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过漆有桔皮什么原因?
产生橘皮的原因:
1.施工粘度过大,漆膜流平性差
2.没用配套的稀释剂,油漆挥发速度过快
3.喷涂方法不对,喷漆距离太远,压缩空气的压力过大或喷枪喷嘴调节不当。
4.喷漆后流平时间不足,过早升温
5.夏季施工时,喷涂环境温度过高,35℃以上
解决方法:
1.调整油漆粘度,改善漆膜的流平性,最好根据厂家的出厂说明去配比玻璃钢油漆。
2.统一使用厂家配套产品,市面上不同厂商的稀释剂成分也不尽相同,想让油漆发挥最好的效果,最好是使用配套的产品。
3.正确的喷涂技巧,这个只能是看技术员的经验了。
4.烘烤前要有要有10分钟以上的闪干时间。
5.改善喷涂环境,尽量在厂家推荐的温度下施工。
6.如果出现橘皮现象,等待漆膜干固后,将橘皮部分打磨平并抛光。严重时要重新喷涂。
产生原因:
1、环境原因:温度太高,作业环境有风,且风速过大。
2、底材原因:被涂物表面不平整,影响涂料流平性。
3、施工原因:
A、喷涂距离太远,空气压力不足,涂料雾化不好。
B、喷枪口径小,涂料粘度高。
C、空气压力过大,喷涂距离太近。
D、底面漆不配套,固化剂加入过多。
E、喷涂量不够。
4、产品原因:稀释剂挥发快。
解决办法:
1、环境原因:不宜在高温、风速过大的环境中施工。
2、底材原因:保证被涂物表面平整。
3、施工原因:
A、调整好喷涂距离,空气压力及雾化效果适宜。
B、选择合适口径的喷枪,调配好涂料粘度。
C、调整好喷涂距离,空气压力。
D、选择配套底面漆,正确配比。
E、控制喷涂量。
4、产品原因:合理选用稀释剂。
漆膜表面出现桔皮是什么原因
当光线聚集在漆膜表面时,其外观可以看到光亮区和非光亮区的反差,漆膜表面就会出现大小凹凸不平的亮暗波纹,光泽的变化不能控制漆膜表面凹凸不平的视觉效果,这种效应称为桔皮
涂料的施工粘度过高,喷涂施工时易出现桔皮现象。此外喷涂时枪距较近,气压太容易吹皱漆膜,造成桔皮现象。
涂料本身流平性差,粘度过大,来不及流平。被涂物面不光滑,影响涂料的流平或对涂料的吸收。被涂物的温度高,或过早地进人高温烘箱内烘干,使得漆液微粒失去过多的溶 剂,在恰当流平之前就干燥固定下来,形成粗糙的表面。涂料的溶剂和稀释剂挥发过快、施工温度过高或过低、过度通风、不恰当的干 燥方式等。
喷涂施工(尤其是喷涂底材为平面)时,更易出现此弊病。特别是喷涂施工方 式不当,如喷涂距离太远、压力不足、喷嘴口径过小、喷枪运行速率过快等,使漆液的 雾化微粒在到达工作表面时出现过度干燥,达到底面的漆液微粒将会保持其刚从枪嘴出 来时的形状而不再流平,形成粗糙的表面;喷枪雾化不良,涂料雾颗粒过大,也可能产 生桔皮。
每道漆之间的闪干时间不恰当。主要是两道喷涂的间隔时间过长,一般超过 20min,则第二道喷涂的油漆液态微粒中含有的溶剂将被第一道油漆层所吸收,从而造 成液态涂料微粒无法正常流动,使涂料的自流平性受到破坏。冬季低温情况下,在冷库中存放的材料拿出来直接使用,因其粘度异常,喷涂 后出现桔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相关说法:表面粗糙、流平不良、平整不良、喷涂发干
相关说明:桔皮是指漆膜表面呈现许多半圆形突起,形如桔子皮。这种现象是一种涂料自身具有的天然现象,只是在其表现轻、重上有区别。桔皮现象一般受环境温度、风速等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夏季出现的情况偏多。规律上讲,施工条件及方法和稀释剂的类型、用量是对桔皮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说如果稀料量足够大的话,出现的桔皮均不会很严重,但过多的稀料也会造成失光的问题。
产生原因:
1)涂料的黏度偏高,涂膜中所使用的流平剂或溶剂不当;
2)喷枪与被涂物距离较远,涂膜较薄,底材粗糙;
3)喷枪调整技术和喷涂技术不当(空气压力过大或太小、喷幅扇面太宽或喷枪距离工作面太远,喷枪的运行速度过快,使漆液的雾化微粒在到达工作 表面时出现过度干燥。当发生此问题时,达到底面的漆液微粒将会保持其刚从枪嘴出来时的形状而不再流平,形成粗糙的表面)。理想的状况是细微的雾化后的液态涂料微粒从喷枪到达底面时应保持适当的潮湿性,使各质点能完全混合或互相流动,从而形成一个平滑的表面。
4)喷涂中喷房温度较高,涂料中流平剂未按喷房温度升高变化进行增加慢干剂,造成涂料中溶剂挥发较快;
