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能够自动生成ghs及msds的涂料erp软件
有!智创化工涂料行业ERP就可以自动生成ghs及msds的涂料erp软件!详细你可以直接上百度搜索“涂料行业ERP GHS”或直接上网站 www.tuliaoerp.com 上了解!
我是东莞一家大型外资涂料企业ERP主管,我们用的是智创涂料行业ERP,这款ERP不仅能管理好企业流程及事务,更能自动生成GHS及MSDS,真是解决了我们外资企业的大难题!我当时是在百度上搜索"涂料ERP
GHS"找到这款ERP的!如果你们是涂料或是油墨或是化工企业,相信一定会满足你们的需求的!
举例来说,目前国内GHS用的版本是2015版的,但MSDS采用的就是最新的联合提供的GHS的第六版!至于具体情况,如果你是涂料行业,你可以百度“涂料行业 GHS MSDS”来详细了解!
很多涂料都是3类危险品,UN1263.易燃液体。所以没进过的客户都比较担心会不会出现问题。而且还听说有要求备案,自己又没有备案过,网上的信息很多都是零零散散或者自相矛盾的,就有点茫然了。
其实涂料进口不是很难,只要跟着相关规定,按照流程一步步走,就不会出什么问题。那么进口油漆到底需要注意点什么呢?
首先需要问国外要MSDS(16项目为佳,格式规范的)
在MSDS上面我们可以大致看到这个油漆的部分成分和运输信息啊,危险信息。
然后落实好这个油漆的成分配比,海关申报也要提供的,这样我们才能归类油漆的海关编码,因为不是所有油漆需要备案的,目前只有3208章和3209章的涂料需要备案,这个有了信息,你们可以找我看看,我会给你们建议。
成分信息是很重要的,它不仅涉及到进口需要不需要备案,进口需要不需要3C的问题。有些成分占比大了还需要两用物项进口证的,这点不了解相关法规的客户容易进坑,从来对进口造成很大的阻碍麻烦乃至需要退运。
目前对于涉及危险品的涂料需要加贴危险品中文标签,包装需要符合危险品包装要求。
对于非危险品的涂料,需要去办理危险特性鉴定。
总之呢,把事情做在前面。大家都省时,省力,省费用。
进口涂料备案所需文件:
1.涂料技术信息表
2.MSDS
3.备案申请表
4.检测申请单
5.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6.生产厂商危害符合性声明
进口危险品涂料中文标签基本信息:
1.品名
2.成分
3.GHS标识
4.危险声明
5.预防措施
6.事故响应
7.安全储存
8.废弃处理
9.制造商
10.供应商
11.应急咨询电话
部分涂料国标参考:
1 ) GB 24408-2009 建筑用外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于2010年6月1日实施)
2 ) GB 24409-2009 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于2010年6月1日实施)
3 ) GB 24410-2009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水性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于2010年6月1日实施)
4 ) GB 24613-2009 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于2010年10月1日实施)
1确定产品。客户在询价之前需要准备的资料:产品品名,提供MSDS,产品包装方式,重量,中文成分说明
2确认是否化工品。如果是化工品国外发货前需贴中文标签
3进口备案检测。需要备案检测的化工品需要提前发样品,做好备案工作。
4,进口报检。
5进口报关。
6海关查验。如果是化工品在化工品仓库查验
二、化工品报关备案资料:
(1)申请进囗化工品备案时,备案申请人应填写《进囗化工品备案申请表》
(2)备案申请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加盖印章),需分装的进囗化工品的分装厂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加盖印章)。进口化工品生产商对其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声明。
(3)关于进口化工品产品的基本组成成分、品牌、型号、产地、外观、标签及标记分装厂商和地点、分装产品标签等有关材料(以中文文本为准)
(4)要求提供其他材料
.
