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赤松的主要价值
资料不是很多,希望能够帮到您!
美人松:学名长白赤松,是长白山特有的观赏树种,常成片生长于瘠薄的火山灰土壤中。因其婷婷玉立,丰姿绰约,故被称为“美人松”。树高二三十米,桔黄色的树干光滑发亮;苍翠的枝条全部集中在树干顶部,形成美丽的伞状树冠;斜长的枝条酷似少女在招手致意。
美人松又名长白松、赤松、属长绿乔木。高25—30米,胸径25—40(100)厘米。树冠椭圆形或扁卵状三角形或伞形。树干下部树皮棕褐色,深龟裂,上部棕黄色至红黄色,薄片状剥离,微反曲。枝每年一轮,当年枝黄褐色或绿褐色,平滑无毛,次年以后变深,灰褐色,老龄树小枝向上生长。雌雄同株,雄球花集生成椭圆形穗状花序,黄色,长卵形,长2—4毫米,有一披针形苞叶;雌球花卵形,红色,生幼枝先端,单生或2—3集生
可以的。因为赤松为深根性喜光树种,抗风力强,生长于温带沿海山区及平原地区,年降雨量达800毫米以上,比马尾松耐寒,能耐贫瘠土壤;能生于由花岗岩、片麻岩及沙岩风化的中性土或酸质土(pH5-6)山地,不耐盐碱土,而广东气候达标。
赤松分布于中国黑龙江东部、吉林长白山区、辽宁中部至辽东半岛、山东胶东地区及江苏东北部云台山区,自沿海地带上达海拔920米山区,常组成次生纯林;南京等地有栽培。日本、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为深根性喜光树种,抗风力强,生长于温带沿海山区及平原地区。
主要价值:
木材富树脂,心材红褐色,边材淡红黄色,纹理直,质坚硬,结构较细,比重0.40-0.54,耐腐力强。可供建筑、电杆、枕木、矿柱(坑木)、家具、火柴杆、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香及松节油;种子榨油,可供食用及工业用;针叶提取芳香油。
可作庭园树。抗风力较强,可作辽东半岛、山东胶东地区及江苏云台山区等沿海山地的造林树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赤松
种质外文名: Japanese Red Pine
科名(中/拉): 松科/Pinaceae
属名(中/拉): 松属/Pinus
种名(中文): 赤松
种名(拉丁): 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
种质原产地: 亚洲-日本
赤松(P.densiflora) 树干上部树皮红褐色,薄片脱落小枝淡黄色或红黄色,微被白色叶2针一束。球果成熟后呈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较薄,鳞盾平,通常具刺。分布于黑龙江东部、吉林长白山区、辽东中部至辽东半岛、山东胶东半岛。日本、朝鲜、苏联也有分布。
生物学特性 表现在下述一些方面。
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由于原产地地理分布的差异,在原产中国的松树中,樟子松、新疆五针松、偃松最耐寒,对热量要求最低。红松对热量要求也较低。赤松、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高山松、黄山松、巴山松为暖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树种,对热量要求中等。马尾松、云南松、乔松和思茅松分布于更靠南的地区,要求较高的热量。南亚松是热带松树,对热量的要求最高。对湿润条件的要求,五针松一般高于二针松,但也因种而异。例如同为五针松的红松和华山松,前者比后者要求更湿润的条件;同为二针松的赤松和马尾松对湿润状况的要求高于油松和云南松。这与地理分布上随经度而发生的替代现象有关。
对土壤的要求 松树可以生长在各种不同的土壤上。因针叶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贫瘠土壤,但以种在疏松肥沃土壤上的生产力高。湿润地区的松树大多适宜酸性土壤。而有些松树,如白皮松和油松,则能适应含钙量多和pH高的土壤。松树根系有菌根菌共生。主要为外生菌根的菌丝体形成鞘,包围着短的侧根,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因而诱发菌根发育对有些松树的成败至关重要。大多数松树不能生长在盐渍土上,因而不能靠近海滨生长。但是有些松树如由日本引种到中国的黑松,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
