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铝合金是高是低
2022年下半年铝合金预测会提高
欧美经济复苏及宽松刺激政策推动宏观乐观情绪,而国内供应干扰不断,需求表现强劲,基本面支撑亦强,两者共振影响推高铝价。
云南新投仍受电力影响,全年产量不及预期:下半年,供应端受新投、复产双重驱动增长,新投仍以云南地区为主,在对云南地区历史发电效率与降水量关系、年内降水量以及发电能力提升等因素分析后,认为年底枯水期云南电力供应增长仍较为有限,仅能支撑预期一半的产能投放(40万吨)。复产方面,利润刺激下北方炼厂复产及电力改善后云南地区复产合计贡献产能增量逾145万吨。综合新投和复产预期,全年产量将达到3989万吨,同比增长6.8%,但明显不及年初8.2%的预期。
内需具有韧性,但同比增速放缓:地产、汽车、家电等板块上半年表现较好,带动内需维持较高增速,下半年预期仍具韧性,但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明显,叠加汽车缺芯问题、地产前端新开工放缓等影响,同比高增速难续,同比增速下调至1%,全年内需消费量为3703万吨。
内强外弱格局仍在,国内仍需进口补充:即使考虑抛储以及出口相对稳定情况下,下半年国内仍有27万吨供需缺口,而海外继续小幅过剩,因此内强外弱格局仍在,内外比值将继续高企使得进口窗口开启,预计下半年进口量在24-34万吨区间。同时,高比值将抑制铝材出口大幅增长。宏观趋弱但基本面仍强:综合考虑供需、进出口及抛储情况,下半年国内仍具有一定缺口,基本面对价格支撑较强。但同时美联储收紧预期加强,宏观情绪及政策形成压力,宏观与基本面形成分化,铝价预计宽幅震荡,运行区间在17000-20000元/吨。
印度2020铝合金汽车产量600多万辆。2020年印度汽车产销600多万辆,占世界第三名。2020年印度乘用车销量为242.8万辆,据印度AUTOPUNDITZ汽车统计网站发布的数据,2020年印度乘用车销量为242.8万辆,同比下降17.3%。
电饭煲产业链比较清晰,其上游是制造电饭煲的原材料。原材料有瓷器、钢/铝合金、电子设备等。而中游为电饭煲制造商,下游为电饭煲营销渠道,有商场、超市、专卖店、在线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其他平台。
瓷器、铝合金、钢材是制造电饭煲的主要原料,其产量变化对电饭煲行业有一定影响。数据显示,近年来铝合金和钢材产量呈增长趋势,近年来瓷器产量波动。2021年,中国陶瓷砖产量为89亿平方米,铝合金产量为1068万吨,钢材产量为133.3万吨。
据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中国电饭煲的表观需求一直在下降,到2020年底,中国电饭煲的表观需求降至998.23万只,但2021年有所回升,2021年中国电饭煲的表观需求为10204.05万只,同比增长2.16%。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电饭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中国电饭煲市场规模逐年上升,从2017年的75.5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9.1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80%,相应的销量从2697.14万到3667.55万。
由于电饭煲的功能与其他锅有显著的不同,特别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方便、方便、多功能,市场前景广阔。但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电饭煲产量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3.45亿次下降到2021年的1.53亿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2%。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华南地区电饭煲产量占比全国电饭煲总产量的67.65%,排名第一,产量为10359.83万个,华东地区电饭锅产量为4600.93万个,占电饭锅总产量的30.04%,排名第二,华中地区电饭煲产量占比全国总产量的2.31%,排名第三。
数据显示,中国电饭煲的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说明中国电饭煲行业技术成熟,中国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国外出口要求。2022年1-8月,中国电饭煲进口量为28.8万只,出口量为3474.3万只。
中国电饭煲行业市场相对集中。数据显示,中国电饭煲行业(美的、苏泊尔、九阳)三大龙头品牌在电饭煲线上市场占有68.2%的销售份额,美的以30.5%的线上销售份额位居行业第一,苏泊尔和九阳占据37.7%的市场份额。
在线下市场,这一集中趋势更为显著。美的、苏泊尔和九阳的零售额占90%,其中美的的市场份额为44.5%。苏泊尔和九阳占中国电饭煲市场总份额的45.5%,其他企业占10%。美的是中国电饭煲行业的龙头企业。
另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的拥有量、人均消费量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铝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铝合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铝合金产量增长至749.8万吨。可见行业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工业生产原铝的唯一方法是霍尔-埃鲁铝电解法。由美国的霍尔和法国的埃鲁于1886年发明。霍尔-埃鲁铝电解法是以氧化铝为原料、冰晶石(Na3AlF6)为熔剂组成的电解质,在950-970℃的条件下通过电解的方法使电解质熔体中的氧化铝分解为铝和氧,铝在碳阴极以液相形式析出,氧在碳阳极上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逸出。每生产一吨原铝,可产生1.5吨的二氧化碳,综合耗电在15000kwh左右。工业铝电解槽大体上可以分为侧插阳极自焙槽、上插阳极自焙槽和预焙阳极槽三类。由于自焙槽技术在电解过程中电耗高、并且不利于对环境的保护,所以自焙槽技术正在被逐渐淘汰。目前全球原铝年产量约为2800万吨,我国的原铝年产量约为700万吨。必要时可以对电解得到的原铝进行精炼得到高纯铝。
说明是合金。。。还用说。。。肯定是《混合物》啦。。。
小时候有看动画片没有啊?