二、化工品进口报关所需时间与报检流程
1、检验建议局收到备案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备案申请人资格、备案申请表和所提供的资料,并发出《进口化工品备案申请受理情兄通知书》。符合规定要求的,接受备案由请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按照《进口化工品备案申请受理情兄通知书》要求进行补充的整改相关资料后,可重新提出申请
2、音案申请人在检验检疫局受理备案申请后,应将与申请书内容一致、具代表性的样品委托检验检疫局工业品检测技术中心化矿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测,样品数量应满足实验室专项检测及留样等要求,化工品专项检测的样品量:2份/每份?1公升
3、专项检测:15个工作日左右
4、备登记:3个工作日?《进囗化工品备案书》自氢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内,当有重大事项发生,可能影响化工品性能时,应对进口化工品重新中请备案
核查《进口涂料备案书》的符合性。核查内容包括品名、品牌、型号、生产厂商、产地、标签等。
专项检测项目的抽查。同一品牌涂料的年度抽查比例不少于进口批次的10%,每个批次抽查不少于进口规格型号种类的10%,所抽取样品送专项检测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测。
检验合格的进口涂料,检验检疫机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检验不合格的进口涂料,检验检疫机构出具检验检疫证书,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对专项检测不合格的进口涂料,收货人须将其退运出境或者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妥善处理。
基本介绍
中文名:氯苯
英文名:Chlorobenzene
别称:苯基氯、氯代苯、氯化苯、一氯代苯
化学式:C6H5Cl
CAS登录号:108-90-7
熔点:-45℃
沸点:132.2℃
水溶性:0.049g/100g水(30℃)
密度:1.11 g/cm3
闪点:29℃
安全性描述:S:24/25-61
危险性描述:R:10-20-51/5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氯苯
中文别名:氯代苯,一氯代苯,氯化苯氯化苯
英文名称:chlorobenzene
英文别名:monochloro-benzeneChlorobenzeneChloroacetic anhydride
CAS号:108-90-7
分子式:C6H5Cl
分子量:112.55700
精确质量:112.00800
LogP:2.34000
安全信息
符号:GHS02GHS07GHS09
信号词:警告
危害声明:H226H315H332H411
警示性声明:P210P261P370 + P378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3
海关编码:290391909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134 3/PG 3
WGK 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10R20R51/53
安全说明:S24/25-S61-S36/37-S45
RTECS号:CZ0175000
危险品标志:Xn
编号系统
CAS号:108-90-7
MDL号:MFCD00000530
EINECS号:203-628-5
RTECS号:CZ0175000
BRN号:605632
PubChem号:24857162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苦杏仁味。
熔点(℃):-45.2
相对密度(水=1):1.10
沸点(℃):132.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9
饱和蒸气压(kPa):1.33(20℃)
临界温度(℃):359.2
临界压力(MPa):4.5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84
闪点(℃):28
爆炸上限%(V/V):9.6
引燃温度(℃):590
爆炸下限%(V/V):1.3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LC50:39~73mg/L(96h)(鱼)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h):1632~3600
厌氧生物降解(h):6528~14400
3.非生物降解性:
水解最大光吸收波长范围(nm):215.5~265
水中光氧化半衰期(h):1553~62106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72.9~729
一级水解半衰期:>879a
4.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31.14
2、摩尔体积(cm3/mol):101.3
3、等张比容(90.2K):243.1
4、表面张力(dyne/cm):33.0
5、极化率:12.34
计算化学数据
1.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共价键单元数量:1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7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46.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性质与稳定性
1.化学性质:性质稳定,常温常压下不受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长时间煮沸也不发生分解。常温下与水蒸气、硷、盐酸、稀硫酸等也不发生反应。氯苯蒸气通过红热的铂丝或铁管时生成4,4’-二氯联苯、联苯、4-氯联苯等。在高温高压下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或在常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与水蒸气作用则水解为苯酚。与氨气不作用,但在高温高压和铜催化剂存在下,与浓氨水反应生成苯胺。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0℃时发生硝化反应,以7:3的比例生成对氯硝基苯和邻氯硝基苯。与热浓硫酸易发生磺化反应,生成对氯苯磺酸。用镍作催化剂加氢还原生成苯和联苯,在沸腾的醇存在下与钠或钠汞齐反应也生成联苯。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进行氯化反应,生成邻二氯苯和对二氯苯的混合物。与溴加热主要生成对溴氯苯。与熔融的三溴化铝反应生成溴苯。与碘的反应缓慢。与一般的氟化剂不生成氟苯。在发烟硫酸存在下与三氯乙醛缩合,生成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DDT)。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强氧化剂、过氯酸银、二甲亚碸
4.聚合危害:不聚合
5.分解产物:氯化物
贮存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作用与用途
1.用作染料、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还用于制取溶剂和橡胶助剂,油漆,快乾墨水及乾洗剂等。
2.用作硝基喷漆、涂料及清漆的溶剂。工业上用作制造苯胺、苯酚、苦味酸、染料、医药、香料、杀虫剂等的原料。
3.用作溶剂,气相色谱参比物,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于电子工业产品和原料检验。
4.作为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麻醉作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急性中毒:接触高浓度可引起麻醉症状,甚至昏迷。脱离现场,积极救治后,可较快恢复,但数日内仍有头痛、头晕、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液体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反覆接触,则起红斑或有轻度表浅性坏死。慢性中毒:常有眼痛、流泪、结膜充血;早期有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重者引起中毒性肝炎,个别可发生肾脏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物。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菸。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2290mg/kg(大鼠经口);1445mg/kg(小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亚急性毒性反应有肺、肝、肾病理组织学改变。
污染来源:氯苯可用于电子工业产品和原料的检验。用作洗涤、醋酸纤维素、人造树脂、油类、脂类的溶剂。用于生产苯胺、杀虫剂、酚及氯代硝基苯。还可用于制造油漆、橡胶助剂和快乾墨水。氯苯还是制造染料、有机合成和许多农药的中间体。从事氯苯生产或使用氯苯的企业,以及在运输等过程中,由于操作和管理失误,均可构成氯苯的污染。