耐阴性和树种更替 大多数松树尤其是二针松是喜光树种,耐阴性弱。其外形表现是树冠稀疏,自然整枝高生理上表现为补偿点低在成林特性上多为先锋树种。当原始林遭到破坏或火灾后,它们很易发展起来而占据裸露空间。如中国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很易由马尾松或云南松代替。但这些松林并不稳定的,当它们形成适当的森林环境后,又为一些比较耐阴的基本成林树种的发生、发育创造条件,以致最后又被它们更替另一些松树在树种更替中的地位相反。红松阔叶林是中国温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森林。红松耐阴性较强,为基本成林树种。原始红松林被破坏或火烧以后,作为先锋树种出现的主要是山杨和等阔叶树,而后才出现红松,并由于红松具有耐阴和长寿的特点,最后又恢复它的优势地位。除了红松与山杨、桦树的互相更替外,还有蒙古栎()与红松互相更替的现象。
抗旱性 松树具有旱生结构:叶狭窄,角质层发达,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小,气孔下陷,厚壁组织充分发育。在生理上,它们和中生的阔叶树种相比,更能忍耐缺水而不受伤害。在生态上,松树是旱生植物。在不同气候区分布的各种松树多半都能生长在多石的、土层浅薄的干旱生境。一般来说,二针松抗旱性比五针松强。过多的对松树生长不利。
开花结实 松树有些种结实较早,5~6年即可有少量结实,15~20年时显著增多(马尾松、油松、云南松等);有些种结实很晚,如红松在天然林条件下,要到80~140年才开始结实(但在人工林条件下,15~20年已开始结实)。大多数松树结实有间隔性,每隔2~3年或更长的年度丰收一次。松树雄球花位于新梢的基部,雌球花大多数见于主枝的轴端。球果成熟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少数热带松树的雄球花和雌球花于冬末由芽中出现,大多数松树的球花则于初春、春末或初夏由芽中出现。雄球花簇生,成熟前为绿色或黄至红色,脱落时为浅棕或棕色,成熟后不久即脱落。雌球花的出现紧接在雄球花以后,为绿色或红紫色。传粉时的雌球花近直立状。传粉后,鳞片闭合,球果开始缓慢的发育。约在传粉后13个月以后的春季或初夏发生受精,继而球果开始迅速生长,一般在第 2年的夏末和秋季成熟,着球果成熟,它的颜色由绿、紫色逐渐转变为黄色、浅褐色或暗褐色。大多数松树球果成熟后不久鳞片即张开,种子迅速脱落(马尾松、油松等);有少数松树的鳞片张开和种子脱落过程要延续达几个月之久。有些松树,一部分或全部球果年内处于闭合状态或在树上不定期地张开。红松球果大而重,成熟前后极易被风吹落。
生长发育 松树的生长过程因树种而异。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早期生长较快,但达到数量成熟期则较晚;它们在5年生以前,树高和直径生长较慢,5~20年为生长极盛期。天然林红松在50年生前的胸径生长缓慢,50~100 年为胸径生长旺盛时期,之后仍能维持较高速度,到200年以后才显著降低;树高生长旺盛时期在100年左右;数量成熟龄则在 300年左右。在人工林中,红松早期生长显著加快,一般胸径和树高仅在10年前生长较慢,10~30年生长即达到旺盛时期。南亚松的生长过程和其他一些热带松树一样具丛草状阶段,发芽后至4年生,苗茎高生长非常缓慢,而粗生长快,形成的茎如,针叶浓密如草丛,顶芽藏在叶丛中;经过丛草状阶段以后,高生长突然加快,每年可长80~130厘米。云南松幼时也具丛草状阶段。
林木变异性 松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广泛存在着个体之间、林分之间和种源(产地)之间的变异。可根据个体变异区分松树类型。如中国河北遵化一带传统上将油松分为3种类型:红皮松(油松),材质重而色重,树脂较多;黄皮松(糠松),材质白,树脂较少;千皮松(粗皮松),材质重,黄色。南方将马尾松划分为铜皮松(薄皮)和铁皮松(厚皮)等。当代对松树个体变异的研究仍然按照树皮厚薄、颜色等划分松树类型(油松、马尾松、樟子松、红松等)。除树皮特征外,树冠的宽窄和稀密也常用作划分类型的依据(马尾松、油松)。广泛进行的种源试验表明,松树普遍存在着地理变异,因此,可在同一种内划分不同的生态型。松树地理变异的研究,是种子区划和选种工作的基础。
造林 松树在世界范围内的造林面积在针叶树中居首位。中国早在秦始皇时期已在黄河、长江流域的驿道上每隔 3丈栽一株松树。宋代苏轼在《东坡杂记》等著作中曾总结过松树造林的技术要点。现代松树造林主要包括下述环节。
