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涂料 > 正文

磷矿有哪几方面用途

还单身的网络
谨慎的乌龟
2023-01-01 14:24:48

磷矿有哪几方面用途?

最佳答案
光亮的电话
害羞的镜子
2025-08-08 06:49:44

1、可以用做化肥。磷是生物细胞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

世界上84%~90%的磷矿用于生产各种磷肥,3.3%生产饲料添加剂,4%生产洗涤剂,其余用于化工、轻工、国防等工业。中国的磷矿消费结构中磷肥占71%,黄磷占7%,磷酸盐占6%,磷化物占16%。磷肥对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

2、磷矿可以用做化工矿物原料。

部分磷矿用于制取纯磷(黄磷、赤磷)和化工原料,少量用作动物饲料。赤磷用于制造火柴和磷化物。黄磷有剧毒,可制农药,还可以制燃烧弹、曳光弹、信号弹、烟幕弹、发火剂;磷与硼、铟、镓的磷化物用于半导体工业。

扩展资料:

从全球范围看,磷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非洲、北美、南美、亚洲及中东,其中80%以上的磷矿资源集中分布在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南非、美国、中国、约旦和俄罗斯。目前我国每年的磷矿石产量在6000万吨以上,远高于美国、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等国家或地区的产量。

我国磷矿资源储量丰富,但高品位磷矿储量低。我国磷矿储量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我国磷矿已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176亿吨,折算成标矿105亿吨。

P2O5含量大于等于30%的富磷矿资源储量矿石量16.6亿吨(标矿17.6亿吨)如果仍按照目前“采富弃贫”的开采模式进行下降,20年后我国磷矿石开采殆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磷矿

最新回答
甜美的电脑
大方的跳跳糖
2025-08-08 06:49:44

哪些类别的磷矿石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磷是生物细胞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世界上84%~90%的磷矿用于生产各种磷肥,3.3%生产饲料添加剂,4%生产洗涤剂,其余用于化工、轻工、国防等工业。中国的磷矿消费结构中磷肥占71%,黄磷占7%,磷酸盐占6%,磷化物占16%。磷肥对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磷肥的种类很多,我国生产的磷肥目前主要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脱氧磷肥以及重过磷酸钙、磷酸铵和磷酸二氢钾等高效复合肥料。

磷矿又是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部分磷矿用于制取纯磷(黄磷、赤磷)和化工原料,少量用作动物饲料。赤磷用于制造火柴和磷化物。黄磷有剧毒,可制农药,还可以制燃烧弹、曳光弹、信号弹、烟幕弹、发火剂;磷与硼、铟、镓的磷化物用于半导体工业。冶金工业中用于炼制磷青铜、含磷生铁、铸铁等。磷酸锆、磷酸钛、磷酸硅等可作涂料、颜料、粘结剂、离子交换剂、吸附剂等。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用于净化锅炉用水。后者还可制人造丝。六聚偏磷酸钠可作水的软化剂和金属防腐剂,磷酸钙盐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磷的衍生物用于医药。磷酸二氢铝胶材料耐火度高、耐冲击性好、耐腐蚀性强、电性能优越,用于尖端技术中。氟磷灰石晶体是最理想的激光发射材料,磷酸盐玻璃激光器已得到应用。

害怕的篮球
糟糕的故事
2025-08-08 06:49:44
自然界中, 已知磷矿物有200多种,具有工业价值的是钙的磷本能盐类矿物,统称磷矿。主要用于制造磷肥。磷肥,是以磷灰石或磷块岩为原料,用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制成植物容易吸收的化学肥料。其品种很多,比较重要的有下列几种:磷矿粉,过磷酸钙(简称普钙)、磷酸铵(安福粉)、磷氮复合肥料、磷氮钾混全肥料以及钙镁磷肥等。部分用于提取黄磷、赤磷、磷酸及制造其客观存在磷酸盐类和磷化物。在农业、医药、火柴、染料、制糖、食品、纺织、玻璃、陶瓷、国防工业中均有重要用途。

此外,磷矿石中常伴有铀、锂、铍、铈、镧、锶、镓、钒、钛、铁矿等,其中多属于发展尖端工业所急需的稀少物质,可综合回收利用。

磷矿主要用途

磷是生物细胞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世界上84%~90%的磷矿用于生产各种磷肥,3.3%生产饲料添加剂,4%生产洗涤剂,其余用于化工、轻工、国防等工业。中国的磷矿消费结构中磷肥占71%,黄磷占7%,磷酸盐占6%,磷化物占16%。磷肥对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磷肥的种类很多,我国生产的磷肥目前主要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脱氧磷肥以及重过磷酸钙、磷酸铵和磷酸二氢钾等高效复合肥料。

