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脂防水墙面厚度规范是多少,地面厚度规范是多少
聚氨脂防水墙面厚度规范是多少,地面厚度规范是多少
聚氨酯防水涂料在地下室外墙施工的厚度,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不应小于1.2mm,由于规范顾及了多种有机防水涂料的施工性,所以取了最小值。常规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层施工厚度不宜小于1.5mm,比较可靠的厚度是2.0mm。
防水涂料的种类很多,所以防水涂料的标准也就不少。各种防水涂料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近二十个。与防水涂料有关的标准就更多一些。下面列出的是一些防水涂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GB/T 19250-2013 聚氨酯防水涂料
GB/T 23445-2009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GB/T 23446-2009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
HJ 457-2009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防水涂料
JC/T 2217-2014 环氧树脂防水涂料
JC/T 2251-201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防水涂料
JC/T 2253-2014 脂肪族聚氨酯耐候防水涂料
JC/T 2317-2015 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JC/T 408-2005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
JC/T 674-1997 聚氯乙烯弹性防水涂料
JC/T 852-1999 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JC/T 864-2008 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
JC/T 975-2005 道桥用防水涂料
JG/T 349-2011 硅改性丙烯酸渗透性防水涂料。选择防水品牌,我个人推荐你选择科顺防水。目前,公司拥有和正在申请的专利347项,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20项,参编国家或行业标准36项,参编行业技术规范45项。
先后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实验室、中国建筑防水行业标准化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等荣誉和认证。
一般规范上都是要求施工防水涂膜的厚度都是不小于1.5mm,要求高一点的也就2mm。
要是厚度太厚时候,只刷一遍911聚氨酯的厚度太厚了,一是不易干燥,二是要是表面先干燥成膜的话,那在表面下面的水分在挥发的时候容易把表面的膜撑破,造成防水失败。
对涂料的耐水性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考虑到防水涂料功能的特殊性,在保证涂料增稠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少用有机增稠剂,而多采用耐水效果较好的膨润土系列无机增稠剂。它不但起到增稠作用,而且还能防沉、防流挂、防浮色发花,其增稠效果要好于同样用量的碱溶胀丙烯酸类和聚氨酯类增稠剂。
聚氨酯防水涂料在地下室墙面的施工厚度为100,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要求,不应小于1.2mm,因为规范中考虑了各种有机防水涂料的施工,所以取值最小。传统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涂层厚度应不小于1.5mm,更可靠的厚度为2.0mm。
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强度不小于1:2.5。混合胶以市场上的801胶为主,比例约为水泥掺量的5%。由于抹灰不容易粘结在防水层上,建议采用砌体防护或聚苯乙烯板防护。
扩展资料:
地下室外墙防水基本要求:
1.施工时,地下室外墙应采用结构自防水混凝土。安装在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线不得直接接触模板。
2、一般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外墙主要是耐水压或自防水效果,然后做涂料防水(即面水处理),涂料防水施工,按国家有关规定施工。
3、地下工程比较复杂,设计时必须了解地下的土壤质量、水质和地下水位,设计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证防水质量。
4.当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时,地下室的设计应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保证防水效果。
虽然在建材领域或者装修装潢的过程中,聚氨酯防水涂膜并不是必备的材料。但是它和其他产品配合使用还是能够帮助用户达到最佳效果的。比如防水性能就可以得到提高,从而帮助产品得以应付较为潮湿环境下的使用情况。那么今天小编举例分析的就是关于它的涂膜厚度、施工方案,借助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得知大致的操作技巧、值得信赖的方案细节。
一、聚氨酯防水涂膜厚度
