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和粘合剂的异同点是什么?涂料和粘合剂的考试题目呀,,,膜拜。
涂料不仅注重粘合性能,更注重表面性能,例如:表面光洁度、耐腐蚀性、耐紫外线照射、耐水、耐磨、还有表面修饰装饰功能。粘合剂主要注重粘合力,和粘合的持久性等。
环氧粉末涂料,粉体经过加温热熔后经喷枪喷涂,是水溶性的;一般的环氧树脂油漆涂料是通过刷子或者滚子涂的,是油性的。
粉末涂料一种含100 %固体分,以粉末形态进行涂装成膜的涂料环氧胶粘剂是由环氧树脂、固化剂、促进剂、改性剂、稀释剂、填料等组成的液态或固态胶粘剂。
扩展资料
涂料的使用寿命根据不同的产品而定的,液态理石质感产品采用改性有机硅树脂乳液为基料,运用特殊包覆技术,将各色色漆包覆成胶状水性彩色颗粒,均匀稳定地悬浮在特定的水性分散体中,各种着色粒子色相保持不变,着色颜料不会在水中析出。那么这种外墙涂料的使用寿命大概为15年。
液态理石质感产品运用独特的包裹技术,使产品完全实现水性化,VOC含量极低,大大提高了外墙漆的使用寿命;高仿真性,涂层表面凹凸柔顺,色彩相互渗透,在色彩上能模仿天然花岗岩石。
环保节能,可替代资源日趋稀少的宝贵石材,配合外墙外保温进行专业的仿花岗岩装饰,完全符合国家以建筑涂料的节能环保要求;装饰效果优异,色彩深浅随意,花纹大小随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涂料
胶粘 是指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黏剂连接在一起的技术,具有应力分布连续,重量轻,或密封,多数工艺温度低等特点。胶接特别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超薄规格和复杂构件的连接。胶接近代发展最快,应用行业极广,并对高新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日常生活改善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开发和生产各类胶黏剂十分重要。(粘合剂相同)
涂料 又称油漆。指涂布于物体表面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形成薄膜而起保护、装潢或其他特殊功能(绝缘、防锈、防霉、耐热等)的物质。作用主要有三点:保护,装饰,和掩饰产品的缺陷,提升产品的价值
(密封剂找不到``)
不好意思,以上资料是百度的,我对那方面没有了解``SORRY
CH 2 =CHCOOH与CH 3 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为CH 2 =CHCOOCH 3 ,CH 3 CH 2 COOH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为CH 3 CH 2 COOCH 3 ,反应②是CH 2 =CHCOOCH 3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 CH 2 COOCH 3 ,G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分子涂料粘胶剂I为
.由反应①中丙酸及产物分子式可知,应是发生酯化反应,故B为CH 3 CH 2 COOH,A与H 2 O反应生成CH 3 CH 2 OH,则A为CH 2 =CH 2 .(1)由上述分子可知,A为CH 2 =CH 2 ,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
(2)G为CH 2 =CHCOOCH 3 ,分子中官能团名称是:酯基、碳碳双键,故答案为:酯基、碳碳双键;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 CH 2 COOH+C 2 H 5 OH CH 3 CH 2 COOC 2 H 5 +H 2 O,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CH 3 CH 2 COOH+C 2 H 5 OH CH 3 CH 2 COOC 2 H 5 +H 2 O;加成反应;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白乳胶是一种粘合剂,乳胶漆是一种抹墙的涂料。
