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涂料 > 正文

故宫里的“鬼影”是怎么回事

舒适的樱桃
神勇的黑夜
2022-12-31 00:00:53

故宫里的“鬼影”是怎么回事?

最佳答案
炙热的手套
坦率的向日葵
2025-09-14 05:24:43

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紫禁城建成,从那以后,在长达近600年的历史中,紫禁城一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巍峨的宫墙,将紫禁城与普通民众完全隔离开来。在老百姓看来,生活在紫禁城里的帝王神秘莫测。宫禁幽深,历史悠久,宫闱秘斗,冤魂无数,让紫禁城充满了神秘的色彩。1912年,宣统帝溥仪退位,1924年溥仪出宫,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的故宫,被开辟为故宫博物院,供民众参观。紫禁城的神秘面纱逐步褪去。但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中,故宫仍“鬼影”重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故宫真有“鬼影”吗?幽深的宫禁 故宫“鬼影”传说及评点 社会上、网络上流传着种种故宫鬼影的故事,其实,这些故事都经不起推敲。 1.深宫鬼影 网上流传着许多故宫鬼影传说,说某人在宫里看见了鬼影。如有人看见一个穿着白色满服的女子从故宫的墙壁上轻轻飘过。有人看见过穿着清朝服饰的太监和宫女在故宫里排队穿行,还抬着一顶轿子。还有人说,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都会有提着灯笼的宫女影子,后妃也在宫里走动。 评: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 “有人说”,很难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只能归为以讹传讹,捕风捉影。 2.宫人护宝珍妃井 有一个小偷在故宫偷东西,结果迷路了,就躲在珍妃井(图二、图三)后面的墙壁里休息,打算晚上逃跑。到了晚上,他想跳墙出去,可怪事发生了,他跳了很多次也跳不出去,他感觉不对劲,有点害怕了,就把偷来的宝贝放到珍妃井后面的墙壁里,然后,再往墙外跳,结果,他成功了。有人说,这是因为故宫里的“人”不愿意他拿走东西。珍妃灵堂怀远堂 评:这个故事没有可信度。珍妃井周围的红墙非常高,普通人没有工具协助,根本跳不出去,而且,也从来没有在珍妃井后面的墙壁里发现小偷留下的宝贝。3.失母遇鬼 有一对母女在故宫游玩时走散,女儿就顺着景阳宫寻找母亲,天渐渐暗了,女儿心里感到害怕, 路过御花园时,怪事发生了,她看见一个穿着格格衣服的女子吊在御花园里的树上,当时女孩就吓傻了,等她妈妈找到她的时候,才有所好转,她把这件怪事告诉妈 妈和家人,可却没有一个人相信她的话。熙熙攘攘的御花园 评:这个小女孩也没有具体的姓和名,这则故事多半是好事者杜撰的。御花园空间小,在开放时间里,里面游人如织,不会产生恐惧感。 4.保安敲门 故宫两个保安晚上一起值夜班,有一个去上厕所。厕所距离他们睡觉的地方有一段距离,那个人刚进去关上门,就听见有人敲门,他问:“谁呀?!”低沉的声音 回答:“开门。”他以为是另一个保安,打开门之后没看见人,就继续上厕所,没想到又有敲门声,还是那个低沉的声音说:“开门。”他再打开门,还是什么都没 有。回去发现那个人还在熟睡。 评:这则故事也没有可信度,因为故宫里根本没有保安,故宫的安全保卫都是故宫工作人员承担的。 5.拍照遇鬼 有人在故宫里拍照,刚开始拍摄的时候还很正常,但拍了数张以后,渐渐地有穿戴清宫服饰的人影进入了照片中。这些有“鬼影”闯入的照片还被贴到了网上。 评:已经有网友指出,照片是经过电脑加工过的。 关于故宫“鬼影”的各种解释 故宫“鬼影”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许多人各个角度力求找到科学的解释。 1.特殊物质录影说 香港科大理学院有学者曾撰文,故宫出现鬼魂,可解释为于许多年前,前人正在操练或生活时,突然遇到闪电,将宫墙的某些物质融解,把当时的影像记录下来了。在另一次行雷闪电时,有关影像可能被播放出来。所以许多曾在故宫“见鬼”的人士,往往在行雷闪电之晚上见“鬼”。 有人将这位学者的说法具体化,认为记录影像的物质是红色宫墙里的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这时候宫墙就有录像 的功能,就如照相的“曝光”一样,若以后再有闪电巧合出现,可能就会像录像放映一样,出现那个被录下来的宫女的影子,就如照相的“显影”一样。粉刷一新的高墙 评:这种说法看似很科学,其实有漏洞,因故宫红墙涂料时间久了,就会剥落,需要重新刷上,清代红墙涂料早就不存在了,还怎么能保留清代的影像呢?此外,该说法还需要有一个前提,即故宫里的“鬼影”的确存在,而目前的证据并不支持这一前提。 2.宫壁斑驳说 有人认为,故宫的宫墙年久之后,被雨水冲刷掉色,形成了不规则掉色的斑迹。若光线昏暗的傍晚或者晚上,独自一人,因内心恐慌,极易出现幻觉,或者胡思乱想,看到宫墙上的斑迹,很容易联想到人影、鬼影。 评: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故宫的基本结构宫墙套宫墙,非常幽深、寂静。若在月黑风高之时,确实容易因胡乱联想而将宫墙上的斑驳的痕迹看成人影。 故宫老人的说法 故宫真有鬼吗?据数位在故宫里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员工说,对故宫抱有崇敬、敬畏之情,但从来没有在故宫里看见过“鬼影”,也没有听见别的同事言之凿凿地说遇见鬼。 但在解放之初,故宫里的工作人员很少,里面杂草丛生,狐狸、黄鼠狼、刺猬等民间认为有“仙气”的小动物比较多,如果有人去人迹罕至的殿落、库房,在开门 之前,一般要说“人来了”之类的话,或者咳嗽几声,将这些小动物惊走,以使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有时候,人们去院落,还会洒一点吃的。古木与高墙 在雪花飘扬、北风呼啸的晚上,故宫里的树、房角屋顶、宫墙等容易激起各种声响,而乌鸦等鸟雀也会突然飞起来,将影子投射到宫墙上,当人少的时候,在这样的场景中难免因“风声鹤唳”而疑神疑鬼。 结论 故宫“鬼影”只是个传说,各种看见故宫“鬼影”的故事,其实都是杯弓蛇影、捕风捉影、以讹传讹。但故宫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者,我们要对她持爱护、崇敬之情,让她焕发生机!

