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污水管用什么铸造方法
目前把铸铁变成管子,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翻砂的方法,即按照管子的尺寸,先做一个模型和芯盒,用手工(或辅以造型机)把砂型造出,放上型芯(也是砂做的),合型后浇注。此法花去劳动力大,工时多,灰尘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另一种方法是特种铸造。这方面又分两类。一类是连续铸管,它是通过内外结晶器(配以水冷套),用连续拉制的方法制出管子,此法一次设备投资小,但管子质量低(易漏);另一类是离心铸管。它是通过离心力及其相应的装置使铁水形成管子,此法一次设备投资稍大,但管子质量高,生产率高。美国的SPK-6A离心铸管机就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但该机是电磁调速、制动合一故起动加速性能和制动性能均受到限制,加上没有铁水自动定量装置,从而影响管子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开拓一种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经济效益大、工人容易操作、掌握,环境污染小的离心铸管新机械。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将调速和制动机构分开,加上机械制动,即由电磁调速电机,涡流制动器及机械制动抱闸组成一个独立的调速装置和一个独立的制动装置。由于选用功率及配置适当(电磁制动,机械制动联合作用而且本机22KW,美国同类机为25HP),本机的起动加速性能(从100转/分到1000转/分,只需要3秒半)比美国SPK——6A离心铸管机快一倍。这优点主要体现在铸管能做到径向壁厚非常均匀,铸件致密。另一方面本机的制动性能(从1100转/分降为零转只要2秒钟)比上述美国机快一倍多(因涡流制动在低速时慢,而本机的联合制动又快又无高速摩擦发热的缺点),这优点主要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同时在整个组合包括滚轮和皮带轮的着力点两旁均配有双轴承支座,因此在高速运转时都非常平稳,无振动,保证生产出的管子质量高。
本机还配有通过活动浇包和电子计算机组成的自动定量和自动浇注装置,浇注铁水的自动定量装置,其误差均在出口管的标准范围内(如φ4″×6′——规定22公斤一条,误差不超过1公斤);本发明结构合理、制造容易,经济效益显著,本机的生产率最少可以达到每小时30根。
整个机组运转安全、可靠、操作管理方便。适于铸管厂和建筑机械厂作为生产铸铁污水管的主要设备,也适于中小钢铁厂高炉铁水经过热连续生产管子。
附图是按本发明所设计的一个实施例——卧式离心铸管机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其中〔1〕是电磁调速电机,〔2〕是机械制动抱闸,〔3〕是皮带(及一对皮带轮),〔4〕是涡流制动器,〔5〕是齿轮联轴节(其旁有轴承支座),〔6〕是喷拉小车及其长油缸,〔7〕是涂料罐,〔8〕是控制台,〔9〕是管子导出轨及限制装置,〔10〕是铸型〔11〕是滚轮及双卡轴承支座,〔12〕是浇注槽,〔13〕是浇注车。
权利要求
1.一种由调速、制动装置,浇注小车,喷拉小车及金属铸型组成的离心铸造铸铁污水管的机械,其特征在于该机有一个独立的调速装置和一个独立的制动装置,且配有铁水自动定量装置及双轴承支座。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离心铸造铸铁污水管的机械,其特征在于由涡流制动器及机械制动抱闸组成独立的制动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离心铸造铸铁污水管的机械,其特征在于通过活动浇包和电子计算机组成铁水的自动定量和自动浇注装置。
4.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离心铸造铸铁污水管的机械,其特征在于整个组合(包括滚轮和皮带轮)的着力点均配有承受径向载荷,防止径向跳动的双轴承支座。
专利摘要
一种离心铸造铸铁污水管的机械,属于特种铸造离心铸造的技术领域:
。其特征是由电磁调速电机、涡流制动器、机械抱闸组成一个独立的调速装置和一个独立的制动装置,且配有铁水自动定量装置及双轴承支座。该机生产出的铸铁管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该机既用于铸管厂和建筑机械厂生产优质的污水管,也可用于中小钢铁厂高炉铁水经过热连续生产管子。
米兰(米城),芝加哥(风城),莫斯科(千顶之城),多伦多(公猪之城),洛杉矶(天使之城)。
1、米兰
米兰(Milan),别称米城,米都,古罗马时期被称为米迪欧兰尼恩(Mediolanium),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兰省省会和伦巴第大区首府,位于伦巴第平原上。
米兰也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世界八大都会区之一,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和欧洲四大经济中心之一,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和时尚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歌剧圣地,世界艺术之都。
米兰是欧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点,历史相当悠久,因建筑、时装、艺术、绘画、歌剧、足球、旅游、闻名于世。米兰都会区生产总值占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4.8%,是欧洲人口最密集与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欧洲著名足球队AC米兰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历经了百年风风雨雨,发展成为世界上顶尖的足球豪门,米兰德比也是世界上最具底蕴和最精彩的同城德比。
米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国际四大著名时装周之一的米兰时装周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时装设计和消费的“晴雨表”。
2、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别称风城,芝城,位于美国中西部密歇根湖的南部,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1°39′、西经87°34′,是美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区和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
其都市区新增的企业数一直位居美国第一位,被评为美国发展最均衡的经济体。此外,芝加哥还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高楼大厦,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
芝加哥是美国最重要的文化科教中心之一,拥有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和享誉世界的芝加哥学派。
3、莫斯科
莫斯科(Moscow),别称千顶之城、五海之港,是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东欧平原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是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上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科技、教育中心。
1147年,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古城。