防水涂层施工:涂膜材料涂刷应少量多次,以使涂膜厚度均匀,减少气泡。一次涂布量0.4~0.5kg/m2为宜,厚度约为0.4~0.5mm。涂完第一遍膜后,一般需固化5h以上,至指触基本不粘时,再按垂直方向进行第二遍涂膜,底板与墙连接的阴角部位,宜铺设纤维无纺布进行增强处理。管道、设备基础、地漏四周,地面阴阳角应增强涂刷,墙面离地面三十公分以内都要涂膜,并应涂刷3~4遍。对平面基层以涂刷2~3遍为宜。根据国家规范防水涂膜厚度以不小于2mm为合格 。
二、聚氨酯防水涂膜施工方案
1、清理基层:将基层清扫干净基层应做到找坡准确,排水顺畅,表面平整、坚实、无起灰、起砂、起壳及开裂等现象。涂刷基层处理剂前,基层表面应达到干燥状态。
2、涂刷基层处理剂:将聚氨酯按规定比例调配好另加入适当的稀释剂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先在阴阳角、管道根部用毛刷均匀涂刷一遍,然后大面积涂刷,材料用量为0.2㎏∕㎡左右。涂刷后干燥4小时以上,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3、涂刷附加增强层防水涂料:在地漏、管道根、阴阳角和出入口等容易漏水的薄弱部位,应先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均匀涂刮一次做附加增强层处理。按设计要求,细部构造也可做带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增强层处理。胎体增强材料宽度300~500㎜,搭接缝100㎜,施工时,边铺贴平整,边涂刮聚氨酯防水涂料。
4、涂刮第一遍涂料:将聚氨酯防水涂料正确调配好并搅拌均匀,用胶皮刮或毛刷均匀涂刮一遍。操作时要厚薄一致,用料量为0.5~0.8㎏∕㎡。
5、涂刮第二遍涂料:待第一遍涂料涂膜固化干燥后,要按第一遍涂刮方法涂刮第二遍涂料。涂料刮涂方向应与第一遍相垂直,用料量与第一遍相同。
6、涂刮第三遍涂料:待第二遍涂料涂膜固化干燥后,要按第一遍涂刮方法涂刮第三遍涂料。涂料刮涂方向应与第二遍相垂直,用料量为:0.4~0.5㎏∕㎡。
7、第一次蓄水试验:待第二遍涂料涂膜固化干燥后,即可进行蓄水试验。蓄水试验24小时后观察无渗漏为合格。
8、饰面层施工:涂膜防水层蓄水试验不渗漏,质量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粉抹水泥砂浆和粘贴瓷砖、防滑地砖等饰面层。施工时应注意成品保护,不得破坏防水层。
9、第二次蓄水试验:装饰工程全部完成后,工程竣工前还要进行第二次蓄水试验,以检验防水层完工后是否被水电或其他装饰工程损坏。第二次蓄水试验合格后,防水工程施工才算完满完成
虽然不是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士对于聚氨酯防水涂膜的了解并不会很多,但是它的应用以及作用却不容忽视。尤其是产品对于防水性能方面的表现,更是使得卫生间、户外等等条件较为苛刻的地方可以看见聚氨酯防水涂膜的身影。除此之外参考上文所述的施工方案,我们也可以发现如果想要保障产品的效果,那么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不少的。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地下防水工程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业涂膜防水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要求
2.1.1 聚氨酯防水涂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厂家产品的认证文件,并复验以下技术性能。
聚氨酯防水涂料,以甲组份及乙组份桶装出厂;甲组份:异氰酸基含量以3.5±0.2%为宜。
乙组份:羟基含量以0.7±0.1%为宜。
两组份材料应分别保管,存放在室内通风干燥处,贮期甲组份为6个月,乙组份为12个月,使用时甲组份和乙组份料按1∶1的比例配合,形成聚氨酯防水涂料,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固体含量: ≥93%
抗拉强度: ≥0.6MPa
延伸率: ≥300%
低温柔度:在-20℃绕φ20mm圆棒无裂纹
耐热度: 80℃不流淌
不透水性:>0.2MPa
干燥时间:1~6h
2.1.2 辅助材料:
2.1.2.1 磷酸:用于做缓凝剂
2.1.2.2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于做促凝剂。
2.1.2.3 二甲苯或醋酸乙酯:用于稀释和清洗工具。
2.1.2.4
水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配制水泥砂浆抹保护层。
2.1.2.5
中砂:圆粒中砂,粒径2~3mm,含泥量不大于3%;用于配制水泥砂浆抹防护层。
2.2 主要机具:
2.2.1
电动机具:电动搅拌器。
2.2.2 手用工具:搅拌桶、小铁桶、小平铲、塑料或橡胶刮板、滚动刷、毛刷、弹簧秤、消防器材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地下防水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业施工,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涂刷防水层前,应先降低地下水位,做好排水处理,使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层操作标高以下300mm,并保持到防水层施工完。
2.3.2 涂刷防水层的基层应按设计抹好找平层,要求抹平、压光、坚实平整,不起砂,含水率低于9%,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角。
2.3.3
涂刷防水层前应将涂刷面上的尘土、杂物,残留的灰浆硬块,有突出的部分处理、清扫干净。
2.3.4
