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涂料起泡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起泡,是油漆涂层常见的一种缺陷。里面有时是干的,有时有液体。起泡有大有小,形状为半球形。大小通常跟与底材的附着力强度,或涂层间的结合强度,以及气泡或水泡内的压力有关。
起泡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起泡原因:
1、外墙涂料涂装在因为阳光直射而发热的表面。
2、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
3、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
4、乳胶漆干燥后不久,特别是在表面预处理还不够充分时,就暴露在露水、湿气或者雨水中。
5、外涂基层未干透就施工涂料层或涂料面层破损导致雨水进入涂料基层,至涂料基层受潮,蓄存在涂料基层内的水分在晴天受热条件下的热膨胀,形成热气向外释放,至涂料面层出现起泡。
6、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
解决方法
1、如果气泡延续到了基材:应想办法消除湿气的来源,修补松动的填缝胶,考虑安装排风扇,去除气泡。
2、如果气泡没有延续到基材:应该将气泡刮掉,然后进行打磨,任何墙面都要上底漆,最后重新涂装优质的外墙涂料。
预防措施
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
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涂料。
4、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不要用手触摸,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
5、涂料的施工粘度要合适。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
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
8、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起泡是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太高 2、基面施工干燥 3、涂刷第一遍太厚,涂料必须薄涂多遍 4、材料本身质量问题等
解决方法:1、建议铲掉重做 2、如果起泡不严重,也可以在上面多涂刷几遍,记得要薄,等表干后再刷第二遍
墙面涂料由于局部附着力丧失,使漆膜与底材表面分离而导致起泡现象。
可能原因:
1、在潮湿未干透的基材上涂装油性涂料。
2、潮气通过外墙渗入房间内。使用乳胶漆一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3、乳胶漆干燥后不久,漆膜就暴露于高湿度环境中,特别是在表面处理不彻底的情况下。
解决方法:
1、如果水泡未全面延续至底材:通过刮刀刮削清除它们,随后用细砂纸进行打磨,之后用清水冲洗,待干燥后用优质内墙乳胶漆重新涂装。
2、如果气泡延续至基材:如果可能,设法消除湿气的来源。用填缝胶或其他东西修补疏松的填缝胶;考虑安装通风或排气扇。驱除湿气,用刮刀刮削清除气泡,随后用细砂纸进行打磨,之后用清水冲洗,待干燥后,上一层封闭底漆,再刷面漆。
(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
(3)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
(4)油漆粘度过高。
(5)油漆配比不恰当。
(6)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
(7)底材表面附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
(8)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
(9)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
处理方法:
(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
(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
(4)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不要用手触摸,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
(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
(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
(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
(8)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粉末涂料水煮起泡主要在于涂膜交联密度不够,反应不够完全,电解质较多,涂膜Tg不够高,亲水性基团和物质较多,涂膜耐温性不够高,涂膜防水性不够好等等原因造成的。水汽通过涂膜进入素材和漆膜之间,导致气泡,失光,变色,附着力变差,涂膜脱落等不良现象。通常改善漆膜致密性和疏水性会提高耐水煮能力。耐水煮助剂官能团通过反应与树脂和基材形成牢固的化学键,提高涂层的致密度和耐水煮,涂层疏水性佳。添加量0.3-1.5%。
底漆中的可溶性颜料通常会导致起泡,可溶性颜料吸收湿气,水汽就通过涂层,产生了相对浓缩的溶液,在这点上面,渗透起泡就产生了。这种起泡一般是由于渗透作用而产生的水泡,如果底材上面或者涂层间有可溶性盐分,也会发生渗透起泡。
起泡也可能是因为表面有杂质,如油脂、石蜡或灰尘等,这些是降低涂层附着力的因素,潮气会向着涂层低附着力的地方渗透,这时就容易起泡。
由于表面涂层与下涂层表面局部附着力的损失,造成的圆顶形的突出物或气泡。这种是一种涂层涂装常见的涂层缺陷,涂层涂装不仅是为了起到保护作用,装饰美观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建筑、电子电器、家具、汽车等高端产品,对于产品的美观性要求是很高的。而且涂层起泡很容易出现涂层脱落的情况。
有时即使再怎么去防范预防,也难免会出现涂层气泡的现象。如果重新喷涂施工,有时成本是比较大的。那么如何修理呢?可以根据气泡的尺寸和类型,去除气泡的部分或者整个涂料系统(逼不得已),修补或者重新涂装。
引申资料:
墙面起泡一般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可能是涂料混有杂物,或是涂刷前没有清理墙面,亦或是涂料调配中混入了太多的颜料造成的。另外,后期的墙面受潮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所以一定要提前防范。
1、挑选优质的漆料,避免颜料过多;适当调整涂料黏度,控制涂膜厚度;配好的漆搅拌均匀后,用滤布过滤后静止10分钟使用,排除被涂物表面的水分,注意施工时的环境湿度和温度,封闭好底材;如果是漆料本身杂物过多,那么漆料使用前进行过筛处理。
2、清理墙面,使用加固剂;刷漆之前墙面上原来的涂料全部都刮掉,然后涂一层墙面界面剂或者加固剂,以杜绝缝隙中原先没清理干净的腻子与新腻子发生作用,完成后,再进行其他工作。
3:施工前清理施工现场,并清理干净涂刷工具;刷漆一般需要刷三遍,每一遍晾干后再进行第二遍操作,刷的时候慢一些。
A.起泡—产品透气性差
弊病描述:由于产品透气性差,施工到疏松底材上,在干燥过程中形成气泡。
判断方法:
1.刚施工完,气泡不多
2.过一会有很多气泡从底下鼓起来
预防办法:通过施工底漆把底材封闭。
解决办法:
1.把泡打磨掉。
2.重新施工底漆和面漆。
B起泡—消泡问题
弊病描述:产品消泡性差,由施工产生的气泡或涂料本身的气泡无法消掉,留在涂膜上。
判断方法:施工时产生的气泡。
预防办法:
1.选用消泡性好的涂料。
2.选用好的施工工具。
解决办法:
1.把泡打磨掉
2.重新施工底漆和面漆
C起泡—产品耐水性不好
弊病描述:产品耐水性差,涂膜在泡水后出现很多的小气泡
判断方法:泡水后出现气泡。
预防办法:选用好的涂料。
解决办法:
1.把有问题的涂料铲掉。
2.重新施工底漆和面漆。
D起泡—附着力不好
弊病描述:产品的附着力不好,略有潮气都会使漆膜鼓泡。
判断方法:沿气泡可以把漆膜撕下来。
预防办法:做好底处理。
解决办法:
1.把有问题的涂料铲掉。
2.重新进行底处理。
3.施工底漆和面漆。
E起泡—涂膜较厚
弊病描述:施工较厚,局部会产生气泡。
判断方法:干膜较厚
预防办法:控制漆膜的厚度。
解决办法:
1.把起泡的涂料铲掉。
2.重新施工底漆和面漆。
F起泡—水泡
弊病描述:由于底材有水,导致涂膜起泡,而且把泡挤破后会有水出来。
判断方法:有水渗漏或的潮气迁移上来。
预防办法:做好防水涂层。
解决办法:
1.如果是潮气导致,须找到水源并切断。
2.将起泡的部分铲掉。
3.重新进行底处理。
4.重新涂装配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