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氧化处理方法
铝合金氧化可以使用碱溶液这种液体去清洗,也可借助酸性的液体进行浸泡。
1、在铝合金表面氧化之后,我们可以使用碱溶液这种液体去清洗,只要将吸附在铝合金表面上的氧化膜去除之后,再次使用蒸馏水清洗5次左右的次数即可有效的去除铝合金表面上的脏东西。
2、铝合金表面氧化也可借助酸性的液体进行浸泡,普通的白醋酸度只有3%到5%左右,不足以溶解铝合金表面上的氧化物,不过在长时间浸泡之后多少也是存在—些清洗效果的,只要我们在浸泡后取出立即使用清水去清洗并使用砂纸打磨,就可以呈现出铝合金原本的光亮状态。
铝合金类的制品正常都是需要经过特殊的氧化处理才行,并且在使用过程当中也尽量避免其暴露在空气当中,长期暴露在空气当中不仅会出现氧化严重的情况,同时也有可能会影响到铝合金制品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很多人为了更明显的清洗掉铝合金上的氧化物都会选择使用化学物品去进行清洗,但实际上这种清洗方法是对会铝合金制品产生一定的磨损和消耗。
实际上使用弱酸或者是草酸去清洗氧化物,效果才会更明显,且不会对铝合金的耐磨性造成任何的影响,在每次清洗之后也要使用清水去擦拭铝合金表面,确保铝合金在清洗后呈现干燥的状态才可以。
1、脱脂处理:铝型材处理前要对铝型材产品进行脱脂,目的是为了去除铝型材表面的防护油层,保障在后期处理时表面的均匀度。
2、酸蚀处理:铝型材脱脂之后必须要进行酸蚀处理,去除铝型材表面的氧化物。
3、碱蚀处理:进行完酸蚀处理之后要进行碱蚀处理,目的同样是为了祛除铝型材表面的氧化物以及在挤压过程中留下的压痕。
4、混合酸处理:在进行完酸蚀和碱蚀之后铝型材表面会残留一层混合元素的灰层,必须利用混合酸去除,露出铝型材本质颜色。
铝材氧化处理注意事项
将不合格的工件固定到固定装置并用铝进行阳极氧化,然后根据在硫酸水溶液中对铝进行阳极氧化的方法进行阳极氧化2至3分钟。薄膜软化并剥落后,用黑麦和氨氮稍微清洗一下。水出来后可以再次进行导电阳极氧化。
铝铯氧化物技术要求在将工件转移到热处理或焊接工艺中以除去表面油之前,先用有机溶剂(特性:澄清,无色液体)洗涤工件,这种方法很普遍。工件的表面因为不可能而形成。焦化油基烧结层(将粉末材料转变为致密物体的过程),该焦化层很难用有机溶剂去除,并且在浸入黑麦中时会引起局部腐蚀。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铝氧化、百度百科-铝阳极氧化
1、喷砂,主要作用是表面清理,在涂装(喷漆或喷塑)前喷砂可以增加表面粗糙度,对附着力提高有一定贡献,但贡献有限,不如化学涂装前处理。
2、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
3、着色:对铝进行上色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铝氧化上色工艺,另外一种是铝电泳上色工艺。在氧化膜上形成各种颜色,以满足一定使用要求,如光学仪器零件常用着黑色,纪念章着上金黄色等。
导电氧化(铬酸盐转化膜)——用于既要防护又要导电的场合。
4、化学抛光化学抛光是利用铝和铝合金制作在酸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的选择性自溶解作用,来整平抛光制年表面,以降低其表面粗糙度、PH的化学加工方法。
这种抛光方法具有设备简单、不用电源,不受制件外型尺寸限制,抛兴速度高和加工成本低等优点。铝及铝合金的纯度对化学抛光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它的纯度愈高,抛光质量愈好,反之就愈差。
5、化学氧化:氧化膜较薄,厚度约为0.5~4微米,且多孔,质软,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作为有机涂层的底层,但其耐磨性和抗蚀性能均不如阳极氧化膜;
铝及铝合金化学氧化的工艺按其溶液性质可分为碱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两大类。
按膜层性质可分为:氧化物膜、磷酸盐膜、铬酸盐膜、铬酸-磷酸盐膜。
6、喷涂:用于设备的外部防护、装饰,通常都在氧化的基础上进行。铝件在涂装前应进行前处理才能使涂层和工件结合牢固,一般的有三种方法:磷化(磷酸盐法)、铬化(无铬铬化)、化学氧化。
7、电化学氧化,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氧化处理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不消耗电能,适用范围广,不受零件大小和形状的限制。氧化膜厚度约为5~20微米(硬质阳极氧化膜厚度可达60~200微米),有较高硬度,良好的耐热和绝缘性,抗蚀能力高于化学氧化膜,多孔,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阳极氧化法、电镀处理法,浸润处理法、表面喷涂法、喷丸处理法、真空喷镀法。
阳极氧化法:阳极化处理法是利用直流电、交直流电的电解原理,在工件或制品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增加抗蚀能力并使外观漂亮的方法。
电镀处理法:电镀处理法,是把工件作为阴极,把形成镀层的材料作为阳极,把两者都放在有电镀液的槽中,然后通以直流电或交直流电,使形成镀层的材料离子化并从电镀液里跑向工件表面,牢牢地结附于其上形成不同厚度镀层的方法。