很多机器人一起合体。。。都合在一起了。。。肯定是混在一起啦
铝及铝合金具有良好性能,如比重低、强度高、热和电的传导性好,以及良好的耐蚀性和易加性。
最近20年来,用于建筑业的铝合金已占世界铝合金总产量的15%。其中,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用于建筑中的铝合金已占这些国家铝合金总产量的20。
积极开展废弃金属的回收利用,是实现我国金属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国内金属矿山原料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减少金属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例如废旧钢铁、铜、铝、铅、锌、金、银等大部分有色金属均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促进可再生金属反复循环利用,而不影响使用性能,这是金属与高分子合成材料、木材、水泥等相比具有的突出优势。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可以大大缓解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明显降低金属生产过程中的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有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节约性社会。
以铝为例,首先,一般认为用铝土矿生产一吨原铝,大约要用两吨氧化铝,而生产一吨氧化铝需要大约两吨铝土矿,也就是说,生产一吨原铝至少要消耗四吨铝土矿资源。当前全球原铝的年产量约2500万吨,年消耗铝土矿超过一亿吨,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地球上的铝土矿资源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枯竭。如果人类消费的铝能够回收利用,只要回收利用量达到产量的二分之一,每年就将减少铝土矿消耗量约5000万吨,这对保护全球铝土矿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次,利用废杂原料生产一吨合金铝锭与用铝土矿原料生产一吨原铝锭相比,可以节省95%以上的能源消耗。据有关资料统计, 每生产一吨原铝锭需要消耗能源213.2TJ(电能约占82%),而生产一吨再生铝合金锭所需能源消耗为5.5TJ(燃料约占80%),仅为原铝锭生产能源消耗的2.6%,比较优势明显。由于铝可以反复循环使用,从再生铝废料中再生产铝,其节能效果更加显著。另外,再生铝生产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与原铝生产相比,大为减少。有资料统计,再生铝生产可比用水电生产原铝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1%,比用燃油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7%以上,比用煤发电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多,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铜、铅、锌等金属再生利用的情况基本与铝相似,以废杂铜、锌生产阴极铜、再生锌节约的能源也不少,如以废铜生产铜所耗能源仅为矿产原料生产铜的19.7%;以废锌生产锌所耗能源仅为矿产原料生产锌的27.4%。 以废金属生产铜、锌对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贡献率甚至比铝还高。因此,有专家预言,在废金属的社会积蓄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市场需要的金属 可以不再依靠矿产原料,完全可以通过再生有色金属的循环使用解决。所以,充分利用再生原料,是我国金属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途径。
现在所知道的环境污染中,如铅和人工射线物质的污染,这些物质是不能被自然系统的自洁能力所适应的,因此,它们就在对生态圈和人有害的地方积聚起来。同时,由汞之类的金属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这种金属资源的缺乏,也是一个因为我们一厢情愿的结果。
金属废弃物回收的利用方法:
废铝的价值:熔解后可无数次循环再造成再生铝锭,可以制造机械工业部件和民用品。环境和资源的益处是:循环再生铝可节省新造铝所需资源的95%。
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与氧化铁红
废旧钢铁用于炼钢
废铜再冶炼后可以浇铸成机械工业的零部件等等,金属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节约性社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利国利民
1、锌合金的优缺点:
优点:铸造锌合金流动性和耐腐蚀性较好,适用于压铸仪表,汽车零件外壳等。
缺点:锌合金压铸件最常见的缺陷是表面起泡。
2、铝合金的优缺点:
优点: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
缺点:铝合金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缩孔、砂眼、气孔和夹渣等铸造缺陷。
扩展资料:
合金的铸造性能:
1、流动性
流动性(fluidity,liquidity)是指液态合金充填铸型的能力。合金液的流动性好,容易浇满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尺寸完整的铸件,相反合金的流动性不好,则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和夹渣等缺陷。
在常用的合金中,灰口铸铁、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铸钢流动性最差。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合金的化学成分、浇注温度和铸型的填充条件等。
2、收缩性
液态合金在冷却凝固过程中体积和尺寸不断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contraction,shrinkage)。收缩是铸造合金本身的物理性质,是铸件中许多缺陷(缩孔、缩松、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产生的基本原因。合金液从浇入型腔冷却到室温要经历三个阶段:
(1)液态收缩(liquidcontraction):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开始结晶的液相线温度之间的收缩。
(2)凝固收缩(solidificationcontraction):从开始结晶温度冷却到结晶完毕的固相线温度的收缩。
(3)固态收缩(solidcontraction):从结晶完毕的温度冷却到室温之间的收缩。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合金的体积缩小,通常用体积收缩率来表示,它们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的基本原因。合金的固态收缩虽然也是体积变化,但它只引起铸件外部尺寸的变化,因此,通常用线收缩率来表示。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的根源。
合金的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型条件及铸件结构是影响合金收缩的主要因素。铸件的形状、尺寸和工艺条件不同,实际收缩量也有所不同。
另外,合金液在冷却成铸件的过程中出现的各部分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即偏析性,吸气性和氧化性均对铸造性能有着不利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锌合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