磷矿又是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部分磷矿用于制取纯磷(黄磷、赤磷)和化工原料,少量用作动物饲料。赤磷用于制造火柴和磷化物。黄磷有剧毒,可制农药,还可以制燃烧弹、曳光弹、信号弹、烟幕弹、发火剂;磷与硼、铟、镓的磷化物用于半导体工业。冶金工业中用于炼制磷青铜、含磷生铁、铸铁等。磷酸锆、磷酸钛、磷酸硅等可作涂料、颜料、粘结剂、离子交换剂、吸附剂等。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用于净化锅炉用水。后者还可制人造丝。六聚偏磷酸钠可作水的软化剂和金属防腐剂,磷酸钙盐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磷的衍生物用于医药。磷酸二氢铝胶材料耐火度高、耐冲击性好、耐腐蚀性强、电性能优越,用于尖端技术中。氟磷灰石晶体是最理想的激光发射材料,磷酸盐玻璃激光器已得到应用。

(二) 磷矿一般工业指标

缺磷地区可根据磷块岩、磷灰石矿床的开采方式、选矿难易程度、共伴生矿产(组分)综合利用及与矿肥结合等因素考虑,一般边界品位P2O5≥2%~4%,工业品位P2O5≥6%。在宏观经济效益允许的条件下,工业品位还可适当降低。

痴情的火龙果
顺心的八宝粥
2025-08-08 06:49:44
这种情况只要不是过量的食用是没有问题的,对家禽没有危害;人更加不要说,如果有问题发生村里面早就出现异常了,磷矿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磷矿是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部分磷矿用于制取纯磷(黄磷、赤磷)和化工原料,少量用作动物饲料。赤磷用于制造火柴和磷化物。黄磷有剧毒,可制农药,还可以制燃烧弹、曳光弹、信号弹、烟幕弹、发火剂;磷与硼、铟、镓的磷化物用于半导体工业。冶金工业中用于炼制磷青铜、含磷生铁、铸铁等。磷酸锆、磷酸钛、磷酸硅等可作涂料、颜料、粘结剂、离子交换剂、吸附剂等。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用于净化锅炉用水。后者还可制人造丝。六聚偏磷酸钠可作水的软化剂和金属防腐剂,磷酸钙盐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磷的衍生物用于医药。磷酸二氢铝胶材料耐火度高、耐冲击性好、耐腐蚀性强、电性能优越,用于尖端技术中。氟磷灰石晶体是最理想的激光发射材料,磷酸盐玻璃激光器已得到应用。

磷矿是指在经济上能被利用的磷酸盐类矿物的总称,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用它可以制取磷肥,也可以用来制造黄磷、磷酸、磷化物及其他磷酸盐类,以用于医药、食品、火柴、染料、制糖、陶瓷、国防等工业部门。

哭泣的小蝴蝶
风中的指甲油
2025-08-08 06:49:44
磷酸锆载银抗菌剂

无机银抗菌剂-日本玻璃载银系

硝酸银络合抗菌剂

钼酸银抗菌剂

载银沸石抗菌剂

一种复合抗菌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抗菌剂由下列步骤制备: a.银络合物制备:将氯化银或乙酸银溶解在硫代硫酸钠和亚硫酸钠混合溶液中,同时用醋酸调节溶液的PH在4-5,在20-40℃温度下搅拌12-18小时,其中S2O32-与Ag+和SO32-的摩尔比为3∶1∶1-5∶1∶1; b.将硅溶胶加热至25~35℃并对硅溶胶液边搅拌、边将按a步骤制得的混合溶液滴加在硅溶胶中,滴加完后继续搅拌5-10小时,得到无机复合溶液,硅溶胶与按a步骤制得的银络合物溶液的体积比为100∶25~300; c.使b步骤制得的混合溶液继续保温在25~35℃,边搅拌边将氯代十六烷基呲啶或溴代十六烷基呲啶或2n酰基异噻唑酮有机抗菌剂滴加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的氯代十六烷基呲啶或溴代十六烷基呲啶或2n酰基异噻唑酮的重量为硅溶胶重量的0.625%~6%,滴加完后继续搅拌1-5小时,得到硅溶胶与银络合物的无机复合溶液和有机抗菌剂复合的有机-无机复合溶液; d.将c步骤制得的有机-无机复合溶液,在50-80℃的温度下烘干或经喷雾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复合抗菌剂。

