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瓦上的软涂层是什么涂料?
由于摩擦发生在表面层,通过改善表面层材料或在表面涂覆涂层,并使涂层材料与基体材料适当匹
配,能获得比单一材料优越得多的轴承性能。
涂层的功能是:
l)使轴瓦表面与轴颈有良好的摩擦相容性
2)提供一定的嵌入性。
3)改善轴瓦表面的顺应性
4)防止含铅衬层材料中的铅对轴颈的腐蚀。
涂层的厚度一般为0.017~0. 075mm。常用的表面涂层材料有:PbSn10, PbSn7, PbSb10Cu2等。
轴瓦的瓦衬一般都需要进行研刮。(固润轴承轴瓦,安装前后无需刮研)轴瓦研刮的目的是为了是瓦衬成形圆的几何形状。使轴瓦与轴劲间存在锲形缝隙,以保证轴经旋转时,摩擦面间能形成锲形油膜,使轴径上升离开瓦衬,在油膜的浮力作用下运转,以减轻与瓦衬的摩擦,使轴瓦与轴劲间存在锲形缝隙,以保证轴经旋转时,摩擦面间能形成锲形油膜,使轴径上升离开瓦衬,在油膜的浮力作用下运转,以减轻与瓦衬的摩擦。
用着色法检查时,先清扫轴瓦,检查轴瓦应无脱壳,裂纹,硬点以及密集的砂眼等缺陷.
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而匀的红丹或铅粉之类的显示剂。注意不要涂的太浓,否则会影响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因为太浓时将使一些不需要研刮的地方"染色"。轴颈涂红丹后。再放到轴瓦的表面上并转动两、三圈。这样轴瓦上的凸出处将由涂料显示出来。然后提起转轴,取出轴瓦,检查轴瓦表面上染色点的分布情况。要求在轴瓦中心60-70度夹角内,每平方厘米有2-3点为合适,不宜过多或过少。
若不符合要求时,须再进行刮瓦,用三角刮刀先将大点刮碎,密点刮稀。然后沿着一个方向顺次普刮一边,必要时可刮两边。每遍之间刀痕方向应相交形成网络状、鱼鳞状。刮完后用白布沾酒精或甲苯清洗瓦面等,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符合要求。
1。压铅丝检测过盈量2。调节好过盈量后再压铅丝检测瓦量,或用塞尺检测3,根据检测量刮研上下瓦,刮研量各半,刮研过程严格控制刮削量,瓦口处适当放大,刮研要均匀4。刮好后统一刮油花注:如果刮削水平欠佳,每刮研一次必须上轴研磨,剔除高点,保证75度的接触量。
先对轴瓦进行粗刮,将红丹油均匀的涂在轴瓦上,将轴瓦在轴上沿圆周转动数次,转动角度大于300,由于轴瓦制造误差接触点很少,此时可以对轴瓦的全长进行粗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刮研效率,每刮一次用金相砂纸沾上机油或煤油轻轻摩擦瓦面(注意:不可用其他粒度大的砂纸或砂布,也不能用力摩擦瓦面,因为瓦面很软,砂粒容易嵌入瓦面。),利用刀口尺和手电筒检查轴瓦较大面积的不平处,如此反复待接触面积达到30%左右,粗刮完成。然后开始精刮。
精刮是刮研的最主要的工序,主要工具是刮刀,程序与粗刮相同,刮刀头部要在砂轮上磨出一定的弧度,避免刀尖划伤瓦面,在刮铅基合金或别的较软的合金时,刀锋不要过于锋利,用力要均匀,切勿将刀锋栽入瓦面。每次将轴瓦放在轴上时,用木锤用力敲打,增加轴瓦与轴的贴合,每刮3次以后用研磨膏涂一层在轴瓦上在轴上研磨数十下,当接触面达到75%左右时,停止使用研磨膏,刮瓦后只用轴瓦在轴上研磨,研磨的次数逐渐增加,直到达到要求,将轴瓦装在轴上,用塞尺测量侧隙,如两边侧隙不对称时,用]游标卡尺修刮侧隙,直到一致。用不锈钢棒磨出油槽断面形状刮出油槽,整个油槽深度逐渐过渡,上深下浅。去除毛刺,最后将轴瓦四周倒角,倒角尺寸不小于5×30°。将轴瓦清洗干净,在瓦面上涂上润滑油用塑料簿膜盖上,轴瓦刮研工作结束。
支持轴承的轴瓦钨金,在转子放入后,其与轴颈沿下瓦全长的接触面应达75%以上并均匀分布无偏斜,对于个别硬接触点可进行不影响型线的局部修刮,对于接触不良或轴瓦间隙不符合图纸规定需大量修刮者,应通知制造厂研究处理。修刮后与轴颈的接触角,对椭圆及圆筒瓦一般为30°~45° 一般情况,若需人工修刮,应先刮出油楔,油楔应自瓦口向下逐渐过渡,最终平滑截止于接触角边缘,接触角由轴承型式及设计要求决定。在处理接触角时,应注意有顶轴油的轴承,顶轴油坑边缘应该明显,深度应不小于设计下限。最后根据侧楔的设计大小,手工修刮调整。更需要经验的实践操作.