最新回答
美丽的钢笔
冷艳的音响
2025-09-14 05:24:43

不,是假的!!

有人解释说:“故宫的建筑墙体上的涂料多为四氧化三铁,可以成为自然界的录音机和录像机,如此便可以解释为什么故宫中经常会有前朝鬼影的存在了。”

但是一位不愿具名的故宫古建筑修缮技师认为这几近无稽之谈,“不要说清朝时候的涂料会不会是四氧化三铁,故宫成立博物院以来,大修就已数次,即便是有这些涂料,也早就被覆盖了,而且为什么只录下了清朝宫女?明朝的呢?”

不过

鬼的是否存在本身就是个迷,只有到一切事情都有科学解释的时候才能最终下结论

生动的乐曲
无辜的吐司
2025-09-14 05:24:43
一.纸张表面静电

印刷操作员经常遇见的问题,承印物由于表面静电的原因而粘在一起,从而导致双张或多张同时被飞达吸咀吸起而造成飞达停顿.静电是由于承印物表面电子不足(正电荷)或电子过多(负电荷)而产生的.在纸张的加工处理及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空气干燥以及纸张含水量低,很容易产生静电.因此纸张应存储在相对湿度为40%-42%的环境里.

解决措施:

1.纸张含湿量应控制在45%-55%之间,静电会因含湿量的增大而减弱及至消失.