莫斯科拥有众多名胜古迹,是历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宫所在地。莫斯科城市规划优美,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故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誉。
4、多伦多
多伦多(Toronto),别称公猪之城、泥泞约克、北方好莱坞,位于加拿大安大略湖的西北沿岸,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安大略省的省会,也是加拿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东南邻纽约,东北邻渥太华,面积为7125平方千米。
市区里有半数的居民是来自全球各国共100多个民族的移民,多元的族裔特色,使得这里汇集了世界上140多种语言,成为全世界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
多伦多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商业服务、电信、宇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制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和体育等产业具有领先地位。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
多伦多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同时,多伦多也是世界上最安全、富裕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城市之一。
5、洛杉矶
洛杉矶(Los Angeles),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常被称为“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
洛杉矶面积约1291平方千米,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34°03′、西经118°15′,全市拥有约397.6万的人口(2016年)。2016年,洛杉矶的地区生产总值为7531亿美元。
洛杉矶是美国重要的工商业、国际贸易、科教、娱乐和体育中心之一,也是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主要基地之一。
洛杉矶还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比如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佩珀代因大学等。
洛杉矶曾主办了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即将主办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芝加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斯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伦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杉矶
1.狮城——新加坡
公元14世纪,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乘船前往小岛环游,看见岸边有一头异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他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决定建设这个地方。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语“狮城”之谐音,早期的居民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
2.雾都——伦敦
上世纪60年代之前, 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 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 但能见度仍然很差, 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东西。在人们的眼前总感到模模糊糊。从此,伦敦被称为雾都。
伦敦叫雾都因空气湿润,多雨雾,所以伦敦市区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因此有个叫“雾都”的别名。
3.科学城——日本筑波
筑波,集中了数十个高级研究机构和两所大学,并以设备精良、人才众多、研究基础雄厚著称。人口职业构成主要是科技人员、大学生及其家属,其次是有关服务人员。城南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是全国研究开发电子技术的最大基地。筑波大学(University of Tsukuba)是新型国立综合大学。
筑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国际上重要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市区规划面积27平方千米,其中15平方千米为科研、文教机构建设用地,12平方千米为住宅建设用地。
市区中部为服务和商业中心;北部为文教、科研区;南部为理工研究区;西北部为建筑研究区;西南部为生物、农业研究区。 与中国深圳市、美国加州Irvine市有友好交流关系。
4.音乐城——奥地利维也纳
只要提起维也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等这些音乐大师的名字,因为这里是著名圆舞曲华尔兹的故乡,也是欧洲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一直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
18世纪这里是欧洲古典音乐“维也纳乐派”的中心,19世纪是舞蹈音乐的主要发祥地,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家曾来这里居住,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
扩展资料:
新加坡共和国,简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之外,还包括周围63个小岛。
伦敦(London),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和香港并称为“纽伦港”。
维也纳(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9个联邦州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筑波(Tsukuba),是日本科学城,位于日本茨城县的南部,以筑波研究学园城市为人所熟知。其地处东京东北约50千米处的筑波山西南麓,面积284.07平方千米,人口约20万。
参考资料:新加坡_百度百科伦敦_百度百科维也纳_百度百科筑波_百度百科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DGJ32/J 16-2005
J10687-2006
1
目录
DGJ32/J 16-2005 ..........................................................................................................................................................0
J10687-2006 ..................................................................................................................................................................0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2