浸润处理法:先用除油液清除净铸件或制品上的油污,然后用25-30℃的温热水冲洗干净,进行保温。然后放入浸润器内并加盖密封,抽真空到0.7-0.8MPa,保持65℃左右的温度,再把已配好的浸润剂注入浸润器内。浸润8-10h后,通入经过干燥的压缩空气,使其内的压力保持在0.4MPa左右,再保持8-10h,最后放气取出铸件或制品进行风干。
表面喷涂法:在铸铝件或铝合金构件、制品上喷涂油漆是为了提高其抗腐蚀能力。对要求耐蚀性好的铸件或制品,应在喷前对铝铸件或制品进行阳极氧化或化学氧化,目的一是增加其本身的耐蚀能力,二是可使油漆粘结的更牢固,然后再刷底漆、刷面漆。
喷丸处理法:把铝合金铸件装入喷丸机的滚筒内,用高速运转的弹丸流喷射到铸件表面。由于铸件同时在不断地翻动,因而使其所有的表面均受到了弹丸的喷射而得到强化。
真空喷镀法: 把待喷镀的产品或型材放入喷镀机的真空室内作为阴极,把形成喷镀层的材料作为阳极,关闭真空室后抽真空到一定的真空度,用高功率的等离子枪把喷镀材料以离子状态溅射并沉积到作为阴极的产品或型材上,形成一层2-10um的喷镀层,呈现多种亮丽的光泽。
以铝或铝合金制品为阳极,置于电解质溶液中进行通电处理,
利用电解作用使其表面形成氧化铝薄膜的过程,
称为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经过阳极氧化处理,铝表面能生成几个微米———几百个微米的氧化膜。比起铝合金的天然氧化膜,其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铝阳极氧化的原理实质上就是水电解的原理。当电流通过时,
将发生以下的反应:
在阴极上,
按下列反应放出
H2:2H
+
+
2e
→
H2
在阳极上,
4OH
-
4e
→
2H2O
+
O2,
析出的氧不仅是分子态的氧
(O2),
还包括原子氧(O),
以及离子氧(O-2),
通常在反应中以分子氧表示。
作为阳极的铝被其上析出的氧所氧化,
形成无水的Al2O3膜:
2AI
+
3[O]
=
AI2O3
+
1675.7KJ
应指出,
生成的氧并不是全部与铝作用,
一部分以气态的形式析出。
阳极氧化的种类阳极氧化早就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冠以不同名称的方法繁多,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分类方
法:
按电流型式分有:直流电阳极氧化、交流电阳极氧化、以及可缩短达到要求厚度的生产时间,膜层既厚又均匀致密,
且抗蚀性显着提高的脉冲电流阳极氧化。
按电解液分有:硫酸、草酸、铬酸、混合酸和以有机磺酸溶液的自然着色阳极氧化。
按膜层性质分有:普通膜、硬质膜(厚膜)、瓷质膜、光亮修饰层、半导体作用的阻挡层等阳极氧化。
直流电硫酸阳极氧化法的应用最为普遍,
这是因为它具有适用于铝及大部分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膜层较厚、硬而耐磨、封孔后可获得更好的抗蚀性;膜层无色透明、吸附能力强极易着色;处理电压较低,耗电少;处理过程不必改变电压周期,
有利于连续生产和实践操作自动化;硫酸对人身的危害较铬酸小,
货源广,
价格低等优点。
近十年来,
我国的建筑业逐步使用铝门窗及其它装饰铝材,
它们的表面处理生产线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形成涂层方法:
阳极氧化,一是光亮或电解着色,好看,装饰性,光亮的不耐磨,不耐划;二是一般的阳极氧化,可以满足你要求。
瓷质阳极氧化-好看,硬度高,装饰性好,可以满足你要求;
微弧氧化-硬度高,耐蚀性好,缺点粗糙,不好看;
铝电镀(种类很多),有的可以满足你要求,具体问加工厂家,推荐仿不锈钢电镀(颜色像不锈钢);
硬质阳极氧化-硬度高,耐磨,颜色不好看,灰色;
化学氧化和有机涂层(好像不适合你的要求);
更尖端的如PVD(物理气相沉积),做陶瓷涂层,成本太高。
好人做到底,至于你所担心的划破,或者刮掉,一般不太可能。你想刮掉它,也比较难,呵呵,划破有可能,那要比较一下硬度。阳极氧化膜的表面硬度为300-500hv,硬质氧化膜的硬度为可以达到500HV,比不锈钢还硬,换句话说用不锈钢划它都划不动,至于微弧氧化,俄罗斯已达到1100HV,到1500HV,专门用于摩擦部件的表面处理。你可以对加工方提出硬度要求。一般越硬,耐磨性越好,划破的可能性越低,不过成本也高。我想用户闲着没事,总不会拿尖状金属材料划铝板玩吧,一般即可。对氧化膜,刮掉更不可能,你以为是有机涂层类的呀。
铝合金表面氧化着色
氧化着色分两步,第1步采用传统的铬酸盐氧化工艺,对经前处理的工件及时进行化学氧化,以免再次污染或生成新的自然氧化膜,其工艺规范如下:
Na2CrO418 g/L
Na2CO45 g/L
NaOH4g/L
Na3PO48g/L
θ60~70℃
t10 min
经该步处理,可得到耐蚀性基本达标的氧化膜。
第2步为对经氧化处理的工件着黑色。该步工艺配方采用某过渡金属化合物A为着色剂,KMnO4为氧化剂,NiSO4为催化剂,并加HNO3调节pH值为5左右。工件在80~90℃处理约8min即可。
可采用水解盐法进行封闭,在已形成的发黑膜孔隙中产生氢氧化物沉淀,将微孔堵塞。经封闭可进一步提高耐蚀性,增加光泽度。水解盐法封闭工艺规范如下:
NiSO4 4~5 9/L
NaAc·3H2O4~6g/L
CoSO4·7H2O0.5~0.8g/L
H3BO34~5 9/L
pH值4~6
θ80~85 ℃
t15~2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