无色透明纳米银溶液

产品介绍

“无色透明纳米银溶液”,该产品是非常稳定的络合态银溶液,生产技术属国际领先。目前我司可生产,酸性、中性、碱性三种类型的无色透明纳米银溶液,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该溶液,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超凡的杀菌功能。无论使用多长时间都不会变色,不氧化,比普通的有色单体纳米银溶液或离子态纳米银溶液,抗菌性强几十倍以上,有迅速的杀菌功能。在上海SGS,用GB15979-2002 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实验方法,取10ppm无色透明纳米银溶液,对大肠杆菌作抑菌测试,结果,在2min内细菌减少率99.99%。测试报告 NO:SHFDO060300051AN。

产品特性

Ag颗粒粒径≤0.5nm。

Ag含量浓度,常规产品为10000ppm以下。

状态:无色透明液体。

PH值=7(中性)

安全环保。

抑菌性:比单体或离子态纳米银强几十倍。

抑菌、杀菌特性:广谱杀菌,无耐药性。

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喷涂到白色或各种布料或纸张,不论多长时间都不会变色。

可以分散到水中或各种有机溶剂中。

应用领域

制作各种外用杀菌剂,包括各种抗菌凝胶、洗液、粉体、片剂。

可添加到各种水性、油性涂料中。

添加到各种纺织品纸制品中,特别是对颜色变化有特别要求的制品中使用。

伶俐的花卷
冷傲的宝贝
2025-08-08 06:49:44
有机系抗菌剂:

有机系抗菌剂的优点是:初始杀菌力强、杀菌即效和抗菌广谱性好,无论是粉状或液态,都能比较容易地分散使用。加上已开发几十年,技术成熟,价格也相对便宜。但是它也有诸多致命弱点:如化学稳定性差,不耐热。遇热、光或水等容易挥发,难以实现长效;在许多高聚物的高温、高压、高剪切加工条件下易分解失效,甚至产生有毒的分解产物。特别是在塑料中?使用时易迁移,导致抗菌寿命短(使用寿命只有2-3年),成本高。有机系抗菌剂的分类?有机系抗菌剂可分为化学合成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两大类。

1.化学合成抗菌剂(见下表):类别主要产品醇系如异丙醇、乙醇等酚系如3-甲基-4-异丙基苯酚、甲酚等醛系如甲醛有机酸系如丙酸、山梨酸钾酯系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醚系如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三氯新)过氧化物、环氧化物系如过氧乙酸、环氧乙烷?卤素系如N-(氟二氯甲基硫)钛酰亚胺咪唑系如2-(4-噻唑基)苯并咪唑(TBZ)噻唑系如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腈系如2,3,5,6-四氯异肽腈,亚甲基氰酸脂吡啶系如2-吡啶酚-1-氧化钠三嗪系如N,N'N”–三羟基六氢三嗪季铵盐系如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新洁而灭)有机金属系如8-羟基喹啉铜?双胍类

如1,1-六亚甲基双[5-(4-氯苯基)双胍]二葡萄糖酸酯其它如环状氢化合物、盐酰基苯胺化合物、氧代双苯氧基砷等

2.天然抗菌剂:主要来自天然物质的提取物,如壳聚糖由来自于天然贝壳、蟹壳、虾壳、鱼骨及昆虫等动物壳体的非常坚硬的部分,经脱去N-乙酰基获得。类别主要产品壳聚糖如β-1,4-聚葡萄糖胺(脱乙酰壳聚糖多糖)、O-羟甲基壳聚糖(O-CMCh)日柏醇如UNIKA?MCAS-25(微胶囊化的日柏醇)、桧醇等?酸性物质碱性物质油?脂?如蓖麻油、椿树油、食用油等天然抗菌剂的优点是,不属化学制品,完全是从天然食物或植物中提取,或直接使用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畜或环境一般不产生污染危害,生物相容性好,因而受到青睐。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抗菌功能有限,做不到广谱长效。使用这种抗菌剂后,会使食品、用品产生异味或变色,特别是天然类抗菌剂在150~180℃就开始炭化分解,使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有机系抗菌剂的灭菌机理有机抗菌剂因品种繁多,灭菌原理不尽相同。天然抗菌剂:酸碱性物质是通过其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进而使细胞蛋白质凝固,实现灭菌;各种醇类是使细胞蛋白质变性,干扰细胞代谢,完成灭菌的;脱乙酰壳多糖类天然抗菌剂,其灭菌原理是,本身含有氨基酸,属阳离子,而微生物细胞壁是由酸和磷脂阴离子等组成的。两者结合后,阻碍微生物的发育和繁殖。化学合成抗菌剂有的是阻碍微生物细胞的能量代谢,有的是阻碍微生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DNA合成),有的是阻碍?微生物细胞壁的合成等。