5)涂料晾干时间较短。
6)油漆搅拌不均匀 。油漆在长时间存放后会出现底层沉淀的现象 ,在喷涂之前应将油漆充分搅拌均匀 ,否则会出现各部分干燥不均匀 ,从而导致橘皮现象的产生 。
7)喷枪的选择问题造成桔皮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档喷枪选用不当和低档喷枪的性能不足两方面。低档喷枪性能不足的问题比较好理解,即部分低档喷枪因其本身制造精度差,不能保证漆液能够充分雾化成均匀一致的漆液微粒,即雾化细度不足,除了更换喷枪外别无他法。高档喷枪主要表现在部分HVLP型喷枪被错误地使用在一些粘度较高的涂料涂装中,因为这种喷枪的大气流量和涂料中的较低溶剂含量,会造成涂料微粒在雾化过程中的过干燥,影响涂料的流动性能,造成桔皮。另外,最常见的因为喷枪选用不当造成桔皮的情况是对于喷枪口径的忽视。
8)喷漆环境中通风风速过大,引起涂料表面的溶剂过快挥发,使涂料表面的微粒快速凝固,失去正常的流动性能造成桔皮现象。
9)干燥方式方法不当。例如在漆液流平之前用喷枪吹干漆面的做 法,则会产生桔皮。
10)每道漆之间的闪干时间不恰当。主要是两道喷涂的间隔时间过长,一般超过20分钟,则第二道喷涂的油漆液态微粒中含有的溶剂将被第一道油漆层所吸收,从而造成液态涂料微粒无法正常流动,使涂料的自流平性受到破坏。
11)面漆喷涂后过早的进入烘烤状态,致使其中含有的溶剂不能正常挥发而面漆表面已经干燥凝固,涂料的微粒不能正常融合流动,产生桔皮。建议施工后静置至少10-15分钟后在升温烘烤。
12)稀释剂类型选择不当。(使用过于快速挥发的稀料,会使漆液的微粒在到达工作表面时变得太干或溶剂量不足)。稀释剂使用错误,这是极容易出现桔皮现象的原因。在很多修理厂中大量存在着以1K的硝基稀释剂来取代2K稀料的现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认识误区。作为稀料来讲,除了能够保证可以稀释油漆这个基本功能外,还应保证油漆能以正常的速度干燥。而1K的硝基稀料比2K的专用稀料的挥发速度远远要大,在喷枪的雾化过程中能够过多的产生溶剂损失,使到达底面的涂料微粒中溶剂的含量降低过多,直接影响涂料微粒的流平性。同时因1K稀料的强挥发性,使涂料的表干过程大大的加快,涂料根本来不及根据自身的流平性来调整融合,造成桔皮现象。
13)固化剂与稀料型号选择不当,也会产生桔皮。应该根据温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固化剂和稀料。
14)稀料加入量严重不足。没有充分稀释的涂料在雾化过程中所含有的溶剂丧失后造成喷在被涂面上的涂料微粒含有的溶剂量偏低,无法正常流动。
11.被涂物体的底面温度偏高。一般出现在夏季室外晒过的车辆在进入室内喷涂时,未充分做好降温工作即开始面漆的喷涂。
15)底材的打磨尚不到位即开始施工面漆,粗糙的不够光滑平整的底面上很容易产生桔皮纹。
16)金属漆或珍珠漆过厚,清漆就容易出现桔皮,过厚的色漆层对于清漆中溶剂有吸收作用。
17)冬季低温情况下,在冷库中存放的材料拿出来直接使用,因其粘度异常,喷涂后出现桔皮。环境温度越低,涂料的粘度会有所增加。因此冬季保存涂料及辅料应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如条件实在不允许,应使用温水对涂料适当加温后再使用。
油漆橘皮等级分为1到10个等级。橘皮等级越高则表面镜面成像效果越好,而决定橘皮等级的两个因素为长波和短波值。
长波和短波值分别用L和S表示,长波值和短波值越小表示橘皮越小,橘皮等级越高,表面状态越好,反之就越差。
基本概念
由于橘皮值是一个波动,受很多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很多汽车零部件公司在橘皮控制方面没有很好的方案,橘皮等级基本控制在6级到7级之间,橘皮是对漆膜表面微观不平整的一个感性描述,不可能完全消失。
只能尽量减小,虽然可以通过抛光后处理,但抛光过程使用的抛光蜡对环境及职业健康都存在影响,因此急需一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橘皮的工艺方法来提高橘皮等级,从而满足人们对汽车外观的要求。
涂料出现橘皮怎么解决?美涂士为你说说影响因素以及处理方法如下:
底材的粗糙度,太粗糙,容易产生桔皮,所以,底材前处理是很重要的。