采种 多数松树球果由绿色变为黄褐色即为成熟的征兆(马尾松、油松、红松、华山松、白皮松)。对于球果成熟后种子容易迅速脱落的树种(如油松),球果成熟后要立即采种。有的树种球果成熟后有相当长的时期不开裂(如樟子松可存留6~7月之久),可延长采种期。采种方法除用手工外,也可用机械采种,如震荡式采种机等。球果采后要进行脱粒时可在阳光下暴晒(如油松),也可在室内加温(如樟子松,室温保持在45℃)。
育苗 播种前常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可用浸种或层积法。对于无休眠现象的种子(如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樟子松等),多采用浸种办法,即在播前用冷水或温水浸种1天,然后置于温暖处,每天用冷水或温水冲洗一次,直至种皮大部分开裂即可播种。华山松种皮较厚,可用冷水或温水浸种3~7天。白皮松、红松、新疆五针松等的种子有休眠现象,要经较长时期的砂藏或层积催芽处理,给种子创造低温、湿润而又具有一定通气的条件。
松树造林所用苗木有裸根苗和容器苗之分。以裸根苗应用最普遍。培育裸根苗一般采用高床,床面宽度不超过 1米,长度不限。多为条播。后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3倍。为保持地面湿润,促进种子发芽出土,地面上可铺草、锯末等,以后随着幼苗出土而逐次将它们除去;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单位面积的播种量随树种、种子大小和发芽率而定。 1年生松苗冬季易受寒害,有的地区需要采用覆土或覆草等办法防寒。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进行、除草,并进行必要的。为了调整根茎比,促进根系生长,利于造林成活,可进行移植或截根。移植常在第 2年春季进行。育苗时可施用菌根土,以利于苗木生长和防治幼苗。可用各种容器。中国南方马尾松营养砖育苗是育苗介质和容器合一的一种形式。营养砖用黄心土、火烧土、过磷酸钙混合加水搓匀成浆状,先整理成畦,略干后切块制成。每块长、宽各 6厘米,高约12~13厘米,上播1~3粒种子。通常11月播种,翌年2月苗木出,供春季造林。因育苗期约百日,有冬播百日苗之称。
栽植造林 栽植造林技术因苗木的种类而异。容器苗带土坨,栽植过程中根系不易受损伤,因而成活率较高。造林技术也较简单。裸根苗在起苗栽苗过程中,细小的活动根多半受损伤,其成活决定于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环境条件,同时也要受苗木质量、年龄、栽植季节和栽植方法诸因素的影响。由于根系发达、根茎比大,成活率一般高于原生苗。造林苗龄主要取决于树种,红松一般以2~3年生苗为宜,但在采伐迹地繁茂地段,则以3~4年生苗为宜。华北地区油松雨季造林多用1.5年生苗,春季造林多用2年生苗或移植苗。马尾松则用 1年生苗甚至用秋季播种翌春出的百日苗造林。一般以早春为适宜的造林季节,而在春旱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则可选择多雨的7、8月造林。有穴植和缝植两种栽植方法,都要保持苗根湿润,栽植时注意使根系舒展,覆土后踏实。对于受伤的和过长的侧根栽前可适当修剪。在干旱地区造林可采取各种削弱地表蒸发的措施。苗木的配置,一般是每个栽植点栽 1株,但也有丛植的,即每个栽植点栽2~4株。丛植对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有利。松树造林密度以每公顷4444株(株行距 1.5×1.5米)为宜,也可采取每公顷3333株(株行距1.5×2.0米),甚至2500株(株行距2×2米)的。
直播造林 有人力直播和飞机播种两种方式。人力播种时多用穴播,每穴大粒种子如华山松、红松等播3~5 粒,小粒种子如油松、马尾松、云南松等播10~20粒,播后覆土。有时也用缝播,即用镰刀开缝,播下适量种子后,将缝踏实,不,也不清除杂草灌木,目的在于避免种子被鸟兽发现,还可借助植被庇护幼苗。撒播是更粗放的办法,不整地,也不开沟,将种子在地面漫撒。是松树直播的大敌,特别是红松和华山松等的大粒种子更易受害,可用磷化锌等药剂防治。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播后出苗快,种子气味小,鼠害轻。不少地区还有混播农作物的经验。适宜飞机播种的松树,中国主要有马尾松、云南松、油松等。做好种子处理(如催芽和拌药剂等)、播种期选择,适当清除植被和过厚的死地被物,是提高松树飞播效果的主要途径(见)。