手工修刮调整。更需要经验的实践操作.轴承的轴瓦钨金,在转子放入后旋转,看其与轴颈沿下瓦全长的接触面应达70%以上并均匀分布,一般情况,人工修刮,应先刮出油楔,油楔应自瓦口向下逐渐过渡,对于个别硬接触点要反复挑掉,这样做可以使接触点均匀分布,以便油膜的产生.轴瓦的两侧一般要留出间隙.防止轴膨胀.重压后抱死。
刮瓦经验1.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把刀磨好不能发虚否则刮出的将不是一道而是很多道三角刮刀要反复的在油石上磨有一定的弧度。 2.要把瓦固定好不能乱动 3.先放个油楔的样板在瓦上画出来在刮油楔这样有很多地方就不用刮了在轴颈上用塞尺检查油楔间隙 4.接触角度圆通瓦60度两侧为顶隙的一般,椭圆瓦30-60度两侧为千分之1.5-2轴颈直径 5.刮完后在有润滑油的干净麻布上一擦你将看见一块无比完美的瓦 。
现在加工技术的进步,很多轴瓦出厂时都是加工好的,一般就是检查顶间隙,根据转速不同,1.0~1.8/1000
用刮刀开侧间隙,锲形缝隙更利于油膜形成,在轴瓦实用一段时间后,有个别点用刮刀处理,不易量太大 。
(1)导轴瓦间隙调整前,必须检查所有轴瓦是否已顶紧靠在轴颈上。
(2)导轴瓦装配后,间隙调整应根据主轴、中心位置,并考虑盘车的摆度方位和大小进行问隙调整,安装总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间隙调整后,应可靠锁定。
(3)分块式导轴瓦间隙允许偏差不应超过±0.02mm。
(4)轴瓦温度计的绝缘应合格,对有绝缘要求的导轴瓦,轴瓦的绝缘也应合格。
导轴瓦装复前条件:
(1)轴瓦装复应在机组轴线及推力瓦受力调整合格后进行。
(2)水轮机止漏环问隙及发电机空气间隙均符合要求,即机组轴线处于实际旋转中心位置。
(3)为了方便复查轴承中心位置,应在轴承固定部分合适地方建立测点,并记录有关数据。
(4)轴颈表面的局部的损伤或划痕已处理,并已清扫干净,特别要注意沟、孔内是否干净。
(5)油槽安装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导轴瓦检修后符合要求:
轴瓦的检查与研刮采用着色法或干研法,大型轴承常用干研法。
用着色法检查时,先清扫轴瓦,检查轴瓦有无脱壳、裂纹、硬点及密集的砂眼等缺陷;然后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而匀的红丹或铅粉之类的显示剂,切勿涂得太浓,以免影响检查的准确性。显示剂太深会使轴瓦上一些不需要研刮的地方“染色”。轴颈涂红丹后,再将轴瓦放到轴颈的表面上并转动两三圈,这样轴瓦上的凸出处将由涂料显示出来。然后取出轴瓦,检查轴瓦表面染色点的分布情况,要求在轴瓦中心60°~70°夹角内,有3~5点/cm2为合适。
若不符合要求,必须进行刮瓦。刮瓦时用三角刮刀先将大点刮碎,密点刮稀,然后沿一个方向顺次普刮一遍,必要时可刮两遍。两遍之间刀痕方向应相交成90°角的网络状、鱼鳞状。刮完后用白布沾酒精或甲苯清洗瓦面及轴颈,重复上述研瓦及刮瓦方法,使轴瓦染色点越刮越细,越刮越多,直至符合厂家要求为止。
滑动轴承的轴瓦怎样刮研轴瓦的瓦衬一般都需要进行研刮。轴瓦研刮的目的是为 了是瓦衬形成圆的几何形状,使轴瓦与轴劲间存在锲形缝隙,以 保证轴经旋转时,摩擦面间能形成锲形油膜,使轴径上升离开瓦 衬,在油膜的浮力作用下运转,以减轻与瓦衬的摩擦,降低其磨 损与动力的消耗,轴瓦的检查与研刮可采用着色法或干研法,大 型电机长用干研法.