减低涂料的粘度,提高涂料的流平性,
注意喷涂条件,绝大多数的喷涂室不是恒温恒湿,冬天的粘度高,喷出也会有桔皮,需要适当加点稀释剂,在夏天,温度高,涂料中部分溶剂挥发快,也会产生流平不好,适当加入高沸点的溶剂。
如使用湿碰湿工艺,底漆的干燥速度也很重要,在碰面漆之前,底漆的干燥程度是80-90%为佳,如太湿,也会产生桔皮,更有可能因为溶剂挥发不出,涂层表面出现麻点。同样道理,多层喷涂都需要注意类似的问题。
控制喷枪的气压,太大的气压会把还没固化的涂层吹起皱纹,
喷漆环境中通风风速过大,导致涂料表面的溶剂挥发过快,涂料还没来得及流平。
喷涂后过早的放入高温烘烤,建议喷涂后先放入低温烤箱预烤,然后再放入高温烤箱。
升温烘烤。
需喷涂物体的温度偏高。
喷涂距离太远,空气压力不足,涂料雾化不好;喷枪口径小,涂料粘度高;空气压力过大,喷涂距离太近;底、面漆不配套,;喷涂量不够。
固化剂加入过多,涂料在固化的过程反应太快,来不及流平。
产生原因:
1、由于涂料的黏度偏高,或者是涂膜中所使用的流平剂或溶剂不当,造成油漆流动性差,干燥后就形成橘皮。调整好喷涂距离,空气压力及雾化效果适宜;选择合适口径的喷枪,调配好涂料粘度;调整好喷涂距离,空气压力。控制喷涂量。
2、喷枪与被涂物距离较远,涂膜较薄,底材粗糙,从而造成了喷涂不均。
3、喷涂中油漆吐出量较小或喷涂压力低造成的油漆雾化不良。
4、在喷涂中喷房温度较高,涂料中流平剂未按喷房中温度的升高变化来增加慢干剂,造成涂料中溶剂挥发较快,在油漆未流平时就已经干燥固化。
5、涂料晾干时间较短,油漆未完全流平。
预防措施:
1、在炎热的夏天进行喷涂,要要适当地根据喷房的温度变化来降低油漆黏度或增加油漆中高沸点溶剂,从而使油漆过快干燥。
2、调整喷涂枪距,一般要求喷枪与被涂物距离在20~30cm,并适当增加油漆涂膜厚度。
3、油漆压力控制在0.4~0.6MPa之间,并对自动机喷涂参数及手工喷枪调整到较好状态。
4、一般晾干时间控制在5~10min之间,具体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来定。
5、底材要打磨平整,不能有凹凸粗糙面。
所谓流平不佳,是指喷枪喷出的油漆颗粒经过雾化到达喷涂表面时,相互间不能再流动,从而不能使漆膜表面平滑。(油漆的平面不是喷出来的,喷出的是细微的点,平面是油漆轻微流动形成的,但流动过多就是“淌溜”了)
1
成因
①喷枪调节不当导致油漆雾化不良。喷嘴调整不当,油漆以过于广阔的扇形喷出,或喷枪距离喷涂表面距离过大,均会使油漆在到达喷涂表面之前就出现过度干燥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到达喷涂表面的雾状油漆颗粒将会保持由喷嘴形成的形状不变,从而形成粗糙的表面构造。理想状态下,经过雾化的油漆颗粒到达喷涂表面时应保持适当的潮湿性,油漆颗粒之间能够相互流动并混合,从而形成光滑的表面构造。
②劣质稀释剂或不正确的稀释剂比例。稀释剂不足或使用了快速蒸发的稀释剂,将会使油漆颗粒在到达喷涂表面之前就出现过度干燥的情况。
③温度不当。当喷涂作业的环境温度过高时,油漆颗粒在到达喷涂表面的过程中就已经过度干燥,从而导致流平不佳。
④干燥不当。在喷涂表面的油漆颗粒流平之前,进行了强制干燥的工序,就会提高漆膜出现橘皮的几率。在进行多次喷涂时,如果前次喷涂的漆膜过度干燥,则再次喷涂的油漆中的溶剂会被底层吸收,而使再次喷涂的油漆颗粒无法流平。
⑤油漆搅拌不均匀。油漆在长时间存放后会出现底层沉淀的现象,在喷涂之前应将油漆充分搅拌均匀,否则会出现各部分干燥不均匀,从而导致橘皮现象的产生。
2
修正方法
如果橘皮已经产生,当漆膜完全干燥后,用适当粗细的蜡打磨抛光。情况严重时,用细砂纸打磨橘皮表面至光滑表面,再打蜡抛光,或重新喷涂。
另:技术合格的喷漆工,可以喷出原车效果的。当然汽车在生产厂装配前,喷涂的是高温漆,在200度的环境下由机械手快喷快干。修补的时候是在60度——65度的环境下,由人工喷涂(200度车上的很多部件就损坏了)。不过油漆生产商对每一种高温漆都有相对应的修补漆配方,所以喷涂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
好的修复效果,专业人士(像我这样的)可以判断出来——是判断,而不是只凭借看,方法不复杂,但要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