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建材市场 > 正文

spd为什么385v

明亮的鸵鸟
欣慰的火龙果
2023-01-01 16:53:26

浪涌保护器SPD AMT 80 Uc=385V ln≥40KA Ur≤15KV这些参数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落寞的含羞草
忧心的豌豆
2025-08-09 22:02:22

Uc是最大持续工作电压,是指能加载在SPD两端的最大电压,通常是大于额定工作电压(220/380VAC)的详细的比例见GB50057-2000版。

In是标称放电电流,指防雷器在一般情况能承受的电流水平以KA为单位。(打个比方好像一根扁担挑100公斤会断,但挑50KG能重复使用多次一样的。这个50KG就相当于防雷里的In).

Ur,是残压水平,通常是以KV为单位。(像这个IN40KA的UR不宜大于2.5KV,)是指测试电流经过防雷器时测得的一个电压值。

最新回答
热心的黑裤
土豪的黑猫
2025-08-09 22:02:22

TN-S系统,Uc值取385V,就无需再做TOV试验,没错。TN-S系统,Uc值取275(或280)V,就必须按GB18802.1按TOV做试验,满足要求才能使用。问题是:Uc值取275(或280)V时,提设计要求了吗?

任性的牛排
负责的美女
2025-08-09 22:02:22

看浪涌保护器用在什么地方,一般来说,根据IEC61312-1防雷分区的定义,把雷电保护划分为三级,大楼进线处的配电柜安装一级浪涌保护器,每个楼层的分配电箱、进户配电箱安装二级浪涌保护器,在需保护的重要设备前端安装三级浪涌保护器。

第二个看供电系统,不同供电系统用不同的浪涌保护器,详细选用和接线图请看参考资料

然后看重要参数:标称工作电压、最大持续工作电压、标称通流容量、最大放电电流、电压保护级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大放电电流,一般来说一级浪涌保护器最大放电电流在80kA-200kA,越大越好,当然也就越贵。二级浪涌保护器最大放电电流应大于20kA,三级应大于10kA。

最后一个要看检测报告,购买防雷器时应要求对方出具正规检测机构的防雷检测报告,如果连检测报告都没有,那么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参考资料:浪涌保护器怎么接线(图文详情)http://kejia.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extra=page%3D1】

认真的往事
隐形的萝莉
2025-08-09 22:02:22
以屋顶电梯机房为例(上海建筑工程:AC220/380的TN-S低压配电系统,外地工程不能保证适用)方案一:SPDSPD的后备保护采用熔断器,由SPD供应商配套1、接线形式1(4P);2、Uc=385V(有些厂家是提供400V或440V的产品);3、In=20kA(8/20us);4、Up=1.5kV;5、应保证SPD的上、下引线总长不超过0.5m;6、SPD的上(SPD连接相线、中性线部分)、下(SPD连接接地段部分)引线截面(铜导线),应符合GB50343-2012的表6.5.1要求。方案二:SPDSPD的后备保护采用熔断器,由SPD供应商配套1、接线形式1(4P);2、Uc=275V(有些厂家是提供280V、285V的产品),SPD应是按GB18802.1《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做过相关试验的产品;3、In=20kA(8/20us);4、Up=1.5kV;5、应保证SPD的上、下引线总长不超过0.5m;6、SPD的上(SPD连接相线、中性线部分)、下(SPD连接接地段部分)引线截面(铜导线),应符合GB50343-2012的表6.5.1要求。

风中的雪碧
欢呼的雪碧
2025-08-09 22:02:22
    由于雷击事件具有随机性,且放电时间极短,只有微秒级 。深入了解过电压形成的原因,掌握雷电过电压泄放原理,熟悉常用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等常用防雷器件特性,在分析与维护与雷击事件有关的故障时可以得心应手。

    雷电流的入侵首先表现为过电压,当存在泄放通道时,产生雷电流。不论是由于直击雷产生的线路来波,抑或电磁感应的过电压均是如此。过电压有共模过电压和差模过电压两种类型。

    由于寄生电容的广泛存在,雷电过电压击穿空气或在常压下绝缘的器件,形成强大的雷电流,造成设备损坏。为了抑制雷电的影响,应在雷电能量进入设备前将能量泄放至大地。对于共模过电压,应在输入电缆与防雷地之间安装防雷器件(或称防雷片);对于差模过电压,应在输入电缆火线和零线之间安装防雷器件。由于雷电流是属于浪涌电流,防雷器件是一种浪涌抑制保护器件(Surge Protection Device),简称SPD。