2.印刷车间需安装空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5%之间,特别是在较冷的季节,以及有供暖的厂房里,空气中的湿度会因空调制热而骤降.

3.防静电设备如静电棒及静电吹风,可以有效削弱静电,而一些加湿设备则可以提高空气的导电率,从而防止电子在纸张上聚集.

二.纸张起皱

在印刷过程中,由于空调不足,堆纸不平整或因纸边起浪及静电等,会导致纸张起皱.飞达及纸张传送的设定不正确也会导致纸张起皱问题,为确保纸张在印刷过程中保持平整,在运输及存储过程中应保持合适的空调环境,纸张对湿度变化非常敏感,这就好似为何要维持温度在20~22℃,湿度在50%-55%的环境中存储和运输纸张的原因.

纸张起皱也可能是由于机器设定不当(如飞达设定)引起,在这些原因中,前规的不正确设定,边规的拉力太大,压纸板压得太重或前缘吹风太强,压印滚筒上方吹风设定不当等,都是导致起皱的因素,另外,咬牙交接不良或咬牙垫太脏,印刷压力太重或左右不匀都会导致纸张起皱.

解决措施:

1.尽量选择优质的平坦纸张,

2.正确检查及调整前规,

3.正确检查及调整边规,

4.压纸板不能设定太低,

5.减小输纸板前缘吹风,

6.仔细调整传纸压风,

7.特别留意纸张进入咬牙横向位置,

8.检查,清洁并正确调节咬牙.

三.剥皮

由于纸张表面涂料连接强度差,印刷中纸张表面会局部剥落,从而发生揭皮,进而污染及损坏橡皮布,因此需要频繁清洗及更换橡皮,导致印刷效率与质量下降.同时,剥皮也是橡皮布表面失去弹性的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1.使用稍软的油墨,

2.降低油墨的粘度(加调墨油),

3.设定印刷机在正确状态下运转,

4.稍提升墨棍温度(恒温系统),

5.降低印刷速度,这可以减小剥离力,

6.选择释放特性好的橡皮布,

7.选择优质纸张.

四.乳化

油墨和润版液混合,润版液以微小颗粒均匀散布在油墨中形成乳化.当油墨里的含水量达到20%左右时,形成最合适印刷的”稳定”乳化状态.如含水量过高或润版液PH植太低,就会导致油墨产生不同的乳化,合成墨,金属墨,荧光墨比一般墨对含水量及pH值更要敏感,已经乳化的油墨会造成干燥时间加长,同时增加背印的风险.

解决措施

1.正确设定水墨平衡并在整个过程中持续监控,

2.油墨已乳化时,应考虑清洗墨棍并依正确水墨比例重新打墨,

3.检查润版液并按时更换(理想润版液: 原水硬度:8~12°dH, PH值:4.8~5.5, 温度:10℃~15℃),

4.如使用海德堡连续式酒精系统,应采用水墨分离印刷,或使用墨辊吹风,除去过多水量,

5.尽量避免频繁的预/后润版,以免墨辊积存过多水量,特别是在开印校色阶段,

6.正确调整水墨辊,

7.印刷小墨位时,版面增加额度外墨条有助于水墨平衡.

五.鬼影

印品本身上的阴/阳图案在圆周方向形成自己的阳/阴影子,称为鬼影.

鬼影是由于版面印纹连续通过多支靠版墨辊在版面形成类似影像空缺或墨量堆积现象,墨辊变硬或调整不正确以及色浓度淡的油墨都会加重鬼影,良好的水墨平衡及尽量减少用水量可以减轻鬼影的影响.