白乳胶称聚醋酸乙烯胶粘剂是由醋酸与乙烯合成醋酸乙烯。可常温固化、固化较快、粘接强度较高,粘接层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久性且不易老化。是一种水溶性胶粘剂,是由醋酸乙烯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经聚合反应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粘合剂。通常称为白乳胶或简称PVAC乳液,化学名称聚醋酸乙烯胶粘剂,是由醋酸与乙烯合成醋酸乙烯,添加钛白粉(低档的就加轻钙,滑石粉,等粉料).再经乳液聚合而成的乳白色稠厚液体。
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加入颜料、填料(亦称体质颜料)和助剂,经一定工艺过程制成的涂料,叫做乳胶漆,也叫乳胶涂料。
被粘物表面常常存在着油脂、灰尘等弱界面层,受其影响,建立在弱界面层上的粘接所得粘接强度不易提高。对那些与胶粘剂表面张力不匹配的基材表面,还必须进行化学处理。表面处理是提高粘接强度的首要步骤之一。②清洗脱脂一些金属、塑料基材的表面常常易被汗、油、灰尘等污染,另外,塑料表面还有脱模剂,所以这样的塑料与胶粘层仅形成弱的粘接界面。对聚氨酯胶粘剂来讲,金属或塑料表面的油脂与聚氨酯相容性差,而存在的水分会与胶粘剂中的一NCO基团反应产生气泡,使胶与基材接触表面积降低,且使胶粘层内聚力降低,因而粘接前 必须进行表面清洗、干燥处理。一般是用含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溶剂的碱水进行清洗,再水洗干燥,或用有机溶剂(如丙酮、四氯化碳、乙醇等)直接清洗。对有锈迹的金属一般要先用砂纸、钢丝刷除去表面铁锈。③粗糙化处理对光滑表面一般须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增加胶与基材的接触面积。胶粘剂渗入基材表面凹隙或孔隙中,固化后起“钉子、钩子、棒子”似的嵌定作用,可牢固地把基材粘在一起。常用的方法有喷砂、木锉粗化、砂纸打磨等。但过于粗糙会使胶粘剂在表面的浸润受到影响,凹处容易残留或产生气泡,反而会降低粘接强度。如果用砂磨等方法又容易损伤基材,所以宜采用涂底胶、浸蚀、电晕处理等方法改变其表面性质,使之易被聚氨酯胶粘剂粘接。④金属表面化学处理对金属表面可同时进行除锈、脱脂、轻微腐蚀处理,可用的处理剂很多。一般是酸性处理液。如对铝、铝合金,可用重铬酸钾/浓硫酸/水(质量比约10/100/300)混合液,在70-12℃浸5-10min,水洗,中和,再水洗,干燥。对铁可用浓硫酸(盐酸)与水1:1混合,室温浸5-10min,水洗,干燥。或用重铬酸钾/浓硫酸/水混合液处理。⑤塑料及橡胶的表面化学处理多数极性塑料及橡胶只须对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及溶剂脱脂处理。不过聚烯烃表面能很低,可采用化学方法等增加其表面极性,有溶液氧化法、电晕法、氧化焰法等。
a.化学处理液可用重铬酸钾/浓硫酸/水(质量比75/1500/12,或5g/55ml/8ml等配比),PP或PE于70℃浸1—10min或室温浸泡①5h后,水洗、中和、水洗、干燥。
b.电晕处理 用高频高压放电,使塑料表面被空气中氧气部分氧化,产生羰基等极性基团。常常是几种表面处理方法相结合,如砂磨→腐蚀→清洗→干燥。⑥上底涂剂为了改善粘接性能,可在已处理好的基材表面涂一层很薄的底涂剂(底胶),底涂还可保护刚处理的被粘物表面免受腐蚀和污染,延长存放时间。
聚氨酯胶粘剂和密封胶常用的底涂剂有:聚氨酯清漆(如聚氨酯胶粘剂或涂料的稀溶液);多异氰酸酯胶粘剂(如PAPI稀溶液);有机硅偶联剂的稀溶液;环氧树脂稀溶液等。⑦胶粘剂的配制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一般不需配制,可按操作要求直接使用,这也是单组分胶的使用方便之处。
对于双组分或多组分聚氨酯胶,应按说明书要求配制,若知道组分的羟基含量及异氰酸酯基的含量,各组分配比可通过化学计算而确定,异氰酸酯指数R=NCO/OH一般在0.5—1.4范围。一般来说,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配胶时,两组分配比宽容度比非溶剂型大一些,但若配胶中NCO基团过量太多,则固化不完全,且固化了的胶粘层较硬,甚至是脆性;若羟基组分过量较多,则胶层软粘、内聚力低、粘接强度差。无溶剂双组分胶配比的宽容度比溶剂型的小一些,这是因为各组分的初始分子量较小,若其中一组分过量,则造成固化慢且不易完全,胶层表面发粘、强度低。
已调配好的胶应当天用完为宜,因为配成的胶适用期有限。适用期即配制后的胶粘剂能维持其可操作施工的时间。粘度随放置时间而增大,因而操作困难,直至胶液失去流动性、发生凝胶而失效。不同品种、牌号的聚氨酯胶粘剂适用期不一样,从几分钟至几天不等。在工业生产上大量使用时,应预先做适用期试验。