    常用的防雷器件是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

1、压敏电阻

    压敏电阻为限压型器件,当两端施加工作电压时阻值很高,漏电流为μA级。随着端电压升高,压敏电阻阻值降低,端电压超过一定值后阻值急剧降低,漏电流可高达20~40KA,形成雷电泄放通道。当电压降低至工作电压后,压敏电阻的漏电流迅速减小,恢复原来状态。

Uc:最大持续工作交流电压,一般为385V。

U1mA:标称电压,指漏电流达到1mA时施加的端电压,一般为630V。

UP:残压,指通过压敏电阻泄放限压后两端最高电压,一般为1500V。

In:额定通流能力,能在额定通流能力内安全泄放多次雷电流,一般为20KA。

Imax:最大通流能力,能安全泄放1次,一般为40KA,泄放后,压敏电阻不应损坏。

此外,压敏电阻的响应时间也很关键,一般响应时间为10~100ns。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尤其是多次泄放雷电流,压敏电阻漏电流逐渐增大。如果施加标称电压U1mA的90%电压时漏电流就达到1mA,就认为压敏电阻性能达不到要求,需要更换。基于此,可以比较容易地检测压敏电阻性能。

    压敏电阻失效时,表现为短路,窗口由绿变红;偶尔也会因为压敏电阻爆炸断裂,表现为开路。

2、气体放电管

    气体放电管为开关型器件,主要由电极及电极之间的气隙组成。当气体放电管两端施加的电压小于促发电压时,气体放电管为断路状态,基本无漏电流。当电压高于促发电压时,气隙被击穿,可认为短路。促发电压与气体放电管种类有关,并且有一定的光敏效应,即在有光和无光的情况下偏差较大。直流开关电源常用的气体放电管长期耐受工作电压为255V,促发电压为400V左右。当两端的电压下降至工作电压以内时,气隙不能灭弧,继续有电流通过,这就是气体放电管的续流问题。气体放电管的灭弧电压很低,一般为20~50V,因此不能安装在火线与零线、火线与地线之间。

    气体放电管主要参数与压敏电阻类似,如UC、UP、In、Imax等。气体放电管失效时,表现为开路,偶尔可能因为气体放电管变形造成短路。

    由于雷电流变化率很大,任何较长电缆的电感不可忽略,如果防雷片两端的电缆较长,最终施加在设备上的电压等于防雷片残压与电缆上感应电压之和,这对设备来说是危险的。为了降低加在设备上的残余雷电过电压,应采用如图所示的接线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凯文接法。

    在具体应用凯文接法时,可能无法做到入、出电缆均直接与防雷器连接,但应尽可能地缩短入、出线交叉点与防雷器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不要超过0.5米。

    4P防雷器指由4个压敏电阻构成的防雷器。

    当某相压敏电阻失效短路时,相电流通过地回流至电源。由于TN供电系统电源端地网与设备端地网有直接的金属连接,电阻极小,短路电流很大,防雷空开跳闸,使防雷器迅速脱离电源。但如果4P防雷器应用于TT供电系统(如基站供电)中,由于TT供电系统电源接地地网与设备端地网没有直接连接,短路电流经过电阻较高的大地流回电源。按通信电源、空调维护规程,基站接地电阻小于5Ω,回路总电阻可能高达10Ω,短路电流只有22A,防雷空开不能脱扣,持续强电流可能导致线路和防雷器着火。

    供电均采用TN方式,可以应用4P防雷器。大量中小局站则多采用TT供电系统,宜选用3P+1防雷器,即由3个压敏电阻和一个气体放电管组成的防雷器。

    3P+1防雷器与4P防雷器的第一个不同点在于压敏电阻安装在相线与零线之间,能有效地泄放差模雷电过电压,共模过电压由气体放电管泄放。由于气体放电管响应时间长于压敏电阻,在气体放电管响应前,相线上的对地过电压不能泄放,防雷器总的响应时间为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之和,因此有必要优先选用响应速度更快的气体放电管。3P+1防雷器与4P防雷器的第二个不同点在于零线与地线之间采用气体放电管作为防雷片。气体放电管有续流问题,灭弧电压低,在3P+1防雷器中却正好可以进一步降低零地电压,使零线上的残压很低,有利于负载正常工作。

    C级防雷器只是多级防雷体系中的一环,耐受电压是有限的,前端需要B级防雷器(即第I级防雷器)的配合,初步泄放更大的雷电能量;后端可能还需要D级防雷器进一步降低过电压。

    B级和C级防雷器距离为5~10米,C级和D级防雷器距离为2.5~5米。当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两级防雷器之间安装退耦元件。退耦元件一般无需单独部件,直接将电缆绕成线圈即可。