解决措施

1.保养墨辊时,用合适的洗剂,每周用清洁膏清除墨辊表面沉积物以及恢复墨辊特性,

2.根据说明书调整墨辊压力并定期检查,

3.更换旧墨辊,胶辊表面会因干墨而变硬发亮,同时加快磨损,

4.墨辊串动量设定在最大位置,

5.让靠版墨辊可横向串动,

6.调节串动启始时间,

7.减少润版液用量,

8.使用高浓度油墨,

9.打开水辊差动去墨皮装置,

10.尝试印版掉头印刷(或印前掉头出版)

六.印纹发花

所谓印纹不实,是指印刷品表面出现像云状一样不平滑.这是由于纸张表面不平导致吸收油墨不均而引起,若纸张表面有斑点,或涂布不匀而形成云雾状的表面,那么油墨只会被部分吸收,在四色印刷中,此种情形会在各色橡皮上呈现出来,要确认是否是纸张原因,只需观察后续橡皮上之图案是否与纸张表面状态吻合,这可通过用光照射纸张背面或用UV光照射正面来观察判断,另外,油墨在纸张表面的吸收特性,也可通过特殊的”刮涂测试油墨”来确认.

解决措施

如果确定是纸张因素,只有更换另外一种表面较平整的代用纸张.

七.横纹起杠

在印刷品图像表面出现轴向(水平方向)浅色的或深色的条痕称为起杠.水平起杠产生的

原因很多,除了设备调节不当外,加网方式也是一个原因,此外,橡皮上堆积的喷粉或纸粉,

印版或橡皮不良或损坏,油墨或润版液的供应甚至油墨的质量都可以引生起杠问题,机器

本身状态也可能引起起杠,如水墨辊的排列及调整不良,滚筒衬垫不当(压力太大)等,而可

横动的靠版墨辊往往也会在版面引起类似的横纹起杠.

解决措施:

1.每周用合适的清洁膏处理及恢复橡皮辊表面状态,去除表面沉积物,

2.正确调节水墨辊压力,并定期检查保养,

3.更换变硬以及表面镜化,磨损的胶辊,

4.仔细调节靠版墨辊,

5.串水棍保持干净及亲水性,

6.滚筒轴承应保持在良好工作状态,

7.正确润滑滚筒轴承,

8.尽量调轻靠版辊对版面的压力,以减小撞击,

9.肩体保持干净无油,

10.滚筒衬垫纸必须清洁,尺寸裁切适合并安装正确,

11.版筒与橡皮筒之间压力应设在0.1mm到最大0.13mm之间,

12.用尽量小的印刷压力印刷.

八.串墨

前一单元较暗色油墨经由下一组橡皮布及印版传到后续较浅色的墨路甚至墨槽里,使该色变暗,称为串色.

在湿压湿的印刷方式中,前后油墨的粘度必须适当匹配,否则前面深色油墨会串入后续浅色墨路里.

解决措施

1.换另一种不同类型的墨,

2.安排较浅色墨先印,

3.选择小墨量先,大墨量后的色序印刷,

4.加大浅色墨组的供水量或供墨量.

九.阶调变淡

在印刷中,半色调网点比原稿(菲林,印版)上的网点小,称为阶调变淡.

这种现象有可能在印前就已发生,同时也可能由印刷过程中印版磨损导致.

1.印版的自然磨损,

2.橡皮上堆积纸毛,纸粉,

3.不适合的印版清洁剂,

4.PH值太低(过酸)导致网点边缘腐蚀,

5.异丙醇添加太多浸蚀墨膜,

6.挥发过快的洗剂也会损伤印版.

解决措施

1.使用性能好的印版,

2.清洁印版时使用合适和认可的洗剂,

3.避免使用含有研磨剂(碳酸钙)的喷粉,

4.按要求配置润版液(原水硬度: 原水硬度:8~12°dH, PH值:4.8~5.5, 温度:10℃~15℃),

十.阶调变深

印刷品半色调网点比原稿(菲林,印版)大,称为阶调变深.为了衡量阶调变深的程度,需要利用一个该颜色的实地色块以及一个定义好的网点区块来比较.调子变深可能在印前处理阶段即已发生.尽管网点扩大在平版印刷中不可避免,但也不可以超过某一定值.阶调变深程度主要由以下印刷决定:油墨种类及用量,墨辊系统温度,承印物表面特性,橡皮布的释放特性,润版液质量及水斗液的用量等.

