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基涂料和醇基涂料常用的悬浮剂都有哪些呢?求助。。
在消失模涂料配比成分中,悬浮稳定剂是使涂料具有悬浮稳定性和适当流变性能的材料,悬浮稳定剂的添加使消失模涂料整体性能有了大大的提高。
①水基涂料的悬浮稳定剂,这类稳定剂主要有钠基膨润土或活化膨润土。膨润土与某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常用的高分子化合物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醇、糖浆、木质素磺酸钙等,最常用的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② 醇基涂料的悬浮稳定剂,此类稳定剂常用的有聚乙稀醇缩丁醛(PVB)、有机改性膨润土、钠基膨润土和锂基膨润土等。
水性漆沉底是因为所用颜料研磨不细、分散不良,在配方中,颜基比过大,颜填料密度大等因素易引起的。同时,加入的稀释剂太多,涂料粘度较低,涂料失去了正常的表面悬浮状态,颜填料产生沉淀。
以下是我总结的防沉底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觉得防治措施应该在设计涂料配方时,考虑适合的颜基比,一般颜基比不要超过2∶1,特殊品种除外。颜填料尽量选用密度小些的,有些颜料如红丹粉、铬黄、云母氧化铁、铁红、沉淀硫酸钡等密度都较大,少用或酌情用低密度颜填料替代。
涂料的粘度不能过低,选用的颜填料之间不能相互反应。如锌粉、铝粉、氧化锌等比较活泼,在贮存稳定性不佳的涂料中尽量不用或分罐包装。采用适合的设备,尽量研磨分散均匀,达到规定粘度、细度。例如氯化橡胶类涂料,稳定性差,易与铁类物质发生反应,应用不锈钢或石衬里设备生产。
在涂料中加入防沉剂,利用少量助剂的特殊性能,制成触变性涂料,改变涂料悬浮状态,也可防沉淀。
当然还有一部份油漆及其它固体垃圾会沉淀在水底,需后期把水放干后才能清理。
酰胺,聚酰胺.异氰酸酯一般又来做双组份环氧,聚氨酯的固化剂,在水性悬浮涂料里,酰胺,聚酰胺会添加在潜溶剂,活性溶剂或稀释剂里,在水蒸发后来完成漆膜的最后固化,这也是水性涂料固化后不再溶于水的原因之一.
(1)在设计涂料配方时,考虑适合的颜基比,一般颜基比不要超过2∶1,特殊品种除外。颜填料尽量选用密度小些的,有些颜料如红丹粉、铬黄、云母氧化铁、铁红、沉淀硫酸钡等密度都较大,少用或酌情用低密度颜填料替代。
(2)涂料的粘度不能过低,选用的颜填料之间不能相互反应。如锌粉、铝粉、氧化锌等比较活泼,在贮存稳定性不佳的涂料中尽量不用或分罐包装。在涂料生产时,采用适合的设备,尽量研磨分散均匀,达到规定粘度、细度。例如氯化橡胶类涂料,稳定性差,易与铁类物质发生反应,应用不锈钢或石衬里设备生产。
(3)在涂料中加入防沉剂,利用少量助剂的特殊性能,制成触变性涂料,改变涂料悬浮状态。常用的防沉剂有硬脂酸系列、气相二氧化硅、改性膨润土、氢化蓖麻油等。现进口防沉剂品种很多,一般加入0.1%-0.5%,就可防沉淀,而加入2%-3%,就可将涂料制成触变性涂料,形成较高的膜厚。
(4)涂料贮存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定期将涂料桶横放、倒置或摇动几次。要注意涂料的贮存期限,先入库的先使用。对于一些贮存期限低的涂料,如氯化橡胶、氯乙烯、聚氨酯类要特别小心。
(5)对于已沉淀的涂料,可用手工或机械搅拌均匀后再使用。对于结块现象,应先把可流动部分倒出,用刮铲从容器底部铲起沉淀,研碎后,再把流动介质倒回原先桶中,充分混合。如按此法操作仍无法混合,仍有干结沉淀,涂料只能报废或降级使用。