    退耦元件(线圈)具有一定的电感L。当雷电流侵入时,上级防雷器首先泄放大部分能量,残余过电压通过退耦元件到达下级防雷器。线圈上感应电压与电流陡度di/dt成正比,雷击发生时,负载电流可以忽略不计,流过退耦元件上的电流基本就是流过D级防雷器的电流。由于雷电脉冲时间很短,电流很大,平均陡度可达30KA/μs,因此线圈上的反向感应电压U很高,使耐受能力较低的D级防雷器可以安全工作。

    由于直击雷能量很大,强雷电流流入大地时,由于大地冲击电阻的存在,在电流入地点形成极高的过电压,错误的接地方式可能导致雷电过电压反击。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铁塔或天馈连接在一个接地点,直击雷的强大电流产生了极高的过电压,并通过地线引入设备。正确的是远离铁塔或天馈接地点,雷电流产生的电压较低,设备遭雷击损坏的概率大大降低。

1、压敏电阻窗口变红才表示损坏,当窗口仍为绿色时,并不表明压敏电阻性能依旧。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尤其是承受雷电流冲击后,压敏电阻耐压性能下降。

2、无雷击发生时设备工作状态与防雷器无关,当无过电压存在时,防雷器工作时存在μA级漏电流。由于漏电流非常小,一般不产生影响。随着防雷片性能下降,漏电流增加。如果漏电流过大,可能引起零地电压升高,干扰下级设备工作。如果安装有漏电保护器,漏电流还可能触发保护器跳闸。

3、正常的防雷器一定能安全泄放In以内的雷电流。防感应雷的防雷器性能指标都是在8/20μs模拟雷电流波形下的检测的;而同时防直击雷的防雷器(如B级防雷器)还需要在10/350μs模拟雷电流波形下检测。如果雷电流波形与模拟波形不一致,防雷器的最大泄放电流能力也将改变,因此不能认为只要雷电流最大值小于In就可以安全泄放。

备注:在雷击实验中常用8/20μs波形模拟感应雷,用10/350μs波形模拟直击雷。前一个数字指波头时长,后一个数字为波尾时长。由于波头起始时刻及最大值发生时刻不易测量,就将雷电流从10%升高至90%最大电流的时长乘以1.25倍作为波头时间,称为视在波头时间。波尾时长指从视在波头开始到电流下降至最大电流一半的时长,也称半峰值时间。

4、防雷空开的作用就是防止电线着火。在没有安装防雷空开的情况下,如果压敏电阻失效短路,产生的短路电流可使主输入电路中的断路器跳闸。还能防止因主电路断路器误跳闸引起停电事故。

5、只要安装了防雷器就符合防雷要求。设备与防雷器之间的距离是很重要的,如果距离过长,周边雷电流变化的电磁场可能在电缆上感应超过设备耐受电压,导致设备损坏。规范规定,C级防雷器与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20米,如果超过20米,需要再额外配置防雷装置。

    D距离大于10米时,设备耐压大于2倍SPD残压(电压保护水平)。

6、雷电流越大,设备越易损坏。

    雷电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直击雷的波尾时间长,波峰过后电流下降较为平缓,实验室常用10/350μs波形描述直击雷,雷电侵入波波形与直击雷基本相同,但峰值由于远距离传输的影响大为减低。雷电流周边区域如果存在导电金属,将在金属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对于固定的导线来说,雷电流的变化率决定了感应过电压波形与幅值。由于直击雷电流在峰值后下降较缓,即变化率小,因此峰值过后产生的感应过电压迅速降低,因此实验室常用8/20μs波形描述感应雷。

    对于同样的峰值,10/350μs雷电流的能量远大于8/20μs的雷电流,如果雷电流直接通过设备,前者对设备的损害更大;如果雷电流经电缆泄放到大地,电缆附件的线圈将产生感应过电压,则后者感应的过电压高,对设备危害更大。

7、电源交流输入与直流输出侧配置了适当的防雷器就安全了。接地位置也很重要,否则可能由于地电位反击造成损失。监控系统是一个布线系统,电缆越长,越容易感应雷电。还应做好天馈、光纤(内有加强筋)等的防雷工程。

含糊的小海豚
野性的火龙果
2025-08-09 22:02:22
问题一:浪涌保护器有什么作用啊? 浪涌也叫突波,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本质上讲,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的一种剧烈脉冲,可能引起浪涌的原因有:重型设备、短路、电源切换或大型发动机。而含有浪涌阻绝装置的产品可以有效地吸收突发的巨大能量,以保护连接设备免于受损。