解决办法

1.选择熟悉的油墨系列,尽量不要用油墨添加剂,在标准密度范围内印刷,

2.四色印刷时,应考虑黑版会比其他色版有额外2%的网点扩大值,

3.选择优质且性能稳定的黑墨,

4.墨辊系统温度宜设定在27~30℃,

5.印刷过程中尽量避免更换不同性能的承印物,

6.版筒与橡皮筒之间压力应严格要求在0.1-0.13mm之间,

7.印刷压力应根据承印物表面状态设定,避免压力过大,

8.尽量使用同一种橡皮布,

9.尽量使用经认证的清洗剂,

10.新橡皮安装后应用清水洗去表面的滑石粉保护层,

11.新橡皮布使用一段时间后应经过再绷紧的过程,

12.控制水量略过于脏底点并精确维持此状态的水墨平衡,

13.使用目视检查75%左右半色调色块变化情况.

十一.蠕印

印刷品网点几何形状的改变,称为蠕印,蠕印会导致网点由圆形变为椭圆形,从而引起印品色彩变化.

蠕印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印刷方向(圆周方向)的网点变形,另一种是滚筒轴向(左右)的变形.此种可能由印版,橡皮布,滚筒及承印物综合引起的故障情形会导致印刷质量的降低.

解决措施

1.用尽量小的压力印刷,

2.正确加装衬垫(用衬垫测量仪),

3.仔细安装橡皮布,并用扭力扳手绷紧,

4.按正确方向安装橡皮布,

5.清洁咬牙,若有必要,定期调节咬牙咬力.

十二.干燥太慢

油墨干燥太慢,导致印后加工过程或运输中油墨脱色或印品粘花.

油墨,添加剂,润版液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印刷品的干燥时间.如润版液PH值小于4.7,干燥时间会延长,同样,不合适的添加剂,太低的纸堆温度,油墨的过渡乳化等都会影响干燥.通常,印刷墨膜愈厚,干燥时间愈长.

解决措施

1.选择最佳匹配的油墨和纸张(咨询厂商),

2.PH值不能低于4.7,

3.避免油墨的乳化,

4.润版液添加剂应按供应商要求的比例添加,

5.印刷较小墨位时,在版面上加印色带,

6.避免高墨膜厚度印刷(选择高浓度油墨),

7.用红外线烘干,

8.采用连线水性上光.

苹果小鸽子
高贵的哈密瓜,数据线
2025-09-14 05:24:43
印前

露白/漏白:印刷用纸多为白色,印刷或制版时,该连接的色不密合,露出白纸底色。

打白:挂网时代的照相制版工艺。为补救上网图片深色位感光不足,可移开原稿闪光一次或放一张纸补点曝光,或直接使用flash灯,闪动白光,以增加原稿的深位网,使影像柔化。