无机系抗菌剂:

无机系抗菌剂可分为4类:含金属离子的抗菌剂;TiO2光催化(或叫光触媒)抗菌剂;3.?金属氧化物抗菌剂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抗菌剂。

含金属离子的抗菌剂?含金属离子的无机盐或络合物的无机抗菌剂品种最多,用途也最多,产量也最大。其特点是抗菌性和安全性高,耐热性好,抗菌范围广,有效期长。制法:通过物理吸收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无机抗菌成分(各类无机氧化物和无机金属盐类的金属离子)固定在载体上而制成的抗菌剂。

抗菌成分:主要有银、铜、锌及其化合物;其中银及其化合物用得最多。

载体材料:主要有:沸石系、硅胶系、玻璃系、磷酸钙系、磷酸锆系、硅酸盐系、氧化钛系、晶须系等。

抗菌机理:①重金属离子通过与蛋白质的巯基(-SH)反应,破坏细菌的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繁殖能力而死亡。②金属阴离子与细菌结合,破坏细菌正常代谢,导致微生物死亡或抑制其繁殖。无机系抗菌材料(剂)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发成功的新型抗菌制剂。它的盛行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情。由此形成了新型无机抗菌剂的开发和抗菌加工技术的革新。由于其独特的优点,现在已成为抗菌剂研究的热点。它代表了抗菌剂的发展方向,有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TiO2光催化(或叫光触媒)抗菌剂TiO2等氧化物半导体,其光催化作用,可应用于利用水产生氢、氧,水处理,除臭、脱臭、氧化除去NOx等大气污染物等,是一种多功能型抗菌剂。其特点是在没有光照射的状态下,不产生抗菌效果,即氧化物光催化剂为了产生活性氧,光照是必不可少的。

作用机理:主要的抗杀菌机理在于TiO2被光照后产生电子空穴对,并与其表面吸附的OH-和O2作用生成羟基自由基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这两种自由基均非常活跃,当遇到细菌时直接攻击细菌的细胞,抽取有机物的H原子或攻击其不饱和键,导致细菌蛋白质变异和脂类分解,以此杀灭细菌并使之分解,得到杀菌、防霉、除臭的作用。

积极利用抗菌活性不同于依赖于溶出金属离子的银系抗菌剂的TiO2的特点,开发即使在暗时也有抗菌活性的光催化系抗菌剂是目前人们感兴趣的课题。金属氧化物抗菌剂?具有抗菌活性的氧化物有氧化镁(MgO)、氧化钙(CaO)、氧化锌(ZnO)和钙制剂,其可在陶瓷、牡蛎、扇具等烧成粉末和天然矿石等中发现。其抗菌机制是细菌因受到外力作用而受伤直至死亡。与抗生物质和抗生剂的作用相似。?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抗菌剂这类抗菌剂有Mg-Al-Si-Zr-稀土系(白色)和Mn-Fe-Co-Ni-Cu-Cr系(黑色)等,是一种光热转换功能材料。它从环境种吸收光和热后,以远红外辐射能量形式输出。常温下能发射出2~18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能激活空气和水,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从而杀死细菌。

复合型抗菌剂:

无机系抗菌剂中的银系抗菌剂,耐温高(550oC以上),抗菌长效性好(10-15年)。虽然抗菌效果突出,但银成本高而且化学性质活泼,易转变为棕色的氧化银或经紫外线光催化还原成黑色的单质银。这样不仅降低了抗菌性,而且还使白色或浅色制品无法应用。因此,制约了它在更大范围的应用。锌系抗菌剂虽无变色问题,价格便宜,但其抗菌性低,不能满足抗菌要求。国际上,日本经过20多年的研究,在改善银抗菌剂变色问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但成本却高居不下。欧美地区以使用有机抗菌剂为主,使用无机抗菌剂也只是近几年的事。

