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制作过程与介绍
导语:无论是在商场中还是在殿堂里漆器制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漆器制品不仅美观而且价格实惠更重的是来源广泛。那么关于漆器制品的制作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漆器制品的全部过程,下面我们首先要了漆器制作过程的历史、分类、用途、性能,也正是由此才决定了不同的漆器制品的加工过程。
一、下面说一下漆器的用漆涂的起源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新石器时期的漆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第3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二、漆器的特点及其分类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中国历史上漆器历史悠久自然分类也比较多样化。
三、漆器制品的制作
1、 涂灰。涂灰是进行装饰工艺和增加坯胎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灰料分生漆灰、猪血灰和合成灰三种。70年代以前均使用猪血灰,80年代以后大部改用聚乙烯醇合成灰2、上灰(1)对干木坯表面进行去污处理。(2)上粗灰。用刮板将灰料均匀刮附于木坯上,以日光或远红外灯烘干。高档产品一般用 生漆灰。(3)打抹、刮裂。刮去干粗灰上的毛刺。(4)布布、布麻。用料灰将夏布、麻丝贴实于木坯接缝处,以增加接缝处的牢固度。(5)上细灰。要求刮得平整,厚薄均匀,并达到一定厚度。镶嵌工艺除底灰外,还要上一次细灰。(6)上浆灰。阴干。(7)清灰。用砂纸或砂轮打磨,达到平整,无波浪纹,平磨螺细产品要加水打磨,将图案磨显出来。(8)刮浆。用薄灰料将灰坯孔隙刮平(镶嵌螺细产品,发现脱落之处,要及时补上)。
(9)砂磨。用细号水砂纸细磨。髹漆。漆器产品多用天然漆。有大木漆、小木漆之分。生漆主要来源于湖北省的恩施、利川、来凤、建始、兴山,湖南省的凤凰、武当,贵州省的黔西、恩南、渭泽,四川省的万县、大宁、宜宾,陕西省的平利、石泉、汉中,山西省的洪洞,河南省的高南,浙江省的桐庐,以及安徽、云南、广东等省。各地出产的漆质不同,制漆时要根据各地不同漆性,制成各种不同用漆,如推光漆、熟漆等。(2)推光。漆器制作完成后,需对其表面进行推光处理。大件漆器用机动布盘蘸出光粉或上光腊抛光。小件漆器用布、棉花蘸浆灰、出光粉、菜油反复推擦。
油漆技术
用漆涂饰器物的工艺。中国古代所用漆,是漆树分泌的一种汁液,经日晒脱水后,即成为可作涂料的熟漆。同时常在漆中加入桐油一类干性植物油。作漆器时,以木、竹蔑、麻布等为胎骨,然后以漆涂其外表,干燥后即可使用。也可在漆中调色,以便涂饰花纹,绘制图案。涂漆既可保护器物,经久耐用,又可使其美观。中国制造漆器的历史悠久。《韩非子·十过》载,虞舜以木作食器,“流漆墨其上”。已出土西周至战国的涂漆车辆、几案、盘、奁等器物。新疆鄯善洋海墓出土有公元前475一一公元前221年的漆盘。罗布泊高台古墓出土有东汉圆形漆器盖,较上述漆盘精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漆盒,木胎,黑色。
关于漆器制品的历史发展悠久,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漆器的制作过程,就必须多多翻阅书籍,参观一些作品。了解漆器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漆器。漆器的制作并非一日之功就可学会。制作过程方法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不停的研究、学习。只需要学好教课书的年代已经过去,需要我们不停地求知。如果你从事这方面的职业,就更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漆器的相关知识,爱好漆器制品的·朋友不知道你对我的回答,是否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有关漆器制作过程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松树的生存环境:
一、土壤
因为各个地区的土质成分差异和松树品种的不同,松树对土壤的要求不一样。大多数的松树是不能在碱地中生长的,大多比较耐贫瘠,种植土质最好是疏松、养分含量高的微酸性土,像油松、白皮松之类的也可以在微碱性的土中生长,总得来说适应性很强。
二、光照
松树多是喜光的品种,在幼苗期需要适当的遮阴,待其长大之后就会需要充足的光照保证生长需求,不是特别耐阴,因此要进行全日照养护。充足的光照会让松针长得更加繁密油亮,株型比较紧凑。
三、温度