爆肥:暴食当然会肥,菲林银粒感多了光也会扩大地盘。手工套版更在感光片加隔透明厚胶片来曝光加肥。

补漏白(Colortrapping):分色制版时有意使颜色交接位扩张爆肥,减少套印不准的影响。

实地:指没有网点的色块面积,通常指满版。

反白:文字或线条用阴纹来印刷,露出的是纸白。

撞网:不是渔民工艺。调幅网分色工艺,网点角度分配出错,或每一网角距离小于25°,龟纹就开始明显。

飞网:镜头制版的挂网工艺,正常曝光后取下挂网,补充短暂曝光增加反差。

狗牙:狗的牙齿是凹凸交错的。图片像素不足,放大后边沿就出现狗牙状。

玫花点:像花鹿般的网纹。差的叫席纹,更差的是龟纹。

齐头:版面排位的指令,以字首作基准线。延伸到拼版、装订,指以版头位为基准。

散尾:文字排版的一种。只求字距统一,不求行末文字齐整。

蒙片:不是迷魂药。是手工分色时的遮掩片,可用菲林晒制或红胶片割制,可作退地或修色之用。

蓝版:不是打篮球,也不是RGB的B(蓝色),而是CMYK的C(青)版。 印刷

鬼影:来历不明的印纹或暗影。多因旧型印刷机供墨不均引起。

瓜打:不是指水瓜打狗。活版印刷时代「黑手党」执字粒使用的排版比字面较低的定位铅粒。

迭色(Inktrapping):不同印色层迭,每一色层之迭印比率。

打?斗:学孙悟空的拿手好戏。底面印刷车有自动翻纸装置,咬纸口印面,反咬纸尾印底,一气呵成。

自反:指一种节约印版的印刷方法。让纸张先印完一面,干后把纸左右反转及底面反转,称为底面自反版,而纸尾当牙口底面反转,称为牙口反版尾。是印版不变,再印纸张背面的工艺。