松树纯林容易发生病虫害和火灾,生产力也低,因此不管采用栽植或直播造林,都要注意营造。混交类型要经过长期试验才能确定。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见的与红松天然混交的树种有紫椴、枫桦、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等。
病虫害 苗期最常见而严重发生的是猝倒病,症状有出土前的种子腐烂,以及出土后的顶腐、立枯、猝倒等类型。马尾松苗期的松苗叶枯病有时也为害严重。叶部病害常见的有松针锈病、松落针病及马尾松赤枯病。后两种多发生在立地较差,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林分。干部病害有疱锈病和五针松疱锈病,是世界重要的,在欧洲、北美曾毁掉大量五针松林;中国东北地区的红松人工幼林也受害严重。马尾松、黄山松在窝风、高湿、多栎树的林分,则有松瘤锈病发生;松根白腐病也颇为常见。
是松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常造成极大的损失。松茸针毒蛾主要为害马尾松与油松,在广西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同发生,能猖獗成灾。松针小卷蛾、等的幼虫也为害严重。新松叶蜂在不同分布区间歇性成灾。微红梢斑螟几乎遍布全国,是钻蛀主梢的最主要害虫,使侧枝丛生或因更替主梢而树干弯曲。松梢小卷蛾,也能使主梢受害枯萎。球果螟为害球果(见)。和小蠹是钻蛀为害枝、干的大害虫,可使松树成片死亡,但一般不侵害健康木华山松大小蠹侵害健康的华山松,能猖獗成灾。松十二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和云杉八齿小蠹也能侵害健康木。松干蚧是一类刺吸为害枝干的毁灭性害虫。防治时应贯彻、合理混交、良好的抚育管理等以营林措施为主的原则,必要时可辅以药剂防治。
木材和其他产品 按照结构特征和材性,一般将松树分为软木松和硬木松。软木松(即单维管束亚属)比较轻软,纹理均匀,强度小,加工容易,早材至晚材渐变,少翅裂。硬木松(即双维管束亚属)比较重硬,纹理不均匀,强度较大,加工较难,早材至晚材急变,松脂含量高。但属于软木松中的海南五针松和华南五针松在强度和容重上接近于硬木松。松树木材可供建筑、电杆、枕木、矿柱、桥梁、农具、器具、家具等多种用途。各种松木的纤维素含量约为50~60%,木质素为25~30%,为制浆造纸工业重要的原料之一。松树也可用作薪炭材。
从松树树干割取可以提取和。松树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油脂,含油量多在30%以上,其中具食用价值的有20种,如产于中国的有红松、偃松、华山松等。红松的种子还可入药,药名“海松子”,是一种滋养强壮剂。松树的树皮、种皮富含单宁,可浸水提取。树皮经粉碎后,与其他原料混合,加压可制成硬纤维板。此外还可从松树针叶中提取松针挥发油。针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脂肪、蛋白质以及钙、磷等多种矿质元素,可加工成添加剂,用来饲养、家畜。利用松枝、松根在窑内进行不完全的燃烧,可制得松烟(见),用于制造墨、油墨和黑色涂料。松枝和松根还是培养名贵药材茯苓的原料。
观赏价值 松树除经济用途外,由于其树姿雄伟、苍劲,树体高大、长寿,还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它是中国很多风景区的重要景观成分。如辽宁千山、山东泰山、江西庐山都以松树景色而驰名。尤其是安徽的黄山,松、云、石号称“三绝”,而以松为首。各地不少古松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如北京北海团城有一株800年生的古松,传说曾被清乾隆封为“遮阴侯”;泰山“五大夫松”传说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中国人民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松、、世称“岁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细胞研究室比较形态组编:《松树形态结构与发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现状:渐危种。又名美人松,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由于未严加保护,在二道白河沿岸攻生的小片纯林,逐年遭到破坏,分布区日益散小。