松树对温度要求也不是很严格,能耐零下五六十度的低温,也能耐四五十度的高温环境,更有像黄山松这种在悬崖峭壁都能生长的树种,所以我国各个省市的温度条件都可以养护松树,温度影响不大。
四、水分
松树的松针尖细,角质层很发达,需水量不大,相比较阔叶的,它们的耐旱能力更强,即使在没办法浇水的峭壁中都能生长,因此不要给松树过多的水,过涝反而有伤害。
包浆:
古玩行业专业术语,包浆也就是以物品为载体的岁月留痕。包浆又称"黑漆古",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
不只瓷器、木器、玉器、铜器、牙雕等有包浆,连书画碑拓等薄如蝉翼的纸绢制品在内行人眼里也统统有包浆。
包浆既然承托岁月,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越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买来的竹席,不论打磨得多少光滑,都不算有包浆,但老祖母睡了五十年的竹席,包浆红亮不待言说。新锄头的把柄没有包浆,老农民的锄头柄,无不包浆厚实。
真钱币的假包浆闻上去有化学涂料的气味,并不光滑.常用伪造方法有两种.一是将伪钱用火煅烧,取出后使之冷却,钱的表面即生成黑色.二是将伪钱同燃烧过的木屑放在一起,时间长了再将其取出,涂上油脂.要注意,真包浆放在水中煮洗不会脱落,请大家小心。
老家具表面因长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迹,因为有汗渍渗透和手掌的不断抚摸,木质表面会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
包浆是关键
一,华山松
是松科中的著名常绿乔木品种之一。原产于中国,因集中产于陕西的华山而得名。
华山松产于中国山西南部中条山(北至沁源海拔1200-1800米)、河南西南部及嵩山、陕西南部秦岭(东起华山,西至辛家山,海拔1500-2000米)甘肃南部(洮河及白龙江流域)、四川、湖北西部、贵州中部及西北部、云南及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海拔1000-3300米地带。
二,银露梅
银露梅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灌木,高可达2米,树皮纵向剥落。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生山坡草地、河谷岩石缝中、灌丛及林中,海拔1400-4200米。
三,密枝杜鹃
常绿灌木,高0.8-1米,分枝稠密,常成垫状或平卧。生于岩坡、峭壁、高山砾石草地、石山灌丛、杜鹃灌丛或偶见于松林下,海拔3000-4500米。
四,太白红杉
太白红杉为松科落叶松属的一种植物。太白红杉为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为中国特有树种,是秦岭山区唯一生存的落叶松属植物。产于陕西秦岭太白山、玉皇山、佛坪、户县等地,生于海拔2600-3500米地带。
五,冷杉
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枝条轮生。在气侯温凉、湿润,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酸性棕色森林土,海拔2000-4000米地带组成大面积纯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山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露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枝杜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白红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冷杉
松树(pine)常绿乔木,有少数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针形,果球形,种子叫松籽(pine nut)可以吃。木材和树脂用途很广。
松树的品种在全世界有100多种,全是阳性速生树种,除幼苗期间需要些庇荫外,在生长期都喜欢光照和肥沃湿润的土壤。我省原有的乡土品种有华山松、油松、白皮松、马尾松、巴山松和杜松,从国内外引进的品种有华北落叶松、雪松、云南松、樟子松、湿地松、火炬松等。这些树种的生物特性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温暖湿润性气候,有的喜欢温和冷凉的气候。有的耐寒抗旱,有的不耐寒怕干旱。现主要介绍几种松树适宜栽培的范围。