用着色法的检查与刮研可采用着色法或干研法,大型电机长
用着色法检查时,先清扫轴瓦,检查轴瓦应无脱壳,裂纹,硬点以及密集的砂眼等缺陷. 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而匀的红丹或铅粉之类的显示剂。注意不 要涂的太浓,否则会影响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因为太浓时将使一 些不需要研刮的地方"染色"。轴颈涂红丹后。再放到轴瓦的表面 上并转动两、三圈。这样轴瓦上的凸出处将由涂料显示出来。然 后提起转轴,取出轴瓦,检查轴瓦表面上染色点的分布情况。要 求在轴瓦中心60-70 度夹角内,每平方厘米有2-3 点为合适,不 宜过多或过少。 若不符合要求时,须再进行刮瓦,用三角刮刀先将大点刮 碎,密点刮稀。然后沿着一个方向顺次普刮一边,必要时可刮两 边。每遍之间刀痕方向应相交形成网络状、鱼鳞状。
刮完后用白 布沾酒精或甲苯清洗瓦面等,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符合要求。
1。压铅丝检测过盈量;
2。调节好过盈量后再压铅丝检测瓦 量,或用塞尺检测;
3,根据检测量刮研上下瓦,刮研量各半, 刮研过程严格控制刮削量,瓦口处适当放大,刮研要均匀;
4。 刮好后统一刮油花;注:如果刮削水平欠佳,每刮研一次必须上 轴研磨,剔除高点,保证75 度的接触量。 先对轴瓦进行粗刮,将红丹油均匀的涂在轴瓦上,将轴瓦在 轴上沿圆周转动数次,转动角度大于300,由于轴瓦制造误差接 触点很少,此时可以对轴瓦的全长进行粗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 刮研效率,每刮一次用金相砂纸沾上机油或煤油轻轻摩擦瓦面 (注意:不可用其他粒度大的砂纸或砂布,也不能用力摩擦瓦面, 因为瓦面很软,砂粒容易嵌入瓦面。),利用刀口尺和手电筒检 查轴瓦较大面积的不平处,如此反复待接触面积达到30%左右, 粗刮完成。然后开始精刮。
精刮是刮研的最主要的工序,主要工具是刮刀,程序与粗 刮相同,刮刀头部要在砂轮上磨出一定的弧度,避免刀尖划伤瓦 面,在刮铅基合金或别的较软的合金时,刀锋不要过于锋利,用 力要均匀,切勿将刀锋栽入瓦面。每次将轴瓦放在轴上时,用木 锤用力敲打,增加轴瓦与轴的贴合,每刮3 次以后用研磨膏涂一 层在轴瓦上在轴上研磨数十下,当接触面达到75%左右时,停止 使用研磨膏,刮瓦后只用轴瓦在轴上研磨,研磨的次数逐渐增加, 直到达到要求,将轴瓦装在轴上,用塞尺测量侧隙,如两边侧隙 不对称时,用]游标卡尺修刮侧隙,直到一致。用不锈钢棒磨出 油槽断面形状刮出油槽,整个油槽深度逐渐过渡,上深下浅。去 除毛刺,最后将轴瓦四周倒角,倒角尺寸不小于530。
将轴 瓦清洗干净,在瓦面上涂上润滑油用塑料簿膜盖上,轴瓦刮研工 作结束。 支持轴承的轴瓦钨金,在转子放入后,其与轴颈沿下瓦全 长的接触面应达75%以上并均匀分布无偏斜,对于个别硬接触点 可进行不影响型线的局部修刮,对于接触不良或轴瓦间隙不符合 图纸规定需大量修刮者,应通知制造厂研究处理。修刮后与轴颈 的接触角,对椭圆及圆筒瓦一般为30~45 一般情况,若需 人工修刮,应先刮出油楔,油楔应自瓦口向下逐渐过渡,最终平 滑截止于接触角边缘,接触角由轴承型式及设计要求决定。
在处 理接触角时,应注意有顶轴油的轴承,顶轴油坑边缘应该明显, 深度应不小于设计下限。最后根据侧楔的设计大小,手工修刮调 整。更需要经验的实践操作. 手工修刮调整。
更需要经验的实践操作.轴承的轴瓦钨金, 在转子放入后旋转,看其与轴颈沿下瓦全长的接触面应达70%以 上并均匀分布,一般情况,人工修刮,应先刮出油楔,油楔应自 瓦口向下逐渐过渡,对于个别硬接触点要反复挑掉,这样做可以 使接触点均匀分布,以便油膜的产生.轴瓦的两侧一般要留出间 隙.防止轴膨胀.重压后抱死。
刮瓦经验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把刀磨好不能 发虚否则刮出的将不是一道而是很多道三角刮刀要反复的在油 石上磨有一定的弧度。
2.要把瓦固定好不能乱动
3.先放个油楔 的样板在瓦上画出来在刮油楔这样有很多地方就不用刮了在轴 颈上用塞尺检查油楔间隙 4.接触角度圆通瓦60 的一般,椭圆瓦30-60度两侧为千分之1.5-2 轴颈直径 现在加工技术的进步,很多轴瓦出厂时都是加工好的,一般就是检查顶间隙,根据转速不同,1.0~1.8/1000 用刮刀开侧间隙,锲形缝隙更利于油膜形成,在轴瓦实用一段时间后,有个别点 用刮刀处理,不易量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