若胶粘剂组分中含有催化剂,或为了加快固化速度在配胶时加入了催化剂,则适用期较短。另外,环境温度对适用期影响较大,夏季适用期短,冬季长。经氨酯级有机溶剂稀释的双组分聚氨酯胶,适用期可延长。一般溶剂型双组分胶粘剂如,软塑复合薄膜用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适用期应大于8h(即一个工作日)。
若配好的胶当天用不完,可适当稀释,并上盖封闭,阴凉处存放,第二天上班时检查有无变浊或凝胶现象,若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流动性好,则仍可使用,一般可分批少量兑人新配的胶中。若已变质,则应弃去。
为了降低粘度,便于操作,使胶液涂布均匀,并有利于控制施胶厚度,可加入有机溶剂进行稀释。聚氨酯胶可用的稀释剂有丙酮、丁酮、甲苯、醋酸乙酯等。
加入催化剂能加快胶的固化速度。固化催化剂一般是有机锡类化合物。⑧粘接施工a.涂胶
涂布(上胶)的方法有喷涂、刷涂、浸涂、辊涂等,一般根据胶的类型、粘度及生产要求而决定,关键是保证胶层均匀、无气泡、无缺胶。
涂胶量(实际上与胶层厚度有关)也是影响剪切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在一定范围内剪切强度较高。如果胶层太薄,则胶粘剂不能填满基材表面凹凸不平的间隙,留下空缺,粘接强度就低。当胶层厚度增加,粘接强度下降。一般认为,搭接剪切试样承载负荷时,被粘物及胶层自己变形,胶层被破坏成—种剥离状态,剥离力的作用降低了表观的剪切强度值。
b.晾置
对于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来说,涂好胶后需晾置几分钟到数十分钟,使胶粘剂中的溶剂大部分挥发,这有利于提高初粘力。必要时还要适当加热,进行鼓风干燥(如复合薄膜层压工艺)。否则,由于大量溶剂残留在胶中,固化过程容易在胶层中形成气泡,影响粘接质量。对于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来说,涂胶后即可将被粘物贴合。
c.粘接
这一步骤是将已涂过胶的被粘物粘接面贴合起来,也可使用夹具固定粘接件,保证粘接面完全贴合定位,必要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胶粘剂更好地产生塑性流动,以浸润被粘物表面,使胶粘剂与基材表面达到最大接触。⑨胶粘剂的固化大多数聚氨酯胶粘剂在粘接时不立即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还需进行固化。所谓固化就是指液态胶粘剂变成固体的过程,固化过程也包括后熟化,即初步固化后的胶粘剂中的可反应基团进一步反应或产生结晶,获得最终固化强度。对于聚氨酯胶粘剂来说,固化过程是使胶中NCO基团反应完全,或使溶剂挥发完全、聚氨酯分子链结晶,使胶粘剂与基材产生足够高的粘接力的过程。聚氨酯胶粘剂可室温固化,对于反应性聚氨酯胶来说,若室温固化需较长时间,可加催化剂促进固化。为了缩短固化时间,可采用加热的方法。加热不仅有利于胶粘剂本身的固化,还有利于加速胶中的NCO基团与基材表面的活性氢基团相反应。加热还可使胶层软化,以增加对基材表面的浸润,并有利于分子运动,在粘接界面上找到产生分子作用力的“搭档”。加热对提高粘接力有利。固化的加热方式有烘箱或烘道、烘房加热,夹具加热等。对于传热快的金属基材可采用夹具加热,胶层受热比烘箱加热快。
加热过程应以逐步升温为宜。溶剂型聚氨酯胶要注意溶剂的挥发速度。在晾置过程中,大部分溶剂已挥发掉,剩余的溶剂慢慢透过胶粘层向外扩散,若加热过快则溶剂在软化了的胶层中气化鼓泡,在接头中形成气泡,严重的可将大部分未固化、呈流粘态的胶粘剂挤出接头,形成空缺会影响粘接强度。对于双组分无溶剂胶粘剂及单组分湿固化胶粘剂,加热也不能太快,否则NCO基团与胶中或基材表面、空气中的水分加速反应,产生的CO2气体来不及扩散,而胶层粘度增加很快,气泡就留在胶层中。
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胶粘剂主要靠空气中的水分固化,故应维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宜以室温缓慢固化为宜。若空气干燥,可甲平少量水分于涂胶面,以促进固化。若胶被夹于干燥、硬质的被粘物之间,且胶层较厚时,界面及外界的水分不易渗入胶中,则易固化不完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胶中注入极少量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