2、密度:不同的耐火粉料所制得的涂料密度差异很大,但实测值应与厂家出示的技术指标相一致;
3、悬浮性:指涂料的静置稳定性;
4、渗透性:涂料在砂型表面自动留下涂层,自动湿润,渗入深度能达到1.5-2倍的砂粒直径;
5、涂挂性:不同的铸件对涂层厚度有不同的要求,但好的流涂涂料通过涂料粘度的调节,应可形成0.2-2.0mm区间任意厚度的涂层。一般中小铸件的涂层厚度在0.3-0.5mm之间;
6、流平性:流涂的流平性是指流涂施涂时,砂型(芯)涂层表面上出现的叠层、波纹痕、堆积、滴溅等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除的能力。流平性好的涂料,涂层干燥后应表面光洁、平整。合格的流涂涂料至少应达到三级,即无明显的叠层、波纹痕等痕迹;
7、涂层均一性、抗过度流淌性和抗堆积性:涂层均一性指垂直面上下涂层厚度保持一致的性能。涂料流淌过度不能形成上下均一的涂层;涂料流淌不足则会造成涂料堆积。合格的流涂涂料应能形成均一的涂层,既不会流淌过度,也不会产生堆积。但合格的涂料如果粘度控制不好,也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因此衡量此项性能应在厂家规定的稀释条件下进行。
8、流动性:可以通过测试稀释好的涂料在一定倾斜角度的砂样上流动的长度来确定。一般而言,流动长度长则表示涂料流动性好,但无需过度追求此项性能,根据现场工艺条件,流动性满足使用要求即可。
9、抗滴痕性:流涂涂料如果流到向下的棱角处不再流失掉,而形成凸状悬挂物,就形成了滴痕。流涂涂料至少达到3级水平,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
10、涂层表面强度:用手搔法测试涂层表面强度,可将其分为四级:用手指甲用力划涂料层不掉粉为1级;用手指甲划涂料层掉粉为2级;用指肚用力蹭涂料层掉粉为3级;用指肚抚摸涂料层掉粉为4级。涂层表面强度至少应达到3级才能满足应用要求。科学的方法是用涂层耐磨仪进行测试,在标准的测试条件下每次铁刷刷下的涂料质量小于0.5g即为合格。
11、发气量:根据涂料品种不同而略有差异,但至少应达到国家标准;即非石墨粉系涂料≦20ml/g,石墨粉涂料≦35ml/g。
杰克涂涂料在这些方面都达到了国家标准,好的漆料,好的涂料,首选世界十大品牌涂料杰克涂!
相关说法:表面粗糙、流平不良、平整不良、喷涂发干
相关说明:桔皮是指漆膜表面呈现许多半圆形突起,形如桔子皮。这种现象是一种涂料自身具有的天然现象,只是在其表现轻、重上有区别。桔皮现象一般受环境温度、风速等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夏季出现的情况偏多。规律上讲,施工条件及方法和稀释剂的类型、用量是对桔皮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说如果稀料量足够大的话,出现的桔皮均不会很严重,但过多的稀料也会造成失光的问题。
产生原因:
1)涂料的黏度偏高,涂膜中所使用的流平剂或溶剂不当;
2)喷枪与被涂物距离较远,涂膜较薄,底材粗糙;
3)喷枪调整技术和喷涂技术不当(空气压力过大或太小、喷幅扇面太宽或喷枪距离工作面太远,喷枪的运行速度过快,使漆液的雾化微粒在到达工作 表面时出现过度干燥。当发生此问题时,达到底面的漆液微粒将会保持其刚从枪嘴出来时的形状而不再流平,形成粗糙的表面)。理想的状况是细微的雾化后的液态涂料微粒从喷枪到达底面时应保持适当的潮湿性,使各质点能完全混合或互相流动,从而形成一个平滑的表面。
