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铝合金氧化着色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铝合金氧化着色的因素有:
1.电解溶液中杂质的影响
铝合金制品着色好坏程度,绝大部分取决于氧化膜的形成质量。因此,在硫酸阳极氧化溶液中,杂质对氧化膜的影响不容忽视,其杂质主要是铜、铁、铝等金属离子及有机杂质污染物,要及时清除掉,保持溶液的正常使用范围。
(1)铜离子会置换沉积到铝制件表面上,造成氧化膜松孔,并降低透明度、防蚀能力和电绝缘性能,因此,铜离子含量不允许超过0.02g/L。
(2)氯离子来自自来水或冷却管破裂后冷却水,氯离子含量应低于0.2g/L,否则所生成的氧化膜粗糙而疏松,严重时铝件表面受浸蚀(击穿)。
(3)铝离子电解液中铝离子是逐步增长的,当含量大于25g/L时,电解液导电性能下降,制件表面呈现白点或块状白斑,并使膜层吸附能力下降,染色困难。
(4)铁离子电解液中铁离子不允许超过0.2g/L,否则要出现暗色条纹斑点。
(5)有机杂质会阻碍氧化膜的生成,膜吸附油污后,使着色不均匀,出现花斑。
达到黑色哑光,可以在氧化前先进行喷砂处理,以形成无光表面,经过氧化着色就成了哑光黑色。
铝合金表面氧化着色
氧化着色分两步,第1步采用传统的铬酸盐氧化工艺,对经前处理的工件及时进行化学氧化,以免再次污染或生成新的自然氧化膜,其工艺规范如下:
Na2CrO418 g/L
Na2CO45 g/L
NaOH4g/L
Na3PO48g/L
θ60~70℃
t10 min
经该步处理,可得到耐蚀性基本达标的氧化膜。
第2步为对经氧化处理的工件着黑色。该步工艺配方采用某过渡金属化合物A为着色剂,KMnO4为氧化剂,NiSO4为催化剂,并加HNO3调节pH值为5左右。工件在80~90℃处理约8min即可。
可采用水解盐法进行封闭,在已形成的发黑膜孔隙中产生氢氧化物沉淀,将微孔堵塞。经封闭可进一步提高耐蚀性,增加光泽度。水解盐法封闭工艺规范如下:
NiSO4 4~5 9/L
NaAc·3H2O4~6g/L
CoSO4·7H2O0.5~0.8g/L
H3BO34~5 9/L
pH值4~6
θ80~85 ℃
t15~20 min
2、颜色可以丰富多彩,什么颜色都可以染
3、铝氧化染色之后,还需要封孔,就是把这个微孔封住,这样氧化膜微孔里的染料分子就不会流失,从而增加了铝表面的功能和装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