l、华山松又名为白松、五须松在秦巴山区、渭北一些山区丘陵都可栽植,年平均气温应在15℃以下,年降水量在600—1500毫米。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山地褐土、红黄壤、红色石灰土上都能生长。但对土壤水分要求较严格,不耐干旱和瘠薄,更不耐盐碱和排水不良。华山松较能耐寒,在零下7—10℃的低温下能正常生长,在高达零下31℃的绝对低温下也可生长。华山松树形高大、针叶苍翠、球果累累,也是庭园绿化观赏和营养丰富可口的干果树种。
2、马尾松又名青松、枞松, 是亚热带主要造林树种,只能在巴山和秦岭南坡一些地方栽植。适生温暖湿润性气候,在年平均温度13—22℃,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方生长。不耐过低温度,在冬季零下15℃时,幼树的针叶就会出现枯萎。马尾松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在粘土、沙土、石砾土以及阳坡土层薄或石缝中都可生长。喜欢酸性和微酸土壤,PH值在4.5—6.5 的山地生长最好。
马尾松生长快、寿命长,适应性强,树势挺拔,苍劲雄伟,既是荒山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也是营造风景林,疗养林的好树种。
3、油松又名短叶松、黑松 适应性最广,在陕西省从南向北都可生长,是适应大陆性气候最佳的一种松树品种。耐寒,抗旱能力强,能耐零下25℃的低温,在降水量300—400毫米的陕北北部地区都能生长。油松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喜微酸性和中性土壤,在PH值7.5以上的碱性土壤,则生长不良。不耐盐碱性土壤,但在石灰岩山地、土层深厚、有机质含水量高,降水量充沛,排水良好地方生长良好。因此,油松是陕西省北部黄土沟壑、风沙区营造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主要针叶乔木树种之一。
4、樟子松 它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和防护林、“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60年代引入我省榆林地区栽植,生长良好。它耐寒性很强,能耐零下40—50℃的低温。同时,也是抗旱性很强的树种,不苛求土壤水分,根系非常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宜在风沙土、砾质粗砂土、沙壤、黑钙土、白浆土上生长。在PH值超过8的碱性土和含盐量超过 0.1%或有渍水的地方,才对其生长不利。
从樟子松对适生环境条件的要求,它只宜在陕北地区做为防沙、固沙和沟壑治理、“四旁”绿化树种,大面积栽植。
5、雪松又名喜马拉雅松、喜马拉雅雪松 雪松树形挺拔高大,雄伟壮丽,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和世界著名观赏树种。 雪松是亚热带树种,适宜在温暖湿润性气候,年降雨量600一1000毫米,酸性或微酸性的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上生长。但在粘重的黄土和土壤瘠薄,岩石裸露的地方也能生长,不适在低洼水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生长。否则会生长不良,甚至枯死。它抗烟能力差,易受烟害。
雪松适宜在关中和陕南栽植,由于雪松结实很少,扦插成活率低,主要靠外省供应,故每年用于庭园绿化和行道树栽植。雪松自然类型很多,根据树型和分枝的状况,可分为厚叶雪松、垂枝雪松、翘枝雪松三个类型。
6、湿地松 [松科] [松属]
拉丁名:Pinus elliottii
产地分布:
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暖热潮湿的低海拔地区(600m以下)。中国山东平邑以南直至海南岛的陵水县、东自台湾、西至成都的广大地区内多处试栽均表现良好。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高30~36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呈鳞状块片剥落。冬芽圆柱状,红褐色,粗壮,无树脂。针叶二针或三针一束,长18~30厘米,深绿色,腹背两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3~4月开花。翌年10~11月果熟,球果长圆锥形,2~3个聚生。种子卵圆,具三棱。
生长习性:
喜光,忌荫蔽。耐寒,又能抗高温。耐旱亦耐水湿,可忍耐短期淹水,故名。根系发达,抗风力强。喜深厚肥沃的中性至强酸性土壤,在碱土中种植有黄化现象。
园林用途:
湿地松苍劲而速生,适应性强,材质好,松脂产量高。中国已引种驯化成功达数十年,故在长江以南的园林和自然风景区中作为重要树种应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可作庭园树或丛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