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色釉料是怎么样的?
釉用色料细度好、耐温性高、发色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所用的釉料越来越丰富多样,目前多数陶企使用的釉料产品。建筑卫生陶瓷普遍使用乳浊釉料,由于透明釉缺乏遮盖力,难以掩盖不洁的砖面,而环保工作又要求尽量采用低质原料制坯,因此透明釉使用范围变得更加窄了。陶瓷企业使用过的釉料乳浊剂经历了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钛、磷酸盐、直到硅酸锆等过程。但氧化锡作为乳浊剂,由于成本过高,使用量越来越少。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用锆英石作为釉料乳浊剂,后来又开始使用锆英石取代氧化锡,降低了瓷砖装饰用釉料产品成本。不过如在常规釉料内加入5%的氧化锡,可产生白里泛青的釉调;氧化锌广泛应用于锆英石釉内,可以提高白度与乳浊度。
在高温卫生洁具产品釉中氧化锌具有强溶剂作用,能显著降低釉的粘度,因此目前仍有部分使用,以后也难以完全排除;将氧化钛加入釉中时,可以制成高档的白乳浊釉,已被证实是可行的配方方式。磷化合物在釉中的作用有:用做乳浊剂使釉不透明;增加釉对光的折射率,增加釉料的光泽。磷酸钙、骨灰、磷灰石均可酌情适量配入釉料内,使釉形成良好的乳浊与光亮效果。此外锂灰石,透辉石等锂化物也是很好的乳浊釉原料。这些丰富的釉料充分反映出许多特性,以及釉产品或者某些施釉和烧成特征。诸如包括釉料的化学成分,配料成分,产品用途,成瓷后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的表明了其工艺方法及釉面的外观表象,以及将来建筑卫生陶瓷用釉料的发展指向。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陶瓷器皿,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品种。由于陶瓷餐具装饰方式不同,对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其中釉中彩、釉下彩和绝大部分的色釉瓷、白瓷中的铅、镉含量是很低的。而釉上彩陶瓷如在加工时对含铅、镉高的颜料用量过大或烤烧时温度、通风条件不够,很容易引起铅、镉溶出量超标。另有一种骨灰瓷为白色,其瓷质透明,釉面平整、光润,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这种瓷器生产难度大,大多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技术。其釉料采用低温含铅釉料,若生产工艺控制不当,铅溶出量超标的可能性也很大。为了避免餐饮具可能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专家提醒说,人们应尽量挑选釉中、釉下彩陶瓷器皿和餐具内壁装饰图案较少、图案颜色光亮的产品。千万不要购买那些用手即可擦去图案的餐具。对不放心的产品,可用食醋浸泡几小时,若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应弃之不用。鉴别陶瓷餐具的好坏,如下:将陶瓷拿在手里观察。好的陶瓷色泽呈天然骨粉独有的自然奶白色,对着亮光观察陶瓷的通透性,看出杯子成分的细致与否,好的陶瓷应该透光较佳且均匀无杂质用手感觉瓷的细腻和坚硬。牛骨粉的添加使得陶瓷的重量会轻于其它瓷种,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成品质地轻盈,细密坚硬(是日用瓷器的两倍),不易破裂。再用食指和拇指轻轻一弹,就可以听到陶瓷“叮”的一声脆响。如用手沾水在碗口摩擦,会发出类似于飞机飞过的声音,当然声音比较小,要仔细听的。
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用矿物原料(如长石、石英、高岭土和化工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并细磨成浆状液体,施于坯体表面,经高温煅烧而成。从微观结构看,含玻璃态物质和少量气泡、未熔融石英颗粒及冷却时析出的晶体。具有类同于玻璃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透水,平滑而有光泽,不易沾污,并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釉面还可采用各种装饰以增强制品的艺术效果。
釉是覆盖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如:彩釉 1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烧胎体涂白,绿,褐,蓝色釉,800度窑温烘烤.当时多用做陪葬品. 2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故名.最早见于宋代. 3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最早见于唐代. 4釉里红,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烘白底红花,始于元代景德镇.5斗彩,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比美相斗,故名.始于明成化年间. 6开片,既冰裂纹,釉面裂纹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过早出窑遇冷空气产生,宋代哥窑以此为主要特征. 7青花,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钴为色剂,在坯胎上作画,罩以透明釉,经1300度高温烧成,蓝白相映,明清两代主打瓷器.