综上所述:浪涌保护器就是吸收某些瞬时的巨大的电能,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

问题二:在电箱里面什么叫浪涌保护器!!有什么作用的! 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简称SPD),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220V至380V的供电系统(或通信系统)中,对间接雷电和直接雷电影响或其他瞬时过压的电涌进行保护,适用于家庭住宅、第三产业以及工业领域电涌保护的要求,具有相对相,相对地,相对中线,中线对地及其组合等保护模式。

问题三:浪涌保护器80KA/4什么意思 80kA代表最大冲击电流80kA的防雷模块,/4代表4个80kA模块组合而成,就是80kA(4+0)模块,电压一般为385V。

问题四:一级浪涌保护器和二级浪涌保护器区别 30分 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又称避雷器,简称(SPD)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至380V的供电系统(或通信系统)中,对间接雷电和直接雷电影

响或其他瞬时过压的电涌进行保护,适用于家庭住宅、第三产业以及工业领域电涌保护的要求,具有相对相,相对地,相对中线,中线对地及其组合等保护模式。

第一级保护

目的是防止浪涌电压直接从LPZ0区传导进入LPZ1区,将数万至数十万伏的浪涌电压限制到2500―3000V。

入户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时应为三相电压开关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量不应低于60KA。该级电源防雷器应是连接在用户供电系统入口进线各相和大地之间的大容量电源防雷器。一般要求该级电源防雷器具备每相100KA以上的最大冲击容量,要求的限制电压小于1500V,称之为CLASS I级电源防雷器。这些电磁防雷器是专为承受雷电和感应雷击的大电流以及吸引高能量浪涌而设计的,可将大量的浪涌电流分流到大地。它们仅提供限制电压(冲击电流流过电源防雷器时,线路上出现的最大电压称为限制电压)为中等级别的保护,因为CLASS I级保护器主要是对大浪涌电流进行吸收,仅靠它们是不能完全保护供电系统内部的敏感用电设备的。

第一级电源防雷器可防范10/350μs、100KA的雷电波,达到IEC规定的最高防护标准。其技术参考为:雷电通流量大于或等于100KA(10/350μs);残压值不大于2.5KV;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00ns。

第二级防护

目的是进一步将通过第一级防雷器的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限制到1500―2000V,对LPZ1―LPZ2实施等电位连接。

分配电柜线路输出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二级保护时应为限压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流容量不应低于20KA,应安装在向重

要或敏感用电设备供电的分路配电处。这些电源防雷器对于通过了用户供电入口处浪涌放电器的剩余浪涌能量进行更完善的吸收,对于瞬态过电压具有极好的抑制作

用。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冲击容量为每相45kA以上,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200V,称之为CLASS

Ⅱ级电源防雷器。一般用户供电系统做到第二级保护就可以达到用电设备运行的要求了

第二级电源防雷器采用C类保护器进行相―中、相―地以及中―地的全模式保护,主要技术参数为:雷电通流容量大于或等于40KA(8/20μs);残压峰值不大于1000V;响应时间不大于25ns。

问题五:什么是浪涌保护器有什么作用的? 10分 浪涌,是指的雷击浪涌电流,当设备早雷击时候会有巨大的感应电流,浪涌保护器可以将雷击浪涌电流快速泄入大地,从而保护用电设备不受雷击

问题六:什么叫浪涌保护器保护电压,基础限制电压 浪涌保护器就是低压的小型避雷器,当线路中瞬时产生强电压时,浪涌保护器击穿导通,对地释放电压

问题七:什么叫做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雷电破坏作用包含三层内容,直击雷、骇应雷、雷电感应干扰。相应的防雷措施包含三级。第一级避雷针(线),防止直击雷毁坏建筑物;第二级防雷器,防止感应雷破坏电气设备;第三级设备防雷,防止雷电感应干扰电子设备。第一、二级防雷,大家都熟悉;而第三级防雷,鲜为人知。

第三级设备防雷,防止雷电感应干扰,是新的技术领域,叫“电磁兼容”。

可以采用“抗电磁干扰器”。它自身能吸收电磁干扰并转化成热量消耗掉,能独立消除几千伏工业干扰,使智能产品抗扰度达到国际标准最高等级,而且无需接地,从而能彻底拒绝雷电感应干扰。

在百度上查――――――――抗电磁干扰器

起到电源线路浪涌保护作用

问题八:什么叫第一级浪涌保护器 由于雷击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的地方,必须进行CLASS―I的防雷。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仍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而言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同时,经过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感应雷的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 我是防雷器生产厂家,希望能帮到您!

问题九:浪涌保护器型号含义 Uc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6V ,Iimp最大冲击电流 (10/350)2.5/最大放电电流(8/20)10kA ,Un标称工作电压 5V ,Ic允许最大负载电流 1.0A/工作温度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