涂刷聚氨酯不得在淋雨的条件下施工,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操作时严禁烟火。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底胶→涂膜防水层施工→做保护层
3.2
基层处理:涂刷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的杂物、砂浆硬块等清扫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一次,经检查基层无不平、空裂,起砂等缺陷,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3 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3.3.1
底胶(基层处理剂)配制:先将聚氨酯甲料、乙料和二甲苯以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配好的料在2h内用完。
3.3.2
底胶涂刷:将配制好的底胶料,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量为0.3kg/m2左右,涂刷后约4h手感不粘时,即可做下道工序。
3.4
涂膜防水层施工:
3.4.1
材料配制:聚氨酯按甲料、乙料和二甲苯以1∶1.5∶0.3的比例(重量比)配合,用电动搅拌器强制搅拌3~5min,至充分拌合均匀即可使用。配好的混合料应2h内用完,不可时间过长。
3.4.2
附加涂膜层:穿过墙、顶、地的管根部,地漏、排水口、阴阳角,变形缝并薄弱部位,应在涂膜层大面积施工前,先做好上述部位的增强涂层(附加层)。
附加涂层做法:是在涂膜附加层中铺设玻璃纤维布,涂膜操作时用板刷刮涂料驱除气泡,将玻璃纤维布紧密地粘贴在基层上,阴阳角部位一般为条形,管根为块形,三面角,应裁成块形布铺设,可多次涂刷涂膜。
3.4.3
涂刷第一道涂膜:在前一道涂膜加固层的材料固化并干燥后,应先检查其附加层部位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没有,即可涂刷第一层涂膜;如有气孔或气泡,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
孔,局部再刷涂膜,然后进行第一层涂膜施工。
涂刮第一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可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均匀涂刮,力求厚度一致,在1.5mm左右,即用量为1.5kg/m2。
3.4.4
涂刮第二道涂膜:第一道涂膜固化后,即可在其上均匀地涂刮第二道涂膜,涂刮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刮方向相垂直,涂刮第二道与第一道相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小于24h,亦不大于72h。
3.4.5 涂刮第三道涂膜:涂刮方法与第二道涂膜相同,但涂刮方向应与其垂直。
3.4.6
稀撒石碴:在第三道涂膜固化之前,在其表面稀撒粒径约2mm的石碴,加强涂膜层与其保护层的粘结作用。
3.5
涂膜保护层:最后一道涂膜固化干燥后,即可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的适宜形式,一般抹水泥泵浆。平面可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涂膜防水材料及加层玻璃布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规定。并有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
4.1.2
涂膜防水层及其局部应加强的变形缝、预埋管件处、阴阳角部位的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不得渗漏水。
4.2 基本项目:
4.2.1 涂膜防水的基层应牢固,表面洁净,密实平整,阴阳角呈圆弧形,底胶涂层应均匀,无漏涂。
4.2.2
附加涂膜层的涂刷方法、搭接、收头应按设计要求,粘结必须牢固,接缝封闭严密,无损伤、空鼓等缺陷。
4.2.3
聚氯酯涂膜防水层、涂膜厚度均匀、粘结牢固严密,不允许有脱落、开裂、孔眼、涂刷压接不严密的缺陷。
4.2.4
涂膜防水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和渗水的现象。保护层不得有空鼓、裂缝、脱落的现象。
5 成品保护
5.1
穿过墙体的管根、预埋件、变形缝处,涂膜施工时不得碰损、变位。
5.2
已涂好的涂膜未固化前,不允许上人和堆积物品,以免涂膜防水层受损坏,造成渗漏。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气孔、气泡;材料搅拌方式及搅拌时间未使材料拌合均匀;施工时应采用功率、转速不过高的搅拌器。另一个原因是基层处理不洁净,做涂膜前应仔细清理基层,不得有浮砂和灰尘,基层上更不应有孔隙,涂膜各层出现的气孔应按工艺要求处理,防止涂膜破坏造成渗漏。
6.2
起鼓:基层有起皮、起砂、开裂、不干燥,使涂膜粘结不良;基层施工应认真操作、养护,待基层干燥后,先涂底层涂料,固化后,再按防水层施工工艺逐层涂刷。
6.3
涂膜翘边:防水层的边沿、分项刷的搭接处,出现同基层剥离翘边现象。主要原因是基层不洁净或不干燥,收头操作不细致,密封不好,底层涂料粘结力不强等造成翘边。故基层要保证洁净、干燥,操作要细致。
6.4
破损:涂膜防水层分层施工过程中或全部涂膜施工完,未等涂膜固化就上人操作活动,或放置工具材料等,将涂膜碰坏、划伤。施工中应保护涂膜的完整。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防水涂料应有产品合格证、现场取样复试资料。
7.2
隐蔽工程检验资料及质量检查评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