4)喷涂中喷房温度较高,涂料中流平剂未按喷房温度升高变化进行增加慢干剂,造成涂料中溶剂挥发较快;
5)涂料晾干时间较短。
6)油漆搅拌不均匀 。油漆在长时间存放后会出现底层沉淀的现象 ,在喷涂之前应将油漆充分搅拌均匀 ,否则会出现各部分干燥不均匀 ,从而导致橘皮现象的产生 。
7)喷枪的选择问题造成桔皮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档喷枪选用不当和低档喷枪的性能不足两方面。低档喷枪性能不足的问题比较好理解,即部分低档喷枪因其本身制造精度差,不能保证漆液能够充分雾化成均匀一致的漆液微粒,即雾化细度不足,除了更换喷枪外别无他法。高档喷枪主要表现在部分HVLP型喷枪被错误地使用在一些粘度较高的涂料涂装中,因为这种喷枪的大气流量和涂料中的较低溶剂含量,会造成涂料微粒在雾化过程中的过干燥,影响涂料的流动性能,造成桔皮。另外,最常见的因为喷枪选用不当造成桔皮的情况是对于喷枪口径的忽视。
8)喷漆环境中通风风速过大,引起涂料表面的溶剂过快挥发,使涂料表面的微粒快速凝固,失去正常的流动性能造成桔皮现象。
9)干燥方式方法不当。例如在漆液流平之前用喷枪吹干漆面的做 法,则会产生桔皮。
10)每道漆之间的闪干时间不恰当。主要是两道喷涂的间隔时间过长,一般超过20分钟,则第二道喷涂的油漆液态微粒中含有的溶剂将被第一道油漆层所吸收,从而造成液态涂料微粒无法正常流动,使涂料的自流平性受到破坏。
11)面漆喷涂后过早的进入烘烤状态,致使其中含有的溶剂不能正常挥发而面漆表面已经干燥凝固,涂料的微粒不能正常融合流动,产生桔皮。建议施工后静置至少10-15分钟后在升温烘烤。
12)稀释剂类型选择不当。(使用过于快速挥发的稀料,会使漆液的微粒在到达工作表面时变得太干或溶剂量不足)。稀释剂使用错误,这是极容易出现桔皮现象的原因。在很多修理厂中大量存在着以1K的硝基稀释剂来取代2K稀料的现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认识误区。作为稀料来讲,除了能够保证可以稀释油漆这个基本功能外,还应保证油漆能以正常的速度干燥。而1K的硝基稀料比2K的专用稀料的挥发速度远远要大,在喷枪的雾化过程中能够过多的产生溶剂损失,使到达底面的涂料微粒中溶剂的含量降低过多,直接影响涂料微粒的流平性。同时因1K稀料的强挥发性,使涂料的表干过程大大的加快,涂料根本来不及根据自身的流平性来调整融合,造成桔皮现象。
13)固化剂与稀料型号选择不当,也会产生桔皮。应该根据温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固化剂和稀料。
14)稀料加入量严重不足。没有充分稀释的涂料在雾化过程中所含有的溶剂丧失后造成喷在被涂面上的涂料微粒含有的溶剂量偏低,无法正常流动。
11.被涂物体的底面温度偏高。一般出现在夏季室外晒过的车辆在进入室内喷涂时,未充分做好降温工作即开始面漆的喷涂。
15)底材的打磨尚不到位即开始施工面漆,粗糙的不够光滑平整的底面上很容易产生桔皮纹。
16)金属漆或珍珠漆过厚,清漆就容易出现桔皮,过厚的色漆层对于清漆中溶剂有吸收作用。
17)冬季低温情况下,在冷库中存放的材料拿出来直接使用,因其粘度异常,喷涂后出现桔皮。环境温度越低,涂料的粘度会有所增加。因此冬季保存涂料及辅料应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如条件实在不允许,应使用温水对涂料适当加温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