飞墨:印刷机转速快而墨身稠度不够,离心力使墨液飞溅。

墨线:在印版上画一条规线,使刚好印在纸张规位,可一目了然监控针位。

浮污:印版亲水不力,变成亲油,当然起薄薄的油污,问题多在水斗水的酸碱度不对。

起炮:炮,滚筒俗称。橡皮滚筒离开压印滚筒的动作。

夹炮:太多纸张夹在压印滚筒和橡皮滚筒间,安全感应使印刷机停止转动。

哪渣:不应印到纸张上的墨污,问题也出在水墨平衡。

打掣:印刷机停止转动,原因多为进纸不顺或双张进纸触发安全装置。

针位:不是打针的位置。印张的挡规边位。纸张有长短,印刷套色及裁切需有针位来对齐。

连晒:节约菲林的连续晒版工艺。用套准十字移动曝光。

过底:印刷事故的术语。指墨层太厚来不及干燥,污染了压在上面的纸张背面。

车头(上声):菲律宾称司机为车头。印刷的车头不是机长,而是指印刷转速数。

石数:石印时代对印刷数量的称谓。纸张压印一次色称一石。

二手:不是指二手货。指印刷机的副手,或称睇掣。

打稿:不是与稿有仇,而是通过打样机预先印刷一个正式印刷时的样稿。

飞达:不是快递,是印刷机喂纸的传送装置。 装订

出血:被刀了当然出血。印刷装订工艺要求页面的地色或图片,须跨出裁切线3mm,称为出血。

飞边:飞,裁切、去掉之意。飞边指切除出血边位,乃装订术语。

切斜:变形,裁切歪了,直角变菱角书,多由纸闸压力不均或纸栅不正引致。

磨光:以砑光滚筒处理印张,表面会光滑,此为加工表面处理工艺。

反手折:日本折书机的折纸。32版折法第4折须反折。

正版:不是指软件。书版首码所在版面叫正版,次码所在版面称反版,正反版称一组、一帖或一框。

纸闸:不是关纸的门,是切纸的机器。

骑马钉:书本装订的一种方法,动作如跨上马背。薄本书(6帖以下)套好后,跨放在铁架上,以穿压铁线钉。

猪肠卷:折书贴的一种方法,动作如卷肠粉,用3个上梭2个下梭可折32版。

风琴折:折书贴的一种方法。书折折完拉开如屏风。

反封面:手工装订上封面的一种方法,先上封底边胶定好位,后上书脊封面边胶,再做一个「反」封面的动作。

毛书:不是书本长毛,指锁好线而未上封面裁切的坯书。

笃头布:精装书脊上下各一段连结皮壳的布条。起牢固美观的作用。

火印:精装封面的一种加工动作如烫金,湿度较高。 排版

高调:受光多的图片位当然光亮雪白,日本分色风格喜欢高光位无网点,以拉长图片层次。

低调:不是声音微弱,是指图片阴暗,或称暗调。

爆机:不是恐怖事件。内存或磁盘空间不够都会使电脑死火。

磅:不是指重量。是字体排版之量度单位,英文字母最小单位是Point,1英寸分72单位磅。

级:不是指阶层,光学照排时代是指文字大小,4级为1个mm。

号:不是指喇叭,是指铅印时代字粒大小,最大特号字72磅,最小8号字5磅。

平体:不是指发型,而是指把方块型以镜头变形,使字扁平,平1为1成(10%),平2为2成,平3为3成,平4为4成。

长体:不是指身型,而是指窄身字,长1窄1成,长2窄2成,长3窄3成,长4窄4成。

喷笔:以压缩气的喷色笔,利用气刷喷画。DTP时代之前之手工制作渐变色方法。

字节:不是文字的节日,是电脑机器语言的单位Byte,8个bit等于一字节

关于标识

服装标识为品牌、企业无形资产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品牌则是消费者的一个无可否认的最重要选择因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标识的投资,就是对未来的投资。特别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企业行为难保持竞争优势,一个企业成功的品牌战略将是取胜的无冕之王。

关于标识分类

服装标识种类繁多,但经常用的有以下几大类:

一、商标。又称布标,织唛。主要用于领标或其它装饰。

二、吊牌。也称牌仔,纸牌。主要用于品牌特点诉述。 三、胶章。或称滴塑章。用于胸标等。

四、PVC章。一般塑料制品,可灵活塑造各种形象。

五、反光章及反光材料,有较强的反光作用,可装饰。

六、三维章。特种印刷机经八次印刷反光晶格图案,而成立体图案。

七、吊粒。又称吊钟。主要应用于高品位西装、时装等。

八、织带。有台湾木梭机织带、反光织带、尼龙、全棉人字带等。

关于商标

工艺与织布类似,特点是经纬纱线一般为黑色或白色,图案、文字则由纬纱构成。(如有特种要求将经纱染成所需要的颜色,称染经商标。)

商标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所用机器不同而工艺不同来区分。

一、西德机商标:

特点:商标沿经向一匹布似的织出来,再进行切割,故又称切边机。

按其纹路不同,分两大类,平面(平纹)和缎面(斜纹)商标。

其中平面又可分一般平面,双面,重梭等。

当然,按所用经纱不同可为黑平、白平和黑缎、白缎。

二、木梭机商标(其中有台湾木梭机、日本木梭机之分)

特点:商标从机器上织出来后就是完整的一条,故其边为包边,纬纱从头到尾如是同一颜色,是连在一起的,手感柔软。缺点:生产效率低、所能用的颜色只有五种以下。分类同西德机。

三、钩针机商标。

特点雷同木梭机商标,但非梭机,而是针织,故纬纱较为紧、强。多用来作烫色标,利用经、纬纱不同的特点使底板经高温转印而上色。

此品种类商标成本较高。

关于吊牌

一、吊牌实际上多为柯式印刷纸类制品。也有丝网印刷的塑料制品等。

二、柯式印刷原理较为简单,但机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品质的高低;纸张加工较为灵活,可以进行各种处理,较为容易的能表达设计师原创的灵魂。

三、吊牌设计要考虑到制作的每一个步骤。

图案(画稿)——》制版——》印刷——》用纸——》后加工

关于胶章

胶章,又称滴塑章,或者PVC章,通过雕模,高温定型等工艺,产品特点为表达方式灵活,富有立体效果。为近年品牌表达较为突出的手段。

关于PVC LOGO

PVC LOGO,利用人造皮革和各种塑料的丰富可塑性,加上丝网印刷和高频热压等工艺处理,得到各种材料柔和的灵活造型。

关于反光材料

反光材料,利用反光晶格反光涂料,加强光线的反射效果,在强光或夜视条件下,能使标志物格外显目.

关于三维标

三维标,也称幻彩标。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多达八次的印刷把图案印在光栅上,使图案有立体效果,或者从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层次的图案。即使平面标志动起来。

关于吊粒

吊粒,专门为服装开发应用的注塑工艺,具有一次性使用功能和强烈的品牌诉求功能。