4 地基基础工程..........................................................................................................................................................2
5 地下防水工程..........................................................................................................................................................4
6 砌体工程..................................................................................................................................................................6
7 混凝土结构工程......................................................................................................................................................8
8 楼地面工程............................................................................................................................................................11
8 卫生间墙面应用防水砂浆分2 次刮糙。.............................................................................................................12
9 装饰装修工程........................................................................................................................................................12
10 屋面工程..............................................................................................................................................................16
1 卷材防水层............................................................................................................................................................17
9)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搭接................................................................................17
2 刚性防水屋面........................................................................................................................................................17
11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18
12 电气工程..............................................................................................................................................................20
13 通风与排烟工程..................................................................................................................................................22
14 电梯工程..............................................................................................................................................................22
15 智能建筑工程......................................................................................................................................................22
16 建筑节能..............................................................................................................................................................23
17 质量通病控制专项验收......................................................................................................................................24
C.0.1 地基基础与主体工程质量.通病控制专项验收应按表...............................................................................26
C.0.2 竣工工程质量通病控制专项验收应按表C.0.2 进行记录.............................................................................27
2
1 总 则
1.0.1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江苏省实际
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其他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应参照本标准规定执行。
1.0.3 本标准控制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范围,以工程完工后常见的、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
缺陷为主。
1.0.4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省相关建筑工程标
准、规范。
2 术 语
2.0.1 住宅工程
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完工后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
2.0.3 住宅丁程质量通病控制
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有效防治方法、措施和要求。
3 基本规定
3.0.1 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并不得随意压缩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在组
织实施中应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保证本标准的执行.
3.0.2 设计单位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采取控制质量通病的相应设计措施,并将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和
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交底。
