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凹涂布涂料的粘度多少适合微凹涂布?
1cps至1000cps。微凹版这种涂装方法适用于薄膜涂装低粘度涂料,适合微凹版涂布涂液的粘度可以从1cps至1000cps。微凹版法是一种使用小直径凹版辊的涂布方法,反向旋转的凹版辊从供液盘中舀出涂层,刮刀刮去多余的涂层。
涂料配制是制造涂布纸最基本的技术,对产品用途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所以涂料须满足涂布作业的操作性及印刷适性等,并按这些条件进行设计制造即涂料的设计与生产何种涂布纸有关。以数量来看,仍以普通涂布纸为主,但以技术层次而言,则希望拥有铜版纸类的技术。不同产品应使用其相对应的涂料、涂布方法和涂布机。虽然各种类必须达到规定的品质指针,但是最重要的是获得客户的肯定。
纸张涂布用的涂料种类很多,而其中较为普遍应用的是水基性涂料。水基性(Water base)涂料的组成大致上可分成四类:颜料、接着剂、添加助剂及水。这四类成份的组合与涂布后纸张的品质息息相关。利用下表一,列出涂料的成份对品质的影响。 颜料有白土(白色黏土)、碳酸钙、沙丁白、氢氧化铝、二氧化钛和塑料颜料等。
1.白土
白土从成份上分类有:高岭土类、叶石类(pyrophyllite)、云母类(cericite)等。高岭土又进一步细分为:高岭土、多水高岭土等,这些白土都已经被商品化生产 但是,现在涂布纸用白土中,基本上把高岭石类都称为高岭土,也就成为涂布用白土的代名词。
高岭土颗粒呈六角板状,粒径为0.3-3微米。这些微粒的纵横比、粒径直接影响涂布纸类颜料的品质,目前涂布纸颜料多用高岭土,因为它能赋予涂布纸较高的白纸光泽性,所需的接着剂适量,黏性和分散性较好,使涂料能提高固形份。
2.碳酸钙
在涂布纸中被广泛应用,其使用量仅次于白土。尤其在台湾拥有丰富的碳酸钙,近年来甚至逐渐取代价格较贵的白土,并依涂布纸的用途和生产方法开发出许多品种,所以如何适度的使用碳酸钙可以说是涂布纸涂料之重点。由于碳酸钙颜料具有高白度与多孔性,所以油墨吸收性非常好,如此可改善印刷适性,即使是无光处理之涂布纸也非常实用。
3.沙丁白
沙丁白是从硝石灰和硫酸钡合成的白色颜料,从很早就被用做铜版纸的颜料。其具有很好的白度、光泽度、油墨吸收性、而且表面平滑。与这些相对应、也有涂料黏度高,膨胀性强等优点,但也导致涂布操作性差、接着剂需要量大等缺点。沙丁白过去多用做气刀式涂布机用涂料,若用在高浓度的刮刀式涂布机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一般多限定使用在铜版类的涂布纸上。
4.氢氧化铝
具有良好的白度、不透明度及油墨吸收性。
5.二氧化钛
二氧化钛具有很高的不透明度,所以多用做微涂纸的涂料。但是由于价格高、磨耗性大,所以限制了它的使用。其型态有: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虽然锐钛矿型的不透明性稍差,但是,相对来说价格比较低廉且白度高,所以被广泛使用。
6.塑料颜料
目前发展出来的塑料颜料一般可分为:接着型(binder type)、密实型(solid type)与中空型(hollow type)等三种,以后面二者较为常用。在合成的过程中,可利用不同的单体比例、起始剂浓度、搅拌速率和反应时的温度作为变因,来控制粒径的大小、均一程度、稳定性和反应速率。
无论颜料为何,均希望其有以下之特性:
粒径要合适。一般情况下,粒径愈小愈有利于改善纸张之白度、不透明度和光泽度。但粒径太小会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颜料涂布黏度增大、流动性降低,按着剂需要量也随之增加。
颜料颗粒型态也要合适。针状颜料颗粒流动性不好,六角和球形颜料粒子流动性较佳,并可形成多孔涂布层而提高纸张之吸墨性。
有很高的白度与不透明度(较强的遮蔽能力)。
容易分散于水中,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及流动性。
有较佳之化学稳定性,接着剂用量尽可能减少。
较低的耐磨性(减少涂布机和印刷版的磨损)。 接着剂分天然物及合成物,天然物有淀粉、奶酪素、大豆蛋白等。
合成物则有各种合成乳胶、聚乙烯醇等。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是淀粉一合成乳胶的混合物。而合成乳胶的使用比例在不断增加,最近全乳胶系的接着剂也被开发出来,这和涂料的高浓度化发展是一致的。对任何接着剂均有下列要求:
对颜料有较强的黏结力。
对颜料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但不与颜料发生化学反应。
有合适的黏度及成膜性。
有合适的流动性,以利涂布作业并提高涂布均匀性。
颜色应浅,不含杂质异物,有良好的涂料操作性。
