钢标准规范汇编
3.1 GBT 2100-2002 —般用途耐蚀钢铸件
3.2 GBT 5613-1995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3.3 GBT 5615-1985 铸钢件热处理状态的名称、定义及代号
3.4 GBT 5677-1985 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3.5 GBT 5680-1998 高锰钢铸件
3.6 GBT 6967-1986 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
3.7 GBT 7233-1987 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3.8 GBT 7659-1987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
3.9 GBT 8492-2002 —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
3.10 GBT 8493-1987 —般工程用铸造碳钢金相
3.11 GBT 9943-1988 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3.12 GBT 9444-1988 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3.13 GBT 11352-1989 —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3.14 GBT 13925-1992 铸造高锰钢金相
3.15 GBT 14408-1993 —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
3.16 GBT 16253-1996 承压钢铸件
3.17 JBT 50006-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
3.18 JBT 50001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无损探伤
3.19 JBT 6402-1992 大型低合金钢铸件
3.20 JBT 6403-1992 大型耐热钢铸件
3.21 JBT 404-1992 大型高锰钢铸件
3.22 JBT 6405-1992 大型不锈钢铸件
3.23 IBT 7024-1993 300~600MW 汽轮机缸体铸钢件技术条件
3.24 JBT 7349-2002 混流式水轮机焊接转轮不锈钢叶片铸件
3.25 JBT 7350-2002 轴流式水轮机不锈钢叶片铸件
3.26 JBT 1026-2001 混流式水轮机焊接转轮上冠、下环铸件
4 铸造有色合金标准规范汇编
4.1 GBT 1173-1995 铸造铝合
4.2 GBT 1174-1992 铸造轴承合金
4.3 GBT 1175-1997 铸造锌合金
4.4 GB 1176-1987 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4.5 GB 1177-1991 铸造镁合
4.6 GBT 6614-1994 钛及钛合金铸件
4.7 GBT 8063-1994 铸造
4.8 GBT 9438-1999 铝合金铸件
4.9 GB 11346-1989 铝合金铸件 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
4.10 GBT 15073-1994 铸造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4.11 GBT 16746-1997 锌合金铸件
4.12 GBT 8733-2000 铸造铝合金锭
5 压铸合金标准规范汇编
5.1 GBT 13818-1992 压铸锌合金
5.2 GBT13821-1992 锌合金压铸件
5.3 GBT 13822-1992 压铸有色合金试样
5.4 GBT 15114-1994 铝合金压铸件
5.5 GBT 15115-1994压铸铝合金
5.6 GBT 15116-1994 压铸铜合金
5.7 GBT 15117-1994 铜合金压铸件
5.8 JB 3070-1982 压铸镁合金技术条件
6 熔模铸造标准规范汇编
6.1 GB 12214-1990 熔模铸造用硅砂、粉
6.2 GB 12215-1090 熔模铸造用铝矾土砂、粉
6.3 GBT 14235.1-1993 熔模铸造模料熔点测定方法(冷却曲线法)
6.4 GBT 14235.2-1993 熔模铸造模料抗弯强度测定方法
6.5 GBT 14235.3-1993 熔模铸造模料灰分测定方法
6.6 GBT 14235.4-1993 熔模铸造模料线收缩率测定方法
6.7 GBT 14235.5-1993 熔模铸造模料表面硬度测定方法
6.8 GBT 14235.6-1993 熔模铸造模料酸值测定方法
6.9 GBT 14235.7-1993 熔模铸造模料流动性测定方法
6.10 GBT 14235.8-1993 熔模铸造模料粘度测定方法
6.11 GBT 14235.9-1993 熔模铸造模料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6.12 JBT 2980.1-1999 熔模铸造型壳高温热变形试验方法
6.13 JBT 2980.2-1999 熔模铸造型壳高温抗弯强度试验方法
6.14 JBT 4007-1999 熔模铸造涂料试验方法
6.15 JBT 4153-1999 型壳高温透气性试验方法
6.16 JBT 5100-91 熔模铸造碳钢件技术条件
7 铸造用生铁及铁合金标准规范汇编
7.1 GBT 717-1998炼钢用生铁
7.2 GBT 718-2005 铸造用生铁
7.3 GBT 1412-2005 球墨铸铁用生铁
7.4 GB 2272-1987 硅铁
7.5 GB 3282-1987 钛铁
7.6 GBT 3648-1996 钨铁
7.7 GB 3649-1987 钼铁
7.8 GBT 3650-1995 铁合金验收、包装、储运、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7.9 GBT 3795-2006锰铁
7.10 GBT 4008-1996 锰硅合金
7.11 GB 4009-1989 硅铬合金
7.12 GBT 4010-1994 铁合金化学分析用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7.13 GBT 4137-2004 稀土硅铁合金
7.14 GBT 4138-2004 稀土镁硅铁合金
7.15 GBT 41390-2004 钒铁
7.16 GB 5683-1987 铬铁
7.17 GB 5684-1987 真空法微碳铬铁
7.18 GB/T 7737-1997铌铁
7.19 GB 7738-1987 铁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7.20 GB 8729-1988 铸造焦炭
7.21 GBT 9971-2004 原料纯铁
7.22 GBT 13247-1991 铁合金产品粒度的取样和检测方法
7.23 GBT 1 4984-1994 铁合金术语
7.24 GBT 15710-1995 硅钡合金
7.25 YBT 092-1996合金铸铁球
7.26 YBT 093-1996 低铬合金铸铁段
8 铸造用造型材料标准规范汇编
8.1 GBT 2684-1981 铸造用原砂及混合料试验方法
8.2 GBT 7143-1986 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方法
8.3 GBT9442-1998 铸造用硅砂
8.4 GBT 12216-1990 铸造用合脂粘结剂
8.5 JBT 2755-1980 铸造用亚硫酸盐木浆废液粘结剂
8.6 JBT 3828-1999 铸造用热芯盒树脂
8.7 JBT 5107-1991 砂型铸造用涂料试验方法
8.8 JBT 6984-1993 铸造用铬铁矿砂
8.9 JBT 6985-1993 铸造用镁橄榄石砂
9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规范汇编
9.1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9.2 GBT 229-1994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9.3 GBT 230.1-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9.4 GB/T 230.2-20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2 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
9.5 GBT 230.3-20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3 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E、F、G、H、K、N、T标尺)的标定
9.6 GBT 231.1-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1试验方法
9.7 GBT 231.2-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 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9.8 GBT 231.3-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9.9 GBT 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9.10 GBT 1172-1999 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9.11 GBT 2039-997 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
9.12 GBT 4337-1984 金属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
9.13 GBT 4338-1995 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
9.14 GBT 7314-2005 金属压缩试验方法
9.15 GBT 12778-1991 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
9.16 GBT 13239-1991 金属低温拉伸试验方法
9.17 GBT 13298-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