由于氯苯具有很强的挥发作用,通常在水和土壤中的氯苯会很快的挥发到空气中,因此水和土壤中的氯苯会很快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氯苯在空气中的光解速度在20小时之内会降低一半,在水中的氯苯将产生水解作用。因此,受氯苯污染的水和土壤能较快地得到恢复。
物质毒性
编号
毒性类型
测试方法
测试对象
使用剂量
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110 mg/kg
1.行为毒性——嗜睡
2.行为毒性——震颤
3.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2
急性毒性
吸入
大鼠
2965 ppm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3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165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4
急性毒性
口服
小鼠
23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5
急性毒性
吸入
小鼠
15 gm/m3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6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51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7
急性毒性
口服
兔
225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8
急性毒性
皮肤表面
兔
>22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9
急性毒性
口服
豚鼠
225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0
急性毒性
皮肤表面
豚鼠
>11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1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豚鼠
4100 mg/kg
1.行为毒性——肌肉无力
2.肝毒性——肝豆状核变性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12
急性毒性
口服
哺乳动物
23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3
急性毒性
吸入
哺乳动物
10 gm/m3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4
急性毒性
未报告
哺乳动物
23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5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4 mg/kg/14D-I
1.行为毒性——嗜睡
2.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16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32500 mg/kg/13W-I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肽酶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17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27300 ug/kg/39W-I
1.血液毒性——红细胞染色异常或影响有核红细胞
2.血液毒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血液毒性——红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18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1 mg/m3/60D-C
1.大脑毒性——影响特定区域的中枢神经系统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胆硷酯酶
3.生化毒性——凝血功能异常
19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250 ppm/7H/24W-I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其他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20
慢性毒性
口服
小鼠
16250 mg/kg/13W-I
1.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扩散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21
慢性毒性
口服
狗
17712 mg/kg/93D-I
1.血液毒性——白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22
慢性毒性
口服
兔
441 mg/kg/63W-I
1.胃肠道毒性——胃炎
2.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带状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3
慢性毒性
吸入
兔
250 ppm/7H/24W-I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3.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24
慢性毒性
口服
豚鼠
441 mg/kg/63W-I
1.胃肠道毒性——胃炎
2.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带状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5
突变毒性
酿酒酵母
1000 ppm
26
突变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225 mg/kg/24H
27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70 mg/L
28
突变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1 mg/kg
29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100 mg/L
30
突变毒性
仓鼠卵巢
300 mg/L
31
致癌性
口服
大鼠
61800 mg/kg/2Y-I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肝毒性——肿瘤
3.血液毒性——肿瘤
32
生殖毒性
吸入
大鼠
75 ppm/6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1.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33
生殖毒性
吸入
大鼠
210 ppm/6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1.生殖毒性——肝胆系统发育异常
34
生殖毒性
吸入
兔
590 ppm/6H,雌性受孕 6-18 天后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35
生殖毒性
吸入
兔
10 ppm/6H,雌性受孕 6-18 天后
1.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制备
直接氯化法
用苯直接氯化制氯苯的方法,是英国于1909年首先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并一直沿用至今。反应式为: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两种。
直接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直接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①气相法,反应温度400~500℃,成本高于液相法,故已被淘汰。
②液相法,通常用三氯化铁催化,但在生成氯苯的同时,还伴有多氯苯生成。其相对速度常数如下:
从以上的相对速度常数可知,如能在反应过程中维持苯有较高的浓度,而使氯苯的浓度较低,则可控制多氯苯的生成。为此可采用多釜串联或接近活塞流的管式反应器连续操作。氯化是放热反应,可用载热体移出反应热。但更好的方法是使反应在液体的沸点下进行。此时,一部分过量的苯和少量氯苯气化,带走大量热量,可使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增加。反应产物中含有氯化氢,在蒸馏前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氧氯化法
由德国拉西公司于1932年开发成功。其反应式为:
氧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氧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反应是在275℃和常压下于气相中进行的,催化剂为铜-氧化铝。为了抑制多氯苯的生成,所用的苯需大大过量。尽管如此,还会生成5%~8%的二氯苯,而氯化氢被全部用完。
本法主要是在拉西法制苯酚过程中套用,由于拉西法制苯酚已被淘汰,此法也不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