由于一般的接着剂,不论是天然的或是合成者,仍有些性质无法改善,因此近年来有所谓的辅助接着剂(co-Binder)之出现,以补接着剂保水度与流动性之不足,其用量约只有总接着剂量的10-30%,现在也有工厂试图用此来达到降低总接着剂量之需求,由于用量很少,有时也可将其视为添加剂。目前常用的辅助接着剂有大豆蛋白(protein)、流变调整剂(rheoloe mdifier)。 有分散剂、润滑剂、防腐剂、荧光剂、耐水化剂、以及染料、油墨吸收性及改良剂等,其主要作用在补颜料与接着剂所不足者,并减少操作上之困扰。在使用时应选择好品种和使用量,由于相反性的东西比较多,需进行事前的研究,以配制最适合之涂料。
第一类溶剂型防水涂料:这类防水涂料种类繁多,质量优质,但是溶剂型防水涂料价格偏高且环保性差,使用并不是很普遍。
第二类是水乳型及反应型高分子涂料:这类防水涂料在工艺上很难将各种补强剂、填充剂、高分子弹性体使其均匀分散于胶体中,只能加入少量配合剂,反应型聚氨酯防水涂料为双组分,易变质,并且这类防水涂料价格也偏高。
第三类塑料型改性沥青防水涂料:这类产品能抗紫外线,耐高温性能好,但延伸性略差,易断裂。希望能帮到你
一、基层处理
涂膜防水层依附于基层,基层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防水涂膜的质量。因而在涂膜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必要的处理,使之达到涂膜施工的要求。
二、施工顺序
涂料的涂布应采取“先高后低、先远后近、先立面后平面”的施工顺序。同一屋面上先涂布排水比较集中的水落口、天沟、檐口等节点部位,再进行大面积的涂布。
三、涂刷底面防水层
配料完成,涂料涂刷前应先对基面进行湿润至饱和,但不应留有明水。用滚刷或毛刷均匀地涂刷多遍,直到达到规定的涂膜厚度要求,不得漏底,待涂层干固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当多遍涂布时,每遍涂刷方向应与上一遍方向相垂直。
四、细部附加层
对易发生漏水的部位,应进行密封或加强处理。天沟、檐沟、檐口、泛水等部位,均应加铺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采用二层以上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
1.天沟、檐沟与屋面交界处应增加一层涂有JS防水涂料的胎体增强材料作为附加层,附加层的宽度应不小于300mm。
2.檐口处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3.泛水处的涂膜防水层,可直接涂刷在女儿墙的压顶下;收头处应多遍涂刷封严。
4.水落口周围与屋面交接处,应作密封处理,并加铺两层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涂膜伸入水落口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用防水涂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水落口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建筑密封膏。
5.找平层分格缝处应增设胎体增强材料的空铺附加层,其宽度以200~300mm为宜。
屋面采用“一布三涂”工法施工
五、涂刷下、中、面层涂料
将配制好的浆料均匀涂刷在底层防水层上,每遍涂刷量以0.8~1.0kg/平方米为宜。多遍涂刷(一般3遍以上),直到达到设计规定的涂膜厚度要求。涂布每一道涂膜与上一道相隔的时间以上一道涂膜的固化程度确定,手感不粘时可进行。涂刷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刷方向垂直。抹施工过程中应留出退路,可以分区分片用后退法涂刷施工。
六、闭水/淋水试验
在最后一遍防水层干固48h后,淋水24h,无渗漏为合格。
保护层或饰面层施工
1.淋水试验合格后,即可做保护层或饰面层施工。保护层施工。 .
2.涂膜防水屋面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材料可采用细砂、云母、蛭石、浅色涂料、水泥砂浆或块材等。采用水泥砂浆或块材时,应在涂膜与保护层之间设置隔离层。水泥砂浆保护层厚不宜小于20mm当用细砂、云母或蛭石等撒布材料作保护层时,在涂刮最后一遍涂料时,边涂边撒布均匀,不得露底。当涂料干燥后,将多余的撒布料清除。
七.成品保护
1.施工人员应严格保护已做好的涂膜防水层。穿软质胶底鞋,严禁穿带钉的硬底鞋。在涂膜未干前,严禁在上面践踏;在做完保护层以前,与作业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在第一次蓄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以免损坏防水层。
2.地漏或排水口要防止杂物堵塞,确保排水通畅。
3.施工中若有局部防水层破坏,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防水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