3.0.3 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
实施。
3.0.4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
描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3.0.5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
3.0.6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列入监督重点。
3.0.7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列入招投标文件和工程概预算。
3.0.8 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除提供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资料以外,还应提供住宅工
程质量通病控制的相关资料。
3.0.9 本标准检查方法除有明确要求外,涉及建筑材料的要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腌工质量
验收规范或本标准规定材料进场需复验的要检查复验报告。
3.0.10 住宅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经过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技术鉴定,并
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4 地基基础工程
4.1 沉降变形对上部建筑的影响
4.1.1 设汁
1 地基基础设计应明确沉降控制值(沉降和差异沉降),对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第3.0.2 条等规定的,必须进行变形验算,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表4.1.1 的相应允许值。
表4.1.1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 平均值 最大值
沉降量(mm) 150
砌体承重结构
基础的局部倾斜
中、低压缩性土0.002
高压缩性土 0.003
0.003
0.004
3
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
(mm)
中、低压缩性土0.002l
高压缩性上 0.003l
0.003l
0.004l
Hg≤24 0.004
24<Hg≤60 0.003
60<Hg≤100 0.002 0.0025
整体
倾斜
Hg>100 0.0015
验收标准(变形曲线
逐步收敛且)
高层 0.06
多层及以下 0.10
沉降
速率
(mm/d) 稳定标准 高层0.01;多层及以下0.04
注: t 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 为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
2 同—结构单元不应采用多种类型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如天然地基、地基处理、摩擦桩、端承桩等),
当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基础方案时,应采取设置沉降缝等措施控制差异沉降。
3 建筑物地基基础采用桩基时,同一结构单元桩端应置于同—地基持力层上。
4 层数相差超过10 层或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应设置沉降缝;确有困难的,必须设置沉降后浇带。
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封项或沉降速率达到稳定标准、预估沉降差异可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设计认可后方可封
堵。
5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设置沉降后浇带及软
土地区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测量精度不低于Ⅱ级。工程竣工验收时,沉降没有
达到稳定标准的,沉降观测应继续进行。
4.1.2 施工
l 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上组织设计方案,并桉规定程序审批。
2 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计量标定且能保证正常工作,主要工种旋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3 施工中采用的钢材、水泥、砂石、外加剂、预制构件等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要进行外观等检查,
需要进场检验的应按规定抽样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4 采用桩基和地基处理的,若缺乏地区经验时,必须在开工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设计等级为甲、乙级
的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蓑力特征值凡或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spk f 应按规范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数
量个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 根(处)。
6 桩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
当以持力层控制时,预制桩、沉管灌注桩等应严格控制压力值(电流值、锤击数)来确保进入持力层和进入持力
层深度,钻孔(人工挖孔)灌注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虚土)厚度满足设计
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
6 桩基(地基处理)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黏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
28d,保证桩身强度和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
7 桩基(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地基强度)、承载力检验.检验结果
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认可或出具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4.2 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不符合要求
4.2.1 设计
1 人工挖孔桩不应用于软土:或易发生流砂的场地。地下水位高的场地,应先降水后施工。在有砂卵石、
卵石或流塑淤泥夹层的土层中,在没有可靠措施时,不宜采用挖孔桩。
2 水泥土搅拌法不应用于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Ip 大于25 的黏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的土的处
理。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 当桩尖位于基岩表面且岩层坡度大于10%时,桩端应有防滑描施。
4.2.2 施工
1 桩基施工时应严格监测,垂直偏差应小于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一致;
4
