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散热手机壳有用吗
有用
解析塑料外壳散热差、容易坏,手感不好。不锈钢金属拉丝刚买的时候很拉风,但是由于金属拉丝材质容易掉漆,很快就不好看了。 铝合金背壳的手感介于前面两者中间,不容易坏,手感好,散热好还不会掉漆,你懂的
扩展: 铝合金手机壳的优势
传统的PC、ABS等塑胶材料机壳,手感差,材质低端,设计受限,散热效果差,对电气内部元件保护性低。而金属手机壳创新外观,色泽美观,性能优异,能够克服塑胶机壳的缺点,已成为手机外壳产品的主流材料。
铝合金外壳是以铝合金为材料制成的各种外壳,铝合金表面经过氧化着色后,外观漂亮,档次高,装饰性好耐脏,易清洗保洁加工方便,灵活性高,在电子IT行业的手机、ipad、电脑机壳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其优点是:
(1)外观大方,色泽美丽
(2)手感舒适,时尚新潮,档次高
(3)耐磨损,经久耐用
(4)强度高,散热快,对元器件保护性好,可以做得超薄
(5)铝合金重量轻,延展性好,易于成型加工,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
(6)耐脏,方便清洁。
有。铝合金手机壳有黑、银、红、金、蓝、紫这几种颜色,即铝合金手机壳有黑色的。铝合金手机不是铝合金,是号称航空级别的铝镁合金,iPhone6与iPhone6Plus是铝镁合金机身,但是在国产手机中,使用铝镁合金机身还没有完全普及。
金属的有:钛合金、镁合金(这前面两种较贵,一般是比较高端的机子才会用)、不锈钢(较常用)、铝合金(一些表面装饰片用的较多)、锌合金(山寨机常用,锌合金加电镀);
塑胶有:PC(强度较好,翻盖滑盖机常用)、PC+ABS(较常 用)、ABS(少用)、软胶(TPU和硅胶,这两种一般为保护,防摔.一结手机的外保护套常 用).
金属材料有质感,手感也好.而且耐摔不易压破和摔坏,但金属会影响天线信号强度,所以在天线的位置必须用塑胶,金属价格要贵.
二、金属对信号的影响的原因:
1、当电磁波到达屏蔽体表面时,由于空气与金属的交界面上阻抗的不连续,对入射波产生的反射。这种反射不要求屏蔽材料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只要求交界面上的不连续;
2、未被表面反射掉而进入屏蔽体的能量,在体内向前传播的过程中,被屏蔽材料所衰减。也就是所谓的吸收;
3、在屏蔽体内尚未衰减掉的剩余能量,传到材料的另一表面时,遇到金属-空气阻抗不连续的交界面,会形成再次反射,并重新返回屏蔽体内。这种反射在两个金属的交界面上可能有多次的反射。总之,电磁屏蔽体对电磁的衰减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电磁波的吸收。
首先我们要知道,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不存在一种完美的产品材质,理想中的“又轻、又硬、又便宜、又好看、工艺又简单”的材料还仅仅存在于科幻世界中,而现有的手机产品机身材料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至于如何选择,就要看手机厂商对于用户需求的判断和取舍了。
铝合金材质
代表机型:苹果iPhone 5S、HTC M8、vivo Xshot、Lumia 925
优点:轻、耐高温、美观、金属光泽华丽
缺点:成本高
铝制品质地轻强度高,多用于航空材料
无论是阳极氧化铝还是太空铝再或是镁铝合金,在手机产品上所反映出来的工艺和技术实际上都有相似性,材料构成上都是铝合金,而铝合金材料具有以下共通的特点:首先,金属质感非常强烈,和不锈钢的低调相比,铝合金材料更容易加工出高档、美观、熠熠生辉的感觉。
其次、铝合金材料非常轻,比重只有不锈钢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同样体积的不锈钢手机,材料上差不多是铝合金的三倍重。这也是为什么iPhone5比iPhone4S轻了这么多的原因。
第三、耐刮伤,铝合金材料在强度上算不上顶级,但表面硬度却达到蓝宝石级别,因此采用铝合金材料的手机有可能会有磕碰很近,但很少有划痕。
第四、铝合金材料染色性强,正因为换用了铝合金,iPhone 5s才能拥有我们所谓的“土豪金”、“高端灰”等颜色。
此外,铝合金材料和有耐高温、不留手印、抗静电、环保无毒等特点。当然,相对来说,铝合金材料的成本偏高、对工艺水平的要求也非常高。此外,在硬度上,铝合金材料确实也不如不锈钢材料。
产品方面,我们最了解的代表性产品就是苹果的iPhone5s了,从iPhone5开始,苹果公司就摈弃了iPhone4S上的不锈钢材料,而转而采用了阳极氧化铝来锻造机身,结果就是诞生了更轻更薄、金属质感更华丽、色彩更为丰富的一代iPhone产品。
除了iPhone外,HTC的几代产品以及vivo最新的Xshot/Xplay3S也采用了太空用铝作为机身材质,和iPhone不同,HTC和vivo的产品使用了更为合理的着色技术,在机身框架同样轻薄强度高的基础上,杜绝了金属掉漆褪色的问题。
不锈钢材质(奥氏体304)
代表机型:小米4
优点:成本低、材料强度高
缺点:染色性能差、韧性不够、重、易产生划痕
奥氏体304是最常见的不锈钢材料
小米4为了炒作其金属边框,将奥氏体304这种听着挺古怪的材料推到了前台。但实际上,奥氏体304并不像名字那样古怪,这就是最最普通的不锈钢,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多数不锈钢产品都由这种材料制成,像刀叉、勺子之类。数字“304”指的是奥氏体不锈钢众多系列中的一个型号,也就是“300”这个系列中的一个型号。
304型号的不锈钢属于偏低端的材料,这个材料在酸碱腐蚀厉害的地方也会生锈,所以讲究一点的地方会用更贵的316不锈钢,也就是18/10不锈钢,镍含量要高于10%。不知道下一代小米手机会不会用上316不锈钢。
除了小米外,魅族也表示之前的很多产品上都使用了奥氏体304的材料,但是最新产品上已经摒弃了这种缺点丰富的材料。
其实对于不锈钢材质,即便是很喜欢手机的朋友感觉也并不是很熟悉,因为用这个材料的产品并不多,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不锈钢材料实在太重了,7.8的密度值对于便携产品来说非常可怕,因此即使有使用不锈钢材质的手机,也都是以边框、部分后盖等形式出现,3倍于铝合金的重量让追求“轻薄”的手机厂商感觉压力很大。
其次就是卖相不太好,材料缺乏光泽也无法染色,最佳的例子也是来自于苹果,苹果iPhone4S的边框就是使用的不锈钢材质,和之后的产品相比,4S上金属材料光彩不够,颜色发乌,略显低调,由苹果来设计时,尚能够合理运用,但一般厂商很难驾驭这种过于低调的金属质感。
此外,虽然以奥氏体304为代表的不锈钢材质强度很高,但表面耐划性非常差,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金属手机的外壳上划痕遍布全身,这样的产品多数使用的就是奥氏体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