釉上彩: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再入窑在600~900℃之间进行二次焙烧而成的品种。这种彩,因施在釉上,用手扪之,有凸起感觉。如釉上红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
釉中彩:陶瓷的彩烧温度达到制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所覆盖。这种产品表面视觉平滑,有玻璃光泽。由于颜料不直接接触食物,所以铅(镉)溶出量较安全。
这是三种施彩釉的区别。谢谢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非常注重采用先进的釉料技术,国内已经出现一大批专业性很强的陶瓷釉料和陶瓷熔块、色料公司。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所用的釉料越来越丰富多样,目前多数陶企使用的釉料产品。在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使用的铅釉配方中,铅的来源出自偏硅酸铅或硼硅酸铅熔块。在实际生产中典型的偏硅酸铅配方组成为:塞格尔式1.00氧化铅,0.10三氧化二铝,1.89二氧化硅,重量比:氧化铅64%,氧化铝3%,二氧化硅33%)。可使釉产生最低溶解度。如果增加碱性氧化物和氧化硼的含量,可导致熔块中铅溶解度的增加。在荷兰等国并无铅溶解度的限制规定,他们使用低熔融或高溶解的硅酸铅及硼酸铅熔块釉。铅釉与无铅釉的差别牵涉到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过在高于1150℃时,铅均明显挥发,而高于此温度界限时,则通常不再使用铅釉。无铅釉指氧化铅含量少于1%的重量的种类。随着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近年来各国建陶工业已经逐步转向统统使用无铅釉料无铅熔剂与无铅色料。锶釉在取代铅釉方面表现出不俗的效果。除了烧成范围宽,烧成温度低和可形成光泽釉表面外,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因此锶釉成为一种很好的无铅釉,当它与釉下色剂一起使用时,几乎看不到对色料的不利影响,但在与铬锡红共用时,釉内必须添加一定的氧化钙,以稳定色调质量。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非常注重采用先进的釉料技术,国内已经出现一大批专业性很强的陶瓷釉料和陶瓷熔块、色料公司。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所用的釉料越来越丰富多样,目前多数陶企使用的釉料产品。类别与用途可以大致分类如下:1、铅釉和无铅釉;2、生料釉与熔块釉; 3、一次烧成或二次烧成用釉;4、瓷砖,餐具,卫生陶瓷与电瓷用釉;5、按施釉方法划分的浸釉、喷釉、浇釉;6、高温釉和低温釉;7、高膨胀釉和低膨胀釉;8、烧成气氛氧化焰、中性焰和还原焰;9、颜色釉与无色釉;10、透明釉与乳浊釉;11、光泽釉、无光釉、半无光釉或花纹釉等等。这些丰富的釉料充分反映出许多特性,以及釉产品或者某些施釉和烧成特征。诸如包括釉料的化学成分,配料成分,产品用途,成瓷后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的表明了其工艺方法及釉面的外观表象,以及将来建筑卫生陶瓷用釉料的发展指向。在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使用的铅釉配方中,铅的来源出自偏硅酸铅或硼硅酸铅熔块。在实际生产中典型的偏硅酸铅配方组成为:塞格尔式1.00氧化铅,0.10三氧化二铝,1.89二氧化硅,重量比:氧化铅64%,氧化铝3%,二氧化硅33%)。可使釉产生最低溶解度。如果增加碱性氧化物和氧化硼的含量,可导致熔块中铅溶解度的增加。在荷兰等国并无铅溶解度的限制规定,他们使用低熔融或高溶解的硅酸铅及硼酸铅熔块釉。
釉的原料粉天然原料和化工原料两类。天然原料基本上与坯体使用的原料相同,但要求化学成分更纯,杂质含量更少,以保证制品的色彩、光泽、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化工原料作为熔剂、乳浊剂使用。
化学釉水,是用“工业色素”将“釉水”染色后,需要用“氧化焰”低温烧造的方式来烧造瓷器。矿质釉水,是以矿质中的高纯度“铁元素”为着色条件,需要通过“还原焰”高温烧造的方式来烧造瓷器。矿质釉水是一种不同于二元配方的灰釉,也不同于一元配方的土釉,是采用多种天然材料或简单人工合成材料配制的釉料。
化学釉水烧造出来的汝窑具有:“简单工艺”、“高成品率”和“超低成本”的特点,使得“化学釉水”烧造的瓷器,具有暴利的条件。
矿质釉水烧造出来的瓷器具有:“工艺复杂”、“低成品率”和“成本很高”的特点,使得“矿质釉水”烧造的瓷器,具有很高的烧造难度和烧造风险。
扩展资料:
釉的种类繁多,按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锆釉、硼釉、铅硼釉、盐釉、土釉等;按外观可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结晶釉、金砂釉、无光釉、碎纹釉等;颜色釉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红、黄、蓝、白、黑、青花等。
釉料中部分原料为熔块细磨成釉浆时称为熔块釉。不用熔块者为生釉或生料釉。按照釉的熔制温度的高低还可分为高温釉(>1250℃)、中温釉(1100~1250℃)和低温釉(<1100℃)等。
按导电性能分为普通釉和半导体釉。釉浆通常采用天然矿物原料(如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料,经细磨制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瓷釉
百度百科-多元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