形态特证常绿乔木,高25~32米,胸径25~100厘米;下部树皮淡黄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片,中上部树皮淡褐黄色到金黄色,裂成薄鳞片状脱落;冬芽卵圆形,有树脂,芽鳞红褐色;一年生枝浅褐绿色或淡黄褐色,无毛,3年生枝灰褐色。针叶2针一束,较粗硬,稍扭曲,微扁,长4~9厘米,宽1~1.2(~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树脂道4~8个,边生,稀1~2个中生,基部有宿存的叶鞘。雌球花暗紫红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球果锥状卵圆形,长4~5厘米,直径3~4.5厘米,成熟时淡褐灰色;鳞盾多少隆起,鳞脐突起,具短刺;种子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种翅有关节,长1.5~2厘米。
地理分布:长白松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木。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长白松分布区的气候温凉,湿度大,积雪时间长。年平均温4.4℃,1月份平均温~15℃~~18℃,7月份平均温20~22℃以上,极端最高温37.5℃,极端最低温~40℃左右;年降水量600~134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90~100天。土壤为发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针叶森林土,二氧化硅(Sio2)粉沫含量大,腐殖质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强,pH值4.7~6.2。长白松为阳性树种,根系深长,可耐一定干旱,在海拔较低的地带常组成小块纯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与红松、红皮云杉、长白鱼鳞云杉臭冷杉、黄花落叶松等树种组成混交林。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结实间隔期3~5年。
保护价值:长白松是欧洲赤松分布最东的一个地理变种,仅分布于长白山北坡,对研究松属地理分布,种的变异与演化有一定的意义。是该地区针叶树中较好的造林树种,树态美观,又适作城市绿化树。
保护措施:长白松分布地区已划分保护区,并列为重点保护树种,今后应促进天然更新,提高母树结实率,采种、育苗,扩大其造林面积。目前哈尔滨、白城、沈阳等地均已引种栽培,长势良好。
栽培要点:种子繁殖。长白松种子既可秋采春播,也可在低温干燥条件下长期保存。播种前要消毒、催芽,条播或散播,播种后7天出土,出苗后要预防立枯病。在高生长速生期结束前,要注意灌溉。2年既可出圃造林。避免营造纯林。
仙人洞保护区拥有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赤松-栎林顶级植物群落。赤松是寒温带植物,阳性树种,能抗风,生命力强,喜生于干燥的山坡和贫瘠的土地上。
赤松高达40米,胸径达1.5米。干皮红褐色,裂成鳞状薄片剥落。小枝橙黄色或淡黄色。略被白粉,无毛,针叶二针一束,细软较短,暗绿色。
赤松下部树皮常是灰褐色或者黄褐色,龟纵裂,上部树皮红褐色或黄褐色,成不规则鳞片脱落,一年生枝淡黄褐色,被白粉,无毛。
冬芽暗红褐色,微具树脂,芽鳞线状披针形,先端微反卷,边缘具淡黄色丝。
一年生小球果种鳞先端有短刺,卵球形,淡褐紫色或褐黄色,立或稍倾斜;球果成熟时,暗黄褐色或褐灰色,种鳞张开,脱落或宿存树上,卵形或卵状圆锥形。
这里至少生长着14万棵赤松。工作人员已经在洪真营附近发现了10多棵树龄在160岁以上的赤松。多年来,工作人员有意地保护了危害赤松生长的松干蚧的天敌,维持了良好的生态平衡。
仙人洞自然保护区赤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