近十几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跟踪国际无机抗菌剂发展方向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了使所用抗菌剂能更有效地抑制微生物,使用二种以上的药剂,利用离子交换和多层包覆等技术研制出无机-有机复合型抗菌剂。

其特点:

a.克服了药剂效果的极限与范围,使抗菌广谱;克服了微生物对药剂的抗药性;可延长抗菌剂的时效,即延长添加周期。在低浓度的添加下即产生抗菌效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于与高分子材料进行均匀混合。

傲娇的帆布鞋
愤怒的书本
2025-08-08 06:49:44

常见的抗菌剂有医药类、天然类、有机类和无机类四种。

①      医药类抗菌剂主要为抗生素类,包括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抗病毒抗生素、畜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及其他微生物药物等。具有使用广泛、高效的特点;但存在产生耐药性等问题。目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十分严重,抗生素耐药性正在对全球健康构成威胁。

②      天然类抗菌剂主要来自天然植物的提取,如甲壳素、芥末、蓖麻油、山葵等。它们使用简便;但存在数量少、作用有限,耐热性差、杀菌率低等问题,而且不能广谱长效使用。

③ 有机抗菌剂的主要品种有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类化合物,常用于聚乙烯类食品包装膜中,起抗菌作用。另外还有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呱类、酚类等。虽然抗菌效率高、速度快;但其耐热性差,容易水解,有效期短,并且安全性也还有待研究。

④      无机类抗菌剂一般是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磷酸锆、玻璃、沸石、陶瓷、活性炭等载体上制成的抗菌剂。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不产生耐药性、安全,耐热性好(>600℃)等优点。

目前应用效果最好的是无机类抗菌剂,以前国内优质无机抗菌剂主要依靠从日本进口,但目前国内部分企业的无机抗菌剂技术已经逐渐赶超了日本,例如上海朗亿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掌握了多种主流无机金属离子抗菌剂生产工艺,生产的AntibacMax®系列抗菌剂性能好,且成本比及进口的更低。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动听的发夹
伶俐的翅膀
2025-08-08 06:49:44
一、无机抗菌剂

主要是指以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采用物理吸附离子交换方法,附载于多孔材料,利用金属离子的抗菌能力,通过缓释作用达到长效抑菌的目的。在众多金属离子中,汞、银、镉、铜、锌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但使用时安全无毒的仅限于银、锌和铜离子,且银离子的抗菌能力远强于锌、铜等其他金属离子。因此,无机银系抗菌剂居于无机抗菌剂的主导地位。根据载体的不同,已开发出不同种类的银系抗菌剂,如:沸石载银、活性炭载银、磷酸铜载银、磷酸钙载银、硅胶载银、磷酸锆载银、羟基磷灰石载银等。

主要品种:

银沸石,银活性炭,银硅胶,银玻璃珠,银羟基磷灰基抗菌剂,磷酸钛盐,银/锌复合。

优点:

耐热性好(>600℃),抗菌谱广,有效抗菌期长,毒性低,不产生耐药性,安全性高。

银系离子抗菌剂具有抗菌活性高、安全性好(毒性小、无刺激性、 无致癌性、无致畸形等)、耐热性好等优点。其中, 载银氟石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MIC(最低抑菌浓度)为62.5μg/kg-250μg/kg,对酵母类的MIC为250μg/ kg -500μg/kg,对真菌类的MIC为500μg/kg-1000μg/kg。

缺点:

银系抗菌剂易变色,制造困难,在材料料中使用工艺复杂。

1、这类材料中游离出的银离子在阳光照射下或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很容易被还原成单质银而呈灰色或褐色,影响制品颜色;

2、由于无机载体的作用,载银抗菌剂会严重影响制品尤其是薄膜类塑料制品透光度;

3、由于银原料贵重稀少,致使银系抗菌剂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4、抗真菌和霉菌效果较差。

二、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主要是以季铵盐类、双胍类、醇类、含氯类盐酸、(异)噻唑类、有机卤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酚类、吡啶类、咪唑类卤代烷基类、碘化物等等为主成分的抗菌剂。

主要品种:

铵盐,酚醚类,苯酚类,双胍类,异噻唑类,吡咯类,有机金属类,咪唑类,吡啶类,噻唑类等。

优点:

杀菌速度快,杀菌能力强,部分抗菌剂无毒,加工方便,颜色稳定好。

缺点:

耐热性差(塑料加工温度下易分解失效,且分解产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易溶剂环境中析出,易产生耐药性,分解产物有毒,安全性没有完全确定。