施工中遇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管)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处理。
2 对预制桩进场检验结果有怀疑时,应进行破损和抗弯试验(管桩,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
每进场300 节必须抽一节做破损检验和见证取样抗弯试验),对桩身开裂等超过规定的不合格桩不得使用。
3 灌注桩混凝上浇筑
1) 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和地下水位0.5~1.0m 以上,确有困难时,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不少于
2m,混凝土浇筑应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小于1.0 或大于1.3)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
施进行处理。
2) 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坍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
不利影响。
3) 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水下混凝土每2~3m 设立一层,每层3~4 块)、木棍、吊筋固定,
以控制钢筋笼的位置。
4 沉管灌注桩
1) 预制桩尖的强度和配筋应符合要求,拔管之前,先测量孔内深度,以防预制桩尖进入桩管。
2) 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土层1~1.2m/min,软土地区0.6~0.8m/min,在地质软硬层分界处,可采
用停振反插。
3) 复打桩复打拔管后,应清除管壁泥土;反插时,反插深度不应大于活瓣桩尖的2/3 或不大于0.5~1.0m。
5 钻孔灌注桩
1) 护筒底部应安放在小透水层并保证稳定。
2) 泥浆护壁钻孔桩在钻进过程中及清孔前,应在泥浆顶部和孔底分别测量泥浆性能,泥浆比重一般为
1.1~1.3,在卵石、砂卵石或塌孔回填重钻孔时,应为1.3—1.5;钻进过程中应保证护筒内的水头高度高于地
下水位1~2m 以上。
3) 成孔后应采用井径仪和沉渣仪分别测量孔径和沉渣厚度,数量均不少于总桩数的10%:挤扩桩成孔
后,应采用井径仪全数检查扩径尺寸。
4) 泥浆护壁钻孔桩二次清孔后2h 内(嵌入遇水软化、膨胀岩中的桩基0.5h 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否则应重
新清孔;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导管连接密封性进行水压试验,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应控制在l~6m,每次拆除导
管长度不应大于5m,在每次拔管和拆除导管前,应测量导管内外的混凝上标高。
6 人工挖孔桩
1) 采用砖砌护壁时,不应干码堆砌,砌体、砌筑质量及砂浆试块的留置应符合砌体验收规范的要求,
砌体与土体之间必须用M5.0 以上的砂浆填实。
2) 持力层为泥岩等遇水软化岩层时,验孔后应采用高于桩身强度一个等级或以上,且不低于C30 的干
硬混凝土封底。
3)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孔中积水排除干净。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每次浇筑混凝土的厚
度不大于振捣棒影响深度的1.5 倍,当孔中积水或帮淋水较多时,必须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
7 水泥土搅拌桩
1) 施工前对局部泥炭土、有机质土、暗塘(浜)进行挖除换土,对松散填土区宜采取压实处理措施。
2) 计量(压力、灰浆泵入量、深度等)器具应经标定并保证正常工作。
3) 施工中保证供浆的连续性,控制水灰比、喷浆压力(0.4~0.6MPa)、喷浆提升速度(0.3~0.5m/min)和每
米每次的喷浆量并专人记录;因故停浆时,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 处,待恢复时提升喷浆。
4) 水泥土搅拌桩应在成桩7d 内,按总桩数的2%,用轻便触探检查桩身均匀性和判断桩身强度;成桩
7d 后,按总桩数的5%,开挖桩头检查搅拌均匀性和成桩直径。
8 桩基(地基处理)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机械行走路线,避免压坏(偏)已施工的桩基等,表层土应有足够
的承载力保证机械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在表层采取铺垫等压实处理措施。
5 地下防水工程
5.1 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
5.1.1 混凝土裂缝、渗水
5
1 设计
1)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对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
地质变化的影响确定设防高度。
2) 地下室墙板宜优先采用变形钢筋,配筋应细而密,网片钢筋间距应≤150mm,分布宜均匀;水甲分
布钢筋宜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对水平断面较大变化处,宜增设抗裂钢筋。
3) 地下结构用混凝土,应采用防水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设计时,应采取预防混凝土收缩的措施。
4) 结构设计时,应根据下面形状、荷载、地区变化等,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
5) 设计图中,应注明或绘制加强带、后浇带、变形缝和施工缝等构造详图。
2 材料
防水混凝土掺入的外加剂掺合料应按规范复试符合要求后使用,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3 施工
1) 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
2)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固定模板而穿过棍凝土结构
的螺栓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3) 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指标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时应加强现场监控力度,安排专人检测混
凝土的坍落度,其和易性应满足要求。
4) 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宜为500~700mm,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实,板面应用平板
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
5) 防水混凝土水平构件表面宜覆盖塑料薄膜或双层草袋浇水养护,竖向构件宜采用喷涂养护液进行养
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1.2 变形缝津、漏水
1 设计
1) 地下工程的变形缝宜设置在结构截面的突变处、地面荷载的悬殊段和地质明显不同的地方.
2)地下工程宜减少变形缝。当必须设置时,应根据地下水压,水质、防水等级、地基和结构变形情况,
选样合适的构造形式和材料.
2 材料
当地下水压人于0.03MPa,环境温度在50'C 以下,网不受强氧化剂作用,变形量较大时,可采用埋入式
止水带和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相结合的防水方式,变形缝内还可嵌止水条止水;对环境温度高于50'C 的变
形缝,可采用2mm 厚的紫铜片或3mm 厚不锈钢等金属止水带;有油类侵蚀的地方,可选用相应的耐油橡胶
或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无水压的地下工程,可用卷材防水层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