三、天然抗菌剂

天然抗菌剂是指壳聚糖、甲壳质、日柏醇、艾蒿、芦荟等本身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为主成分,来自于天然提取物,经过改性得到的抗菌剂。主要应用于食品包装袋等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

主要品种:壳聚糖,山梨果等

优点:抗菌效率高,安全无毒

缺点:加工困难,耐热性差,使用寿命短

四、复合抗菌剂

复合抗菌剂就是前三种抗菌剂的不同组合得到的一类高性能抗菌剂的统称。

主要品种:聚苯乙烯已内酰脲,聚吡啶,聚噻唑等

优点:长效,广谱,安全无毒,颜色稳定性好

缺点:研究刚刚起步 科普茵科技的施工敬上

懦弱的纸鹤
柔弱的蜻蜓
2025-08-08 06:49:44

化工新材料1、高性能合成树脂

合成树脂是关键的化工原料之一,是伴随着电子器件、环保设备、汽车、信息科技以及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通用塑料的基本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一种新式纤维材料。具有比较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介质性、电性能等。它不仅仅能够替代金属作构造材料,也是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可以没有的新式化工原料。

化工新材料2、高性能橡胶材料

橡胶新材料具体指特种生成胶、高性能橡胶高分子材料与产品,以及新式加固材料、新式骨架材料等。

化工新材料3、特种合成纤维

特种合成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新材料品种。是伴随着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壮大而发展壮大的。

化工新材料4、功能纤维材料

对化学物质、能量、信息具有传播、变换或贮存作用的高分子以及高分子材料称作功能纤维材料,也有些人称作精细纤维材料,或是特种纤维材料。功能纤维材料通常可分成光、电、磁、热、力、声、化学和生物等8大类,上千个品种。

化工新材料5、生物化工材料

生物化工材料也即生物纤维材料,包括:用生物技术直接制取的纤维材料;用生物技术制取的原料再经汇聚获取的材料;生物医用纤维材料和药用纤维材料及仿生纤维材料等。

化工新材料6、其他化工原料

精细化工无机材料就是指在通常无机盐产品基本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一种高性能用以电子器件、燃料电池、高分子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无机产品材料。别的还有高性能涂饰材料,催化材料,电子器件、信息化工原料等,均是化工原料的关键构成部分。

新材料: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积极推动高纯金属及靶材、稀贵金属、储能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新一代非晶材料、精细合 金等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成套、成体系制定并发布稀土永磁、发光等功能材料标准,抓紧研制材料性能测试、成分分 析、标准样品等基础和方法标准。

完成催化材料、靶材等4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 8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 划,开展5 项重点标准预研究。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重点研制高温合金及耐蚀合金、耐 蚀钢、特种不锈钢、工模具钢、轴承钢、齿轮钢,轨道交通 用铝合金、特种镁合金及钛合金等产品标准。

进一步完善金属材料超声探伤、无损检测、力学试验等配套基础和方法标准。完成核电用钢、耐蚀合金、钛合金等30项重点新材料标 准制修订工作,提出4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先进高分子材料。制定发布丁基橡胶等特种橡胶及专用助剂、聚酰胺等工程塑料及制品、电池隔膜、光学功能薄膜、 特种分离膜及组件。

环境友好型涂料以及功能性化学品等一 批重点产品标准,完成测定方法、通用技术条件、应用规范 等配套标准制修订。完成功能薄膜、特种橡胶等领域65项重 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11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研制电光陶瓷、压电陶瓷、碳化硅陶瓷等先进陶瓷,微晶玻璃、高纯石英玻璃及专用原 料,闪烁晶体、激光晶体等产品标准,加快材料杂质检测、 试验方法等配套标准制修订步伐,强化配套标准研制。

完成 特种玻璃、氮化硅陶瓷材料等领域5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 订工作,提出 3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开展5 项重点标准预 研究。

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定完善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性 能纤维标准,加快制定发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关标准,积极研制树脂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品标准,研究复合材料分类方法标准。

性能测试标准、专用原料标准等配套标准。完 成高端玻璃增强纤维等1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3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开展10项标准预研究。

前沿新材料。及时开展前沿领域标准预研究工作,协调、优化关键技术指标,重点围绕纳米粉体材料、石墨烯、超导 材料及原料、生物材料及制品、智能材料等产品。

完成 5 项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工作,提出1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开展3 0 项标准预研究,紧密跟踪国际新材料技术标准发展趋 势,提前做好标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